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神仙眼-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话的时候,季定邦在本票上已经写好了数目,随手撕下递给叶欢,笑着道:“咯咯!你这孩子,这两天从阿姨手中就拿走了九百多万,成小富翁了呢。以后再有好料子还要再和阿姨联。。。。。。”。
    那个联系的系字还没出口,季定邦突然想起,接着道:“小叶,以后别再去赌石了,玩那个太危险,拿着钱好好做点其他稳当点的生意,记住了吗?”。
    叶欢这时候对着季定邦也不能多说什么,只好点头说是。银子到手之后他就想溜之大吉,省的白洁老妈想起什么,又要说教。
    他张嘴正要告辞的时候,和季老站在一起的那位老人忽然道:“小伙子,听说你是个高手,你也来帮着掌掌眼”。
    叶欢忙起身谦逊的道:“老人家,我只是爱好而已,哪里能称得上什么高手”。
    季定邦走上前指着那位面色白净,胖胖如富家翁的老人道:“小叶不认识,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李老,我爸爸几十年的老朋友了。李老是香港餐饮界的大亨,对古玩收藏极有兴趣,你以后若是淘到好物件,卖给李老,保证能卖个好价钱。。。。。。”。
    李老笑呵呵的道:“你这丫头,这些年白疼你了,感情你是帮着别人来“打秋风”,宰你李叔叔的哦?”。
    “哪能呢”。
    季定邦知道这位世叔对自己姐妹很好,也喜 欢'炫。书。网'说笑,当下也不在意的笑着。接着指着李老身边坐着的那位和他面貌酷似的中年人道:“这是李立志,我李叔叔的儿子,你就喊他李叔叔就行”。
    季定邦看来与李立志也十分熟悉,叫起对方名字一点不显拘束。
    当李立志笑着与叶欢点头的时候,季定邦接着道:“你李叔叔这次是到成锦市来接管这里的餐饮生意,他是子承父志,对于古玩收藏的喜爱一点不比李老差,这也是你以后卖古玩物件的大客户。。。。。。”。
    说到着,季定邦犹豫的指着李立志旁边那位和他年龄差不多的男人,道:“这位是?。。。。。。”。
    “季姐,感情你宰了我爸还不过瘾,还想着要来宰我是吧?”。
    李立志哭笑不得的道:“我可是听我爸说了,姐夫那里珍藏有不少好茶叶,等这几天我把手头上酒店的事儿忙完之后,我先去你家里,宰你们一顿再说。。。。。。”。
    与季定邦开了句玩笑后,李立志指着自己身边那人,道:“这是黄海川,我香港的朋友,这次正好遇上,一起顺路过来的。他淘到一个好物件,我正想让他转手匀给我呢。季姐,正好你们都在,都帮着掌掌眼”。
    黄海川这时已经从他提着的那只箱子里拿出了一尊高约四十五公分左右的三彩骆驼佣,制作工艺明显是典型的唐代西窑三彩。
    叶欢已经准备上自己本校的考古学专业的研究生,这段时间正在恶补庞杂的古玩知识,这不但是他的兴趣,更是他日后赚钱的工具。
    他学习的极为认真,家里床头摆放着一大摞的专业书籍。现在每天晚上几乎拿出当时高考前的劲头拼命的钻研,有时累的想放下书本时,一想起那成堆的银子向自己砸来,他又迅速的抓起书本,继续啃着。
    他人本就聪明,有了书本做后盾,加上自身眼睛中蕴含的神力,他一眼就瞅出这尊唐三彩有点古怪。
    原因在于这明明是标准的唐代三彩,眼睛中居然是发出淡淡的黄光,明显和距离唐代悠久的历史不符。这还不算,更古怪是这黄光太淡薄了,淡薄到自己只能感应到丝丝缕缕的光线,这于自己之前的感受差别太大。
    叶欢还记得这几天为了验证眼睛神力去古玩市场里鉴别古钱币的事儿,那么小小一枚古钱币,只要不是赝品,在眼睛中显示的光线虽然柔和,但都十分浓厚。根本不象今天这三彩骆驼佣只有几丝的光线。
    他好奇之下,上前细细打量起来。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的低温铅釉陶器。
    唐三彩的诞生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
    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因为常用三种基本色,又在唐代形成特点,后来人们才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
    1905—1909年,陇海铁路修筑期间,洛阳北邙山一带因工程而毁坏了一批唐代墓葬,发现了为数众多的唐三彩随葬品。
