《新疆探秘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疆探秘录-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这个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杨健教授和巴哈尔古丽的安危。黑衣壮汉在研究室里下令做掉两人,现在深更半夜的,没有人会想到研究室内会潜进来枪手,杨健教授和巴哈尔古丽多半凶多吉少。

袁森一路上胡思乱想,不知不觉车已经开了一个多小时,阿昌突然道:“小伊,我们不是回总部吗?你这是往哪里走?”

开车的女人冷哼一声,道:“上头的命令,你有权利过问吗,也不想想你的身份配不配?”

阿昌被噎住,小声嘀咕道:“这小丫头,平常也不见这么神气。”

奔驰轿车在公路上疾驰,车又开了两个多小时,眼看离市郊已经很远了。那个稳如泰山的枪手终于坐不住了,他们一起质问叫小伊的女人,道:“小丫头,你他妈在搞什么鬼,你要送我们去哪里?”

小伊依旧冷漠地回答:“你应该知道组织里的规矩,不该你问的,你就别问。我只是奉命做事,没办法告诉你任何答案。”

两个枪手知道组织里的规矩,不敢再啰唆。小伊加快车速,奔驰轿车在夜间车辆稀少的国道上奔驰如飞。

车行半个小时,驶过一片荒无人烟的草原,终于在一座巨大的建筑群前停下,袁森被两个枪手架着,看不清楚外面的情况。阿昌朝外面一看,脸就绿了,大吼道:“他妈的这是军区,小伊你疯了!”

阿昌的同伴也很惊讶,道:“难道上头已经渗透进军区内部?小伊,你今天给我解释清楚,否则谁都别想走。”

阿昌怒骂道:“渗透——渗你妈,我们被这小贱人给出卖了——”

这时,车门被拉开,两支枪抵住枪手的脑袋,车外有人威严地喝叫道:“把枪放下,双手抱头出来。”

两枪手明白过来,脸都绿了,他们瞪着小伊,恨不得把她生吞活剥了。两个枪手傻乎乎地被这个叫小伊的女人装车送来卖了,他们等到人家数钱的时候,才醒悟过来。

阿昌端起冲锋枪,怒道:“小伊,没想到你是叛徒!”

车外的人朝天鸣了一枪,大吼道:“放下武器!”

两个枪手吓得不敢动弹,很快手里的冲锋枪就被夺了去,人也被拖出车外。袁森出来才发现,奔驰轿车后面站着十余名荷枪实弹的官兵。

叫小伊的女人从车里下来,对为首的中年军官行了个军礼,道:“第775师特种兵少尉乔小伊不辱使命,完成组织指派任务。”

军官笑呵呵地说:“小伊啊,这一年多来辛苦你了,总算是调查出一点眉目了。”

阿昌和他的同伴被士兵押着,他们瞪着乔小伊,眼中闪着怨毒的光,中年军官挥手让人把他们带了下去。

军官微笑着向袁森伸出手,道:“袁先生你好,我是驻疆部队第775师特种兵中校,王伦。”

袁森迟疑地伸出手,与王伦中校握在一起,他到现在还没搞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是军队和犯罪分子之间导演了一场无间道?

王伦中校道:“刚才抓你的那些人是境外一个非法组织的成员,他们以跨国集团的形式渗透到国家的很多部门,而且他们的目的非常神秘,关系到国家利益。我们军部在多年以前注意到这个组织,一直暗中调查,今天他们的活动刚好被我们获悉,才会把你请到这里来。”

袁森点了点头,道:“我算是明白了,谢谢你们,不过你们救出了我,考古所里还有我的同伴,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王伦中校笑道:“袁先生请放心,我们的行动都是统一部署,等一下你就可以看到他们了。”

说罢,王伦中校把袁森请上一辆军车。这时天刚破晓,袁森坐在军车里迷迷糊糊地驶进军区,军车在一栋写着高级保密的大楼前停了下来。

大楼旁边的指示牌上写着,“机密重地,非请勿入”。王伦中校领着袁森与乔小伊走进大楼,坐电梯直奔五楼,穿过三重电门和五道戒备森严的哨卡,来到一间会议室前。

会议室门口站着两名持枪哨兵,三人再一次接受了是否携带危险物品的检查,才被允许进入会议室。会议室空间不是很大,摆设也很简单,不过袁森看到会议室中的几个人之后,却吓了一跳。

杨健教授正坐在会议桌前,与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儿在小声地说着什么,巴哈尔古丽一边喝茶一边听他俩说话。两人的神情都很淡定,枉费袁森为他们担心一场。

袁森走进去,叫道:“教授,巴哈尔古丽。”

巴哈尔古丽一听袁森的声音,惊喜地叫起来,“师兄,刚才我担心死你了,不知道那帮人要把你带到哪里去。”

杨健教授向袁森招手道:“小袁,来这边坐。”

他指着那头发花白的老头儿道:“这位是国家著名考古学者,田一昌博士,他可是古西域文明研究领域非常权威的专家,你们可以好好交流一下。”

