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潇雨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潇潇雨歇- 第2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元吉装模作样地跟着李世民叹了几口气后才告辞,一回到自己的营帐,他马上写了两封信,命亲卫火速送回长安,向李渊和李建成做了汇报。唐瑛的生死他是无所谓的,这个女人能用则用,不能用他也不想去招惹,但他可以利用这件事狠狠打击一下李世民。

    突厥军营里,颉利等人自然不明白唐军营地里出了大事,面对李世民似真似假的数次挑战,打与不打已经争论了几天了。按照颉利的想法,怎么都应该去试试唐军的能力,一次攻击也没有就撤军,他面子上下不来。而突利和其他人却都想早早收兵回去,这场雨下的让他们失去了耐心,再说,唐军的统帅可是李世民,战无不胜的李世民带给突厥人的压力的确不小。

    讨论了几天后,颉利拗不过大家的反对,只好派突利和他的从叔阿史那思摩去见李世民,即便退兵,也要收取点好处费才行。

    阿史那思摩不是第一次见李世民,却是第一次直接和李世民对话,正是这一次的交往,让阿史那思摩做出了人生的重大抉择。出入长安多次,并被李渊封为和顺郡王的阿史那思摩,对军功卓越的秦王早就有了好感和仰慕之情,所以,这一次的会谈,让阿史那思摩把仰慕换成了忠诚,并在贞观年间,成为最忠心于李世民的少数民族将领之一。

    而与阿史那思摩一样被李世民风采所折服的还有突利可汗。李世民的长笑之声,自信之神情,舍我其谁的气质,都深深地迷倒了突利,从这时起,突利就有一种直觉,颉利绝对不是李世民的对手,他和他的部落,将来的荣华恐怕要靠李世民这个汉人来给予保障。出于这样的想法,突利唐突地向李世民提出结拜兄弟的建议,出乎他的意料,李世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而这次的结盟,为李世民以后解决东突厥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这是突利没有想到,却是李世民早就看到的。

    武德七年九月初,在与唐军对峙了半个月后,颉利在突利和阿史那思摩等人的劝说下,终于决定撤军。突厥大军撤回草原,随即派来和谈使者,索要了一批金银珠宝后,算是给这场战事做了了解。

    突厥撤军了,李世民却又等了半个月才收兵回长安,这半个月,他依旧在找唐瑛。只是,此时的唐瑛却早已经按照自己的计划离开了凉州境内。当然,唐瑛做事一向有自己的主见,她的离开,并非像李世民和长孙无忌想的那样要避开这场兄弟之争,相反,为了寻找解决之道,她要帮李世民再立大功,那就是彻底解决突厥的威胁。她很清楚,虽然她给了李世民选择,但,李世民在没有被逼上绝路之前,恐怕是不会采取那些办法的,所以,她只能去给李世民创造掌握兵权的机会。

    既然历史上李靖能解决突厥人,她相信,在她和李靖的共同帮助下,李世民一定能彻底解决突厥人。在这段时间里,即便李渊还是不愿意更换太子,李世民军权在手,也有了主动权,不至于真被逼的动手发动玄武门事变了。

瓦岗三年 第四百二十三章 猜疑

    第四百二十三章 猜疑

    唐瑛也很清楚,她的失踪会牵引很多人关注的目光,李渊能不能容忍,李建成会不会动用地方官吏寻找她,李世民会不会不顾一切地找她,这些都说不清楚,也不能去冒这个险。所以,唐瑛并没有按照常规的路线北上,而是先去了伏牛山。

    伏牛山是张小六购买的秘密田园,而且只有小六、豆子、李虎等极少数人知道,单雄信眼下就住在这里。唐瑛到底还是有些不放心,反正有时间,就过去看看,安慰一下单雄信,同时也想设法将嫂子和孩子们都接过来。

    伏牛山虽然大,好在唐瑛找路的本事也不算小,没晃悠几天就找对地方了。见她突然出现在眼前,单雄信惊喜万分,还以为她终于办完所谓的大事,要回归正常生活了。一听唐瑛说只是过来看看,单雄信那张脸拉的比驴脸还长。好在唐瑛哄单雄信很拿手,不到半天时间,就把单雄信哄了过来,屁颠屁颠地带着她进山打猎去了。

    看到单雄信终于平静了下来,唐瑛也放心了,离开前给李世勣写了封信,然后派兄弟给张小六送去,让张小六去找李世勣要回崔氏和孩子们,在洛口仓待一段时间后,再秘密送往伏牛山。让单雄信一家团圆,一直是唐瑛心头之病,这件事解决了,她也就放下心来,可以全力一搏了。

    安排一切后,唐瑛离开伏牛山,北上去蓟州渔阳郡,这里是她在长安城里谋划失踪时的第一个目的地。要解决突厥人,就要知己知彼,特别是草原的地形和突厥人王帐所在地。唐瑛不知道历史上李靖是怎么解决突厥人的,但她知道汉武帝解决匈奴人,就是让卫青和霍去病抄了匈奴人的老窝。所以,唐瑛决心让李世民成为第二个卫青,擒贼先擒王,把突厥人的老窝给抄了,让他们十八部没了主心骨,慢慢斗去吧。