    唐三彩自从被发现以来,便受到中国以及世界艺术界的关注,尤其是古玩收藏界的追捧。上世纪80年代以后,唐三彩的研究更是火热,不少专家纷纷把研究成果公诸于众。
    俗话说:乱世屯粮,盛世收藏。自从宋代我国第一波收藏热至今,随着古玩收藏的盛行,随之而来的肯定是铺天盖地的赝品。
    这唐三彩也不例外,专家们的研究成果也被仿造者所利用,并仿造出一批批真假难辨的三彩器物,经过作旧之后便在城乡不断露面,道行不深的收藏者屡屡上当中招。
    仿冒唐三彩盛行的原因是其制作工艺不算复杂,制作原料随处可见,胎釉配方早已公开,仿造高手人才辈出,有的制假者甚至还是唐三彩研究的专家。
    现代的仿冒赝品不算,叶欢还知道在古时候因为唐代文化盛行,倭国在奈良时期就有仿制的称为奈良三彩,朝鲜新罗时期仿制的称为新罗三彩,工艺全都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唐三彩是唐代陶器中的精华,在初唐,盛唐时达到高峰。安史之乱以后,随着唐王朝的逐步衰弱,由于瓷器的迅速发展,三彩器制作逐步衰退。
    后来又产生了“辽三彩”,“金三彩”,但在数量,质量以及艺术性方面,都远不及唐三彩出色。。。。。。
    就在叶欢正疑惑不解的时候,目光扫向这尊三彩骆驼佣的内腹凹槽部位时,却见到了外表不易察觉的反铅现象深入釉里,也就是古玩圈内通俗说的“银斑”,厚重笨拙,毫无自然感。
    暗自偷笑的叶欢慢慢退到沙发上坐定,旁边几位的鉴定讨论也象是有了结果。
    李老小心的捧着那尊骆驼佣,对这季定邦道:“丫头,我看这的确象是个开门货,你感觉怎么样?”。
                  二十七 唐三彩3
    季定邦面色凝重,缓慢的点头说道:“从外观看来,这尊三彩骆驼佣造型优美,表情栩栩如生,制造工艺确实不凡。
    我刚才也掂量了一下,它的表面幽光沉静,握在手中感觉浆色厚实,滑熟可喜,显露出一股温润的旧气,给人以一种沧桑感。无论是雕工,包浆,还是表面的银斑看上去都是老货,但。。。。。。我总感觉太像了。。。。。。”。
    众人在一旁听她的评述都纷纷点头,及至到了话末,李立志听的一愣,问道:“季姐,什么叫太像了?”。
    季定邦自己也有点疑惑,她犹豫的道:“以我的经验看这尊三彩骆驼佣的各种表现的确是开门货,但说不出来的那种感觉,就是觉得它好象一点没有瑕疵的。。。。。。表现,反而感觉不真实了。。。。。。”。
    黄海川高兴的笑道:“季总,您看这物件表面斑驳,颜色古朴。再加上刚才您说的种种表现,应该是开门货没错,也许我这次运气好,碰上个精品呢,呵呵!。。。。。。”。
    叶欢端着茶杯坐在沙发上有滋有味的品着,要不是在座的几位都是长辈,说不定这会儿他已经跷起二郎腿了。
    “这公司有钱是不一样,摆在办公室招待客人的茶叶喝着都那么香醇。。。。。。”。叶欢肚子里嘀咕着在一旁偷乐,龌龊的想到:这得多喝两口,回家了可喝不着。。。。。。
    叶欢对于古玩的知识在今天众人中大概算是最浅薄的,自然乐的三缄其口。虽然他凭借目力发现了这尊赝品三彩骆驼佣的痕迹,他也不想开口。因为很多玩收藏的人其实有点自得其乐的味道在里面,别人货主既然认为是真品,只要他自己高兴,叶欢又何必去做恶人,扫别人的兴致呢。
    李立志看见众人基本确定是开门货,在那厢已经食指大动。他按捺不住的急急对黄海川道:“海川兄,这尊骆驼佣你还是匀给我得了。你看吧,我帮家父打理生意,这刚到内地来就能得到这么个物件,那应该是个好彩头,你帮帮忙,怎么样?”。
    黄海川一付善财难舍的味道:“李总,你这算是穷追猛打呀,居然用这么个借口当作说法。我要是再不愿意,几位叔伯们还真要说我这个侄子辈的不厚道了。。。。。。”。
    正在摇头晃脑品茶的叶欢听的一愣,腹诽道:这小子,你抱着一赝品,自家高兴就好,这还要转手了,难道逼着自己要将这事儿给挑开了吗?。。。。。。
    叶欢在犹豫的时候,李立志已经高兴的笑道:“海川兄够朋友,这样,你在路上说你收这物件花了两百万。
    这是在内地的价码,我知道你将这物件拿到香港之后这价码几乎都翻一番。我不能让你吃亏太多,这物件我出三百八十八万,算是我刚到内地,图的就是拿一个好彩头,你看这样成吗?”。
    黄海川见旁边几人也都暗自点头,认为这价码还比较合理,就苦笑道:“你既然说了,我能说不成吗?”。
    “太阳的,这小子高手啊!银子赚的这么容易。。。。。。”。
    叶欢正在肚子里暗骂,心细的季定邦发觉他表情有些不对劲,而且通过短短几次连续的接触,她发觉这小伙子十分的机灵。心思一动,于是急忙问道:“小叶,你感觉这物件怎么样?说说,没关系,这几位都是小洁的至亲长辈,即使说错了,也不会见怪你”。
