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拣宝-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然是这纹理图案。”俞飞白说道,又补充了一句,“还有这石质,好像也不错。不知道是不是四大名砚中的一种。”

古人制砚,选取的砚材是多种多样的。陶瓷、金属、木头、水晶、玉……等等,种类非常之多。当然,最为普遍和实用的砚还是陶砚和石砚,尤以石砚名品更多。

其中四大名砚,是指端溪的端砚、歙县的歙砚、西北的洮砚和洛阳的澄泥砚。

不过,王观可不认为,这方魁量影石砚,会是四大名砚的一种。毕竟,这方砚台的石质虽然不错,但是与四大名砚相比,还是有显著差距的。

“王观,你怎么看?”高德全抬头问道。

王观想了想,开口道:“我虽然对砚台了解不多,但是觉得,这方砚台是不错,但是似乎达不到四大名砚那种程度。”

“你有感觉是对的。”

高德全笑道:“一般来说,砚台滑润、砚面细腻、发墨快,这样的都可称为好砚。但也只是好砚而已,与名砚相比,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

“你们两个可能没见过,真正的名砚,应该是其石坚润,抚之如肌,磨之有锋,涩水留笔,滑不拒墨,墨小易干,涤之立净。”

高德全叹声道:“名砚的石质,温润如玉,嫩而不滑,好像婴孩肌肤般细腻温润。可是这方砚台,摸起来是细腻了,但是仔细感受,就发现会有少许磨手。从这点就可以简单判断,这砚台不是名砚之一。”

“那花四十五万买下来,值不值得?”王观有些紧张。

“肯定值。”俞飞白笑道:“看这砚台的石质、纹理、造型,非常的精致。就冲着石上的图案,不管这方砚台是不是古砚,我想一定会有许多人愿意花钱买的。”

“石上图案……”王观隐约明白些什么。

“魁星点斗,寓意非凡啊。”

高德全含笑,认可道:“魁星可是传说之中,掌管官运的神。一般的物件雕刻了魁星,价格都能涨几倍,更不用说,这是天然形成的魁星图形。这可是很好的卖点,只要找对人,别说四十五万,就是九十万,恐怕也会有人掏钱。”

“飞白,打电话给你爸,问他要不要这东西。”

忽然,高德全打趣道:“他现在可是关键时期,拿这东西说不定能增加气运。”

“行,你开价吧。”

俞飞白却爽快道:“气运什么的,迷信,我爸多半不信。可是,看我的名字就知道了,这东西他肯定会要。有的时候,我真是想不明白,他一个大老粗,怎么会对那些文雅的东西感兴趣呢?”

“还说你爸,你不是受他影响,才喜欢上古玩么。况且,你爸只是感兴趣,并不痴迷,反倒是你,完全陷进去了。”高德全笑道:“至于价格,你看着给吧。”

“好。”

俞飞白点了点头,拿出支票与笔,在万字下面,填了个六,然后就是一连串零。

王观在旁边看得真切,心中暗暗惊讶。

要知道,这方砚台才花了四十五万买下来,而且价格俞飞白也清楚,但是他接手的时候,却开出了六十万的价钱。

王观当然不是怀疑,俞飞白在送钱给高德全,而是这方砚台,能值这个价。

一转手,就净赚了十五万。

按照规矩,这单是记在王观头上的,他可以得到百分之二的提成,也就是一万两千块。一笔交易,要比他一个月的薪水还要多几倍。

现在看起来,这钱似乎不多,但是这才是几十万的生意,如是几百万、几千万的古玩,那么交易成功,能得到的提成该有多少?

这样算起来,貌似提成要比拣漏还划算。

当然,王观心里也清楚,这不过是理论而已。实际上,古玩店有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传统,大宗的交易,应该比较少,可遇而不可求。

交易完成,也不用写什么转让协议,俞飞白拿着砚台欣赏片刻,忽然想起一事,抬头道:“对了,王观,你说箱子里装有宝贝,那是什么?该不会,又拣漏了吧。”

本来,俞飞白只是在说笑而已。

没有料到,王观闻声,立即惊讶道:“你怎么知道的。”

“什么,真的拣漏了。”

一下子,俞飞白与高德全惊愣起来。

随后,两人坐不住了,好奇的起身向箱子走去。

“哈哈,开玩笑而已。”这时,王观笑道:“这箱东西,是我花了八万多买来的,应该可以回本,再小赚一笔,不算拣漏。”

第33章 紫玉光

“这才正常。”高德全点头道。

毕竟,社会走向富裕,收藏活动广泛深入,古玩专业书、各种资料随手可得。无论买方卖方,对真假贵贱的识别得到加强,有定价的书籍已经普及。

多数的好东西,也已经是名花有主,拣漏十分的困难,机会越来越少,概率和买彩票中大奖差不多。一个人的运气再好,也不可能天天中奖吧。

“我说呢,你的运气怎么可能这样好,走到哪里都拣漏。”俞飞白笑道,快步走到箱子旁边,和王观打声招呼,随手就翻开箱盖。

顿时,一股淡雅的墨香,立刻飘散了出来。

“这是什么?”俞飞白愣住了。

“墨!”

