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权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功高权重- 第7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钱雪森可没有想到郭拙诚这么说,面对这么多人说恭喜发财,“发财”的这个词前十几年几乎没有人敢说了,现在虽然在民间有不少人说,但在正式场合说的很少,官场里有很多官员的时候更没有人说,一般都说什么“万事顺利,共同进步”的吉祥话。
    虽然钱雪森也是级别不低的官员,但他更多的属于技术专家,并不古板。听了郭拙诚的话,他笑着说道:“那就托你这个财神爷的福,我们都发财。我也祝你在新的一年取得更大的进步。”
    钱雪森又与周围的人打了一会招呼,郭拙诚与钱雪森一起来的专家互致问候,之后两人一起走到一间小会议室坐了下来。
    钱雪森接着刚才的话问道:“小郭,这么好的事,怎么看起来兴趣不大?”
    郭拙诚笑着说道:“你从哪里看出我兴趣不大?看到航空业的进步,我心里高兴得狠。如果这架飞机质量好,性能稳定,那我们就可以赚大钱了,国内可以大卖,国外也可以大卖,我们将来见面的机会就更多了,随时随地可以动身出发,天南海北转瞬即到。”
    钱雪森也笑了,说道:“你嘴里说的欢乐,但你心里不是这么想的吧?是不是觉得我国的航空进步还是太慢了?”
    郭拙诚早就领略了钱雪森的睿智,对于他能猜到自己的内心。心里没有一丝惊讶,点了点头,说道:“是啊,现在我们有这么好的国际环境,只要我们提出要求,只要不涉及到他们的核心军事秘密,我们就可以购买他们的专利,可以学习他们的技术,可以购买他们的最新材料。还可以购买他们的零配件,我们怎么还是只能制造小飞机呢?”
    钱雪森却说道:“能够取得这么大的进步已经大开我的眼界了,现在一年比我们之前几年的进步还大。你怎么还不满足?这科技可不是办厂,只要有钱买设备,只要有钱招聘工人。几个月就可以建起厂房,就可以调试好设备,就可以让工人生产。产品很快就可以从无到有了。这航空涉及的方方面面实在是太多了,决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有大进步的。就算我们只当学生,有外国人教我们工作原理,也不是马上就能学会。
    其实,航空方面进步的情况如何。你最清楚,也知道原因,还不是因为你当时提出的要求,还是不是你说的要先把发动机研究透彻。要在发动机领域赶上去,争取与航空发达国家平起平坐?你这个思路很对,很稳重。因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不把发动机这个短板补上来。我们就是制造出了大飞机,也飞不起来。飞起来也不安心。
    现在我们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航空发动机上,都集中在机体上,我们的专家都摸透了这方面的特点,已经掌握了很多关键技术,所以在飞机的整体研制上显得慢一些,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可喜可贺的,你怎么反而不满意了呢?难道你也出现了头脑发热的毛病?呵呵。”
    郭拙诚自嘲的笑道:“只有不满意才会有进步,我们要很满意了,那我们怎么进步?”心里也不由有点怪自己有点过于急于求成了。接着,他问道,“钱教授,你说组织上让我来这里干什么?而且你怎么也来了?我可不相信你有时间在这里看热闹。”
    钱雪森说道:“我怎么就不能来?看到他们取得这么大的进步,我心里高兴,我来分享一下他们的喜悦,同时我也从他们这里学习学习经验。我是应该来,如果有这种机会,我还想多来几次。你就没看出来这里的重大意义?”
    郭拙诚说道:“你来这里或许有你的理由,可我是一个航空方面的外行,我来这里干什么?”
    钱雪森说道:“你来的太晚了,所以没有领导跟你说,而你的身份和行动又严格要求保密,下面的那些工作人员不但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能随便告诉你。等吃饭的时候,就会有领导告诉你为什么请你过来。你以为我们就这架飞机?呵呵。”
    郭拙诚眼睛一亮,问道:“还有其他飞机?”
    钱雪森说道:“现成的没有,但很快就会有。在新的大飞机组装之前,组织上想征询你的意见。这可是一架真正的大家伙,是为军队研制的,战略运输机。”
    “啊?战略运输机?什么时候开始的?”郭拙诚大惊,又问道,“最大商载是多少?”
