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日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清穿日常- 第3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箱子里是给她的礼物吗?

这种时候应该就是这样的发展。

李薇多少有些特别的期待,等苏公公把箱子抱来。

谁知道箱子比她想像得还要大,苏公公是让两个小太监抬来的。四爷让其他人都下去,苏公公就带着屋里的人一路退到了屋外。

四爷拍拍她,用‘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惊喜’的神情说:“来,朕让你看看。”

说着他下榻去多宝阁里拿了个钥匙过来,打开箱子上的铜锁,李薇凑上去看,没想到打开箱盖后里面居然是一堆卷轴。看那卷轴的粗细长短,展开该有一面墙那么长。

她照四爷的爱好去想,莫非是《清明上河图》一类的名画?新画?他画的?

她帮着四爷把条案清空,看他从箱子里翻捡着抱出来了四个画轴,然后轻轻放在长条案上展开。

头一幅是最长最大的,看着像是个依山而建的建筑群落图。

四爷这是打算再修个园子?

第二幅像是室内。壁画很美。

第三幅和第四幅就有些吓人了,是漂亮、精美的大棺材,上面还有四爷的批注,那小字她一看就认识。

李薇的表情从o…o到o▽o再到o口o,最后是……

四爷热情的介绍:这是朕日后驾崩后用的帝陵,泰陵。这是宝顶……这是朕给你留的屋子,到时你就躺在朕身边,这是朕让人给你备下的,用的是跟朕一般的千年金丝楠。

他畅想着死后两人葬在一起的美景,李薇从头到尾

看来几百年下来还是有代沟的。至少现代人玩浪漫时不会聊起死了葬在哪里这种事。

看完图纸后,四爷再次珍而重之的收起来。

这时李薇想起他说两人用的是一样的木头,会不会不太好?

她就跟四爷说她不用一千年的,换个一百来年的就行了。

四爷看她如此‘谦虚’,笑不可抑,一面点头一面应:“行,朕让他们再看看那片林子里还有没有一百来年的楠树了,有就砍来好不好?”

她直觉刚才肯定说错话了,再追着他问他就死活不肯跟她说,还夸她识大体,懂事。

所以……难不成一百年的楠木做不成棺材?或者是别的什么?

李薇自己想得脑仁疼,不得不求助于儿子。现在儿子们的知识储备比她丰富得多。恰好四爷让弘时这次过来时把十爷的儿子弘暄也给带过来,好让他去奔十福晋的丧。

等弘时一进园子,李薇就让人把他领过来了。

弘时笑嘻嘻的进来磕头,身上都是檀香的味儿,进来就一个劲的喊口渴,玉烟赶紧捧上茶来,他端过来却嫌烫。

李薇把自己这盏半凉的给他,道:“去磕过头了?”

弘时边灌边点头,他把弘暄带出来,四爷顺便就让他再把弘暄送过去,到了灵堂,十福晋是长辈,弘暄一见到牌位就扑跪下去大哭,他从善如流就跟着一起跪下磕了三个头,再上了香。

他喝完解了渴道:“我去换过衣服再来见额娘。”

毕竟是进过灵堂,还是有些忌讳的。

等他重新洗漱更衣后过来才跟李薇说,其实今天弘晖也跟着一起过来了。

李薇可是亲眼看着四爷吩咐,亲耳听他说‘明天弘时来的时候让他顺便把弘暄也带来’,半句没提弘晖啊。

弘时偷笑,不过这些日子的教育还是有作用的,他立刻就把笑收了,装出一副正经脸说:“是皇额娘娘吩咐的,我也是出宫前才知道。”为这个还等了多半晌,因为弘晖显然也不知道这件事,还要临时回去换衣服,拿礼物。前后折腾了有一刻钟吧?

可把急着回家的弘暄急得不轻,在屋里驴拉磨似的转了好几圈。

三人顶着正午的大太阳先赶到圆明园,见过四爷后,四爷才让弘时带着弘暄回十爷府。

“皇阿玛把大哥留下来了,说是给他批讲功课。”弘时说到这里又没忍住想笑,刚把嘴咧开就要收起来,一时收不住就拿茶碗挡着。

他这副作态看得人着急,小孩子偏装大人样。

李薇把茶碗给他夺下来:“你这都是跟谁学的?太假。”

弘时也觉得假啊,抱怨道:“先生说的呗。先生说我有时显得小,让人一眼就能看透,让我照着见过的大人们学,学他们的风采、风度什么的。说比如一时想笑或者想说悄悄话不能让人看到,就拿茶碗来挡。”

搞得他现在一笑就觉得自己犯错了,可以想像过不久他就连笑都不会笑了。

“歪理。”李薇肯定道,弘时是聪明,可他的聪明里有他这个年纪天生的真诚,所以就算他偶尔摆弄他的小聪明也不招人讨厌。要是一面聪明外露,一面再学着大人的手段,那就不真诚了。

弘时一下子如得了知音般连连点头:“还是额娘说得对!”