袁森过去向田博士打招呼,田博士看着袁森,道:“杨健啊,这就是你说的那位从鬼国大泽王墓中拿到幽冥鬼璞的年轻人吗?不错不错,后生可畏,哈哈。”

王伦中校向田博士道:“博士,那帮枪手已经被带到审讯室,一旦有什么消息,我随时通知您。”

田博士点了点头,王伦中校带着乔小伊走了出去,会议室的电门跟着自动关闭。

第一部 独目青羊 第二十一章 丝路迷雾

张骞带着通好大月氏以断匈奴右臂的目的出使西域,继而被匈奴捕获,匈奴为何困之不杀,还让他娶妻生子?张骞西行,所携珍宝车载斗量,它们都去了哪里?张骞被困匈奴十余年,这十余年里,他到底做了什么?

杨健教授看了一眼田博士和袁森,按下投影仪的启动键,接着打开桌子上的笔记本电脑,投影幕布上慢慢呈现出穆寨山壁上的诡异壁画。

杨健教授快速地将所有图片浏览了一遍,然后定格在第一张图片上,他对袁森说道:“我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就在刚才,我已经将你拍摄的穆寨壁画给田博士看了一遍。这些壁画就在田博士的研究范畴之内,更确切地说,就是田博士能够看懂这些壁画的内容。”

袁森的心跳一阵加速,他几乎怀疑自己听错了,刚才已经失望至极,现在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田博士拿着红外线导航笔,在壁画的几个重点位置扫了一下,说:“这幅壁画讲述的是神秘的独目人部落发展史。有关独目人文明的记录,在全世界发现了很多,内蒙古阴山、新疆青河,都曾发现过远古独目人壁画。那些独目人壁画我都深入研究过,所以一眼就能看出来这幅来自贺兰山的远古壁画的不同之处。根据线条的张力和人物的形象来判断,这幅壁画比内蒙古阴山和新疆青河发现的独目人壁画更具有艺术价值。穆寨壁画主要的变现方法是凿刻和磨制,凿刻痕迹清晰,但是较浅,磨制是先凿好了再磨,线条粗而深,凹槽处处理得很光洁,两种方法综合运用得十分到位。而古阴山和青河的独目人壁画就显得较为粗糙,没有穆寨壁画那么精细完美。从表现内容上来看,穆寨壁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内容也很宽广,从狩猎、生活、祭祀,以及信仰都有表现。”

巴哈尔古丽听得入神,突然插嘴道:“我想起来了,博士你说的独目人壁画我曾在电视上看过,据说是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的考古工作人员在青河县的一道山沟里发现一个几公里宽广的地方,居然铺满了陨石,最重的一块甚至超过了一百吨,堪称世界上最重的陨石。那些陨石上凿刻了很多岩画,其中就有一幅刻的是独目人,但是那独目人与穆寨壁画上的不同,他们就好像外星人一样,额头上开了一只眼睛,头上还带天线。”

田博士摇了摇头,道:“其实这些所谓的陨石岩画和独目外星人,只不过是用来遮挡耳目的。新闻报道上说2000年一支探险队用GPRS发现的陨石群是真的,但是却与独目人无关。其实电视报道中所说的独目人遗迹有据可查的真正发现时间是在解放前,地点也不是青河,而是北疆的阿勒泰山区。这个消息被当做国家机密封锁起来,知道的人寥寥可数。”

田博士的话很奇怪,国家对独目人壁画这样藏着掖着,这里面肯定有重要的原因。袁森奇道:“国家拼命地藏着真实的独目人壁画?这又不是秘密核武器,至于搞得这么神秘吗?”

田博士说:“我给你们看一些资料,你们就会了解官方为什么会这样重视这件事了。”

他拨了一个电话,低声吩咐了几句,接着会议室电门从中间分开,一个年轻女军官推着一辆手推车进来。手推车一共三层,每层都堆满了厚厚的牛皮纸袋装的卷宗,封口处贴着封条,加盖了鲜红的印章,绝密。

杨健教授看了一眼田博士,博士抱起一摞卷宗放到桌子上,缓缓说道:“如果不是任务特殊,恐怕我这一辈子都不可能看到这个安全级别的文件。”

