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从四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三从四德-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廷珑叫她说的不好意思,不住拿眼睛看清芬表情。清芬看她这样倒笑了:“好妹妹,我知道你的心,收下就是了,也不拿它换银子,你们不知道,当姑娘在家里穿什么都使得,到了人家家里,妯娌处处都要比着,老太君为了这个还给我打了几副金玉头面,我看见也有这么一副项圈,只是瞧着光秃秃的,不如这个精细。”说着叫大丫头碧云收了起来。
  
  廷珑见她真心喜欢才放下心来,姊妹几个也不说别情,倒跟她往常来住一样的说笑打闹。及至初三一早,清芬辞别众人随姚华章起身,出门前还含笑劝慰老太君,临上车轿时跟众人挥手已是满面泪痕,到底放下轿帘,哭泣而去。
  
  清芳一向喜聚不喜散,就开始嘤嘤的抽泣,一下子惹得众女眷无不流泪。老太君年纪大了,最怕分离,扶着姚夫人痛哭,姚夫人想着再过两日女儿又要往南边去,更是止不住泪流。方维仪见了忙拭净了泪,上前搀扶着老太君回了正房,才劝解道:“老太君和太太是有年纪的人了,这样悲伤,岂不是要她们在外面牵肠挂肚的惦记?”
  
  姚夫人听了忙擦了眼泪,叫小丫头去打了温水服侍老太君洗漱了。方维仪见老太君还面带不虞,就打趣道:“若说老太君从来是最明理的了,如今疼孩子疼的这样,倒看不明了。咱们姑娘大了总要聘出去,哪有留在家里守着老太君过一辈子的道理?老太君愿意留,咱们二姑娘还不定愿不愿意呢!”
  
  老太君听了就笑道:“我岂是因为她出门子掉泪,可怜这孩子去的那么远,有个什么,咱们也伸不上手。”
  
  方维仪就笑道:“虽说远了些,咱们家的气候也是压得住的,不至于就让咱们孩子受委屈。老太君只说近了能伸的上手,若是咱们姑娘和姑爷房里头打架,就是住咱们隔壁,难不成还去帮着姑娘挠姑爷不成?”
  
  说的姚夫人也笑了,道:“是这个理,那家也是做官的,说不上哪日就调的近便些了。何况庆安侯爷也是快六十的人了,哪能守一辈子的边,早晚有回来的那一天,老太君多保重身子骨,几年也就见着了。”老太君听了这话,心里才痛快些了。
  
  姚氏送完了侄女,又去姚夫人房里坐,清芷就拉着廷珑到她房里去,叫文莺拿出一套梅花攒心式雕麻姑献寿漆填对盒来,揭了盖,里面躺着一对成窑五彩盅子,空白处都拿软缎塞了。
  
  清芳就在一边道:“杯子是三姐姐给你的,盒子是我寻来的。”
  廷珑接过来爱不释手,对着清芳福了福,又要给清芷行礼。
  清芷就拽住她道:“我最不耐烦这样婆婆妈妈哭哭啼啼的,你走我送不了你,只把这对杯子给你拿去,你莫砸了,看见它时时想起我来,也记得咱们小时候的情分。”
  廷珑开头还鼻子酸酸的,听到后来又笑了:“少在这拿腔拿调的,我可再没有鸡血印给你。”原来这话是以然走的时候廷珑说的,叫莲翘傻乎乎的学给她们姊妹听,自此常拿这话来笑话她。
  
  眼看到了晌午,姚夫人房里的丫头碧荷来请表小姐,说姑奶奶有请。廷珑拉着清芷清芳姊妹两个依依不舍的道别,才跟着碧荷去姚夫人房里,姚夫人嘱咐了半晌,才一块儿去老太君房里辞行,免不了又是一番伤心。姚氏便好言劝慰,小半天等老太君止了悲才回府去。
  