李薇道:“你这聪明不是坏事。你阿玛和我担心的是你聪明反被聪明误,就像上次遇上八爷那事,你就仗着你的小聪明屡次亲身赴险。”

她想了想,让人拿了一个桃子两个大香瓜和两根竹筷。

她拿桃子说,“这是一般人的脑子,这么大。”再指着那香瓜说,“这是你的脑子,比一般人大。所以你就比一般人聪明。”

弘时立刻觉得这香瓜无比顺眼,打定主意今天的水果就是香瓜了。

李薇用竹筷插|进桃子和香瓜的底部,竖起来问弘时:“你觉得哪个看起来更稳当?”

那自然是个头小的桃子,香瓜那么大,支在那么细的一根筷子上,看着就险些要掉下来。

弘时若有所思。

李薇分别放手,桃子先掉下来,在桌面上发出一声闷响。但等香瓜掉下来时,桌面被震得仿佛一跳。

她再让人把四爷的竹制笔筒拿过来,把里面的毛笔都拿出来,把香瓜放在笔筒的口上。

香瓜稳稳的放住了,不摇不动。

弘时恍然大悟,长长的哦了一声,指着竹筷子说:“额娘是说这细竹筷就是我这样的小孩子。”再指着那竹制笔筒,“这就是日后长成大人的我。”

他再拿起桃子和香瓜,说:“我跟一般的小孩子比确实是聪明,但我们还是小孩子,所以遇上危险脑子再聪明也一样危险。”

甚至有时会更惨。

弘时捧着香瓜颠了颠,连啧几声,凑上去闻:“好香。额娘,你说的我都懂了。我现在呢,还小,就要做小孩子的事。小孩子嘛,好好学习写功课就行了,这是皇阿玛给我加功课的意思,这样才不会辜负了我的聪明劲。是吧?”

对是对,但李薇怎么没有教训孩子的成就感呢?

不过他都懂了,她就点点头,语重心长的说:“你是孩子,当孩子就行了。你那先生教你的手段做法,都统统不用去管它。现在你学这个太早了,等你日后自然而然会了的时候,你就明白了,那根本就不用刻意去学。”

是成熟好还是天真好?这个没有定论。

但一个人如果能活一百岁,他从二十岁起就要学着当大人了,那就是他有八十年的时间去当大人,却只有二十年去当个孩子。

怎么想都是当孩子的时候比较少吧?物以稀为贵,所以自然是童年和童真更为难得珍贵。

让弘时现在就学会大人那些装模作样的手段?她宁愿他保持他的小聪明。

等四爷来了后,她跟他就弘时的教育问题进行的沟通,他肯定了她的教育方针,并承诺会核查那个教弘时的先生是什么资质,不合适就让他下马。

“也未必是不合适……”不小心就影响了别人的前程,李薇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可跟弘时比起来,她也没坚持让这先生继续教弘时,干脆全都推给四爷好了:“全都听爷的。”

四爷笑了,挺好奇这母子俩今天就说了这个?

当然不止,李薇问了楠木,当然没说是四爷给他和她做寿材用的。就问这金丝楠的来历,有什么忌讳,是不是长得特别慢,百八十年都未必成才?

弘时虽然目前的课程还没进行到这个地方,但他知道什么书里有,万方安和又有四爷的书房,要什么书有什么书,弘时翻得不停惊呼,看起来很想抢劫他皇阿玛的书房。

李薇不由得跟他说想要什么书,跟他阿玛求回去抄录一本不就行了?干嘛这副样子?

弘时抱怨:“额娘你不知道,”左右张望压低声音:“皇阿玛可扣了……好多书他都说现在给我也是白给,我看不懂,让我先把自己的书给看透、吃透,他再把新书给我……”

四爷标准里的看透、吃透那是比较高的。

李薇完全理解弘时的郁闷,安慰他道:“要不这样,额娘帮你抄啊?”

这臭孩子又别扭:“不用,我都大了,还要额娘帮我要书不好,我自己跟皇阿玛要……”

中二。

李薇身边的别扭中二多了,四爷就是最大的一个,弘时这个年纪中二真是最理所当然的了,是以她一点都不生气,只是轻轻拍了下他的pp,严肃的让他快点找书。

最后弘时还真找出一句,就是楠木这东西吧,做成棺材后只能三个人用:皇上,皇后,太子。

而一般来说金丝楠是皇家专用,民间百姓用了那是要杀头的(夸张了),没封太子,没当皇上的皇子私藏金丝楠木,那就跟藏龙袍玉玺差不多,这木头一般只做比较贵重的东西:比如龙椅。

所以弘时找出来她就听傻了。

☆、第388章 死胡同

其实四爷回来后就发现书房被人动过了;听李薇的忠谏之言;他笑着说朕说你当得起;你就当得起;不必在意这等小事。

然后给她上了半晚上的课;关于什么是身外之物。不管是金丝楠还是千年楠木;那都是给人用的。换句话说,前头就算有人定死了这金丝楠木只能皇上、皇后、太子用,定这个的是个皇上;他也是个皇上。

