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琳妃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后宫琳妃传- 第1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余下的嫔妃中,终究是容妃更胜一筹,即便后来生子封妃的悫妃汤静言,也不及她受宠。
  容妃,似是费劲了心思投皇帝所好,她着一袭胜雪白衣,她水葱般的指甲上不染一物,她喜爱梅花,擅跳惊鸿舞。
  有数次,我都能看到,容妃陪伴在皇帝身侧,笑靥如花。
  我静静想着,或许,如妃拜托我善待容妃,是多此一举了。
  然而,不过短短一年的光阴,盛极一时的容妃,却在太液池跳惊鸿舞时失足坠落湖中,皇帝悲痛万分,却一反常态,并未追封,甚至将其玉牒除名,秘密送回漠北安葬。
  里头的事,我无从得知,但我隐隐感觉,跟朱宜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那一日,朱宜修坐在我面前,一袭明黄朱紫色皇后凤衣克尽尊贵,举手投足,尽显一国之母的高华风范,我淡淡含笑:“容妃也没了,悫妃唯你是从,端妃即便有些爱宠,也断断争不过你,更不用谈陆昭仪与李修容。”我纤长的手指缓缓拂过身侧一株开得蓬勃的玉玺映月,衔着一缕意味深长的笑意,“这花金灿灿的,颜色又正,开得又劲道,冬去春来,也算是熬出来了。”
  朱宜修浅浅一笑,眸光深深从我面上划过:“那是母后您一手指点,儿臣自然以母后为榜样,处处效仿。”
  我微微一嗤:“哀家未必比得过你。”
  “是么?”朱宜修的笑意越发甜蜜,“连枕边之人都能下手,单凭这一点,儿臣就远远落于下风。”
  我惊怒交加,嘴唇微微发白,旋即,又平静下来:“不骄不躁,是皇后的本分,没了容妃,还会有旁人,她们,会更像纯元皇后。”
  我说对了一点,但也说错了一点。
  后来入宫的女子中,慕容世兰,那样明艳的女子,几乎以压倒之势夺取了皇帝的宠爱,燕舞笙歌,只在她的宓秀宫停留。即便,她并不像纯元皇后,但是,她烈火般的性格与无可匹敌的艳丽如盛放芍药的容貌,无法不让皇帝专宠于她。一干妃嫔无人敢掖其锋芒,连朱宜修也不得不避开她愈来愈盛的权势。
  朱宜修开始为之前对我的不敬而后悔,即便她有太多太多的理由对我口出不逊,但她不得不来到颐宁宫,告诉我对于慕容世兰的担心。
  “母后,汝南王与慕容一族权势如日中天,母后难道不担心,摄政王旧事重演?”
  我含着得体的笑意看向她,保持着冷漠与客气:“哀家不过是一颗心悬在佛法上的老婆子,你是皇后,这些事情,自然由你来操心。”
  再后来,孕中的慕容世兰小产,端妃枉担虚名,被灌下红花。
  皇帝,为了安抚日日垂泪的慕容世兰,封其为华妃,更赐下只准其一人使用的欢宜香。
  一斧两损,一箭双雕,朱宜修,用她惯于调弄香料的手拨弄着一众嫔妃,她做得那样好,那样娴熟。她的确是皇后的最佳人选。