田博士从桌子上的卷宗里拿过一个标着“一”的牛皮纸袋,撕开封条,从里面拿出一叠文件递给三人。

他对三人说道:“据我们的绝密档案记录,吸引高层关注这件事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南京国民政府垮台,诸多高级官员仓皇逃离,解放军战士在南京政府的秘密档案室里发现了一本古书。经过谍报工作人员破译,那本古书是被国军高层命名为‘灰猫计划’的绝密档案,共产党谍报工作人员早就对这个计划有所耳闻,等到破译出那本古书的内容,才真正地大吃一惊。破译出来的文件被立刻上报到中央高层,立刻就吸引了高层的注意力,中央下达密令调查灰猫计划的来龙去脉。原来这本古书最早是在大新疆分裂分子默罕默德·伊敏手里,据说是他祖辈传下来的一本奇书。1933年大突厥主义分子默罕默德·伊敏死在新疆暴力冲突之中,这本书几经辗转,落到新疆王盛世才手里。盛世才热衷权术,对这本书并无多大兴趣。但是这本古书在新疆贵族眼里,却有非常高的价值,据说是一本价值连城的奇书。盛世才为了讨好国民党政府,经过几番周折才在1941年将这本书送给了国民党高层。国民党谍报组织也知道这本书的来头不小,他们拿到古书之后,立刻展开紧张的破译工作。古书内容被破译了一部分,古书中的内容让国军高层震动不小,宋子文曾亲自下令启动灰猫计划,务必解开这本古书的千古之谜。”

三人各拿着自己的一份文件,都是越看越心惊,冷汗不知不觉地就顺着额头流下来。

田博士继续说:“那本书是吐火罗文字记载的,一共只有十页,十张残缺的羊皮订在一起。翻译成汉语,大致讲述的就是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的见闻,羊皮卷上的这些记载,让人看了真是汗毛倒竖、冷汗直流。”

袁森看到文件的最后一页,上面写着几行加粗的字:张骞带着通好月氏以断匈奴右臂的目的出使西域,继而被匈奴捕获,匈奴为何困之不杀,让他娶妻生子?

张骞西行,所携珍宝车载斗量,他们都去了哪里?

张骞被困匈奴十余年,这十多年里,他到底做了什么?

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如果是联合月氏攻打匈奴,彼时大月氏惨遭匈奴打击,国力相当弱小,堂堂大汉,怎么会费尽千辛万苦选择这样的对手?

袁森抬眼去看杨健教授和巴哈尔古丽的资料,资料的最后一页,他们也同样在盯着那几行字发愣。

三人疑惑地抬起头,田博士推了推老花镜,说:“这些问题被提出来的时候,就曾震惊历史学界。羊皮古书刚刚出世,国军谍报组织费尽千辛万苦,对羊皮卷的破译也只停留在一知半解上。中央大学有一位年轻的学者叫陶素全,他对丝绸之路的研究在当时的学术界颇有声誉。1941年,年仅32岁的陶素全在学界知名刊物上撰文提出以上三点疑问,并立论驳斥历史界普遍认同的匈奴囚禁张骞十多年意在软化汉使的观点。陶素全从史册记载,以及实地新疆调查资料等多方面列举证据,有力地批驳了数千年来的不争事实,让当时的学术界震动不小。不过那篇论文发表后不久,陶素全就突然下落不明,后来证实是被国军特务处处长戴笠请去了。陶素全的学术功底让羊皮古书的破译工作进展迅速,古书上的内容被破译出来,更是石破天惊,虽然当时抗日战争打得如火如荼,可是国民党高层在那种局面下还是启动了耗资巨大的‘灰猫计划’。国民党高层亲自派出要员监督,甚至还密令当时的新疆王盛世才划了一个特种兵团的人马配合‘灰猫计划’,第一次深入阿勒泰地区探秘,整个探险编队无一生还。国民党高层震动不小,就在这种内忧外患、迫在眉睫的情况下,国军高层就像中了邪一样,第二次启动深入阿尔泰山的行动。上次行动是半个月后整个编队失去消息,而这次,虽然已经拥有了部分经验,可是整个装备齐全的编队,却在不到三天的时间彻底失踪。国民党思来想去觉得不对劲,最后查到问题出在陶素全身上,因为整个资料的破译,重要突破口都是由陶素全一手把握。阿尔泰山深处,地理环境恶劣,如果陶素全存有异心,对探险编队的方向动动手脚,导致整个编队覆灭是易如反掌的事情。出事之后,陶素全被国民党政府羁押,戴笠手下的特务处对他进行刑讯逼供,陶素全最后经不起折磨,死在监狱中。陶素全一死,‘灰猫计划’陷入僵局,国军随后又陷入内战的深泽之中,‘灰猫计划’被一再搁浅。直到内战失败,国民党撤退台湾,羊皮卷古书重新出世,‘灰猫计划’的一切秘密,才重新被人拾起。”

杨健教授道:“好像解放后也对阿勒泰地区进行过探险。”

田博士点点头,道:“一共进行过三次,我们的结果比当年国民党好不了多少。”

袁森奇怪地问:“难道我们的政府用的也是当年陶素全破译的羊皮卷古书 ?''”

杨健教授拿着笔,在资料上画着记号,巴哈尔古丽仰着头听着田博士与袁森的对话。

“不是!”田博士微白的眉头皱了皱,他的目光变得更加深邃,让人看不清楚他到底在想什么。

“我们三次深入阿勒泰地区探秘,均以失败告终。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对羊皮卷古书的破译,一直都是错误的。虽然国内诸多专家对羊皮卷古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