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园逸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仙园逸事-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定用狍子皮给闻人千叶做一件皮衣,熊皮则铺在两个小家伙的炕上面,让他们睡觉时更加暖和舒服。而且熊皮是姚青的战利品,怎么着也要留着做纪念。

    做好硝制皮毛前的准备,姚红便开始做饭。晚饭是一大锅炖狍子,还有一碗红烧狍子肉。分量十足,其中三分之一都进了姚青的肚子。

    第二天。姚红为佛跳墙做准备工作——没办法,一家人都是吃货。早就巴望着吃了。再不给他们做出来吃的话,只怕她就要被口水给淹了。

()

    姚黄抗着锄头,背着她的“神器”背篼,背篼里面还装着一个长柄的网兜。她的目的地是村子外面已经结冰的河套,两个小家伙不明白她的意图,但仍然作为跟p虫跟到了河套——因为怕他们出意外,姚红是不准他们到河套玩的,但现在有姚黄在一旁盯着就不一样了。有了在一旁看着,两个小的至少不会玩疯了忘记了危险。

    姚青从河岸的一块大石头后面拖出一个简易的小雪橇。把小可包子放在雪橇中央坐好,自己在后面推着跑,等雪橇能够在雪面上自主滑动的时候,他便跳上雪橇,跟着小包子一起感受飞速滑雪的乐趣。北风中传来小包子欢乐的笑声,姚黄大声提醒两个小家伙闭醉,被冷风灌进肚子里面会生病的。

    “知道了二姐。”姚青扬声答应,接着他和小包子的笑声与叫声小了不少。

    姚黄摇了摇头,在远离雪橇运行轨道的河面上站定。先用锄头把河面上的雪扫开,露出冰面。冰面很厚,至少有一两尺厚。姚黄用锄头在冰面上画了一个直径为半米的圆,双手贴在冰面。灌注真气朝下一击,两尺的冰面被她完全砸破,一个并窟窿出现在了冰面上。

    呵呵。姚黄笑得欢快地盯着原型冰窟窿,幻想着一条条大鱼往自己身上扑的情形。美得她口水泛滥。

    姚黄曾经从她一个来自东北的大学同学口中听说过东北人冬天是怎么捕鱼的。因为冰雪封了水面,水底里氧气的浓度不高。这个时候。在结了冰的冰面上用凿子、锄头等工具凿个窟窿,水里面的鱼就会成群结队地聚集到窟窿下方,呼吸来自于水面上的清新空气。人们站在窟窿边上,只要把网兜伸到窟窿里,就能网起一网兜的鱼。

    在姚黄打破窟窿是,两个小家伙被响声惊动了,也不滑雪橇了,好奇地跑到姚黄身边,看她想干什么。结果,两个人看到姚黄从窟窿中网出了一条两尺大小的鲤鱼。

    “哇,小姨好厉害!”小可拍着小手欢呼。

    姚青吃惊地咋了咋上下嘴皮,好奇地问道,“二姐,你怎么知道这窟窿下面有鱼?”

    “啊,这个问题嘛……”姚黄将大学同学告诉她的理论讲给了两个小家伙听。

    姚青满是兴致地道,“二姐,让我也玩玩!”

    “我,我也要捞鱼。”小可包子也大声叫道。

    “乖小可,捞鱼需要大力气。你还小,等你长大了,小姨再带你来捞鱼。”姚黄好声好气地对小可说道,并且带着他退了一步,远离冰窟窿。这么大的窟窿,不小心会掉进去的。

    小可包子看了看自己的小胳膊小腿以及五短身材,扁了扁嘴,退而求其次地道,“我帮你忙把鱼放到背篼里面去。”

    鱼捞起来后,直接被倒在雪面上,被冷风一冻,几息之间便被冻得僵硬,很容易抓在手上。姚黄点了点,依旧吩咐一句,“不要把手套取下来,免得冻伤。”



    小包子连口答应,欢欢喜喜地蹦到鲤鱼旁边,把它抱起来,再走到姚黄放置的背篼边,小心地将鲤鱼放进背篼里面。站起身后,小包子冲着姚黄露出大大笑容,求表扬。

    “干得不错,继续努力。”姚黄毫不吝啬地夸奖道。孩子嘛,要多多表扬多多鼓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小包子笑得更甜了,虽然没有跑到窟窿边上,但一双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姚青的举动,只能他把鱼舀起来后,就帮忙抓鱼。

    姚青的运气不错,一网兜下去,舀出了三条鱼,虽然没有姚黄之前捉到的大,但每一条也有个两三今左右。

    “二姐,这种抓鱼方法比钓鱼还方便!”姚青高兴地把鱼倒在雪地上,鱼儿挣扎了几下,不动了。

    姚黄嗤笑,“方便?如果不是我们有内力的话,光打破河面上的这层冰就不知道要多长时间。不要说鱼抓不到,人反而会冻病了。”

    姚青想想也是,感叹道,“有武功可真方便!”

