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血的皇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嗜血的皇冠-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甄阜大怒道:“老夫领精兵五万,不劫寨,难道劫色?”

岑彭从容答道:“下官也欲劫寨,然而当慎选时机。”甄阜道:“何时为宜?”岑彭道:“寅时。时值拂晓,贼兵最为困乏,最易松懈。”

甄阜也觉岑彭言之有理,颔首道:“那便寅时劫寨。”

岑彭却又悠悠说道:“然而,寅时劫寨,却是虚招。”

甄阜对岑彭怒目而视:“军情紧急,你小子有什么话给我一气说完,抖什么机灵?”岑彭戏耍了甄阜一番,心中暗爽,道:“下官不才,愿为先锋,明日寅时前往敌营搦战。太守及都尉统领大军,沿途设伏。下官与汉兵交战,佯败而逃,汉兵必追,正入我军伏中。再者,明日寅时一过,必有大雾。汉兵乌合之众,一见大雾,必惊骇不安,乱如散沙,自相攻杀。我军趁机出击,汉兵必溃。”

甄阜道:“何保明日必起大雾?”

岑彭道:“冬月时节,高天无云,夜星寥寥,是必有雾之兆。老农皆能知此,有何难哉!”

甄阜原本以为岑彭会呼风唤雨、奇门遁甲什么的,一听之下,原来只是最简单的生活经验而已。甄阜身为主帅,处处被岑彭占着上风,心有不甘,讥笑道:“岑将军如此多计,为何棘阳大败?”

岑彭也不脸红,朗声答道:“多财则善贾,长袖则善舞。下官兵少,以一敌百,焉能不败!然而,正因为下官有棘阳之败在先,此番劫寨佯败,汉军必信,轻易来追。此我计所以能得逞也。”

甄阜大喜,依计而行。次日寅时,岑彭率宾客直冲汉营,汉兵早有防备,围住厮杀。岑彭虽志在诱敌,但也不能上来便败,一定要把戏演得足够逼真才行。岑彭与宾客一路死战,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之后,这才徐徐败退。

刘縯不疑有诈,下令全军追击。刘秀以为敌情不明,且将士疲惫,等日出再追不迟。刘縯笑道:“文叔何怯矣。”不听。

不出岑彭所料,果有大雾渐起。汉军追岑彭追得兴起,哪里注意!雾慢慢弥漫开来,等汉兵发觉之时,已是深陷浓雾之中,五步之内不能见人,也不辨方向。汉兵大为惊恐,四散而逃。官军伏兵大起,岑彭也回师来战,汉兵越发溃乱。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此诗人之幸,而兵卒之不幸也。漫天大雾,遮蔽了视线,隐匿了方位。可怜的汉军,警惕地睁大眼睛,孤独地在迷雾中穿行,等待他们的,是突然窜出的官兵,是忽然袭来的刀刃。一切仿佛梦境,鲜红的热血,抛洒在白雾之间,而躯体的倒下无声,太阳即将升起,而他们将不再见到。

刘秀一见浓雾,立即率部撤退,跑不几步,便与部下失散。刘秀一路回逃,恰好遇见妹妹伯姬,正六神无主,抱树而泣。刘秀抓住伯姬,甩在马上,共骑而奔,再前行,又遇见二姐刘元,正带着她和邓晨所生的三个小女儿,很慢地狂奔。刘秀追上刘元,催促上马,刘元挥手道:“行矣,不能相救,无为两没也!”刘秀泪下如雨,说什么也不抛下二姐。刘元见刘秀不肯听话,放声痛哭,拔出头上的发簪,狠命刺入马股。马吃痛不过,带着刘秀和伯姬狂奔而去。刘秀刚刚离开,追兵已至,杀刘元及其三女于刀下。刘秀回头之时,只见身后白茫茫一片,二姐及三个小外甥女,早已被吞噬在迷雾之中。