    钱雪森说道:“最大商载107吨。比美国C5运输机少一成的运载量。”
    世界军用运输机最大的是苏联的安…225,这款由乌克兰安东诺夫航空科研技术联合体研制的六发涡扇飞机是世界上最大的重型运输机,商载达250吨。只不过它目前还没有正式开始研制,是1985年7月开始设计研究,1988年12月21日原型机首飞,1989年5月13日首次作了背带“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飞行。因为苏联解体、俄罗斯经济困难,生产一架之后就停止了生产,成了令人惋惜的绝唱。
    另一款有名的军用运输机就是美国的C5运输机了。它是1964年底开始研制,1968年6月开始试飞,1970年6月洛克希德公司向美**方交付了第一架C5。这款运输机后来成为了世界最著名的军用运输机,其商载重量为118吨。即使在前世,这款飞机一直没有落伍,它的身影不断在世界各热点出现,成为了美军强大军力的象征之一。
    听到这个消息,郭拙诚大喜:这才是他心里最想出现的航空器啊。
    他连连说道:“太好了,简直是太好了。……,可是,我们为什么不设计得大一些,商载量更大,比美国的C5更多?”
    钱雪森苦笑道:“我就知道请你不请你来,意见都一样,就是要大,要霸气,要威武,要把美国的压过一头。”
    郭拙诚说道:“那当然。凭什么美国人的军用运输机就要比我们的强大?他们是64年就开始设计的,我们现在84年了,已经比他们推迟了二十年,还跟着他们买了不少专利技术,又从美国和其他国家得到了相关材料,我国的控制技术现在已经位于世界前列,为我们制造大飞机奠定了基础。”
    钱雪森说道:“其实我也是这个想法,但专家们担心追求太高的话风险成倍增加,现在美国的C5运输机是一个很成熟的产品,我们研制自己的运输机时还多少有一些借鉴,虽然无法获得他们的核心技术,但我们可以通过外围的数据和类似技术进行反向跟踪,心里多少有点底,如果我们完全进行自主设计,风险实在太大,没有人敢说一定能成功。”
    郭拙诚一想也是这个理,这与自己以前提倡的作风相符。突然,他想起苏联的安…225运输机,不由说道:“干脆我们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继续研制现在准备研制的机型,一部分研究更大、更先进的机型,两边竞争两边相互学习。钱教授,我们中国要成为一个大国,就要有与大国相适应的军机。总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跑不行。”
    钱雪森瞪大眼睛,说道:“小郭,你开玩笑吧?现在这一个机型的研究都是相形见拙,不但缺少人才,更主要的是缺少资金。现在他们都是将民用飞机的资金压缩了又压缩,民航机那边的意见都已经很大了,你还搞两个机型,而且还是一个没人敢动手的机型,这要让国家拿出大笔钱来,很难很难。”
    郭拙诚说道:“这个,我得找上级领导谈谈,看他们是否接受第三个资金投入,是否愿意在新机型上与他国合作。”
    钱雪森知道郭拙诚富可敌国,如果国家容许他私人入股,或者由他控股的公司入股,资金就完全不成问题。美国研究一个机型也就七十亿、八十亿美元,如果由中国研制的话,资金需求可以减少一半,甚至只需要三分之一,因为中国不仅仅是人工成本低,还有原材料成本也低,唯一比美国贵的就是专利和其他技术的购买。
    估计这些钱郭拙诚一个人就可以包圆了,国家可以不出一分钱都行。
    不过,军事项目特别是高科技军事项目一向以来是不容许私人插手的,私人就是再有钱,受这道门槛限制也不能入股。
    但钱雪森相信如果郭拙诚说的这个项目另起炉灶,不无偿地利用中国的技术,而项目的总体又控制在国家手中,加上郭拙诚与中央首长的关系好,中央首长充分信任他,也许这事能成,会同意他入股。可以说,即使项目失败,国家也不用承担什么风险,主要风险都被郭拙诚承担,而一旦成功,郭拙诚也只能从中获得一部分分红,没有国家的许可,他不可能自己拿着军机到外面卖,得最大好处的还是国家。(未完待续)

第1254章 制造夺人的契机
    让他吃惊的是,他从郭拙诚的话里敏感地感受到,郭拙诚似乎有与美国之外的国家合作的意思,于是问道:“你这个新机型不与美国合作?可现在美国的军机技术是最好的。”
    郭拙诚点头道:“我希望我们有一种吸取苏美两**机有点的军机。”
    钱雪森更惊讶了,问道:“苏联?现在我国和苏联的关系还没有解冻,我们这么做是不是走的太快了一点?不说我们的领导会不会答应,就是苏联那边也很难同意。”
    郭拙诚笑问道:“你同意不?”
    钱雪森一愣,接着说道:“我又不是负责飞机项目,我同意不同意有什么意义?”