    叶欢无奈的摸了摸鼻子,淡淡的道:“这物件是个赝品”。
    众人见他轻描淡写的说是赝品,脸色都大吃一惊,黄海川更是急的满面通红,要不是他对叶欢不熟悉,估计已经出言不逊了。嘴皮子动了几下,他还是驳斥道:“这怎么可能是赝品?你看这银斑,明显是真品嘛,你。。。。。。你懂不懂三彩物件啊?”。
    李立志原本对叶欢没什么印象,但对方是自家世交好友侄女的同学,关系显得也不错。见自己朋友话说的有点冲,他夹在当中做人有点为难,于是尴尬的对着叶欢道:“小叶,别介意啊,海川兄就是这急脾气。。。。。。”。
    本来叶欢是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反正别人喜 欢'炫。书。网'就好,和自己没有关系。
    之后碍于白洁老妈面子给对方点出来真伪,自己感觉也无所谓。毕竟一开始他不知道这姓黄的家伙是在给李立志等人下套,还是他自家受骗上当,打眼交了学费。
    可事情慢慢发展他觉得这姓黄的做事儿有点不地道,嘴上一副不舍的模样,要钱时可没有松口的迹象。叶欢心里已经有点怀疑了,这会儿见对方情急之下居然有些出言不逊的模样,他就感觉没必要去顾忌这孙子的心里的感受了。他嘴角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看着黄海川,道:“这尊三彩骆驼佣表面上的银斑是处理的很出色,但腹部凹槽处却是做旧手法达不到的地方,我刚才用手指触摸的时候,感觉较表面的厚重许多,所以。。。。。。这就不用我在多说了吧?”。
    众人听他这样说,全部都伸出手指在腹部凹槽一个个亲手触摸,脸上开始带着一丝不确定,但更多的是迷茫的神色。
    在座众人在古玩收藏上都算是打滚多年的行家,自然知道经过这么多年制伪手法出现的唐三彩鉴别真伪主要就在于胎,釉的区别。
    在高仿三彩器面前,再谈什么基本的胎釉特征,造型风格,“光龄,釉龄”其实已毫无意义。制假者在胎上作假有三点相对难做,一是苍老的千年陈旧感,二是遇空气即变颜色的胎土新断面,三是部分真品三彩露胎处会生出极细小的如针尖大的暗红,浅褐,或是黑等色的土锈,或密或疏,或多或少地出现于露胎处的表面。
    但这三点也不是全无办法,因为有些起获的保藏出色的真品,自身在外观上就出现过不同的征兆,加上制假者手法巧妙,鱼目混珠之下,就是专家们不借助仪器的情况下也不敢完全断定了。
    之后在断定唐三彩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看它的釉面。
    唐三彩的釉本质上是一种亮釉,刚烧成时光亮刺目,光泽灿烂,百年之后光泽渐退,温润晶莹,釉光逐渐变得柔和自然,精光内蕴,宝光四溢。唐三彩的釉光根据目前所见墓室出土的器物看,其釉光总是柔和温润的,除了釉面腐蚀严重,否则三彩真品不会失去柔润的光泽。
    大多数唐三彩釉面由于时代久远都会出现只哈利光,它是千年风月留在唐三彩器表的影子,任何仿造者都无法让自己的仿品穿越千年时光。
    哈利光不管在什么颜色的釉面上都呈现出五颜六色,也不管是在什么样的光线下其颜色也都如此。真品三彩器物通体的宝光,恍惚不定,如梦幻漂浮在绚丽多彩的釉面上,所有的高仿者对这梦幻之光都会感到无奈。
    总之,概括真品唐三彩与高仿唐三彩釉里的不同主要就是银斑。
    银斑是整件唐三彩器物的釉面通体有一层薄薄的银光,如秋月之色浮于物面,如薄霜依稀可见。
    真品“银斑”,由分子构成,薄如纸张的1%。高仿唐三彩的“银斑”,有的是在窑中烧成与生俱来的,似故意加铅使之和釉一起熔化,“银斑”深入釉里,和真品“银斑”浮于釉表刚好相反。
    有的“银斑”是仿品出窑后“种”上去的,厚重笨拙,毫无自然感,与自然的铅金属的光泽差别甚远。
    尽管“种”上去的“银斑”仿造者也用一定的温度使之熔于釉表,可人为痕迹很浓,糊弄门外汉尚可,在行家面前绝难过关。
    用第一种方法造“银斑”,又无法用药水处理埋于地下,因为这样“银斑”就发黑无光了。用第二种方法造“银斑”不仅造不出极薄的真“银斑”,还留下迹痕,就算挖空心思用尽手段仿出稍微像样的“银斑”,可真品“银斑”那种先后出现,大小不一的生长过程,仿造者又没辙了,所以说,“银斑”是目前高仿者无法解开的死结。
    叶欢虽然从从书本里知道这些,但他不可能没有实践就那么有把握断定,他唯一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