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剑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飞剑侠-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听了,必会以为他是大慈大悲的佛陀转世,可谁又知道他杀起人来眼睛都不眨一下。平常总是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取笑儒生世俗,就好像世间一切都与他无关一样。
三人回了京城,见城门紧闭,城头上的兵士也是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个个身皮兵甲,看来京城将领也已知道瓦剌大军逼近的消息。城上守将见杨影枫三人纵马奔来,忙指挥守城兵士拉弓备箭对准三人。杨影枫低声骂道:“这帮混蛋,当我们是瓦剌人,弓箭都用上了。”江楠道:“瓦剌大军不日将抵,朝廷当然得加强守卫。”喊道:“城上是哪位将军,请开城门让我们入城。”
城上之人大声道:“你们是什么人,进城干什么?”杨影枫心想:“这人是谁,怎么从未见过?”道:“我们刚出城回来,进城当然是回家。”城上之人道:“你们出城干什么去了?”杨影枫不耐烦地说道:“出城游玩,快开门。”城上有人识得杨影枫,和守城将说了几句话,守城将点了点头,问道:“城下之人可是于大人府上之人?”杨影枫道:“是,快开门。”
过的一会儿,守门之人听到上面传令,忙将城门开启让三人进去。回到于府中,于谦正等杨影枫、江楠二人,一见他们回来便叫到书房。于谦道:“前方来报,瓦剌大军不日将抵挡芦沟桥,我已令各将领严守城门,你们也各自通知一下江湖好汉,叫他们不可擅自出城。”杨影枫知道这些江湖侠士个个自负武艺了得,从不将瓦剌人放在眼中,更不会听从朝廷命令,为难道:“要是他们不听怎么办?”
于谦道:“现下里情况紧急,如果有人出城,而此时瓦剌人又趁机攻打,你说是开城还是不开?开,瓦剌人便会借机涌入城内,不开,他们便可能会无端丧命。”杨影枫道:“这事就交给江楠办,那些江湖人士不听我的。”江楠道:“于大人放心,我会尽快通知他们。”于谦道:“现在就去吧,要不这些人自恃武艺,不服朝廷教化,你不让他出去,他却偏要出去。说不准还会和守城的兵士闹将起来。”
江湖中人向来便看不起朝廷中人,况且近年来常受瓦剌人欺侮,更是觉得朝廷中人腐败不堪,此番来京抗敌也不过是民族大义,若说是为保江山社稷那保准没几个人会来。江楠想到此处,说道:“也是,那我现在就去告诉他们。”刚一转身,迎面就有一个人跑来,道:“江少侠,不好了,解长老他们出城去找我们了。”江楠一惊,怕什么便来什么,刚才还说不让他们随便出城,现在他们不但出城了,而且还是直奔瓦剌军营,若是正好遇上瓦剌大军前来,那可就出大乱子了,问道:“李前辈,他们什么时候去的?”
李建英道:“我也不太清楚,我回去之后他们便已走了。后来空难大师见我回来,问道:怎么是你一人回来,他们呢?”我当他是问你们,便答道:“他先回于府去了。”然后又将瓦剌大军不日将抵之事告诉了空难,空难大同沉思了片刻之后,说道:“朝廷知不知道?”我说道:“杨公子和江少侠已经回去通知于大人了,我们刚回来时见城门紧闭,想是朝廷也已知道。大师,解长老他们去了哪里,是不是也告诉他们一声?”空难大奇道:“解长老他们没和你们一起回来,他们不知道此事?”我一听,也是奇 怪{炫;书;网},便问道:“解长老一直和你在一起,怎么会和我一起回来?”



第78章


空难大师道:“我刚才问你说他们呢,你不是说他们去了于府了么?”我又说道:“我说的是杨公子和江少侠,并没有说解长老他们!”空难大师一惊,说道:“你们去了之后,我们便一直在怡然居等你们回来,等了许久不见你们回来,还道是你们遇上了麻烦,解长老他们便要去寻你们,众人也要一起去,顺便灭了那群瓦剌先头。然后他们又召集了些人便去芦沟桥找你们了让老衲留下防止他变。”我问道:“我们没见他们,他们是走哪条路去的?”空难大师也有些奇 怪{炫;书;网},如果他们真去了芦沟桥,那么两方必定会遇上,可我们却连个人影都没见着。江少侠,你说这怪不怪?”
江楠沉吟道:“他们会不会是从另一条路去的!必竟是那么多人,走大路容易被发现。”李建英道:“我和空难大师也是如此想法。可江少侠,正因为如此才是大事不妙,他们不知道我们已经回来,率众赶至芦沟桥,万一遇上瓦剌大军那可如何是好!”江楠想了想,道:“他们带了多少人?”李建英道:“大概有一百多人,这些人若是与俞颢他们相交尚不自危,可如如瓦剌大军赶至,那就……”
杨影枫道:“眼下情况是不可能出兵救他们去,如果冒然出兵,出少了不中用,出多了京师便成了空城,瓦剌人若是此时攻城后果将是不堪设想,而且我军出城也就失去了地利,这将是大大的不利。”于谦听到这里赞赏地点了点头。杨影枫继道:“唯今之计,只有召集武林豪杰前去解救,而且这些人还都得是高手,否则不但救不了他们连自己也会搭进去。”江楠道:“可那来的那么多武林高手,仅凭几个武林高手又怎救得了那么多人?”