  家中琐事既定,等到初六日,张府便合家登舟南下。
  
作者有话要说:昨晚本来就该更新的,结果电脑中毒,打开网页5、6秒自动关上,杀毒杀到今天早上,好不容易拔了毒,重开网页,又中招鸟…… 
                  抵达
  一路上越走时气越暖,沿岸景致渐渐与北方不同,廷珑趴在窗边看熙熙攘攘的漕运船只,青砖黛瓦的民居,偶闻附近的寺庙道观传来钟磬之音,船行到无人处,绵绵的堤岸上芳草如茵,河边早开的花树把桃红粉白的枝条斜斜的伸至水面,哪一眼都可以入画。
  
  等到入了长江,又自有一番雄奇壮丽,廷玉自打出壳还没有见过如此浩渺的水气,只觉涤荡心胸,倒是凭此写了几首好诗,很得张英夸赞,道:“略得两分唐人真意。”廷珑见廷玉虽面上不显,却每天都站在甲板上,对着汪洋水面和偶尔飞过的沙鸥冥思苦想。
  
  廷珑暗暗在心里偷笑,默念阿弥陀佛,打心眼里感激张英助她摆脱那魔星。自打上船别无消遣,廷玉就拽着她下棋,那家伙算计非常,手里捻着棋子一时半刻也不肯落下,廷珑气闷,见等的要睡着了他还不落子,便气道:“反正也是你赢,还算计什么呀?”谁想这家伙一本正经道:“我算着一局比一局多赢你几个子。”廷珑听了气的吐血,强烈伤自尊。
  
  又走了两日,官船终于改道菜子湖进了安庆府辖地,菜子湖群山环抱,水面如镜,廷珑伏在姚氏腿上,看着岸边牧童悠闲的骑在牛背上,围湖的圩田里劳作的庄户人家,橹声船歌在静谧处惊起水边踱步的禽鸟,廷珑对水鸟一窍不通,只觉得长腿并择水而居的就是仙鹤,每看见这样的大鸟就兴奋的指着给姚氏看,口里叫着:“太太,鹤,鹤。”
  
  姚氏抚着她的头,也不纠正她的常识性错误。只慢慢说道:“等到你大伯家可不许像在家时那样随意,咱们虽是回家,你却好歹拿出做客的样子,凡事多想些,莫要给你大伯母添麻烦,等到咱们自己起了庄子搬了过去,尽着你胡闹。”
  
  廷珑不依,只揉搓着姚氏道:“看太太把我说的,我哪有胡闹过。”
  姚氏就笑道:“你这鬼灵精,当我不知道你那些花花肚肠,就爱撺掇着丫头们上疯。”
  廷珑听姚氏说破,只笑嘻嘻的,也不回嘴,转了话题,细问大伯家的规矩人口。
  姚氏就慢慢的一一说给她听,道:“年前来京的是你大伯,还有个二伯你没见过,他不管事,脾气是极好的,你二伯母前年没了,只留下两个姑娘,都比你略大些,一个叫廷琰一个叫廷碧,听说都是不错的,你见了她们只拿出做妹妹的礼数来,不要像原来跟清芬几个没大没小的厮混。”说着看着廷珑,廷珑见姚氏认真,忙点头答应。
  
  姚氏又道:“二房里除了这两个姑娘,余下的你都不需理会。”廷珑有些没弄明白,余下还有什么人,半晌才【炫】恍【书】然【网】大悟,想是二伯身边还有服侍的,遂又点点头。
  
  姚氏就接着道:“咱们回去自然是先跟着你大伯一家住着,你大伯母方氏最重规矩,你切不可莽撞,叫人家说不像个小姐的样子。”
  
  廷珑听了就有些紧张,问母亲:“咱们只像往常那样,大伯母又能挑出什么错来?”
  