    郭拙诚道:“怎么没有意义,你是我国的科学泰斗,如果你同意了,不但代表科技界大部分同志同意了,也说明有很多领导同志同意,你可不要以为你不是领导。”
    钱雪森笑道:“我是哪门子泰斗,又是哪门子领导,我只领导我的几个科研单位。”
    郭拙诚说道:“你何必这么谦虚,咱们又不是不熟悉。你还没有说你同意不同意呢。”
    钱雪森说道:“我是同意的,科学无国界,只要是对我们国家有用的,我们就可以拿来用。……,对于你的计划,我是一直赞成的,不过,这次的难度不小吧?”
    郭拙诚说道:“只要通过了你这一关,这件事情的成功率就达到了一半以上。”
    相对郭拙诚而已,钱雪森对于中苏关系的改善和现状知道得不多,他只是从内参上了解到了片言只语,很多保密的事情他并不知道,远不清楚中苏之间已经做了无数次交易。而且远不是仅仅做一些贸易那么简单。
    同时郭拙诚也相信中央领导会同意他的这个建议,因为他有足够的理由说服最高首长,实际上,他估计用不着讲太多的理由,最高首长就会同意,毕竟国家不担风险不掏钱。而且现在中国与美国在军机上设计、研制、制造的时候互动很多,中国与美国进行了不少的技术交流,涉及的机种几乎涵盖所有的,如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民航飞机、直升机、武装直升机等等。
    既然与美国进行了这么多交流。那么与苏联进行一些交流又有什么不可行的?交流的还只是一个机种,运输机。
    要知道在郭拙诚的影响下,在中国国力大幅度增强的前提下,现在中央领导已经有了与苏美两国平起平坐的心思,在苏美之间取利。在苏美之间平衡,在苏美之间建立互信,都需要中国与苏联进行某些方面的合作,只有合作的事情多,中国对苏联的影响才大。
    郭拙诚刚才突然想到要与苏联合作生产大型军用运输机,不仅仅是因为脑海里想到了苏联曾经制造过世界最大的军用运输机——安225,更主要的是郭拙诚想到了苏联的解体。想到了前世苏联解体的时候,很多苏联科学家会变得无家可归,变得心神无主,变得无所适从。没有了研究室、没有了研究经费,甚至都没有了生活来源,有的开始从实验室出来,到外面打工赚钱养活家人。有的则受欧美国家的诱惑远走高飞。
    如果现在中国和苏联合作,邀请大批的苏联专家进入这个研究机构。不仅仅是可以从苏联获得大量技术,获得比美国并不差的技术,还能和很多苏联科学家、专家交朋友,等待苏联解体的时候,这些专家只要不是傻子,只要他们不是没有本事的贪官,他们都会顺势到中国这边来。
    而且,通过他们的亲身体验,通过他们口口相传,他们的一切都会传到他们的那些朋友、熟人耳朵里,会在哪些人心里产生涟漪,会吸引更多的科学家过来。几十万前世本来奔向西方的科学家、专家,也许可以分出一半的人往中国,那中国岂不大赚?那可是花最多的钱也买不到的。
    另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安—225是在乌克兰安东诺夫航空科研技术联合体这个机构研制的,一旦苏联解体,乌克兰会和俄罗斯分道扬镳,里面的科学家和专家会比在俄罗斯的科学家和专家更没有归属感,内心更彷徨更惶恐,更容易被中国收买。
    郭拙诚内心为自己突然想出这么一招而暗喜:“呵呵,我要不要再促成几个中苏合作的大项目,越是高端的越好,现在投几个亿美元进去,将来就能影响一大批苏联高端人才过来,那对中国科技的进步该有多么巨大的促进啊。这远远不是几个亿美元所能比拟的。再说,我投资的这些钱,完全可以在苏联崩溃、卢布贬值、俄罗斯执行经济休克疗法的时候轻易赚回来,而且是成倍、成十倍、成几十倍地赚回来。
    有资料显示,在苏联解体和俄罗斯恢复经济的这段不到十年的时间内,西方金融寡头从俄罗斯和其他加盟共和国掠走了超过十万亿美元价值的财富,几乎将苏联几十年的积累搜刮一空,使苏联由一个经济规模居世界第二的工业化大国变成了一个人民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穷国,幸亏它的军事实力犹在,或者说世人还是惧怕它庞大的军队、强悍的军力,否则俄罗斯早就被别的国家趁机入侵甚至推翻。
    郭拙诚没有将俄罗斯或加盟共和国的财富掠夺一空的远大理想,但掠走它一笔的雄心还是有的,利用他所控股的公司,无论是以西方金融寡头进入还是用中国商人进入,或者以苏联的友好国家进入,都有机会也都有可能。
    要知道他为了从苏联大捞一把已经准备了好多年,加上他是重生的,知道前世苏联的解体全过程,也知道俄罗斯的经济发展趋势,如果还赚不到钱,那真要买一块豆腐撞死算了。
    其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