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大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京城大案-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种龙蛇混杂的京城市场里,凭自己的聪明是学会了不少,一般男人真还没有她一个女流之辈这种眼光。理真在雪姬这里坐了一会喝完茶后就告辞了,因为理真还有自己的事要做呢!

理真虽然说是住在京城,实际他住的地方就靠近村庄,离皇宫还是有一段距离。不过理真的轻功也非等闲,去一次皇宫也不过半个时辰。理真为什么去南国怡红院要二个时辰呢!因为南国怡红院是在城南,而理真却住在城北。虽然南国怡红院说是在京城,实际上也是京城郊外。但由于南国怡红院里出色的姑娘,所以才吸引住了南来北往的商客,就连好多大宫要员都会冒着丢官的危险去南国怡红院倾霄一刻。可知南国怡红院的诱惑之大,是让男人们多么向住的。俗话说树大招风,南国怡红院吸引了众多达官贵人,她们除了一些正常的男女之欢交易外,自然还会出现很多常人无法想象的东西,因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象这种聚集金钱和地位的场所,而且还有美女群集之所。除了吸引着前来玩乐的商人外,还有一些官吏们的黑色交易,可同时也吸引着一些江湖黑道。因为前来这里逍遣的那些人,正好就是黑道们所要发财的目标。南国怡红院虽然上有官府,下有江湖势力,另外还有自己得力的死士杀手。但他们这棵树也实在太大了,所以经常有人来这里想发点小财。当然,结果那些来这里想发小财的小混混没有一个活着回去的。时间长了,南国怡红院的名气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受那些达官贵人和商人们的喜欢。因为他们觉得这里不但可以享受到美女美酒,而且还很安全,这是所有官商都喜欢的地方。可是这种安全在另一层人中早已打破,在那层人的眼中,南国怡红院就是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魔窑。那到底又是什么样的一层人最先嗅到了这种感觉呢?那就是市井中的小混混,他们每天无所事事,专做些小偷小摸的事情,专门打听一些常人都不知道的秘密,这也就是为什么小混混也受捕快欢迎的原因。有好多疑难案件,在多方名捕都无法取得突破的大案中,往往在市井小混那里可以找到突破口。当然,捕快衙门在小混混那里得到消息时也是要付银两的,这种奇妙的关系也只有小混混门自己知道,就连捕快们有时候都不知道那样做是为什么?可如果不这样做的话,有好多疑案是永远破解不开的。

现在理真要说是捕快又不完全对,他虽然在查南国怡红院这事,可他的身份是没得到朝庭公开手喻的,称其量也不过是个暗探。可年纪轻轻的理真却为朝庭破了几单大案,如1731年的朝庭振灾款案和东官女婢神秘死亡案等,还有四年前朱家灭门案。在当时朝庭里闹得沸沸扬扬而又无从下手的时候,就是小小年纪的理真给破获的。那时的理真只是凭自己的好奇私自查探。因此,朝庭中的人基本不知道那些案是他破的,只是知道有人提供了线索后才得已破获。但朝中还是有两人知道,那就意刚志与朱万民。在市井中真正知道理真身份的人也只有几个。前年理真破了两个大案后,完全可以挤身京城名捕之首去朝庭挂帅的。可不知道什么原因,理真不但没有去朝庭挂帅,就连名都没有,在朝庭上只知道是一名神探破获了那两个案件。

理真现在在朝中是没有什么身份的,所以大臣们几乎都不认识他。要讲理真之所以被皇上指派来查南国怡红院的事时,主要也是因为他无名无份,又是意刚志和朱万民推荐的,所以,就答应让理真来查。皇上知道这样查起来也不会受到官场的对立,从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其实理真之前破案的事皇上也知道,他见意大人他们都没提起,自己就不想说穿。心想他们之所以不说,一定有他们的道理,这也是理真破了几件皇室大案后,皇上却没有给理真挂帅的主要原因。皇上是何等聪明之人,皇上知道,一但理真挂帅后,他的身份亮明,那以后要是让理真再办朝庭的内部案件时。由于他的职位和人际关系等原因,在办案时就会被另一派排挤或设置直接障碍,而给理真办案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从而影响着皇室案件的难破性。皇上认为意大人他们之所以没提,应该也是这样想的。

理真可以说从小就是他的两位师父带养长大,他五岁时就离开了家来到京城拜师学艺。现在的理真,只知道自己的父亲理八分是在做一些大生意,也常来京城看自己,其他知得不多。可是理真知道自己的父亲理八分由于经商常年在外,为了自己能有所为,所以才把自己送到千里之外的京城来学习的,这一点理真是能够理解的。理八分对理真而言,其实也只是挂了个父亲的名字。理八分他实在是没时间带理真,但又希望自己的儿子有出息。所以,他不得不作出当初那样的选择。望子成龙是每一个父母的心愿,理八分就把理真带到京城的朋友这里来教导,自己一有机会来京城时,就来看看理真。理真从小就有哲学天赋,在好多事物中,他可以避其常理而直截其端。理真是南方人,老家湖南宁乡,在他的记忆里找不到儿时父母的身影,五岁那年他父亲理八分就把他送来了京城学习。