王观笑道,在旁边拿了几张报纸,铺垫在地上,然后把箱中的墨锭,逐一拿出来,整理摆放在报纸上。

说起来,买回来这箱古墨,王观都没有时间清点梳理,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好好的向高德全请教一番,看看这些古墨,买对了没有。

“这是……”

就在这时,高德全走来,低头一看,也是满脸惊讶之色。

本来,一开始的时候,王观拿出来的大多数是残缺断墨,高德全还有些不在意的,但是随着王观拿了一块完整的墨锭出来,看见上面的花纹与文字,高德全的脸色一变,顿时惊声道:“紫玉光,真的假的?”

王观一怔,看向手中的墨锭,只见墨锭是长方形的,墨色如漆,乌黑发亮,质地细腻,坚硬致密,隐约有阵阵馨香。

在墨锭的一面上,紫玉光三个楷书,规矩的铭刻在中央位置。字体是描金的,显得有几分富丽堂皇的气息。

王观对于古墨了解不多,自然不清楚这紫玉光的来历。但是高德全知道,看到这块墨锭之后,立即伸手拿了过来,仔细的观摩打量。

“紫玉光,好像在哪里听说过。”

这时,俞飞白若有所思,习惯性的掏出手机,上网查询起来。

“不用查了。”

不等俞飞白查出结果,就听高德全说道:“紫玉光是清代四大制墨名家之一的曹素功制作的名墨。在康熙南巡的时候,他趁机献墨,得到皇帝的赞赏,御赐紫玉光之名。”

“德叔学识源博,比百度还要厉害。”俞飞白笑嘻嘻的拍马屁。

“一边去。”

高德全白了一眼,又语重心长道:“飞白,叫你不要总是查资料。资料再详细,也只是水中看月,自以为了解本质,其实差别很大的。古人早就证明了,按图索骥,生搬硬套,会闹出笑话来的。”

“德叔,这我知道。不过,你总要给我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吧。”俞飞白笑道:“现在,就是我向你请教的时间了。这块紫玉光,是不是真的?”

“对啊,德叔,我也很好奇。”王观也点头笑道:“我的几万块,到底花得值不值。”

“东西……应该是真品。”

高德全掂量了下墨锭,又反复摩挲观察,敲打,轻嗅,终于确认道:“从质地来说,比较容易区分新墨和旧墨。例如,新墨带灰色,旧墨纯黑朗润,色泽纯黑,色感厚实。”

“旧墨有一股自身的古朴淡远的馨香之气,且显出一种古朴的色调。新墨有点儿怪味,是胶质太重的缘故。而且,古墨由于年代久远,胶质自然退去,质地就显得坚如玉石,表面丝丝起发理,显示浑厚气魄,颜色黑而带紫,手掂沉重……”

高德全滔滔不绝的述说起来:“有些古墨,表面有漆皮。凡年代越远,漆皮越显浑厚,并呈现蛇皮断纹,与古琴上漆皮断纹极相似。又像古瓷开片,有纹不裂,隐蕴在漆皮之间,同时闪出蓝色光彩。近现代仿品漆皮上没有蛇皮断纹,只有断裂纹。”

十几分钟时间,高德全拿着手中的墨锭,从头到尾,再到分量、气味、墨锭上的文字,以及纹理,逐一评点下来,不带丝毫的重复。

王观认真聆听之余,心时难免有些感叹,一个收藏鉴定家,果然不是那么容易做的,不仅需要深厚的知识积累,还要嘴巴子利索,能说……

“可惜啊!”

点评完之后,高德全意犹未尽,摇头叹道:“这墨,只是普通的商品墨而已,并不是曹素功的特制贡墨漱金紫玉光。”

“这墨锭,也有分类?”王观有些好奇。

“那是当然。”高德全点头道:“像瓷器,有实用器,观赏器之分。墨当然也有,第一肯定是御墨,皇家自己制作的。第二就是贡墨了,都是由各地方制墨大家特制的。第三是一些文人雅士,自己定制的墨。第四是珍玩墨,也就是观赏墨。第五,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墨。最后就是用来书写的商业墨了。”

“其实,第三第四,可以合称为雅玩墨。这类墨多由雅好此尚的文人、官吏向墨家定制,署上制者的名款、诗词、斋室名、书画图案等,作为自用或礼品之用。”

高德全侃侃而谈道:“这类墨,最有名的,就是07年的时候,一套完整的乾隆御墨西湖十景彩墨,以四百四十八万的天价成交。这个高价直至今天也没有被超过。”

“四百万……”