    “恩,武功,方便,冬天也不会感到很冷了。”小包子抱着一条鱼,煞有其事地点头道。

    “呵呵,那你要多用功了。以后到了冬天,即使穿单衣服也冷了。”姚黄笑道。www。ltggg。comwww。ltggg。com

第八十三章 佛跳墙好吃啊

    “呵呵,那你要多用功了。提供www。ltggg。com以后到了冬天,即使穿单衣服也冷了。”姚黄笑道。

    ……………………我是姚家大姐开始做佛跳墙的分界线……………………

    姚黄三人背了一箩筐的鱼回村,再次让村民大吃了一惊。听姚青说了捕鱼的方法后,很多年轻人带着工具跑向了河套。如今,年轻人都学了功夫,力气大,虽然不能像姚黄一掌就能打了冰窟窿,但几个人合力,还是能很快凿破冰面。这一天,村子里面家家都吃到了鱼。

    挑选了一条最大的鱼,把鱼头剁下交给姚红,三个小的就溜着口水守着姚红做佛跳墙。除了鱼头,猪肚猪蹄、鸡、鸭、熊掌、狍子肉、鸟蛋、野兔、冬笋、冻豆腐,发好了榛蘑、猴头菇、松茸……每放入一样食材,姚青和小可就滋溜一下口水。等到姚红把特意买好的十年陈酿的高粱酒放进坛子里再盖上坛子盖放到灶上时,两个人脚边的地面上已经出现了两个小土洼,里面全是两只的口水。

    佛跳墙要用慢火煨个三天三夜,这期间,两个小家伙只能望着坛子流口水,对两只来说未尝不是一种小折磨。烧火的柴是姚黄拣回来的松树枝,就是不知道会不会有松香味渗入坛子中。

()

    三天过后,当姚红揭开坛子盖时,一股浓香扑面而来,五个人全部陶醉了。

    “好香!”姚青使劲儿吸鼻子,“二姐,碗呢?勺子呢?赶紧舀一碗来尝尝!”

    浓香鲜美的汤汁、入口即化的食材料。简直美味无比,连舌头都要被融化了。闻人千叶把最后一口汤倒进口中。又连忙给自己舀了一碗,才有闲心慢慢品味。他只觉得自己二十年的世家公子生活白过了。到了如今才吃到这种人间美味。还好,他娶了姚红这么个贤惠的妻子,与姚黄这个有着神秘背景及丰富知识的小姨子成为亲家,才有幸吃到这么好吃的食物。呵呵,淳于谨枫知道后肯定会嫉妒si他。看在他是自己兄弟的份上,等他下回来村子的时候,让姚红再做一份让他尝尝。

    “闻人先生,正吃饭呢?”村长笑呵呵地从门外进来,鼻子微微耸动。视线在看到装佛跳墙的坛子后就不移动了。不用说,这位是被佛跳墙的香味吸引过来的。

    “村长大叔,您老来了,请坐。四叔、四婶、三哥、大娘……,快坐!我做了新的菜式,大家都尝尝。”被香味吸引过来的不止村长一个人,附近的人都被吸引了,不过年轻人没有年长的人脸皮厚,仗着辈分到谣家来蹭吃蹭喝。

    姚红暗笑众人的反应。知道大家都是被佛跳墙吸引来的,连忙把家里面的碗筷都拿了出来,一人舀了一碗汤递给几个长辈。然后,几个长辈都被美味的汤汁征服了。

    “大丫啊。你的手艺越来越好了!这是什么汤啊?不但闻起来香,吃起来也这么好吃?”李四婶问道,其他人还在回味刚才吃进口中的美味感觉。

    “四婶。这汤叫做佛跳墙,是我按照二丫提供的食谱做的新菜式。”看到众人的反应。姚红也理解这道菜为什么叫“佛跳墙”了,真的名副其实啊!

    “怎么个做法。你告诉我,我有空也做给你四叔吃?”

    其他几个长辈听到李四婶的问话,耳朵都竖起来了,全都眼巴巴地盯着姚红。姚红可受不了这么强烈的聚焦光线,急忙将做法说了出来。

    “这么麻烦啊!还要这么多材料……”李四婶踌躇了,虽然材料大多都是山里面的野物,可就熊掌一道,他们就得不到啊!山里面的熊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的,就算能遇到,她家二小子也没有姚那么好的箭术和功夫。真是的,二小子练了这么久,连一个孩子都比不过,丢脸啊!可惜三小子到城里面读书去了,否则让他也练练武,两兄弟合力,说不定能杀一头熊。别说什么读书人练武是有辱斯文,看看人家闻人公子,还不是文武双全!

