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女奇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侠女奇缘- 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叫给舅母行礼,请舅母到厢房里坐下受头。〃 把个舅太太乐得笑逐颜开,说道:〃 还给我磕头呢!很好,你就这里给我磕罢!我没这些讲究。〃 公子转过身来,便在舅太太跟前磕下头去。舅太太一面拉他,口里说道:〃 你又是我的外甥儿,又是我的女婿,我可不和你说客套。姐姐只管比你大两岁,她可傲性些儿,你可得让着人家;你要欺负了我的好孩子,我可不依你。〃 公子只得笑着答应了个不敢。舅太太又道:〃 回去先替我道喜罢!咱们的老规矩儿,今日可不留你喝茶。〃 公子退了出来,依然鼓乐前导回去。
这奠雁之礼,诸位读者自然明白,不用作者表白。何玉凤姑娘,却是不曾经过,听了半日,心里纳闷道:〃 怎么前来就走,也不给人碗茶喝呢?再说弄只鹅噶啊噶的,又是个甚么讲究儿呢?〃 那里晓得这奠雁,却是个古礼。噌吆叫作奠?奠,安也。怎么叫作雁?鹅的别名叫作家雁,又叫作舒雁。怎么必定用这舒雁?取其家室安舒之意。怎么叫新郎自己拿来?古来卑晚见尊长都有个贽见礼,不是单拜老师才用得着。如今却把这奠雁的古制化雅为俗,差个家人送来,叫作通信,这就叫作鹅存礼废了。公子走不多时,只听那边二次响声。舅太太道:〃 快了!〃 因叫张姑娘把鞋给姐姐换上。姑娘说:〃 这双鞋穿着,又合式,又舒服,怎么还换哪?〃 说着,张姑娘拿过小红包儿来。姑娘打开一看,原来是双绿布的,上面钉着单股儿带子的两朵红梅花儿。姑娘说:〃 不穿了。〃 舅太太千哄万哄,好容易给她穿上。张姑娘便把那一双包了个包儿,交给戴妈妈带在身上,预备过去好换。才换得妥当,早有人报太太过来了,便听得安太太车声隆隆从门而来。一时下车,男太太同张太太、张姑娘都接出去。舅太太笑道:〃 多远儿呢?亲家太太还坐了车来了。〃 安太太道:〃 甚么话呢,这是个大礼嘛!回来我可就从角门儿溜回去了,好把车让你们送亲太太坐。〃 一路说笑进门。姑娘见了婆婆,要站起来,太太连忙按住说:〃 不许动。〃 因问吃了点儿东西没有?张姑娘代答说:〃 吃了一个喜字馒头儿,两块栗粉糕,吃了点儿馄饨,喝了点儿枣儿粥。〃 倒替姑娘瞒了八成儿昧心食。太太还说:〃 吃少了。〃 说着便坐在姑娘对面上首,看她妆扮起来益发面如满月,皓齿修眉,不禁越看越爱。舅太太以新亲礼相待,照例烟而不茶。彼此无非谈些天气春和、诸事吉利的热闹话。看看交了酉初二刻,恰好轿子也将近到门,安太太便给姑娘盖上盖头,起身回去。这个当儿,舅太太倒回避了,躲在外间排插后面,借着舍不得姑娘,在那里落泪。
安太太走后,只听得鼓乐喧天,花轿已到门首,抬进院子来,抽去轿杠,众家人手捧进来安得面向东南。只见戴妈妈和随缘儿媳妇一条一条的往屋里铺红毡子,地下两三层,铺得平稳。褚大娘子便递给姑娘一个小金如意儿,一个小银锭儿,两手握着,取左金右银必定如意之兆。张姑娘便把个苹果送在她嘴边。姑娘被盖头这一罩,罩得一心的心火,正用得着,她大大的咬了一口,再还要吃,却早拿开了。便听得院子里还是先前那个人咬文嚼字的念道:天街夹道奏笙歌,两地欢声笑语和;吩咐云端灵鹊鸟,今宵织女渡银河。〃 拦门第二请,请新人缓步抬身,扶鸾上轿。请!〃 褚大娘子、张姑娘扶着姑娘上了轿,安上扶手板儿,放下轿帘儿,扣上葱管儿,捧出轿去。这个当儿,便有许多仆妇侍候褚大娘子上车,先往头里去。这里才叫轿夫上轿杠,打杵稳肩。
只听前后招呼一声〃 请〃 ,前面十三棒锣开道,彩灯双照,箫鼓齐鸣。姑娘到底被人家抬了去了!
