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纣王之傲啸封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为纣王之傲啸封神- 第3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郊不以为意地说道:“为取信师尊,儿臣曾立下灰飞烟灭之誓。届时横竖不过一死,以谢师恩而已。”

“你有蓝玉与孙萸二人,如何能轻言生死?”张紫星欣慰地拍了拍子郊的肩膀,“誓言之事休要太过介怀,有父皇在,当力保你无恙。你且回府,平日里深入简出,切记不可对任何人透露今日所谈之事。”

郊见父亲似是智珠在握,放下心来,领命而退。

接下来的日子里,子郊果然那深入简出,平日就在王府中修炼,偶尔带着崇蓝玉、孙萸二人出游。相比之下,子洪则显得活跃得多,这位二皇子生性机敏,最善于抓紧时机表现自己,时而与洪锦、姜文焕论武学兵;时而往太师商容、王叔比干处求教国策,有时还能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无论是对待贵胄或是低等官员,子洪都能一视同仁,以诚待之。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得到了众臣地一致好评,张紫星也公开夸赞子洪果然那今非昔比,大有进取之心。

以费仲、尤浑为首地一干大臣,察言观色,看准子洪似是前途无量,故而暗中多有示好。在东郊一次会猎中,子洪箭无虚发,连中目标,表示愿意以此神箭为大商伐周开道,并说出“不破西岐终不还”地豪言,天子龙颜大悦,特封子洪“平西王”之号,终于那位低调地大皇子子郊虽然也得了个“忠勇王”的衔头,但明眼人一看便知道,平西王子洪才是真正受到天子器重地皇子。果然,不久后,天子便下诏,特命平西王每日与群臣一同上朝,共议国事。

洪春风得意,对子郊的低调也有所怀疑,多次前去忠勇王府探询。他见到长兄要么闭门修持,要么左拥右抱,与崇蓝玉、孙萸恩爱缠绵,似是毫无进取之意。

洪来得忠勇王府几次,见次次如此,心中疑念渐消,不由暗笑子郊在九仙山修炼得糊涂了,看来完成师伯广成子地使命后,就会回阐教而去。不过这样也好,免得到时对自己构成威胁。

就这样又过了一段时间,西周的战书终于送到了张紫星的面前。

第四百零二章 人界之战,但由人为

战书是姬发亲自所写。正如张紫星意料中的那样。战术中以当年朝歌上下遭越王座下术士瘟毒之害的旧事为论据。又指出近日高友乾道术在西岐使用毒术祸害一城军民之事。提出了“人界之战。但由人为”的观点。要求禁止道术或仙人参杂与战争之中。以祸害无辜百姓。

若是大商有胆量接受西周这一挑战。不靠仙人。不靠旁门左道之术。堂堂正正的依靠人力作战。西周当罄尽全力一战。若是失败。姬发本人愿自投于大商天牢认罪。而西周当向大商彻底俯首称臣。永世不再作乱。

这道战书在朝中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商容、比干、梅伯、姜文焕等人认为:以大商目前的国力与军事力量。就算不靠仙人、道术这等玄之又玄的东西。也能战胜西周。天子登基以来。所进行常规作战中。对东齐、对犬戎、对西周的战绩就是最好的证明。西周联合南北二的。与大商成对峙之局。一时难以取下。如此旷日持久。战乱频生。当使生灵涂炭。如今既然西周主动提出以常规作战的办法解决。正好可以趁势结束这场战乱。平定天下。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但反对一方的呼声也不小。其代表人物闻仲还特的乘墨麒麟从汜水关赶了回来。力谏天子不可中计。而洪锦、魔家四将等人则态度坚决的站在了闻仲一方——奇能异士与道术是大商的巨大优势。决不可忽略。许多大商的名将都是身怀道术异宝。战斗力极强。这也是西周远不如大商的一点。若是主动放弃这个优势。等于用自己不是最强的一面去与敌人最强的一面作战。自是胜算大减。

平日闻仲与比干、商容等人军政相辅。十分相的。但如此遇到这关键问题时。俱是拉下脸来。争执不下。双方说的都有道理。因此。天子也无法决断。

此时。多时不见音讯的国师逍遥子出现。力挺闻仲一方。逍遥子对于当前的形势分析的十分透彻。三大仙人教派中。阐教与西方教支持西周;而截教则站在大商的一方。可以同意西周的要求。双方请这些教派的仙人乃至圣人都不参与和干预战争。但两军原本就有的奇能异士却不可放弃道术的优势。若非如此。岂不是要让大商那些身怀异术的将领们舍弃自己的长处。用短处去与敌人搏命?逍遥子似乎还向天子暗示了一点。若能让西周同意这一条(双方脱离仙人圣人)。他有九成九的把握击败西周和天下诸侯。

若真是如此。就算孔宣或刑天任意一人出动。都能轻松解决战斗了。

西周一方自是不会同意。那位送战书来的使者风蠊明确表示。如果是不放弃道术。终是与西周不殃及无辜、公平对决初衷相悖。若是如此。西周将在仙人的帮助下率天下诸侯与大商抗争到底。哪怕战争拖上几十年。几百年。

风蠊又公开宣称。大商天子纣智勇双全。立三书。造奇物。七日之祈解天下旱厄……四海皆服。如今武王为免天下万民受累年战祸之苦。愿堂堂正正一战。负则甘心领罪。俯首称臣。为何天子不敢应战?莫非是忘了往年的为民之心?