“朕说你能用;你就能用。”四爷格外霸气的说。

李薇险些被他放的闪光弹闪瞎眼,哪里还顾得上什么金丝楠木?这么帅的四爷必须推倒。

推了一晚上的四爷后,早上的她就有些起不来床了。在床上赖到中午时分,四爷特意让苏培盛来通知她中午在楼船上用膳。

自从那次她贪楼船上凉快结果生病之后,四爷就卡得很死很严不许她独自坐船。而以他的忙碌程度而言,十天半月也不见得能想起来去坐回船。

今天应该是他心情好,所以特意带她去坐一坐楼船。

万方安和就是依水而建的,所以夏天住在这里真的一点都不热。天然空调的温度调节能力比空调强出一座山去,她以前在某本书看到过,其实任何时代坐在金字塔顶端的人都是非常享受的,哪怕是奴隶时代的国王过得也不会比现代社会的平民差劲。

就像她在这里是没电视、电脑,不能上网看电影,但现在想看什么歌舞都有,想看什么戏都有。四爷还跟她说过,在她提起她总看这种情情爱爱的戏是不是不太好?他说这算什么?男人们聚一块看得戏更露骨。

然后他就说当年他去河南镇灾时,当地的官员请他去自家看戏,那唱艳曲的小娘子唱着唱着就脱光了,唱戏的旦与生二角直接在戏台上边唱边做也是有的。

李薇:这算是古代AV?还是现场版的。

这时她才真正体会到为什么古代戏子常自比玩物。让他们唱戏的想听什么,想看什么,他们就必须要演出来。

四爷说完就好笑的看着她,道:“你那才哪儿到哪儿呢?不过是爱看些小姑娘喜欢的东西罢了。”

他说来说去就说她爱看的是小姑娘的东西,她就好奇问他那什么才不是小姑娘看的?比如老太太们一般爱看什么戏?

四爷还真能说出来,像《打金枝》,《铡美案》等。李薇总结了下,她爱看的就是青春剧场,以年轻男女的爱恨纠葛为主。老太太们爱看的是家庭伦理八点档,以媳妇嫁人后的是是非非,上海小媳妇嫁山东大汉后的复杂生活为主。

在李薇看的戏里,成亲结婚后这部戏就结局了。太后看的正相反,成亲是开幕,后面的故事还多着呢。

畅春园那边递来消息,苏培盛将要往里送就听到万岁跟贵妃说什么给太后看的戏,这是万岁跟贵妃商量要给太后表孝心?

他一面想一面站在屏风外开口道:“万岁爷,畅春园那边来人了。”

四爷放开李薇,坐起身喊人进来。

李薇理理身上刚才靠乱的衣服,坐得离四爷远了些,免得来人进来看到不像话。

来的是太后身边的方姑姑。

方姑姑也没别的事,就是代太后询问下四爷打算几时回宫?

以太后的个性这话应该反着理解。

这个连李薇都知道,四爷当然就更清楚了,所以他问:“太后想回宫了?”

方姑姑自然不会直说太后确实想回宫了,而是拐了个弯道前几日呢,皇后让人从宫里出来给太后娘娘请安了,太后啊就想起这宫里这个也放不下,那个也记在心里,一来二去就想回宫了。

李薇早在方姑姑提到皇后时就盯着自己的手看,死活不敢去看四爷的脸色。

长春宫仿佛要拿庶妃们做个什么花样的事,她还记着呢,还想着皇后会怎么把四爷给叫回宫,还是把人送到圆明园来。

怎么想这两条路都不大可能走得通啊。

李薇还想看长春宫的笑话呢,结果她居然是从太后那边把路走通了。

皇后,真牛。

但四爷心里是个什么滋味就不用提了。

下面站着的方姑姑也是垂头看脚面,再往外的苏培盛和进来送茶的玉烟也全都发现地板的魅力了,一双眼睛全都粘在了地板上。

半晌,四爷平静中带着冷淡,冷淡下压抑着怒火的嗯了声,“朕过几日就侍奉太后回宫。”

此时不过才八月末,距离上次从圆明园回宫的日期早了半月有余。

比起往日来四爷一贯要求的高效快速,这次回宫称得上是慢吞吞。

先让人回宫打扫房舍,半年没住了,怎么着也要收拾一二吧。庭院里的花木都要重新修剪一下,不合时节的该挪该换都要赶紧的啊。

然后这边要收拾下行李,明年来不来住还两说,反正今年用过的东西,比如衣帽首饰一类只留下最好的,其余的收拾下该赏人赏人算了,再搬回宫里锁到库房不是瞎折腾吗?

四爷这边还有不少要交待的事,一些较为紧急的政务最好都赶在回宫前先处置了。

前后拖了半个月,四爷也没责备一句。一直拖到九月十日才起驾回宫。

久违的紫禁城还是那么看着外面挺威武,进了屋子就会觉得没有园子里亮堂,地方没有园子里的大,人比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