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日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清穿日常- 第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刚进门,田氏软腰细步的从屋里出来,媚眼一瞪,没好气道:“可算是想起我们娘俩儿了!”

三爷以往还有心情哄哄她,这些天睡不安寝,食不知味,到这里是想享受下软玉温香,放松放松。结果兜头就是一句埋怨。

到底你是主子还是我是主子?

三爷站定,嫌恶的看了田氏一眼,转身走了。洗砚紧紧跟上,小声问:“爷,咱这是去哪儿?”

他骂道:“蠢东西!爷的好心情都被你糟蹋完了!牵马来!爷出去溜溜!”

身后田氏不想他隔了好长时间没来,一来在门口打个转又走了,紧追几步撵不上,红着眼圈咬唇看着三爷大步走远。

四爷府里,春末夏初时节,各院都在折腾着扫春。冬天的衣服放起来,人人都换下厚重的棉袍,穿上夹衣。

书房那边在晒书,弘晖和弘昐都有不少自己的书了,四爷带着他们在前院和花园里敞亮的地方,一边晒书一边考他们的学问。

三阿哥该往前院搬了。四爷早就给他挑好了院子,家具摆设都是新打好的,里面桌椅书架也都是他亲自看的。另有四个小太监陪他玩耍,四个大太监照顾起居。

因为从弘昐起,李薇就把奶娘的幼子与阿哥一起养,三阿哥就与其中一个奶娘的幼子通明玩得不错,早就缠着她想叫通明去前院陪他。

他的奶娘都是四爷从镶白旗下包衣选出来的,这家对四爷是忠心不二,奶娘也向李薇表忠心说愿意让儿子进来侍候三阿哥,当个厮跑腿的都行。

李薇猜出她此时这样表示,都是因为今年弘昐满六岁了,四爷把给他挑好的哈哈珠子给他了。

虽然弘昐不去上书房,但哈哈珠子也是必备的。不然他日后出门,身边只有太监跟着也不合适。哈哈珠子干得是小厮的话,比起无家无累的太监,哈哈珠子身后通常都有家族支撑,算是阿哥们从小的班底。

所以弘晖身边的哈哈珠子就是他的母族,乌拉那拉家的人。

李家人丁不旺,四爷看不上,嫌会误了弘昐和三阿哥的前程。虽然他已经看好一个位置准备推李文璧上去,但给李文璧的先生师爷等人也说了,李先生出去唬人可以,一看就挺像个读书人的,家世也算不错,家里有个女儿是贝勒府侧福晋。但是这人实在是提不起来。指着他造福一方就算了,为人只能算中平。

四爷身边能拿得出手的太少,李文璧的中平想想也不差了,能收一忠心之人也不坏。于是还是打算把他送出去先当个知州。

他在京里,熬了几年也只是个翰林院的修撰。出去四爷一口气给他弄了个从五品。

李文璧的出身其实是很讨文人喜欢的。汉姓,汉军旗,非奴出身,娶个老婆是满人。一手搭满,一脚踩汉。科举出来,在翰林院呆了好些年。为人平淡,不慕富贵,不功利。

只要他能在赵县安安稳稳的待满三年,无功无过,四爷就能把他慢慢往上推。能到哪一步,现在还不好说。

所以弘昐这边的哈哈珠子全是四爷门下奴才家的孩子,用谁也不如用自家奴才放心。

如今弘昐虽然有了自己的小伙伴,对弘晖进宫没人陪他玩的事也忘得差不多了,知道三阿哥要搬过来还是高兴坏了。奴才再好,也没亲兄弟好啊。

三阿哥的奶娘看到弘昐身边的人后,才起了近水楼台的心。她鼓动着自己儿子亲近三阿哥,这边也对李薇不停奉承,甚至愿意就此留在府里当个嬷嬷。李薇会答应也是看在跟她打一个主意的奶娘还有另外三人,但能成功打动三阿哥的只有这个奶娘的儿子。

她身边也不乏聪明的奴才,三阿哥是府里的男孩,日后前程自然比她这个额娘要好得多,想巴着他的人不会只是这一个。堵不如疏,她教二格格是利用权势压服,教三阿哥自然不能原样照搬。

李薇是想趁着三阿哥年纪小还在自家府里,先把能吃的亏全吃了,出去自然就有准备了。他是男孩,她不能护他一辈子。

四爷的意思也是人来就接着,是忠是奸日后自有分辨。

他惊讶的是她的想法,道:“你倒是狠心舍得。”

她拿现代常说的话来解释:“狮子和雄鹰都会把孩子推下山崖。我不盼着三阿哥日后真能成才,只是想叫他少走些弯路。”小时候挨骗可能只是一块糖或一个玩具,大了受骗就可能被骗走身家性命。

当然小孩子时的友谊比较纯粹,看得天大的事大概就是‘她背后说我坏话了嘤嘤嘤……’,当娘的安慰起来也容易‘那咱不跟她玩了乖乖不哭’。

等成年后‘那孙子背地里造我的谣让我在单位待不下去’,这时家里大人大概也只能安慰他看开点/换工作太麻烦你这工作找得不容易/你也造他的谣!