理真记得当初母亲不同意父亲的决定,说孩子那么小让他们去那么远的地方会受不了。他的母亲非常心疼他们两兄弟,而且还说如果自己兄弟两都送去京城后,自己会很不习惯的。后来理八分为了母亲身边能有一个儿子和她作伴,就留下了老大理有为在家中陪母亲,让理真一个人来京城学习。当初为什么父亲偏要把自己送到北京京城学习呢?理八分是自有他的道理的。

当初理八分是要他们兄弟两一起来的,后来之所以留下老大在家中是另有原因的。第一是夫人舍不得,自己又长期在外,所以不想难为夫人。第二是在他的心里,他觉得理真更合适或说更应该去京城学习。谁都知道京城是人人向往的地方,他聚集了才学、名气、商业及龙蛇混杂的多重因素。在这里成长,可以让一个人在无形中学会很多小城市里无法学到的东西。还有一样也是理八分最看重的,那就是北方汉子的那份豪气。理八分觉得男人就应该有那种豪气冲天的感觉,再加上理真是南方人的血统,有着南方人的聪明与机智。因此,理八分认为,理真如果在京城长大后,一定会有所作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理八分在京城有自己最要好也最值得理真学习的朋友。所谓近朱者亦,近墨者黑嘛。理真如果小时候就能受到那些人的影响,在成长中自然受益非浅。理八分相信理真的聪明与乖巧,更相信自己的朋友一定会教导好自己的儿子理真。而当初理八分的朋友不是别人,就是当今宰相意刚志。

理八分与意刚志是一见如故的朋友,彼此意气相调。平时理八分基本不怎么去找意刚志,他知道人家现在是宰相,作为一个商人如果老和他相见会给别人留下话柄的。所以,理八分与意刚志书信交流效多,真正见面却很少。当时意刚志受理八分之托代教理真时,意刚志给理真找了二个好老师,一个熟知文学与历史及商业,特别精通于哲学,痴迷于疑难案例。另一个却是一位隐居的江湖侠士,功夫了得,为人正直,喜欢标新立异,特别喜欢新鲜事物,这对现今的理真也是起到直接作用的。理真真正被意志刚看中的还是那次京城失宝灭门案。

那是1728年,当时理真还只有十六岁。那天他和意红霞一起去一个朋友那里玩。他的那个朋友叫朱子达,和理真同岁。朱子达父亲叫朱志民,是现在朝中大臣朱万民的堂弟。在京城经营珠宝,生意相当不错。京城所有大户人家都在他的店里买过首饰。因此,朱志民当时在京城是很有名气的珠宝商。理真去朱子达家玩的那天正好是1728年正月十五。这天天气不错,外面也相当热闹,理真和意红霞想叫上朱子达一起到外面玩。理真和意红霞到朱子达家时是上午巳时时分,街道上人走动的地方已没有雪,地也是干的,外面太阳很暖和。意红霞刚一到朱子达家门口就大声叫道:“朱子达,朱子达,我们一起出去玩啊!”意红霞叫了好几声都没人回答,而朱家的大门也是虚掩着的。意红霞和理真用力推开门大大方方走了进去,大院子里一个人也没有。“看来朱家的佣人都放假回家过节去了啊!院子里一个人都没有。”理真笑着大声说道:意红霞又在大院里大声叫着朱子达,可是还是没人出声。理真和意红霞就直接去客厅里找人。客厅的门是关着的,理真轻轻一推就开了,门刚一打开,意红霞就大叫起来:“杀人啦!杀人啦!”意红霞一边喊着一边往理真怀里钻,看得出意红霞是吓坏了。一向在外天不怕地不怕的意红霞,第一次见被杀的人还是吓得直打哆嗦。理真毕竟是男子汉,他没有出声,双手抱着意红霞轻轻地拍了拍她肩膀轻声说道:“别怕红霞,不是有我吗?你赶紧去衙门报案,我守住现场。”理真说完后扶起意红霞送她到大门口,然后自己返回大院察看情况。十六岁的理真身高五尺又五,瓜子脸,眉毛略粗,眼睛炯亮而有神,皮肤细润中稍显粗糙,一幅地道的江南人脸孔。唯一不同的是南方人的皮肤细腻些,理真的皮肤之所以这样,可能是北方气候影响吧!