姑娘上了轿子,只觉四围都盖了个严密,那边静悄悄的、黑暗暗的,只听得咕咚咕咚的鼓声震耳,觉得比那单人独骑,跨上驴儿,深山旷野,黑夜微行,大是两般风味。只把不定心头的小鹿儿腾腾的乱跳,又好象是落下了许多事一般。
走了半日,忽然想起说:〃 哎呀!我怎的临走时节,也不曾见着娘?
我正有一句要紧要紧的话要问她老人家,一时匆匆不曾问得,此时料想没法回去,这便如何是好?〃 自己和自己商量了半日,忽然说道:〃 有了!便是这样。〃 哪知姑娘心里打的,却又是个断断行不去的主意。这正是:既为蝴蝶甘同梦,怎学鸳鸯双羡仙?
何玉凤过门后,又有些甚的情节?下回书交代。 

第二十八回 画堂花烛顷刻生春 宝砚雕弓完成大礼

这囤接着上回,话表送亲的张姑娘和褚大娘子扶着何玉凤姑娘上了轿,她便出来忙忙上车,从庄园东墙一带,绕向前门而来。到了那座大门,只见门外结彩悬灯,迎亲设六曲园屏,垂几重绣幕,屏开孔雀,幕展东风,桌儿上摆列名花,安排宝鼎,当中摆着迎门盅儿,说不尽那喜酒频斟,琥珀光摇金灿烂;琼卮高挹,葡葡香泛碧琉璃。褚大娘子才下了车,进得门来,早见公子迎门跪着,手擎台盏,在那里敬酒。她满脸堆欢,双手接过酒来说道:〃 大爷,请起来,我可禁当不起啊!〃 公子道:〃 大姐姐,这个称呼法,我越发不敢起来了!〃 她才嘻嘻的笑道:〃 你瞧,你这个淘气法儿,我磨不过你,我只好叫你妹夫子了。可得你起来,我才喝呢!〃 说罢,连饮了三杯喜酒,迎门又深深向公子道了一个万福。两旁许多穿衣戴帽的家人看了,只望着华忠笑,笑得华忠倒有些不好意思。她却坦然无事的扶了个婆儿一路进来,早见安老爷迎过前来相见。那边远远的还站着一群花冠鲜服的少年,在那里低言悄语的指点说笑。
她料是讲究她,她益发慢条斯理,得意洋洋,俏摆春风,谈笑自若。不一时穿过前厅,到了二门,安太太和几家晚辈亲戚,举家都迎出来。
那时舅太太和张亲家太太在那边从了姑娘,也从角门过前面来。大家把新亲让进上房,归座献茶,彼此闲话,等侯花轿到门。
新人坐在花轿里,但听得大吹大擂,弦管喧杂,闷在轿子里,因是娘吩咐的不许揭那盖头,动也不敢动它一动。走了也有一会,正在盼到,只听得噶啦啦一片声音,两挂千头百子旺鞭,放得震地价响,鼓手便象是一对一对站住,想是到门了。
接着便闻得许多人叫道:〃 开门。〃 里面却静悄悄的,不听得有人答应。姑娘纳闷道:〃 怎么使心用计劳神费力的抬了来,又关上门不准进去呢?〃 叫了一会,那门仍然不开。听得又是先前这个人高声叫道:吉地上起,福地上行,喜地上来,寿地上住。
时辰到了,开门开门!把喜轿请上来!