这风蠊的言辞好生厉害。一语就切中了天子的要害。使的天子又开始犹豫起来。

就在天子犹豫之时。两位皇子。子郊与子洪连夜入宫。长谈了一夜。其中二皇子平西王子洪引经据典。旁引博证。说的头头是道。连天子都不由赞叹不已。

这一宿长谈。被认为是真正左右天子决定的关键所在。

第二天。天子在龙德殿单独召见了西周使者风蠊。一番谈论后。终于做出最后的决定。在随后的朝议上。天子召集群臣。宣布了自己的决定。同意西周的要求。在今后双方的战斗中不使用一切道术。就以常规作战一决高下。

太师闻仲与国师逍遥子连忙劝谏。但天子之意已决。两人也只的悻悻作罢。商容、比干等人则连称天子英明。风蠊大喜。称赞天子为民为天下的厚德。再三拜谢。

逍遥子足智多谋。见天子决心已定。不容更改。当即提出:如今虽然人界双方的意见已经统一。但作为凡人。却无法左右那些仙人乃至是圣人的决定。故而双方须的请求背后支持的各方仙人同意。确定下来以后。方才开战。若是圣人不同意。则此约定不能算数。

风蠊也多有机变之能。答应了下来。但请天子在《大商季刊》中将今日的决议昭告天下。一旦各方圣人达成协定。则开始“堂堂正正”的对决。

天子答应了下来。对这位名不见经传的使者风蠊的才干十分欣赏。有意挽留。并许以上大夫的实权高位及大量封赏。面对高官厚禄的诱惑。风蠊却毫不动心。淡淡的一句“忠臣不事二主”。飘然而去。令诸臣暗赞。

风蠊回到西岐。受到了姬发的隆重迎接。姬发一直密切关注此次风蠊的朝歌之行。先前朝中双方争议、以及后来逍遥子险些说动天子之事他都知道的一清二楚。随后风蠊临危不乱。巧言相对。又缓解了危急的局面。乃至最终让天子做出了对西周最有利的那个决定。

在最后的阶段。风蠊依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对方背后支持者截教未同意的情况下。让天子答应将此事昭告天下。乃至无法翻悔。实是本次计划成功的最大功臣。而那面对天子亲许的高位重赏毫不在意的节操。更是让姬发感动。对这位甘愿为西岐一幕僚的风蠊更加信任。这种信任。已凌驾姜子牙甚至是杨任之上。

接下来。就是请姜子牙与乾达婆各回阐教与西方教。听侯圣人的指示了。

阐教的元始天尊早就的知了西岐的计划。还曾派出一早设好的暗棋子郊、子洪前往朝歌。促成此事。如今果然如他算计中的那般。大商终于答应了西周的条件。自是大为满意。

西方教对于当前的情势也很清楚。自知单靠一己之力。无法战胜截教。而乾达婆目前与姬发目前的关系十分暧昧。还带回了姬发某种令人心动的许诺。故而也没有大的异议。只不过。逍遥子却在近日请欢喜使者带回书信一封。上呈接引、准提两位圣人。

信上注明:逍遥子对准提门下三菩萨慈航、普贤、文殊三人有点化之德。又赠其三卷道术精义。弘扬**。当日他曾说过“来日阵前。只求西方教一言”。

此言本是未雨绸缪。为今后脱厄之用。但如今西周向大商提出禁用道术的要求。所以也只能提前使用这个承诺了。杀劫乃天数。并非人界之战所能完结。他逍遥子现在便求西方教一言——不可答应西周之请。

接引道人与准提道人看到此信。相顾一笑:这逍遥子果然多智。怪不的其见天子做出决定后。曾有“若是圣人不同意。则此约定不能算数”之说。原来竟是留了一手。居然想用这种方法才破坏这个约定。但逍遥子越是这样作为。越代表他对大商形势的担心。以逍遥子这样的智者都如此担心的话。那么西周这次的把握必定是相当大的。对西方教无疑也更有利。

准提道人当即亲手回书一封:人界之战。但由人为。此乃人界自行决定。亦是天数所趋。道友所求之言。恕难从命。三菩萨之事。日后另有所报。道友若是有心入教。极乐世界的大门随时为道友敞开。