  姚氏就道:“却不是挑错,咱家的事我原没跟你说过,如今既然长长远远的住下,这些事我也该让你知道知道,免得不知道轻重。”
  
  廷珑忙点点头,姚氏见廷珑认真才慢慢说道:“咱们桐城的老亲有四家,别家也就罢了,唯独方家却与咱们家有大恩。当初你大爷爷和方家都做着前朝的官,两家相互扶持,十分亲热,只可惜生逢乱世……前朝末年的时候你大爷爷在山东任上,你祖父年纪还小,也随在任上读书,谁知突然起了兵患,城外大兵压境,城内守军却给调到德州守进京门户去了。城内空虚,你大爷爷为城中百姓计,誓要与城池共存亡,命你大奶奶带着孩子回桐城老家来,你大奶奶不肯,只叫家人把你祖父跟你克佑、克悼两位伯父送了回来。”
  
  说着叹了口气,廷珑也不催促,等姚氏缓了缓神接着往下说道:“你大爷爷带着百姓守城十余日,到底城破,中箭身亡,你大奶奶听得报信,就殉了大明湖。”说着就落下泪来。
  
  廷珑也不禁泪下,还连连追问:“然后呢?”姚氏揽着廷珑收泪道:“那老家人带着你祖父和两位伯父逃回桐城,家中只剩下几间老屋,方家老太公闻讯将你祖父并两位伯父接到白鹿山庄去教养抚育。你克佑、克悼两位伯父后来配的都是方家的小姐,你大伯母闺名方维任,就是你维信叔叔和你二舅妈嫡亲的大姐。他们方家于咱们家有再造之恩,我在她跟前也要立立规矩,你更不可散漫不拘礼节,或是自许官家小姐就在姊妹们面前自视甚高。”
  
  廷珑点点头,姚氏就揽着她说:“我知你不是那样的孩子,说了也是白说,却是给你提个醒,往后和姊妹们在一处玩耍,若是有个磕磕碰碰,你要尽让着些,才好相处。”廷珑一一答应了。
  
  姚氏才点头,略带笑容道:“咱们权且住上三五个月,你也耐着性子忍忍,等咱们搬出去就好了。”
  
  廷珑听母亲的话,心里暗道只怕母亲也是个怕拘束的,这么心心念念的提着要搬出去,忍不住暗笑。
  
  姚氏接着跟她理着亲戚们乱麻似的牵扯,娘俩正说着,张英就带着廷玉进来,对姚氏道:“快靠岸了,已放了小舟叫成贵去报信。”
  
  姚氏听了点头含笑答应,叫了个管事婆子进来,让芍药跟着她去点册子搬箱笼,又叫廷珑回舱去换见客的衣裳。
  
  廷珑回去叫莲翘服侍着换了身鸭蛋青的春衫,对镜看了看,觉得还好,只是头上光秃秃的,首饰盒子压在大箱子里头一时也拿不出来,就去问姚氏要了一对镶珊瑚珠的银钗插上。
  
  刚打扮了,小丫头就折进来说:“靠岸了,老爷叫请太太跟姑娘出来,说大老爷和二老爷都在码头上迎呢。”
  
  廷珑这才跟着姚氏出了舱,见码头上已经站了好些人,一眼看见芍药穿着葱绿的衣裳站在码头上对着册子点箱笼,煞是显眼。又用眼睛找了半天,才在聚堆的一群人里看见有些单薄的廷玉,知道必是自家人无疑。小丫头扶着姚氏在前面走,廷珑也跟在后面沿着踏板登上码头。
  
  姚氏带着廷珑走到张英身边,见过大伯,二伯,又叫廷珑行了礼。廷珑大伯张载就对姚氏道:“你嫂子正在家等你们,你带着侄女先过去,我们看着搬就是了。”姚氏看看张英忙答应了。
  
  前面早有来接的婆子,如今就指挥着把小轿抬的近些,又忙忙过来请安道:“三太太路上走了这么些日子,咱们太太在府里盼的不行,叫人黑天白夜的在码头上守了好几天,好容易才把三太太盼到了。
  