理真在大院里想寻找些线索,可是查看了半天也看不出什么。雪地里也没有明显脚印,只是在进客厅的大门口看到一些略显湿的脚印,看那些鞋印好象是进来时留下的,可是找不到出去的鞋印。从现在的脚印来看来人应该是位轻功了得的江湖之人,此人不是从大门进来的,而是从侧边围墙飞身进来的。原因是大门口一直到街上都是干的,如果从大门进来时是不会有湿脚印留下的。现在外面的路面全是干的,自己与意红霞进来时就没留下什么湿脚印。可是现在客厅门口有湿脚印而前面大门没有,就更加可以肯定来人是越墙而进的。理真在外看了一遍后就推门进到客厅。里面有三具尸体,成一字形倒下的。死者分别是朱志民,朱子达及林雪红,林雪红就是朱子达的妈妈。他们一家三口全部遇难,致命伤口全是脖子上的血痕,看来是剑伤,而且是在瞬间让三人命丧黄泉的。在这种情况来看,理真认为来人可能是朱志民的朋友,至少是熟悉的人。这样一来朱家三口就有可能同时出现在来人的面前而给了行凶者举手之间就可以让三人同时丧命的机会。

理真五岁开始学武,十几年的努力让他不但学了一身好武艺,同时也对各行各派及武器的用法都有相当的了解。理真在府身认真察看死者伤口时,发现死者都是脸朝上,血都是从死者伤口的左边流出,伤口右边只看得到一线血丝印。正在理真仔细察看现场的时候,外面脚步声起,同时理真也听到了意红霞的喊声“理真哥哥,理真哥哥,你在哪儿啊!”理真起身走出客厅,衙门的伙计已来到的客厅门口,验尸官进到里屋开始捡验尸体查看死因,笔记师爷开始问理真发现的情况,探员开始四处寻找朱丝马迹。理真被问完话后衙役就让他们回家了,意红霞自从朱家出来后就一直双手抱住理真的胳膊不敢松开,理真还明显感觉到意红霞的手一直在轻微的颤抖。理真见意红霞吓成这样时,心里觉得十分愧疚,觉得自己不该带意红霞去朱子达家。如果不去就不会看到这种可怕的场面了。理真一直把意红霞送到家中后,自己才一个人回城北老屋。一路上他一直在想来人为什么要杀朱志民全家,据理真平时和朱子达的了解,朱志民家没有仇人,自然不会是仇杀,那谋财的可能性就最大了。可是理真有点想不通的是,朱志民的珠宝店还在外面的大街边,现在还正在开市,想打劫也应该是在他的珠宝店啊!怎么会跑到他家里来了呢!而且现场来看朱家也没被翻动过,就连那些箱柜都没有动,那来人又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朱志民家里还藏有不卖的希世珍宝不成。理真想来想去觉得这也是唯一的合理解释。可为什么朱家一点都没被翻动过呢!难道是有来人惊动了凶手逃跑了或者是其他原因呢?而且行凶者应该是和朱志民熟悉之人,那知道他家有不卖之价值连城的珍宝也不足为奇。看屋中情形,理真觉得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来者好象知道朱志民家里的东西放在哪里,自己只要去拿。而且也知道朱志民家今天也没有其他佣人,这样便于下手。要真是这样,从这种现象中不难想像出,来者与朱志民家的关系不同寻常,至少行凶者是知道朱志民家的一切情况才下手的。理真之所以一直在想此事,可能与他的老师有关。他的老师就是破案高手,只要是大案,他都不会请自查,认真思考案件因由。由此,理真也传承了他老师的那种习惯,最难得的是继承了他老师的聪明与才智。理真虽然没想到此案的可疑之人,但在自己的心里有了几分眉目。事后第三天,理真觉得好奇又去查看过一次现场。

那案件半个月后宣布告破,杀人者是一个惯偷,那天一早有人看见他在朱家附近走动,神色有点慌张。在审讯时他开始一直不承认,在衙役的重刑之下,他作出如下交代:

我叫温大宝,男,山东人,现今四十岁,无家室,没有职业,喜欢赌博及逛姻花院。过完年后没钱用,所以就想出来找找财路。正月十五这天上午我路过朱家大院时,发现大门虚掩着,我就进去想找点值钱的东西。进屋后院子里没有一个人,我就往里走。我进了客厅后发现也没人,当时心里高兴自己走运了。于是,我就在客厅里想找些值钱的东西,我把客厅里的东西翻了一地。正在这时,朱老爷一家三口从外进来了,这时我已经翻动了很多东西,想躲又来不及了,他们一见我就骂我小偷还过来打我。我一时生气就用身上的匕首将他们全家杀了。当时我没找到什么值钱的东西,就顺手拿走了朱老太手上的一个玉镯和朱老爷手上的一棵宝石戒指。然后就在西边的东西档铺里档了一百两了银子,事情经过就是这样。

就这样,这桩惊动了整个京城的珠宝商灭门案十五天宣布告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