吱喽喽两扇大门开放,前面花灯鼓乐,一队一队进去。轿子才进门,只听那满天星金钱,叮楞呛嘟撒得连声不断。也不知过了几道门,轿子前后招护了一声落平,好象不曾进屋子,便把轿子放下了。姑娘听了听,鼓乐齐住,又听不见个人声儿了,心里又跳起来。
你道这轿子,为何在当院子里就放下了?原来安老爷自从读《左传》的时候,便觉得时尚风气不古。这先配而后祖,又不是个正礼。所以自己家里这桩事,要拜过天地祖先,然后才入洞房。姑娘那里晓得这个原故。忽然静悄悄半天,只听得一声弓弦响,哧的就是一箭,从轿子左边儿射过去;接着便是第二箭,又从轿子右边儿射过去。说时迟,那时快,又是第三箭,却是的正射在轿框上,登的一声,把枝节碰回去了。姑娘暗想:〃 这可不是件事。怎么拿着活人好好儿的当鸽子射起来了?〃 大约再一箭,姑娘便要施展她那接镖的手段。早听得轿子旁边念道:彩舆安稳护流苏,云淡风和月上初;宝烛双双前引导,一枝花影倩人扶。〃 拦门第三请,请新人降舆举步,步步登云。请!〃 一时两边鼓乐齐奏,便听得有许多妇女声音,围近轿前,拔了葱管儿,掀开轿帘儿,去了扶手板儿,却是褚大娘子、张姑娘带着一对喜娘儿请新人下轿。姑娘左右扶定两个喜娘儿下了轿。只觉脚底下踹得软囊囊的,想是铺的红毡子。又听那人赞道:〃 请新贵新人面向吉方,齐眉就位,参拜天地。拈香……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兴……〃 姑娘起初也不留心他叨叨的是些甚么,及至赞到那个〃 跪〃 字,只觉自己上首个人,呼哧呼哧的已经跪下了,自己不由得也就随着他跪下。赞道叩首,也就随着他磕头。原来姑娘平日也看过《聊斋志异》,此时心里忽然想道:〃 怪不得蒲柳仙作《青梅》,说那个王阿喜,道是她' 遂不觉盈盈而自拜也' 这句文章,真算得留人的身分,知人的甘苦。敢是这桩事挤住了,竟自叫人没法儿。〃一时拜罢起身。又听那人赞道:〃 上堂遥拜祖先。〃 那张、褚两个引着喜娘几,便扶定新人上了三层台阶儿,过了一道门槛儿。走了几步,又听旁边仍照前一样的赞道:〃 两跪……六叩……起来。〃 又听得赞道:〃 请翁姑上堂,高升上坐,儿妇拜见。〃 紧接着又赞了一声道:〃 揭去红巾。〃 便听安太太那里嘱咐公子道:〃 阿哥,你可慢慢儿的。〃 姑娘在盖头里低着头看着地下,只见眼前来了一双靴子脚,又见张姑娘一手拉起个盖头角儿,一手把着新郎的手,用一根红纸裹的新秤杆儿,把那块盖头往下只一挑,挑下来。姑娘好眼亮啊!
那时正是十月天气,夜长昼短,酉末戌初,正是上灯时候。
姑娘微抬了抬眼皮儿一看,只见满屋里香气氤氲,灯光璀璨。
那屋子却不是照摆玉器摊子、洋货铺子似的那样摆法,只有些名书古画、周鼎商彝,一一的位置不俗。几家女眷都在东间,两旁也站着几名花枝招展的丫鬟,也站着几个服色鲜明的仆妇。
早见公公婆婆在堂中安了两张罗汉椅子,端端正正坐在那里。
旁边却站着一个方巾蓝彩、十字披红、金花插帽,满脸斯文、一嘴尖团字儿的一个人。原来那人是宛平县学从南省冒考落第的一个秀才,只因北京城地广人稠,馆地难找,便学了这桩傧相礼生的生意糊口。方才前前后后、里里外外,嚷了这半天的就是他。
姑娘才得去了盖头,又听见赞道:〃 新郎、新妇叩见父翁母姑。〃 那时因是老爷、太太坐在那里受礼,还有陪客女眷,把褚大娘子让到东间坐下。这里地下铺了拜毯,安龙媒居中,何玉凤在左随着,张金凤在右陪着。三个人听着那礼生的赞着,跪拜仪节行礼。安老爷、安太太左顾右盼,真个是好个佳儿,好双佳妇。