刘秀逃回棘阳,刘縯等人也渐次撤回,众人相见,皆恍如隔世。清点人数,刘氏家属多死:刘良之妻及二子,死;刘秀的二哥刘仲,死;刘嘉妻儿,死;其余刘氏宗人死者近百人。兵卒伤亡则更为惨重,刘縯率嫡系冲锋在前,十死其五,新市兵和平林兵虽龟缩在后,也是十死其三。

【No。2 危机】

小长安聚惨败之后,刘縯忽然暗淡了许多,一向意气风发的面容,开始变得沧桑而沉重。这是刘縯一生中最为艰难的时期,此次死伤过半的惨败,他身为统帅,必须负最大的责任。

对于部下的死伤,刘縯其实早有心理准备,既然是战争,便免不了要死人,只不过有时死的人少,有时死的人多罢了。这是复国必须付出的代价,他甚至以为,为了他伟大的复国理想,死再多的人,也终究是值得的,而那些有幸为之而死的人们,也将因此而永垂不朽,于地下获得光荣。

刘縯原本以为,他的心脏已经足够巨大,他的神经已经足够坚强。尽管大军一动,万命所悬,而他依然能够做到心如止水、置于度外。不惜再多的人命,不惮再大的伤亡,一切为了最终的胜利,这才是统帅必备的素养,这才是胜负师该有的气质。

然而,真要做到这点,又谈何容易!

当刘縯败退回棘阳之时,一路望去,皆是哀哭之人,他们的亲人和朋友,早上还曾一起出发,而现在,不过两三个时辰,便命丧黄泉,永远留在了小长安聚,再也不会回来,而他们连为之收尸也不能,只能任其暴露于冰冷的大地,葬身于野兽和虫蛆。

刘縯低头打马,不敢直视那一双双悲戚的眼神。而越是接近棘阳城,气氛越是低沉哀伤,景象越是目不忍睹。数千阵亡者的父、兄、妻、子们,四处燃起火堆,焚烧死者生前的衣物用具,以为简陋的祭奠。他们一边烧着,一边望火而哭,哀恸之声,响动天地,等见到刘縯,又纷纷围拢过来,哭号于刘縯的马前。刘縯也是掩面而泣,不能自已。

刘縯收拾残众,清点伤亡,及处理完毕,已是夜幕低垂。刘縯勉强回到帐中,却难以入睡,方圆数里,皆是彻夜的哭声,无一刻断绝。更让刘縯心乱不已的是,就在他的帐前,刘氏宗族正为失去的亲人聚哭招魂,其词曰:“魂兮归来!汝从伯升出征,今伯升归,而汝竟死矣。魂若识路,何不与伯升同归?归来归来!归来归来!”

招魂之词,字字如针,直扎刘縯之心。刘縯何尝不欲痛哭?他甚至比谁都更有资格痛哭!自起兵以来,他先是丧母,此刻又死了二弟刘仲、二妹刘元,都是最亲的亲人。然而刘縯深知,眼下绝非痛哭之时,别人都可以哭,而他不能。对他来说,如今最为迫切的,就是安抚内部,重整旗鼓。

刘縯的这些部下,此前并无多少战争经验,惨败之后,不免恐战厌战,士气极其低落。新市兵和平林兵更是扬言散伙,大家各奔前程拉倒。而这正是刘縯最为担心的,新市兵和平林兵一旦散去,那就真的只能坐以待毙了。刘縯苦劝两军留下,然而今非昔比,胜利了,自然什么都好说,失败了,尤其是一场惨败之后,新市兵和平林兵的首领们,立即对刘縯失去了信心。王匡更是直言不讳,指着刘縯的鼻子质问:“如果不是你轻敌冒进,怎会有这一场惨败!”

刘縯不能反驳,只能苦劝道:“如果分开,那就大家全部完蛋,只有抱成团,才有继续生存下去的希望。”王匡冷笑着反问道:“我军折损过半,官兵趁新胜之威,大举来袭,敢问你何以抵挡?”