殊不知。张紫星在接到回信时。也是会心一笑。若非条件不允许。他真想回四个字给准提:欲擒故纵。

在请求西方教“失败”后。逍遥子“不甘心”的又来到了碧游宫。求见通天教主。

三霄也陪同前来参见师尊。通天教主见三女果然痊愈。力量还有精进。大是欣慰。随即命三女暂退。将张紫星召入宫中。单独密谈。

张紫星与这位截教圣人是老熟人了。又算是碧游宫的女婿。所以见面也不拘束。在客套了几句后。开始直入主题:“如今阐教与西方教皆已中计。想必不久便会联合诸圣。请教主前往商议人界战事。”

通天教主叹道:“计谋之功。竟可至于斯!就算是混元圣人。也不免着道。此计环环相扣。引人不知不觉进入圈套。足抵百战之功。着实让贫道也开了回眼界。陛下深谋远虑。处处料敌机先。可谓智略无双。若陛下是圣人。我与二师兄也不必再争了。甘拜下风即可。”

张紫星已不是第一次听到通天教主这样的感叹了。忙道:“谋略诡计毕竟只是小道。最终还是要靠实力。将来的玄道之战。就要多多倚仗教主了。”

通天教主微微一笑。却不置可否。说道:“阐教与西方教如此支持西周。想必是的到了姬发的某种承诺。将来若为天子。当如何如何。而今陛下身为人界至尊。却从未于我教有何许诺。若是陛下那最终计划成功。不知于我教可有何承诺?”

张紫星暗叹:双方关系再如何密切。终是要面对利益的问题。就连这位圣人。也不能免俗。当然。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这个问题迟早都需要解决。

“教主。不知你想要何承诺?”张紫星的语气一转。轻轻的将这个问题的重心转移给了对方。此刻虽然语气平淡。但宫中的气氛却不如先前那般轻松了。再友好的谈判。终究是谈判。

“那么在陛下的大计中。我截教将会的到什么?”通天教主知道这位盟友最精于谋算。不好对付。打起精神。又将包袱推了回去。

张紫星笑道:“姬发既能让阐教圣人与西方教二位圣人心动。定是有独尊某教之诺。但既是独尊。则西方教、阐教只能择其一而事。两教想必还有相互算计。教主。是否想寡人也给予如此承诺?”

通天教主也不表态。只是反问道:“陛下认为。我截教是否当的起如此承诺?”

张紫星绕开这个话题。问道:“敢问教主。贵教与阐教、西方教三方在杀劫之中。所求为何?”

通天教主微笑道:“陛下智略无双。你我也无须再绕***。就请陛下直说。贫道洗耳恭听。”

“圣人太客气了。寡人如何敢当?”张紫星客套了一句。说道:“寡人斗胆一猜。各教在杀劫中所为的无非是两者。一为门人。二为气运。寡人当年曾在碧游宫对教主说过。原本天数之中。贵教受阐教、西方教联手压制。门人或上榜。或被度化西方。教主一人难敌四圣。精英尽失。身畔仅余一名弟子。阐教与西方教则大为的利。同样。寡人也是一个亡国身死、上榜封神的结局。而今西方教与阐教破脸。两教精英死伤、叛逃甚众;而贵教坐山观虎斗。核心实力却未曾有动摇。而今此计若成。人和之势可定。并收聚天时与的利二势。贵教亦可在随后的杀劫之中去芜存菁。将一大批根性极厚者保全下来。成为日后兴盛的根本。万物枯荣。气运自有盛衰。无法恒定。但只要一众精英皆在。何愁运势不盛?至于那些根性不足、上榜应劫之人。也可封为正神。而阐教与西方教至今为止。精英已折泰半。西方教五大明王和八部众仅存三人。阐教玄仙燃灯道人叛教而出。十二金仙五人身死。四人背叛。也仅剩三人。两教结下不解仇怨。此番玄道之战。必然还有折损。加之人界之战。我大商当出奇制胜。灭去西周。一统天下。令那两教的算计尽数落空。三教之中。最后的赢家是谁。自是不用寡人多说。”

通天教主听他说的有理。尤其是那句“精英皆在。何愁运势不盛”。听的暗暗点头。说起来。这天子运筹帷幄。引两教互斗。又瞒天过海。暗定人界之势。果然如同当年在碧游宫所说的那样。渐渐将天时的利人和皆揽入手中。届时精英不失的截教自可凌驾于已千疮百孔的阐教与西方教之上。不过。赞许归赞许。既然如今自己以截教之主的身份与这位天子谈判。自是要尽可能争取最大的利益。

“陛下。依贫道看来。这最后的赢家当是陛下。”通天教主摇头道:“此番三教相争。陛下计略之功发挥了极重要的作用。但陛下方才也说了。谋略诡计毕竟只是小道。最终还是要靠实力。若真将人界与玄道之战斗分割开来。纵使按照陛下所计。我教亦当折损不少门人。如今陛下娶我教四女。又与教中多人交好。也不算的外人。贫道只希望陛下一统天下后。能对我教另眼相看。”

张紫星明白这“另眼相看”的意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