老夫妻只乐得眼飞色舞、笑逐颜开的连连点头,只说:〃 起来、起来!〃 三个人平身站起。礼生又赞道:〃 跪。〃 三个人又齐齐跪下。听他赞道:〃 请堂上致词赐答。〃 安老爷说道:〃 你三个人这段姻缘,真是天作之合。玉格从此更该奋志读书上进;两个媳妇,便要同心理纪持家。一家和睦,吉事有祥,才不负上天这段慈恩,我两老人这番期望。〃 安太太道:〃 你父亲,你公公这话,说的很是。从来说,' 功名出于闰阁'。只要你们两个一心,劝着他读书上进,只怕比个严些的师傅还中用呢!等他中了举人,中了进士,点了翰林,你两个再一个人给我们抱上两个孙子。那时候不但你各人对得住你各人的父母,你三口儿可就都算安家的万代功臣了。〃 因回头和安老爷说道:〃 老爷还有一说,今日这何姑娘占了个上首,一则是她第一天进门,二则也是张姑娘的意思。我想此后叫她们不分彼此都是一样,老爷想是不是?〃 安老爷道:〃 正该如此。当日娥皇、女英,又何曾听得她们分过彼此。讲到家庭,自然以玉凤媳妇为长;讲到封赠,自然以金凤媳妇为先;至于他房帏以内,在他夫妻姐妹三个,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我两个老人家,可以不复过问矣。〃 这位老先生,真酸了个有样儿,不知怎的听他这路的话儿不觉讨厌。
安老爷、安太太说完了话,礼生又赞道:〃 叩首,谢过父母翁姑。兴!〃 三个人起来,又听他赞道:〃 夫妻相见。〃 褚大娘子早过来同喜娘儿扶了何姑娘,张姑娘便同那个喜娘儿招护了公子。男东女西,对面站着,两个人彼此都不由得要对对光儿。只是围着一屋子的人,只得倒一齐低下头去。礼生赞道:〃 新人万福,新贵答揖,……成双揖,成双万福,……跪!夫妻交拜,成双拜。〃 两个人如仪的行了礼。又赞道:〃 姐妹相见,双双万福。〃 褚大娘子见张姑娘没人儿招护,忙着过来悄悄和张姑娘道:〃 我来给你当喜娘儿罢。〃 张姑娘倒臊了个小脸通红,便转到下首,向何玉凤深深道了个万福,尊声:〃 姐姐。〃 何玉凤也顶礼相还,低低的叫声:〃 妹妹。〃 礼生又赞道:〃 夫妻姐妹,连环同见。〃 她姐妹两个又同向公子福了一福,公子也鞠躬还礼。安老夫妻看了,只欢喜得连说有趣,相顾而乐。礼生赞道:〃 新人新贵,行绾结同心礼。〃 早见华妈妈、戴妈妈两个手里牵着丈许长两匹结在一处的红绿彩绸,两头儿各绾着个同心彩结,递给两个喜娘儿。东边这人便把这头儿结在安公子左手,西边那人便把那头彩儿绾在何小姐右手。
褚大娘子便从桌上抱过一个用红绢五色线扎着口的黄金宝瓶,交何小姐左手抱着,张姑娘又送过一个拴彩绸的青铜圆镜子来,交公子右手,向新娘照着。交代停当,只听那礼生念道:一堂喜气溢门栏,美玉黄金信有缘;三十三天天上客,龙飞风舞到人间。联成并蒂良缘,定是百年佳偶;绵绵瓜瓞,代代簪缨,红丝绾帛,掌灯送人洞房。
礼成,礼生告退,安老爷一面犒赏礼生。早见檐下对对红灯引路。张姑娘带着个喜娘儿,扶了新郎,擎着那面镜子,手绾彩帛,引着新娘。新娘扶着那个宝瓶,一步步的随行。庭前止了大乐,那些乐工,正吹着笙管笛箫,弹着三弦,敲着鼓板,口里高唱〃 画筵开处风光好〃 的一套喜词儿,直送到游廓东院那所新洞房去。姑娘一进洞房,早看见摆满一分妆奁,凡是应有的,公婆都给办得齐齐整整。进了东间,但觉烛辉宝炬,香焚沉檀,翡翠衾温,鸳鸯帐暖,妆台边倚着那杆称心如意的新秤,挑着龙凤盖头,两旁便是那和合雕弓,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