  姚氏听了笑道:“这不是胡姐姐吗?倒叫你亲自来接。”
  那婆子就一脸的受宠若惊道:“三太太好记性,还记得老婆子的名字,人都说贵人多忘事……”
  姚氏不等她说完就道:“这是说的哪里话,我们老爷常年不在家,都是你在嫂嫂跟前伺候,我都承你的情呢。”
  那婆子就忙道:“看三太太说的,我这老脸都没处搁了。”又眼看着廷珑道:“这是咱们九姑娘吧?长的就跟那画上的仙女似地,到底是三太太生的,看着就像个千金小姐的样。”
  
  廷珑就抿着嘴笑微微的垂下眼皮,心里琢磨,我怎么就从大姑娘出溜到九姑娘那去了呢。
  
  那婆子又啧啧称赞了两句,就搭了轿帘请了姚氏上轿,又引着廷珑走到后面那顶轿前,搭了轿帘。廷珑刚要弯腰上轿,不知怎么的心念电转,就回头望了一眼,正看见廷玉跟个和他差不多高的少年站在自己身后不远处,望着自己微笑,眼睛亮亮的看着自己。廷珑定了定神,不禁也笑了起来————那少年不是以然又是哪个。
  
  廷珑只觉得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大,略低了低头,就要迈步往那边走,刚抬脚,那婆子就笑道:“九姑娘,咱们也赶紧着吧,三太太走的远了就追不上了。”
  
  廷珑听了只得停步,含着笑向以然那边又看了一眼,才弯腰上了轿。
  
  坐在轿里,廷珑想着以然刚才的样子,长高了,也壮了,脸上的线条硬朗起来,笑意自眼睛里发散,让人觉得温暖。虽然外貌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这个以然却比原来那个柔和了,好像有阳光正洒在他身上一样,不再是那个瘦高的,即使微笑也总像是身上背负着一座山似的沉重样子。
  
  廷珑自以为在以第三方的冷静态度分析着幼年的伙伴,却不知道,旁人看她现在的样子——笑意在眼底闪烁,嘴角忍不住的向上翘,就像心里藏着一包蜜,时不时的流出来一点,就让她无缘无故的就甜甜的笑了起来。
  
  轿落在宅院门口,掀开轿帘的是个陌生的脸孔,堆了一脸的笑。廷珑就搭在她胳膊上起身,对她微微笑了笑,撒手走到姚氏身后。
  
  姚氏看了看女儿,才转身扶着婆子抬脚往宅里走去。廷珑抬头看了看,只见眼前这个两层的门楼白墙黑脊重檐斗角,青石砖砌的门框,大门上是一对寿星老的石雕,走进大门,是个正方的天井,四面围着两层的小楼,第二层楼上装饰着雕着各种花样的木栏杆,廷珑不及细看,对面已经走过来一群裙钗耀眼的女眷。
  
  姚氏赶忙走上前几步,口里叫着:“大嫂。”
  那群女眷中间搀着的一个五十多岁妇人忙伸手和姚氏握在一起,口里亲亲热热的说道:“可把你们盼到了,这路上怕不是走了二十多天,我紧着盼,如今见着你了,才觉得心回了肚子里去。”
  
  又用眼睛往姚氏后头边看边问:“三弟和孩子们呢?”打眼看见廷珑,道:“这就是我大侄女吧?”站在那里笑眯眯对着廷珑的招手。
  
  廷珑见了,脑子没转,双脚就屁颠屁颠的自己移了过来,叫了声:“大伯母”,想了想又蹲身福了下去,口中道:“给大伯母请安。”
  
  大伯母身边的一个年轻妇人就忙上前把她扶起来,廷珑抬眼看母亲,见姚氏对着自己微微的笑,知道自己没出错,就舒了口气。
作者有话要说:响应上帝呼声~~鞠躬 
                  九姑娘
  廷珑揽镜自照,自觉镜子里的小脸实在算不上什么美人,一个虚岁十二的孩子,大体也就是清秀可爱而已,所以每回听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