    “不一定要用熊掌,佛跳墙原本用的材料大部分都是海产品,我们这里没有海产品,才用熊掌和狍子肉代替的。四婶做的时候,可以随意舔加材料。”姚黄看出了四婶和一干长辈的犹疑,遂插言道。

    “那就好!”张三嫂笑了,“我还想着就凭我家这口子的本事,别说打熊,连狍子说不定都打不到。听你一说就好了,也不用准备太多的材料,咱家的野兔子和鸡鸭也有,宰了给我家这几口做一次吃吃,免得两个小的闻到香味后在家里一直流口水。”

    “我回家也做。”李四婶接着道,李四叔高兴地在一旁直点头。其他几个没有老婆跟来的大男人则将做菜的方法记在心中,等回到家中让老婆做了吃。

    “村长,你找我们有事?”佛跳墙再香也不可能传到村长家那么远,村长肯定早就在姚家附近了,也许有事情找他们。



    “是这样子……”村长放下碗,恋恋不舍地看了眼放在桌子中央的坛子,一咬牙掉转视线,道,“村子里不是走了几个孩子吗?村子的气氛一直很低迷,我想着让大家一起热闹一下,一起打年糕。”

    年糕是民间过年的一种传统食品,与“年高”谐音,有年年高的意思,象征收入职位或小孩子的知识和身高都一年比一年高。早期是在年夜用来祭神及供奉祖先,其后渐渐成为一种过年食品。每到年底,农村都有打年糕吃年糕的习惯,每家每户都会用糯米磨成粉打成年糕,并作为新年中走亲串户送亲戚的传统礼物,因而“年糕”便成了民间祝福亲朋好友年年登高的“好口彩”。

    清水村往年也有打年糕的习俗,但后来家家户户过得不是多好,再加上糯米的价格比较贵,清水村也就停止了共同打年糕的习俗。只有几个过得比较好的人家在过年时会自家打几块年糕应年景。这两年,拜姚家所赐,村民的日子好起来了,手上有两个余钱,村长便想着将曾经忽略的习俗拣起来。村长挨家挨户征求村民们的意见,大伙儿自然是乐意的,姚家也不例外。

    答应了村长过几天与其他人一起进城买糯米后,村长和着几个长辈一半满足一半遗憾地离开了姚家。姚红知道他们想带点儿“佛跳墙”回家给孩子们尝尝,可是坛子里面的佛跳墙已经不多了,自家还没有吃够,怎么能给外人呢?再说这么多人,也不够分的。

    村子里面没有种糯米,要打年糕,必须到城里的粮店去买。如今粮食的价格涨得更高了,糯米的价钱是前几年的五六倍,村民们只能买了两三百斤回来,做好年糕后每家分个几斤,意思意思。这两三百斤米随便派一个年轻人都能买回来,不过,眼看着就要到年底了,村民们干脆趁机一起去将年货买回来。

    第二天一早,村长组织了六辆牛车带着村民们进城。出发前,每户都交给村长三百钱,由村长统一购买糯米。姚黄去年已经体会了一次古代人过年前购买年货的经历,不想再去,窝在房中修炼。因为聚灵阵的作用,姚家的灵气越来越充沛,就灵气浓度来说,完全能够赶上修真界中一些大门派的外围了。在如此条件下,姚黄很快便入定。她筑基前期的修为已经稳固下来,如今正朝着中期一点一点地进展。

    到了太阳落山,村子外面由远及近传来谈笑声,是去城里采购的人回来了。六辆牛车上面满满地摆满了东西。姚家吃的东西不缺,因此买得不多,只买了五块布料给家里人做新衣服,买了一挂鞭炮、一沓红纸,吃的方面买了一包点心和半扇羊排和羊肉。羊肉是姚青要求买的,他惦记着自家二姐说的涮羊肉火锅。火锅经过铁匠的宣传,早就在清水村甚至安平郡流传开了,虽然很多人不知道火锅的正宗做法与吃法,但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创造出了许多连姚黄都没有听说过的吃法。能吃到正宗火锅的自然是清水村及与清水村有关联的附近一些村子的人,因为大家都知道火锅的发明者是姚家,有不明白的,尽管跑到姚家请教姚红。北方冬天太冷,吃一顿火锅能让整个人都热起来,因此火锅十分受欢迎,而姚家,也在冬季来临后,吃了好几次火锅。

    “二姐,今天吃涮羊肉火锅好不好?”姚青进门后就对姚黄要求道,一大扇的羊排抗在肩膀上,他也不觉得重,只是眼巴巴地望着姚黄。

    “我都做好饭了,还次什么火锅?先把羊排放到厨房里,过几天再吃。”姚黄走过姚青,从闻人千叶手中接过布料和糕点,放到炕角边的柜子上。

    “那明天吃,好不好?”姚青跟在姚黄身后讲价。

    “明天吃包子,我都包好了。”姚黄拒绝,“后天吧,后天做涮涮火锅。”www。ltggg。comwww。ltggg。com

第八十四章 全村打年糕

    “明天吃包子,我都包好了。提供提供”姚黄拒绝,“后天吧,后天做涮涮火锅。”

    “太好了!”姚青高兴地欢呼一声,顶着羊排跑进了厨房。

    第二天,村子里面的女人就集中到村长家做打年糕前的准备工作:掺米和淘米。光用糯米的话,年糕会太粘,所以要掺入一定比例的梗米。女人们的手脚都很快,很快完成了掺米和淘米的步骤,接下来就是把这些米泡个七天。完成工作后的女人们聚在一起说了一会儿话,八卦了最近村子及附近的各种信息,临近中午快做饭十,一群人才散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