王观惊喜交集,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在买之前,他已经料到,这些古墨,或许比较值钱,但是绝对没有想过,竟然这么值钱。

“王观,我不说了么,那是雅玩墨,你这是普通的书写用墨,价格自然不能相提并论。”高德全笑道:“就算同是出自名家之手,但是制墨的选料与工艺不同,值钱也相差悬殊。”

“这倒也是。”

王观理解点头道:“一些书籍记载,古人制墨的时候,会在墨里添加一些贵重的中药材精制而成,那些自然是值钱的精品。”

“这么说,王观花几万块,买这些墨亏了?”俞飞白问道。

“话可不能这样说。”

高德全摇头道:“古墨收藏盛行于明代,一直为历代文人所推崇,到晚清民国达到极致。不过在建国之后,就衰落了下去。直到八、九十年代,是日本那边率先兴起收藏古墨的风潮,才引起国内藏家的重视。”

“九七之后,经济危机,古墨的收藏,也走了下坡路。不过,近几年来,又重新反弹。比如这块紫玉光,在几年前最多值几千块。可是现在,没有一万以上,也拿不下来。”

第34章 内有乾坤

“特别是这两年,文房类藏品受热捧,令古墨行情加快向上。”

高德全笑道:“如果是纯粹的投资,古墨的回报率肯定不如瓷器、玉器、书画。但是现在一些书画家,越来越喜欢用古墨来书写画画。”

“毕竟,真正的好墨,落纸如漆,万载存真,不是现在的墨能够比拟的。通常好的留起来玩赏,断的残的用来写字。”

这时,高德全伸手示意道:“比如这些残缺断墨,就算标价几千块,也能买得出去。也就是说,如果箱中的其他墨锭,都是紫玉光之类的名品,你的几万块不仅没亏,反而能赚了好几倍的钱。”

“钱是次要的,主要是能从中学到一些东西。”王观笑道,其实心里得意,不过嘴上肯定要说得好听一些。

“这种心态很好。”高德全点头道:“以后你们就会明白了,收藏的目的,不是投资赚钱,而是一种文化传承。”

“看来,好东西都在乡下啊。”

与此同时,俞飞白感叹莫名道:“难怪那些大藏家,总是喜欢去掏老宅子。果然,老宅子出真品的几率不仅高,而且好东西更不少。所以啊,想要拣漏,或者买到真东西,就得深入基层,到广大农村之中去。”

“你的想法没错,不过也要注意,小心被人埋地雷。”高德全微笑提醒道:“现在一些人,就是利用你们这样的心理,专门布好陷阱等你们钻进来。”

“这话没错。”王观深有体会道:“现在的国内,除了一些真正意义上的穷乡僻壤,谁不知道老东西值钱。想占他们的便宜,小心反被坑了。”

“谁叫我们晚生了几十年呢。”俞飞白叹气道:“好东西,都让德叔他们收走了。”

“屁话。”

高德全笑骂道:“这话,你去和钱老说。”

听到这话,王观与俞飞白会心一笑,看来高德全也有这样的感叹,收藏热潮兴起的时候,特别是八十年代的黄金时期,他也还年轻,资金有限,有心而无力。大多数东西,恐怕都被钱老一辈人买下来了。

笑过之后,王观想起了正事,连忙说道:“德叔,能不能帮我把这些古墨分类,顺便断一下具体的年代。”

“好。”

高德全当然不会拒绝,非常专业的拿了一双白手套戴上,半蹲在箱子旁边,一边拿墨出来观赏,一边评点道:“我不是鉴墨的行家,所以只能从墨锭的墨质、题识、图案、墨品来大致判断墨锭的年代。”

“而且,你们要知道,所谓的名家墨,并不一定是名家亲手制作的。比如说清代四大制墨名家,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他们都是墨业中的一代翘楚,分别成立了自己的制墨作坊,而且经营店铺,一直传承下去。”

“刚才那块紫玉光,虽说是曹素功的名墨,但是曹家制墨,从康熙时期开始,历经十三代都没有中断,曹家墨肆,才与胡开文的作坊,合并成为上海墨石。”

“紫玉光是名墨佳品,曹家子孙,肯定会把制作的工艺传承下来。”

高德全皱眉道:“所以,我也不敢肯定,刚才那块紫玉光,是不是康熙本朝的。不过,看墨质的干透程度,我也可以断定,也差不了多少。不是康熙,就是雍正乾隆年间的墨。”

王观与俞飞白认真的点头,这些都是经验之谈,要用心记下来。

高德全口中说着,一块块把墨锭拿出来,时而摇头,时而点头,颇有感叹道:“王观,我可以肯定,这箱墨锭必是出自藏墨家之手,你真的是在乡下老农家收来的么?”

“怎么说?”王观不明其意。

“我看了二十多块墨锭,都是一些出名的墨品。比如曹素功的紫玉光,汪近圣的青云络,汪节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