杨影枫眼神一暗,茫然道:“救得几人是几人,再说他们也不一定遇到了瓦剌大军。”顿了一顿,道:“空难大师不能去。”江楠本认为空难是少林空字辈高僧,武功自然不弱,所以也就把他算到出师之列中,听杨影枫说空难不能去,愕然问道:“为什么?”杨影枫道:“京城中解长老和空难大师威信最高,现在解长老在城外,如果空难大师也去了的话,谁来统领武林群雄?”江楠想想也是,道:“那好,空难大师便在城中,我们这就走。”杨影枫眼神之中忽然有束光芒闪过,然后坚定地说道:“我不去,你们去吧。”江楠不解地问道:“为什么?”杨影枫沉默片刻,道:“我不想去。”
江楠看着杨影枫的眼神,想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什么,看了一会儿,什么也没看到,只看到了一双目光涣散的眼神,他又一次迷惑了,只因为不想去便不去。李建英听杨影枫说他不去,心里产生了一丝的厌恶感,朗声道:“江少侠,事不宜迟。杨公子既不愿为武林同道以身犯险,咱们也不必强求。”言下之意自是怪杨影枫不顾江湖道义而贪生怕死。杨影枫笑了笑,道:“随你怎么说,反正我从来没说过我也是武林中人。”
江楠无奈的看了杨影枫一眼,叹了一口气转身与李建英便赶出去。于谦也对杨影枫此举颇为不解,江湖中人向来是以义气为先,若是为了贪生怕死而不顾武林道义,必会为武林中人所耻,而杨影枫为何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不去相助众人。说道:“枫儿,你为什么不能和江楠前去救人?我相信你绝不是怕死之人。”杨影枫道:“于伯伯看我像怕被人耻笑之人?”于谦怔了一怔,不知他这么说是什么意思。杨影枫见于谦不说话,微微一笑,道:“我不想去。”于谦道:“为什么?”杨影枫道:“不想。”于谦道:“为什么不想去?”
杨影枫静静地不说一句话,于谦也静静地等待着他的回答,过了好一会儿才,杨影枫缓缓说道:“我为什么要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去救一些不相干的人?”于谦不料他什么这么回答,说道:“话不能这样说,我也不是说你不该去,也不是说你一定就得去。但从武林道义上来讲,你不去的话也有些说不过去。”杨影枫道:“我又不是武林中人,管他什么武林道义干什么?”顿了顿,又道:“什么是武林道义?除强扶弱,惩恶扬善?还是行侠仗义?我师父是个刺客,你说我师父是好人还是坏人?别人付他钱财,他便依言去刺杀某人。如果有人想杀于伯伯,只要他付得起钱,我师父也照样会杀你,你说我师父是不是个好人?”
于谦不知如何来回答,若以常理来说他自然是坏人,但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也并不是一个坏人,只是一个没有善恶之分之人。杨影枫见于谦不说话,又道:“武林中人人视他为害,但只有很少人敢为被我师父所杀之人抱不平,不是其他人不想而是他们不敢。当年我师娘一个人带着我到处流浪乞食,有哪位大侠救助过我师娘?遇上好心点的给几两银子而已,是我师父,被人称为大奸大恶的一个刺客救了我师娘。全天下的人都怕我师父,都说我师父是坏人,或说他亦正亦邪行事无常,可在我与师娘眼中师父却是全天下最大的好人。武林道义!这便是武林道义。“今人见孺子入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于伯伯,你知道这句话怎么讲么?”