总之,犯错吃亏要趁早。

当感觉已经错不起,亏不起的时候,多数后悔也来不及了。李薇就感觉自己现在是这个阶段。

就算现在四爷听了她的‘惊人之言’表示赞赏,她也要说苏起来没以前开心了。

现在他搂着她,手上有一下没一下的抚摸她的背,她就知道他这时在思考事情,这时她只能乖乖的保持安静,最好把自己当成百福,被主人摸毛就好幸福。

以前这个时候她会想‘我只要能在此时安慰他就好’,现在她却想‘要是能开解他就好了’。

她不再满足只是做一个摆设,开始想在他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更深入的参与他的生活。

这种想法很危险。可更危险的是这不是偶尔才冒出来一下,而是当他来找她时,她越来越深刻迫切的想要这么去做。

就像一杯水倒满了它肯定要溢出来,如果说她以前把对四爷的感情和期待一直控制在八分满,现在它已经快装不下了。

要么,四爷给她换个大杯子,让她能继续往里倒感情。要么,她的感情溢出来,四爷不收,浪费掉。时间久了四爷就会嫌她烦了。就如倒洒了水的桌面,谁也不会觉得这样的桌面好可爱。

她在跟自己狂奔如草泥马的野心做斗争,理智的缰绳就快拉不住了。她真希望这时来个什么事打击她一下,说不定她就会缩回去了。

“爷,你在想什么呢?”这嘴肯定不是长在她身上的!

李薇问完就后悔死了,埋在四爷怀里装死。

就算再怎么好奇也该管住自己啊,分担四爷的心事神马的听起来就很找死有没有!

四爷被她打断思路,倒是没生气,嗯了一下道:“也没什么……”就是直郡王最近很奇怪,一见他就一脸‘老四你不厚道’的意思,可又不说。

三爷最近脾气一时阴,一时阳。虽然本来他就比较爱酸,话多招人烦。但现在特别爱刺人。上次他冲老七借马,老七舍不得借就推脱,他张嘴就是:“知道你离不开马,出门都要骑,要不是府里不够大折腾不开,估计在府里你都能骑着不下来。”

老七当时脸就黑了,扔下句这也算是当哥的?甩袖走了。

他走后,老三看着是话刚出口就后悔了,却死撑面子脸阵红阵白的,还跟他们这些没走的人说:“我看老七这样才不像当弟弟的。”

这下连老五都看不下去也走了,就他还留着。

不等他开口,老三就说:“老四你要是想劝我就闭嘴。”

所以四爷也没说话。可三爷的这个样子实在让人想不透。最近皇上心情好,一个劲的找直郡王,余下连太子都没理,何况他们几个?

说他是嫉妒皇上宠爱直郡王吧,以前也没见他争圣宠争得这么掉份啊。

三爷府里最近也没听说孩子出事了。

左思右想找不到理由,四爷只好先记下。若真有事,早晚能瞧出端倪来。

这些都不能跟素素提,她在府里什么也不懂,给她说还要解释半天。四爷懒得费那口舌,拍拍她道:“没什么事。”

李薇一边觉得松口气,一边觉得好失落。

隔了两日,四爷去了永和宫。德妃提起今年选秀的事,道:“皇上已经定了五月要出巡,带谁还没定。我看你府里也没几个顶用的,正好趁这次给你挑上一个,你看如何?”

四爷无所谓,道:“全凭娘娘作主。”

等他回府就告诉福晋,道:“屋子先收拾起来吧。回头你再进去看看娘娘,问清楚是个什么章程。”

福晋应下。

四爷转头来了东小院,提起府里要进新人的事。

李薇正抱着他的衣服,闻言把衣服揉成了咸菜干。玉瓶在一旁看着干着急,赶紧再去开箱拿件新的来替换。

四爷本来仰头等更衣,嘴里道:“嗯,今年选秀,娘娘说给我指一个。”等半天不见给他换上,睁眼低头一看,李薇手里那件衣服已经不能穿了,比他换下来的这件还难看。拿下去不但要洗,还要烫平整才行。

他无奈的看着她,“素素……”

李薇刚才是一阵无名火冒上来,好不容易才回神,一看他的眼神,再看手上的衣服,顿时好尴尬!

四爷轻笑,自己接过玉瓶手里的衣服换上,把她手里死攥着的衣服抽出来扔到玉瓶怀里,让其他人都下去后,他搂着她道:“这是又醋上了?人还没进来呢。”

李薇紧紧抱着他的腰,心里发狠道:再来一个排姐也不让!