    可是,唐瑛没接触过突厥人,她不了解突厥人的生活习惯,也不知道怎么在突厥境内行走,故此,她想到了一个能帮她的人,在渔阳郡的张金树。张金树跟着高开道在突厥人那里待过,多多少少也该认识一些突厥小头领吧,更应该对突厥的风俗习惯有所了解。所以,离开伏牛山后,唐瑛从河北直接北上去了渔阳郡,既避开了所有人对她的搜索,也达到了她的目的。

    唐瑛在渔阳郡并没有去见张金树,而是在一位老熟人的帮助下,知道了想得知的一切,还在他的帮助下取得了关防文书,并加入了一支行商队伍。这个老熟人就是为唐瑛刺杀史万宝的郭大,

    郭大成功刺杀了史万宝后,并没有隐匿起来,而是又回到了张金树身边,对张金树撒谎说自己奉了唐瑛的命令去长安走动去了。张金树也没疑他,还对唐瑛心存了一份感激,以为唐瑛是为了让他顺利接管渔阳郡才命郭大做的。

    在渔阳郡府门外遇到郭大后,唐瑛就没再去找张金树了,郭大不仅为她详尽地描述了突厥人的生活习惯,还将这支常年和突厥人做生意的商队介绍给她,并没有去问唐瑛要做什么,他真是一个很聪明的人。

    商队的人也不知道唐瑛的真实身份,郭大对她的介绍是自己远方的表弟,想去突厥人那里找失散多年的父亲。郭大的面子,加上唐瑛露了一手武艺,商队的人才欣然答应让唐瑛暂时入伙。在武德七年的深秋,唐瑛第一次踏上了草原,她没想到,她这一生,却不止一次踏入这片草原。

    武德七年十月,李世民率军回到长安。这次出兵,李世民不仅没有得到皇帝的奖赏,还被私下狠狠斥责了一番。李世民很清楚,他把唐瑛丢了,皇帝一定大为光火,这番斥责是避免不了的,所以,李世民也只是跪着听骂,一句辩解也无。

    李世民并不知道,李渊的火大,不仅仅是由于唐瑛失踪了,还因为李元吉暗中禀报说,李世民在战场上跟颉利和突利私下交谈,怀疑李世民暗中结好突厥,有不良意图。怀疑加恼怒,李渊还能给李世民好脸看才怪。

    几天后,李世民得知了李渊怒骂他的真正原因,早就想到的可能一旦成为了事实,李世民还是难受的要命。如他所想,他的父皇不仅彻底放弃他了,还加深了对他的怀疑,而且是怀疑他与突厥人勾结。

    李世民得知这个原因后,除了难受,还很想笑,那种悲愤到骨子里的苦笑。想当初,他率几万大军对洛阳久攻不下的时候,李渊表面上发函让他考虑撤兵之事,背地里却派人告诉他,一切都由他自主处理。半个疆域交在他手中都没有的怀疑,却在应对一个小小的突厥人之后,对他产生了这样的怀疑。

    父皇,在你心里,世民就真的不值得你爱护了吗?父皇,难道在你眼里,世民只剩下一点点利用价值了?多年的浴血奋战,多年的努力拼搏,锻炼出一身的文治武功,换来的是父亲的否定和猜忌,这样的待遇,太不公平,太不公平了。

    那种横隔在胸口的闷气和痛苦压迫的李世民喘不过气来,他很想怒吼几声,很想闯阵杀人以发泄自己的愤怒,可是他不能。面对因为担心自己而日日愁眉不展的长孙无忌、高士廉等人,面对每日里用温情来为自己开解的长孙无垢和各位夫人,面对在他面前讨好卖乖的孩子们,李世民生生地将这些怒气埋在了心底。还不到时候,还不到时候,一遍又一遍地对自己说。

    武德七年的金秋时节,朝廷上的官员们都有些诧异秦王的转变,这个一向冷脸的王爷,居然开始学着别人和大家交往了,虽然脸上的神情依旧有些冷,但看人的眼神中却努力做出了一些和蔼和温情。而李世民的那些弟弟们,也无一例外收到了二哥从凉州带回来的小玩意。

    李世民撒金邀好后宫和朝廷众臣的行为,落在李建成他们眼里,却成了笑谈。是呀,以前都是不管不顾的,现在弄这些,已经晚了,太晚了,晚的连他们都不在乎,不以为意了。地位稳固,大权在握的感觉很好,这让李建成坚信了一个道理:只要他的父皇支持他,就算李世民玩出再多花样,也不是他的对手。