  所以,我深切地相信,即便她年华日渐老去,即便有再多再娇艳的嫔妃,都无法动摇她的根基,不论是慕容世兰也好,甄也好,胡蕴蓉也好,都无法做到。
  乾元朝的后宫,年复一年的热闹着,嫔妃的数目也远远超过了隆庆一朝。
  我的儿子,成了风流天子,他如在百花群中嬉戏的花蝴蝶一般,乐此不疲地穿梭于姹紫嫣红的一众妃嫔之中。
  我明白,阿柔在她最美好的时候逝去,已经成为皇帝心里永不凋谢、永不老去的定格,这也注定皇帝永远不会再爱上旁的女人,而失去了一颗拥有爱的心,他只能用另一种方式来排遣经年不去的遗憾与伤痛。
  但是,甄嬛,以另一种方式走进了皇帝的心。
  我的目光渐渐不那么锐利了,我无法判断,皇帝对甄嬛的心思。但我仍然嗅出她的野心,从她诞下双生子成为乾元朝第一位正一品淑妃,从她的侍女成为清河王玄清的侧妃,从她的小妹成为平阳王玄汾的正妃,从她的兄长成为我外孙女承懿翁主的丈夫。
  甄氏一族,以惊人的速度崛起,直逼朱氏一族。
  但是,我已无力去管了。
  我唯一可以做的,是在朱宜修毒害纯元皇后事发之后,以阿柔临死前的那句话,打消了皇帝废后的念头。
  朱门不可出废后。
  朱宜修,保住了后位,却终其一身被困在凤仪宫,皇帝更留下“死生不复相见”。
  那一晚,颐宁宫注定无眠,我怔怔望着殿外清冷如霜的月色,想起了临终前的阿柔,我忽然觉得,自己这一生,都是错的。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花开花落,我终于走到了生命尽头。
  我沉沉地躺在沉香木雕花大床上,疲倦得不想睁开眼睛,我已经六十一岁了,已是形容枯槁、满头华发。
  空旷的殿中,唯有竹息一人。
  我勉力张开微干的嘴唇:“竹息,扶我坐起来。”
  我半倚半靠在竹息肩头,艰难地挪到银杏木妆台前歪歪坐下,那只嵌蝉玉妆盒被我封在抽屉最深处,竹息费了一番功夫才能取了出来。
  我颤着手取出那支眉笔。
  二十二年没有用过了,竹息一遍又一遍蘸着温润的玫瑰汁子水,才能化开眉笔的尖,为我细细描眉。
  我静静地看着镜中的自己,我松弛的肌肤似乎慢慢变得紧致,眼角漾开的深深的皱纹也渐渐消弭,无神黯淡的眼眸也晶亮起来,仿佛,年华,又重新倒流。
  我迟疑地抚上脸颊,细腻的紫葵粉如一匹光滑的丝绸。
  我喃喃问道:“我看上去,好看么?”
  竹息早已泪眼朦胧:“小姐永远是朱府里最美的。”
  我忽而有一抹迟疑:“奕渮……他可还认得我?”
  “王爷心中,永远只有小姐一人。”
  宽阔的云袖一扬,褪出了一小截,我枯弱的手腕上是一对碧玉莲花镯子,光色粲然中,我顿觉浑身轻盈起来,我的步伐从未这样轻快过。
  殿外的阳光那样暖,那样好,就像四十七年前的万宝阁,然而,我却在殿门口停住了,我看到,奕渮静静站在殿外,着一袭月白长衣,浴着一片华光粲然的如金日色。他还是从前那般,玉面倜傥、倾倒众生。
  我低低地笑了。
  你来了。
  你再也不许走。
  乾元二十五年五月二十七日,昭成太后崩于颐宁宫。
  第四章  宁作鸳鸯不羡仙
  第四章
  宁作鸳鸯不羡仙
  正章元年。
  “太后娘娘万福金安!”