刘縯沉吟良久,这才说道:“无论如何,请诸君容我数日,看看能否搬来救兵。如果搬不来救兵,听凭诸君自便,刘某绝不敢强留。”

王匡和其余首领一番商议之后,给刘縯下了最后通牒,道:“好,我便给你三天时间。三天一过,倘无救兵,那便大家两不相干、各奔前程。”

三天时间,又能期待什么奇迹呢?然而还好,上帝关上一扇门,必同时打开一扇窗。

【No。3 饮鸩止渴】

半年前,绿林军遭遇瘟疫,分裂为两部:新市兵北走南阳,被刘縯收编;下江兵则在其首领王常、成丹、张卬的率领之下,西入南郡。下江兵也是命苦,一入南郡,就碰到了严尤这么位难缠的对手。

王莽当初委派严尤前来荆州剿匪之时,有意给他穿小鞋,不仅不拨一兵一卒,甚至连发兵的虎符也不肯给。严尤和副将陈茂只能空手进发荆州,到了地头,招兵募士,现炒现卖。然而,是金子总能发光,严尤很快便纠结起一支强悍的部队,在南郡杀得下江兵丢盔弃甲,溃不成军。王常、成丹、张卬等人率残部仓皇逃入南阳,严尤则在后穷追猛打,紧咬不放。

当刘縯败退回棘阳时,王常等人正屯兵于宜秋,距离棘阳只有四十余里,残余部众尚存五千余人。而这些残存的下江兵,正好成了刘縯眼中的救星。

然而,关于向下江兵求援,刘秀和刘稷却颇为顾虑。他们已经吃够了流民武装的苦头,这些人,既不能共患难,又不能共富贵,成事不足,添乱有余。光新市兵和平林兵就够他们受的,倘若再请来下江兵,刘氏在联军中的实力将越发削弱,弄不好,反倒让这些流民武装后来居上,喧宾夺主。到了那时,一场辛苦,知为谁忙?

刘縯何尝不知道流民武装难以伺候,但眼下实在别无它法,只能向下江兵求助,权当饮鸩止渴。刘縯答刘秀道:“我等起兵,志向有二,一为诛灭王莽,二为兴复汉室。如今情势危急,不招下江兵,则必败无疑。倘若天不佑刘氏,不能兴复汉室,退而求其次,只要能诛灭王莽,二志得遂其一,斯亦可矣。至于天下江山,自有有德者居之,又何恨也!”

刘秀忽然有不祥的预感。在刘縯的话中,隐约透出一种殉道者的悲情,要知道,刘縯一向以汉高祖刘邦自比,他是志在取王莽而代之的,在他看来,未来的皇位非他莫属。而现在,在经历过一场惨败的打击之后,从刘縯的话里可以听出,刘縯已经有了认命的意思,只要能诛灭王莽,皇位究竟由谁来坐,他似乎已经无所谓,已经不看重了。

刘縯留下刘稷与邓晨守营,自己则和刘秀、李通前往宜秋城,与下江兵联络。三骑来到宜秋城下,只见城门紧闭,城墙上弓箭手大叫,“来者何人 ?'炫书…'”

刘縯仰头高呼:“舂陵刘伯升慕名来访,愿见下江一贤将,共议大事。”

下江首领们接到通报,不免嘀咕:刘縯刘伯升,他不是正在棘阳和官军交战吗?突然跑来宜秋,意在何为?大家从来都不是一路人,也没什么共同语言,又有什么大事可以共议?下江首领们既警惕又疑惑,于是推举最善于应对的王常,出城与刘縯会面。

城门开处,王常单骑而出。在流民首领中,王常是个异数。王常,字颜卿,颍川舞阳人,出身官吏世家,王莽末年,为弟报仇,亡命江夏,后加入绿林军,很快便跃升为重要首领。和其余流民首领不同,王常深谙世事,见识深远,他知道,他们这些人终究难成大事,只能作为棋子,为人所用。既然注定要为人所用,他们所能做的,便只有尽量找一个靠谱的买家。