    只是,这只是李建成一人的良好感觉,他的属臣们,以魏征为首都不赞成他的秦王无用论,他的弟弟李元吉更是向他指出,李世民的种种表现,恰好说明他还不死心。鉴于这样的观点,李元吉还是一如既往地在李建成面前怂恿他杀了李世民,而魏征也是这样的建议。李建成对他们的建议也听进去了一些,但他却没觉得一定要杀一人才行,至少,眼下他的处境非常好。况且,他的父皇至少在目前还容不下他们兄弟残杀这种事情的发生。

    “太子,殿下……”魏征不死心地撵匆匆往后走的李建成,在他身后高声呼喊着,完全无视那些宫人投来的惊诧目光。

    李建成很不耐烦地回头看他一眼,继续快步往里走:“魏征,孤已经告诉你了,这件事不要再提,回去。”

    魏征眼睁睁地看着李建成转身进了内殿,而没有李建成的诏令,他却是进不去的。无奈之下,他也只好哀叹几声,怏怏回身而去。

    用晚饭的时辰早过了,魏征还坐在书房里发呆,魏征的夫人裴氏将一碗荤菜放到魏征面前,又把粥碗放到了魏征的手上,劝道:“事情再多再急,也得把饭吃了。难得今天弄了点肉来,孩子们都舍不得吃,给你留着。”

    魏征抬眼看看裴氏,苦笑:“跟着我,你们都受苦了。只是,受苦倒还没啥,别跟着我把命丢了。”

    “你今天怎么了?进家门到现在,发了半天的呆,饭也不想吃,一说话却是死呀活的。是不是太子说了什么?”

    “唉,太子若是真说了什么还好些。他还是不肯采纳我的建议,不愿意对秦王下手。”

    裴氏微微皱了一下眉头:“你的建议原本就过分了,他们可是亲兄弟。”

    魏征叹气:“亲兄弟又如何?那个位置上只容得下一人尔。太子不动手,秦王早晚会动手,先发制人,后发受制于人呀。”

    “可,毕竟是手足呀,秦王又没谋逆。”

    “秦王那是在等,蛰伏待机。”

    “不杀秦王就保不住太子?”裴氏毕竟是妇人,见不得这些血光之事:“你不是说太子之位已经很稳妥了吗?有皇帝做主,秦王又能怎样?”

    魏征摇头:“秦王既然有了非份之想,依他的脾性,怎肯善罢甘休?天策府里文武齐备,早晚都是祸害。我知道,怂恿太子杀秦王,我是很残忍,可对民众而言,这却是最好的选择。与其等秦王登高一呼惹的天下大乱,不如杀一人而平息一切纷争。”

    “秦王不是没有了军权吗?”裴氏不解地问:“你不是说,太子认为秦王已经没了与他相争的资格和机会了吗?又怎么可能起兵谋反?”

瓦岗三年 第四百二十四章 忧心

    第四百二十四章 忧心

    “秦王现在没有机会,不等于永远没有机会。”魏征也是一个很犟的人:“他的忍耐与蛰伏能力比谁都强,一旦给他喘息的机会,太子殿下是斗不过他的。你想想看,那些倒在秦王手下的人,哪一个不强?窦建德、王世充可都称霸一方,太子远不如这两个人。所以,要解决这个隐患,唯一的也是最快捷的手段,就是……”

    “可太子真听了你的,皇帝会怎么想?”裴氏打了一个哆嗦,摇摇头:“说起来,这些邻里街坊们,却是对秦王更有好感。玄成,我时常在想,你是不是又跟错人了?太子倚重贵族门阀,远平民百姓,而秦王恰恰相反,他喜欢结交普通臣子,远离门阀贵族。太子屡屡不听你的进谏,却对裴寂那样的人言听计从;而听说秦王对直言进谏的杜如晦言听计从,对裴寂等人却很是反感。太子喜好用金银财宝赏赐臣子,秦王却以真心换取臣子的忠诚。两相比较,太子真值得你追随到底吗?”

    魏征沉默了一会儿才回答:“我不知道。太子虽然亲近贵族门阀,但对庶民百姓的生活还是非常在意;太子虽优柔寡断,却也仁慈有德。太子虽没有秦王那些显赫的战功,但这几年里处理朝政上却没有明显的差错。诚然,太子的许多作为与我的期望还有不少差距,但终归是一天比一天做的好。”

    “秦王若是取代太子,岂不是能做的比太子更好?”裴氏沉思了一会儿,缓缓说道。

    魏征再次摇头:“难说。秦王虽说也爱惜百姓,也能将并州、洛阳等地治理的很好,可他身上的杀气太重。当初征讨宋金刚时,曾下令屠城,而在河北,也是杀戮很重,虽然他杀的都是土霸贵戚们。这样身带血腥的帝王,不是百姓之福呀。夫人,你是知道我的,我不为自己,只为这天下的百姓。与其把他们交给一个未知的帝王,不如就现在这样的为好,至少,太子还是让我放心的。再说,我既然是东宫的臣子,太子又无失德之处,我就应该尽心辅助太子才是。”

    裴氏叹口气,夹了一筷子菜到魏征的碗里,不再就这个问题说下去,说下去了,她也看不明白,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