跟着她想,之前还想着来个刺激能让她缩回去,这下可好,刺激是有,却激起的是她的斗志。

人生果然处处是惊喜。

90、(剧情)四爷明志

李薇从来没有这么关注过一次选秀——连她自己参选那次也没有。那次李家上下紧张了两年;她跟没事人一样。

因为去年免选;但很多去年来参选的秀女们有些没有再回家乡,而是就住在京城和附近。要是今年选;她们就省得来回跑。要是不选再回家,或者直接在京里嫁人;那比在家乡嫁要好得多。

毕竟京里的落魄王公可多了;数起来指不定个个祖上都跟努尔哈赤有关系。

李薇也能理解,当年她没选之前就有好几家来表示等她落选,好几个都能把自己祖宗跟太祖、太宗扯上关系;还有个说他是明相的侄,他儿子就是明相的侄孙。觉尔察氏特意去打听过;回来道:“侄前加个字:‘族侄’;跟明相倒真是一个姓的,可纳兰家的人多了,好几百呢,也不知道过年他去给明相磕头,人家让不让他进门呢。”

可见皇二代、权二代之多啊。

当年李薇虽然也不认为自己能选中,可也想着真能选进真正王公贵族之家,谁稀罕找这些镀金的啊。怎么着也要选过,确定真王公没着落了,咱再找镀金的试试。

可今年她就盼着那些秀女全都中了脑残流感,京里王公多啊,你们直接不必选了就嫁了吧。

想也知道这是做梦。

府外实在没什么能努力的地方。她只好在府里使劲了。

四爷最近正在跟直郡王打擂台,也不知直郡王是怎么了,突然对太子横竖都看不顺眼。皇上近来喜欢把几个年长的儿子叫到身边,拿些折子给他们参详。

折子有地方政务,比如赋税啊,遭灾啊。也有刑名类的,某地,某年月日,某人犯某某罪,如何审如何判,请刑部决议。还有请安折子,谢恩折子等。

四爷也有好几年没见着折子了,他现在没真在哪一部待着,但各处都能伸上手。只是内务府被八爷接过去后,他是再也不肯沾手了。现在他手上最多的是镶白旗的旗务,旗兵、旗户、旗丁,兵粮草马钱刀。

皇上握着上三旗,各阿哥都在下五旗。镶白旗有三个阿哥,但老五、老七都不打算跟他争,日后他早晚会是镶白旗主。镶红旗里也有向他示好的,康熙三十六年皇上亲征时他领的就是镶红旗,目前皇上也没把哪个阿哥分进去,有时四爷会忍不住想,皇上这是把镶红旗留给他吗?

但皇上不明示,他就没接受镶红旗的示好。

另外也是想吊镶红旗的胃口。这天下是爱新觉罗的,旗主是皇上的阿哥,要比别的宗亲好得多。谁都知道这个道理,有镶红旗在虎视眈眈,镶白旗待他就更恭敬。

皇上拿出折子后,并不是像以前那样依次由太子先看,再交由直郡王及诸位贝勒,而是随意点着哪个人就给他。

四爷手里拿着的就是一章乏善可陈的请安折子。上折的是川陕甘总督。此类督抚都是皇上的心腹之臣,不但拉拢不得,最好一见着就避得远远的。请安折子上自然是一连串的颂圣的话,还有皇上的御笔朱批,只有寥寥三个字:知道了。

这样不会伤害臣属的忠心吗?

就算明知这种颂圣的折子都是大话、套话,多写几句也无所谓吧?比如‘尔之心,朕已知,望恪守职责,一心为公。’也不费什么事,不是感觉好多了?

四爷拿着折子出神,康熙转了一圈,看到他一脸深思的样子,老花眼也看不清折子上写的是什么,道:“老四,你拿的是什么折子?给你的兄弟们说说。”

“是。”四爷恭敬起身,朗声道:“臣刘照恭请圣安!”

刚才几个兄弟都看到四爷严肃深沉的表情,以为他手中的折子必然涉及要事。一旁的三爷还想偷看呢,只是顾及着皇上在座,怕丢人才克制住。结果听完第一句,几个兄弟全泄气了。

直郡王直接拿‘你这小子是不是脑子不对?’的眼神看他,一个请安折子有必要看得那么深刻吗?

连康熙都要笑了,连连摆手道:“好了,好了,老四啊,你坐下吧。”他拿下水晶镜片来擦,慢慢道:“这个刘照,公事不见得多能干,每回请安折子能啰嗦两三章的,要真让老四读,那咱们要在这里等一刻钟耳朵才能得闲。”

这是打趣了。

于是一众阿哥都很捧场的笑起来,坐得近的老三和老五还应景的拍拍四爷的肩。四爷也垂下头露出一个‘当着兄弟的面被阿玛打趣太不好意思了’的笑容。

等大家收住笑,康熙把折子放到身边的小几上,道:“行了,都办你们的事去吧。”

大家再纷纷起身告退。

基本上这就是近来常常上演的‘父子情深’,皇上有这个意思,他们自然都要善体上意。兄弟几个虽然早就不像以前那么亲密了,但在康熙面前还是‘兄友弟恭’的很。

人人都把折子放在茶碗边,一会儿自有小太监来收走。

四爷放下折子时,竟然觉得这折子在他手里粘了一下。他努力镇定着放下,自觉与其他兄弟并无不同,也没人发现折子在他手里多握了一瞬。

康熙在他们出殿前,突然叫住他们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