这句话是儒家来证明人之初性本善时举的一个例子,于谦熟读诗书自然知道这句话,随口答道:“这句话是说一个人见到另一个人遇到危险之时,他不由自主的便会为那个遇险之人担心。”
杨影枫道:“你说的是恻隐之心,怵惕之心又怎么讲?见到另一个人遇险之时,他为什么会有怵惕之心?怵惕是害怕的意思,别人遇险他怕什么?他会害怕是因为他反那个人当作了自己,后来才发现那个不是自己。既然不是自己,那么自己也就不会有危险,在认定自己安全之后他才会产生恻隐之心。所以才会将说是怵惕恻隐,而不说是恻隐怵惕,这么看来儒家圣贤当也有不太虚伪的人。试想,如果两个人同时掉到井里面,那个人还会生出恻隐之心么?恐怕就只剩下怵惕之心了。”
于谦心想:“这到是也有道理,可这与武林道义有什么关系呢?”杨影枫也从于谦脸上看出了他的疑问,笑了笑,道:“这便是武林道义与江湖义气。于伯伯,你也许不懂我说这些话的意思,正因为你不懂,怕以你才会为朱祁钰操劳。”
于谦不不愿于他谈及朝廷之事,怕说到某处又会引起争执,便道:“你总是能挑出儒家的毛病来,你这些话若是让潜心修儒的人听到,他非和你大吵一架。”杨影枫道:“孔丘之后儒生们就是虚伪自私,如果孔孟荀朱真没有错的话,别人怎能从中挑出毛病来?就比如于伯伯你发明了个水车,用这个水车来灌溉田地既省力又快捷,可那帮儒生偏要说你这是奇技淫巧。天下学说均为邪术,唯有会儒学才是正宗,墨家兼爱天下被骂作是无父无母,法家富民强国被骂作是苛税暴政,计然家经商被骂作秦寿之学,兵农工医被骂作是末技细不,纵横家被骂作是妾妇之道。便说孔丘,周朝那些个礼仪都废弃多少年了,他却偏要复礼,复了礼又能如何?不如想点实事为百姓谋福!一户人家日子本来就已经很苦,可如果他家里有人死了,就得花费大量的钱财来举办丧礼,如果不这样的话,那帮儒生们便会嘲骂你。这对活着的人有什么好处?”
于谦哈哈笑道:“你呀,就是专门和孔夫子作对,孔夫子那么大的学问,你说的这些怕是后人扭曲而成,绝非夫子本意,不然夫子怎会被人尊为圣人。”杨影枫道:“孔夫子学问很高深这是不错,但他却只识得书文而不通实务,否则怎会周游列国而无人敢用他为政?春秋战国乃中华最伟大之时,时天下大争,以实力决用负,魏国实力弱便只能大败于秦国,秦国实力强便能一统华夏,后人不思进取,反道将秦王朝诬为暴政恶国,实是可笑之极。他们之所以不折手断的栽赃秦王朝不过是忌恨秦王朝,这便是儒生。
于谦道:“秦始皇暴政天下,焚书坑儒绝天下文明,儒生憎恶这种野蛮行径有何不妥?”杨影枫道:“即使秦始皇当真有过焚书坑书坑儒之事,也只是焚一些府腐儒文书而已,何以便是断绝一下文明?如果秦始皇当真是焚尽天下诗书,那么当今儒生所读之书又是从何处而来?秦始皇焚书与项羽火烧阿房宫对中华文明来说后者要更大一些。至于坑儒之事更是正常不过,秦朝以法制国,如若儒生没曾犯法始皇帝何以为那般对待他们?当时儒生企图复辟六国,便如今日造反朝廷,这种罪行放在今日有哪个朝廷会放过他们?太祖皇帝建国之时大杀功臣,受害者之多怕也是不及秦朝万一。”




第79章


于谦听他说到本朝之事,又关系到太祖皇帝,本想维护朝廷一番,但细想之下事实确如杨影枫所言,说道:“秦法苛刻,便是皇族都深受其害,何况是普通百姓,是以才会有秦统一华夏十多年便一朝覆灭,这便是以史为鉴。”
杨影枫道:“于伯伯认为秦朝灭亡是秦法之过?”于谦道:“不然如何。”杨影枫道:“秦一统中华之后,修长城拒匈奴,修直道以通天下,迁民众至南越以稳定南越诸部永不脱离华夏版图,推新法想要达到凡我华夏这民皆能受法律的庇护等等一系列的强国政策,本是出自好意,不过秦始皇群臣没有考虑到当时正值变局初定,天下已再不能承认这般剧烈的变革,是以才导致整个国家的崩溃而非仅严刑峻法使然。如真如后世儒生所说治国经典当是儒家学说,那当时为何没有一个大国敢用儒家治国?春秋战国乃大争之世,如果儒学当真能令国家强大,有哪个国家会舍儒学而取其它,孔孟二夫子又何必终生为求得一官半职而奔波,由此更能证明儒学是无用之学。宋朝王安石欲学商鞅变法从而使得国家强大,不料却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他只颁布一些新的法令条文,却不去触动整个朝廷体制,所以他的变法注定将会失败,这便是儒生,他们只能纸上谈兵,无一能成事者。”
于谦道:“中华由汉至明无一朝不用儒家经典治国,其间不凡有汉唐之盛世,便在本朝也有永乐之治,如果当真如你所说儒学是无用之学,那这些使国家强盛之时又怎么说?”
杨影枫道:“儒生所谓治国不过是寻先例而治,天下大势一但发生变化他们便无计可施。所谓盛世无一不在建立新朝之初方能出现,这却是为何?天下大势不断变化,当先例已无法适应天下大势的演变,儒生便会措手不及,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天下便再次进入纷争战乱,战乱则必然使的天下又回到原始状态,从而新的朝廷又能够以过去同样的方式进行调整治理,也就是说这只是使天下形势的演变再倒退到过去。然后长期的和平状态使得天下再次得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