王常打马而前,刘縯、刘秀、李通拍马迎上,四人相对,略作寒暄之后,刘縯便直奔主题,说明来意,请求合兵一处,共击王莽。王常早慕刘縯大名,今日一见,果然仪态雄壮,很是一副靠谱的模样,于是顿生托付之心。王常虽然心中愿意献身,嘴上却和女孩子一样,多少总得矜持一下,当即沉吟道:“这事嘛……”

刘縯此番前来游说,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一见王常面露难色,刘縯大急,立刻拔剑。王常大惊,以为刘縯恼羞成怒,要对自己下毒手,正要拔剑自卫,却见刘縯跳下马来,单膝跪地,剑走龙蛇,在地上刻画着什么。王常好奇心起,下马观看,见刘縯所画的分明是一幅地图。

刘縯刻画完毕,对王常道:“时间紧迫,废话我也不来多说,汉军需要你们下江兵,你们下江兵同样也需要汉军。”说完,以剑指点着地图,又道:“这是南郡,你们下江兵最初屯兵所在,严尤率军从颍川出发,经汝南,绕道江夏,直奔南郡,两军交战,你们下江兵惨败。此时,你们向何处去?向西,则为崇山峻岭;向南,则为长江天险;向东,则有严尤阻击。留给你们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北上南阳。于是,你们一路长征,渡沔水,经云杜、安陆,涉蒌谷,翻钟山、龙山,途中艰辛,不待多言。严尤则如蛆附骨,在后猛追不舍,一路交战,你们又胜少负多,伤亡不断,如今好不容易来到宜秋,方才略能喘息。”说完,目注王常,道:“我所说的,可有差错?”

王常大惊失色,他们下江兵的行踪,刘縯怎会如此了如指掌?刘縯见王常面色大变,知道已经击中其软肋,于是指着地图再道:“你们初来南阳,对于南阳局势尚不了解。请看,南阳太守甄阜,领兵五万,屯于小长安聚;荆州牧扁祁坐镇颍川。两人远远布下一个大口袋,严尤则正在把你们往这个口袋里赶。你们下江兵此时的境遇,用著名体育解说员韩乔生同志的话来说,就是前有追兵,后有堵截,哪怕你们用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要想突破这道包围圈,恐怕也是万万不能。更不用说,你们这一趟长征损失惨重,从一开始的两万多人,到如今只剩下五千余人。”

王常望着眼前的地图,一身冷汗,他们的处境正如刘縯所言,已经成为笼中之兽,出路是很没有的。此前,他们下江兵好比是生活在二维世界之中,一味闷着头逃,逃哪儿算哪儿,而刘縯则是生活在三维世界之中,高高在上,指画之间,大势便已一目了然。刘縯再道:“汉军与下江兵,如今正同病相怜,与其被官府分而歼之,不如合兵一处,奋而突围。官府包围圈一破,从此天宽地阔,纵横由我。事关生死,还望王兄深思。”

王常心服口服,传说中的刘縯,果然并非浪得虚名,于是再不矜持,诚意答道:“今刘氏复兴,阁下即真主也。王某不才,愿意出身为用,辅成大功。”

刘縯大喜,把王常之臂,立誓道:“如事成,岂敢独享之哉!富贵必与诸君共。”

王常虽然在下江兵中坐第一把交椅,但却并无绝对话语权,成丹、张卬等几位首领,也都实力雄厚,对王常的权力形成制衡。王常实话实说,道:“军中事,非我独专,尚需商议而后行。”

刘縯心知王常一个人说了不算,于是道:“有劳王兄,刘某在棘阳引颈而望,勿负今日之约。”

王常郑重地点了点头,道:“闻棘阳军情紧急,还请诸公速速回营,不敢耽搁。王某定竭力说服其余首领,领军来会。”四人深交而别。

再说王常返回宜秋城中,具述刘縯的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