  我抬眸望向面前的妇人,她便是明懿皇太后甄嬛了,不过着一袭云紫色织金锦琵琶襟长衣,如云高髻只以象牙透雕梅兰竹菊扁方松松挽住,再添几枚镶玉银质珠花而已。然而,这样洗尽铅华的装扮却衬得她越发雍容,堪当一国太后。
  甄嬛含笑扶起我:“大长公主何必如此拘礼,我备了上好的狮峰龙井,坐下吧。”
  颐宁宫,一如往日母后在的时候,布置大气静雅,不论是那青花缠枝凤纹梅瓶、玉浮雕龙凤纹如意,还是黄杨木雕喜鹊登梅填漆案几上那只青花釉里红转心鼻烟壶,每一样都是名家之宝,是真真正正的天家富贵。
  我低低一叹,从前是昭宪太后夏氏,之后是昭成太后朱氏,如今是明懿太后甄氏。紫奥城的巅峰之权,如流水一般,过了这家,便是那家,虽然残酷,但却是现实。
  甄嬛抬手端起案上的汝窑茶盏,微微啜饮:“大长公主气色不错。”
  我含笑欠身:“承蒙太后娘娘关怀,臣妾与陈舜还算康健,但到底也是快五十岁的人了,有的时候,想做一做针线,都看不清针眼了。”
  甄嬛微微怅然,旋即宁和道:“大长公主保养得宜,望之如三十许人,许是漠北风光安然,气候宜人,不似哀家在紫奥城里呆久了、更容易衰老,晨起梳妆的时候,看到鬓边的斑白华发,真真是感慨万千。”
  我一时间有些沉默,转眸却见槿汐握着一柄南阳玉锤为甄嬛轻轻敲着膝盖,不由想起母后。其实,甄嬛的境遇,比起母后要好一些,同为幼子即位,母后不得不提防摄政王日渐盛大的权欲与野心,而当朝辅政王玄汾却是甄嬛幼妹甄玉娆的丈夫,素来谨慎低调、忠心不二。而甄嬛,也并未想过以甄氏女子正位中宫,能如此看开,实属难得。
  良久,我只轻轻叹息:“太后娘娘凤姿高华。”
  “母后曾有遗愿,含章宫的布置一切如旧,大长公主不妨前去看一看。”甄嬛轻轻拍一拍我的手,“承懿翁主继诞下致远后,此番再度有孕,不宜舟马劳顿,哥哥在吉州陪着也是对的。”
  我微微屈膝:“多谢太后娘娘。”
  含章宫,如隆庆年间一般,隐在一片花木扶疏之中,我徐步入殿,过了花苑,穿过长廊,左侧的惠宁堂,右侧的玉芙轩,正中的德阳殿,一切如旧。
  庭院中桐树繁茂如斯,风吹过,一阵阵的飒飒声送入耳,那些逝去的过往如书页的翻动,一页一页在面前呈现。
  这么多年了,父皇离开了,母后离开了,皇弟也离开了。
  一时间,我感到眼周微微发酸,却有一双臂膀环我入怀。
  “陈舜。”我低低唤道。
  他的呼吸声如轻轻浅浅的风,微微拂在我的耳畔:“仪柔。”
  在我很小的时候,那时,母后还是父皇的琳贵嫔。
  她握着我的手,一笔一划在四尺丹宣纸上写下:周仪柔。
  我歪着头看着:“母妃很少唤我‘仪柔’呢。”
  母后微微愣住,转瞬间便抿去眼眸深处的忧伤,抿一抿唇道:“真宁,是先帝为你拟的封号,仪柔,是父皇为你起的小字。先帝是你父皇的父亲,是英明神武的太宗皇帝,所以,不论是你父皇、母后,还是母妃,或者是旁的嫔妃、宫人,都喊你真宁。”
  我似懂非懂:“那么,有谁会喊我仪柔呢?”
  母后笑意轻扬,面庞的弧度亦无比柔和:“你将来会遇到一位男子,唤你仪柔,而非真宁。”
  我轻轻一笑:“你怎么在这里?”
  “我方才从仪元殿出来,去颐宁宫向太后娘娘请安,太后娘娘告诉我,你在这里。”
  我转身对上陈舜深邃的眼眸,抚一抚他刚毅的脸颊:“到了含章宫,我想起曾经身为帝姬的日子,才知道,居然已是三十年过去了,我再也不能与你赛马,你的发鬓,也有了星星点点的斑白。”
  陈舜紧紧握住我的手,十指相扣,一如他唇边的毅然:“我一直觉得,世上最美好的事,便是一生一世一双人。”
  我心中了然,迎上他深情的眸光:“我曾有过担心,便是在生育了慧生之后,因为落下了疾病,再也无法生育。那几日,我总是想起温裕皇后。”
  陈舜微微怔住:“你仿佛从未与我说过。”
  我握着洁白如初雪的绢子,盈盈按住他的唇心,绢子上绣着的凤仙花鲜活饱满,如染着蔻丹的指甲上开出的花。
  “温裕皇后的母亲,是朱成玙的三夫人,曾经,朱成玙去到乡间拜会同宗叔祖,却由于京城里时疫流行,不得不留在乡间,便在那时认识了一名女子。听母后说,他们二人早已暗许终身,朱成玙更允诺娶她为妻。只是,朱府又怎会允许朱成玙娶一个普通的乡下女子?朱成玙归京后,朱府便迅速敲定了一名门当户对的女子为妻,便是陶夫人,时间一长,朱成玙便将曾经的海誓山盟抛诸脑后,即便后来迎她为妾,不过居于通房丫头之下,在府中的日子步履维艰。”我摇头轻叹,“许是彼时我多思,亦是担心你厌弃我再不能有孕,我总是梦见,自己与三夫人一样的下场。”
  陈舜摇一摇头:“你真傻。”
  我粲然一笑:“但是,你待我,一分一毫都不曾随岁月流逝而减去,时至今日,再想起从前那份担心受怕,我只觉得好笑。”
  陈舜扶着我,慢慢步入德阳殿:“你还记得,我对你说的话吗?我说过,‘我会等你,一直等你,哪怕漠北的黄沙都被风吹尽了,我的心都一直在你身上,不会被吹动分毫’。从隆庆十一年二月十四,到乾元元年八月初六,一共九百二十三日。没有哪一日,我不在等着你、盼着你、念着你。”
  我心中一动,再多的甜言蜜语,都远远及不上那一句情深意重的“九百二十三日”,那是灵犀相通的等待,是望穿秋水的执着,我与陈舜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德阳殿正殿,却是挂着一幅洛神图,简率的淡墨刻划出清旷的远山,衬得江面空旷清新,纤细绵长而又柔韧的白描线条墨色清淡,衬得乘云徐徐行于浩淼水波之上的洛神娴静优雅、绝尘出世,洛神衣袂翩飞、神情婉转,真真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陈舜颇有些好奇:“我曾来过德阳殿,仿佛没有这幅洛神图。”
  我曼步上前,手指从画上轻轻抚过,清淡的日色透过浑圆的珠帘筛进殿中,洛神高髻丽服、手执纨扇、眸中含情、翩然而来,极逼真,又极其然,然而,母后从未给我看过这幅洛神图,库房里也并没有这样的东西。而这幅洛神图一丝纤尘也无,看来是有人日日看护的。
  眸光一凝,我细细望向洛神图的右下方,有极细小的四个字,正面看,并不能得见,要稍稍侧过头去,对着日色才能看到,仿佛是先用极细腻的毛笔写下,采用冰蚕线细细绣出,是极精致的手艺工夫。
  这四个字是:爱妻璧儿。
  我蓦地怔住,这不是父皇的字,父皇的字更大气、更苍劲,这四个字,下笔轻软、饱含深情,几乎可以想见下笔之人唇角轻扬的笑意,但是,字里行间,却又分明有一种淡淡的愁思弥漫。
  这个字,更像是摄政王的。
  母后与摄政王的种种暧昧,我是知道的。
  关于母后手刃摄政王,也曾有风言风语传出,是说摄政王是为了救母后而死。
  我暗自摇头,流言就是流言。
  然而,刹那间,却有另一种猜测在心头遽然浮起,瞬间便如同饱吸春雨的笋,飞快生长起来。
  如惊雷隆隆在耳,如电光横贯长空。
  我紧紧攥紧了手里的绢子,猛然明白,为何,母后即便在掌摄六宫事的大权之后,依然会在独处时分,露出深深的哀愁与落寞,挥之不去。
  彼时的我以为是六宫繁琐的事端与嫔妃的争风吃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