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魂谷奇遇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迷魂谷奇遇记-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上漆是个细致活,先将小提琴打一遍底漆,经过一天一夜烘干烘透后,再上第二遍漆,到第七遍漆干透时,整个琴身晶明瓦亮,光可鉴人。依原样仿制的那把琴,不但可以假乱真,与原来的那把琴相比更见其华丽。

李刚长长舒了一口气——终于不负谭丽所托,将琴小心的装入琴匣中收好。

李刚又仔细的端详另两把小提琴,觉得上面的漆层光亮得有些碍眼,有一种浮华之感。用细砂纸轻轻在漆面上打磨一遍,用干净白布擦净后,李刚得到了他希望的效果,只见琴身上下色调沉稳凝重,古朴大气,透着一股高贵气质。李刚不知,这种处理手法叫做“回活”,是漆匠们专用的一种工艺。

大功告成,以后几天,李刚专心练琴,除了一些高难度的技法不得要领外,整只曲子已能大略拉下来了。

迷魂谷奇遇记 第四节  梁祝协奏

正月十六,李刚估计同学们快回来了,包了些饺子拿到包米仓子里冻上,准备着他们回来吃。

李刚心情大好,一个人来到生产队场院空地上,先慢慢打了一遍陈式太极拳,头上微微见汗,心说近一个月没有练习,筋骨都有些僵硬了。休息一会,再将少林拳三十六式打了一遍,汗水顺着额头流了下来,口里已经气喘吁吁了。但全身却暖洋洋的,手脚也舒展开了,走路恢复了过去轻盈的步伐。

李刚自打下乡以来,始终保持着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他认为:体力劳动虽然也能锻炼身体,但劳动锻炼终究代替不了体育锻炼,劳动时身体动作机械单一,容易使人肌肉筋骨僵硬,动作死板,若不辅助以体育锻炼伸展筋骨,以后就难以纠正,举止行为就真正成了农民动作了,这样的结果他还一时接受不了。所以只要有时间,他都会跑跑步,打几趟拳,即使活再累,也不会放弃。

正月十七,谭丽最先回来了。

进了门,刚放下挎包就急匆匆的问:

“李刚,琴修好了吗?快给我看看。”李刚给她写信说:小提琴修得差不多了,并要她再买两副琴弦。

“你把琴弦给我,再给你看琴。”谭丽忙拿出两副琴弦递给李刚。

“你回屋等着吧。”

李刚拿了琴弦回到自己屋里,将琴弦上到另两把琴上,放入白桦树皮琴匣藏好,然后取出杜丽萍的琴匣走进女生住的西屋,把琴匣递给谭丽。

谭丽迫不及待地打开琴匣,取出小提琴从上到下看了个遍,小嘴美得都合不拢了,又惊诧又疑惑的问道:

“这真是你修的吗?怎么比过去还显得新了?”

“这就叫做‘修旧如新’,说明本人技术高明。你拉拉看效果如何。”

谭丽举琴拉了“梁祝”的前几个音节,立刻激动的说:

“太好了,太好了,比过去还好听,李刚,真谢谢你了。”

看谭丽那难得一见的笑脸,李刚心里美美的,嘴里却调侃道:

“我付出了这么多辛苦和心血,你一句谢谢就完了?老同学,也太吝啬点了吧?”

谭丽脸红了红,抱歉的道:

“高兴的都忘了,我给你带来好多好吃的,都给你,这总行了吧。”

说着,从挎包里稀里花拉倒出一大堆水果糖、花生、地瓜干。

李刚各样抓了点,装进衣兜里,边吃边看谭丽拉琴。

谭丽白净的下颌夹贴着小提琴,半闭着水汪汪的大眼睛,随着小提琴的节奏,轻轻晃动曲线玲珑的腰身,【{全本小说下载}。。}{提供umd;txt小说下载}】不太熟练的拉着“梁祝”。

看着她那心神贯注的样子,李刚不再打扰她,便悄悄退了出来,准备做晚饭。

将东、西两口锅里都添上半锅水,一口锅下饺子,一口锅烧洗脸水。

工夫不大,洗脸水就烧好了,李刚喊谭丽洗脸,洗完脸好吃饺子。

谭丽匆匆洗了脸,吃了些饺子,又回到西屋,继续拉她的“梁祝”去了。小半天下来她居然一点破绽也没发现,李刚暗道:

“好个粗心的姑娘。”

正月十八,杜丽萍回来了。

谭丽等杜丽萍洗了脸,满脸歉意的把小提琴恋恋不舍地递到杜丽萍的手中,说:

“杜丽萍,对不起!我把你的小提琴弄坏了,是李刚帮忙修好了,还给你吧,你拉拉看,我觉得比过去还好听。”

杜丽萍拿过琴匣,取出小提琴看了一番,又拉了一个练习曲,便不动声色的说:

“果然‘修’得不错,简直太好了。”

谭丽如释重负的长出一口气,放下了心中的担子,但心中又莫名的涌起一股失落的感觉。杜丽萍看在眼里,知道谭丽喜欢上了这把‘修’好的小提琴,便把小提琴递到谭丽的手中,对谭丽说:

“我的就是你的,这把琴你可以随时拉,不用问我。”

谭丽喜出望外地接过琴,充满谢意地望了杜丽萍一眼,又沉迷在“梁祝”中。

杜丽萍悄无声息地走进男生住的东屋,见李刚躺在炕上,头枕双臂,眯缝双眼,正随着“梁祝”的旋律轻轻哼着。杜丽萍低声喊了声:

“李刚,你起来,我有话问你。”

李刚知道这事瞒不过杜丽萍,没想到这么快就漏馅了。故意装作不明白:

“不知小生做错了何事,引得杜同学兴师问罪?”

“你少装糊涂,我问你,那小提琴是怎么回事?我的那把小提琴被谭丽踩坏了,根本修不好了,这把琴是从那弄来的?”

“高,实在是高,足见杜同学高明,什么都瞒不过您老人家的法眼。我坦白交代,是这样——我修不好小提琴,恐怕谭丽为难,就买了把小提琴凑数,谁知还是让你发现了,望请高抬贵手替我保密,别让谭丽知道。”

“看不出,你李大公子还真懂得怜香惜玉,甘做无名英雄,你骗骗别人还行,骗不了我。买一把普通小提琴也不是不可能,但凭你的家境和咱们刚分的那几个钱能买现在这把小提琴吗?告诉你,这把琴的身价至少值三千块。我老师那把琴是他父亲用一千块大洋买的,是意大利产的名琴,现今值三千块钱,但那把琴的音质音色还赶不上这一把呢。李刚,你说实话,这把琴是从那弄来的,如果是别人的,我宁可没有琴拉,也要还给人家,我不能让你犯错误。”说着,眼泪都要流下来了。

李刚见她急成这样了,道:

“你将这把小提琴说得这样好,真令我老怀大慰。我说‘修’没人信,说‘买’也没人信,只好说‘造’了。对了,这把琴是我亲手制造的,你信吗?”

“我跟你说正经事,谁有工夫和你开玩笑。”

李刚知道怎么说她也不会相信,便走到外边将木匠工具箱子和一些剩余木料拿了进来,给杜丽萍看,

“这你该相信了吧?”

杜丽萍看了看,摇了摇头:

“这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李刚老气横秋地道:

“看来,老夫不用绝招你是不会相信了,请闭上尊目。”

杜丽萍不知他弄什么鬼,疑惑的闭上了眼睛。

李刚悄悄打开柳条箱,取出两只桦树皮做的琴匣,连杜丽萍那把坏了的小提琴也一并取出来。打开一只琴匣,取出留给自己的那把小提琴,听了听隔壁的琴声,和着节拍很投入的拉了起来。

“梁祝”那优美的旋律立即在两间房内回响起来。

杜丽萍闭着眼睛楞了,过了好一会,睁开眼睛,难以置信的看到李刚站在那里,晃着身子,煞有介事的拉着小提琴,琴音悠扬婉转,音质纯净响亮,好像比谭丽正拉着的那把琴还要好。

谭丽走进来,诧异的说:

“怎么有这么多小提琴?”当她看到那把破烂不堪的小提琴时,似乎明白了,忙问:

“杜丽萍,李刚,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刚平静的说道:

“我没本事修小提琴,只好凑合着造了几把,望两位老同学别见笑。”

杜丽萍对谭丽说:

“没本事修,倒有本事造,真不知这算是谦虚哪还是自夸自赞。”

李刚笑着说:

“这里文化生活贫乏单调,若没有音乐调节调节,真不知如何打发这苦闷的日子。你们俩都喜欢音乐,喜欢拉小提琴,如果没有小提琴陪伴,你们连个笑容都没有,整天拉着个苦瓜脸,连带我的心情也好不起来。所以,只好吃点苦,受点累,为你们造琴,其实也是为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环境。谭丽,这把琴送给你,不知你喜欢不喜欢。”

谭丽有些不知所措,赶紧将手里的琴递给杜丽萍,伸手接过琴匣。

李刚又对杜丽萍说:

“其实,这三把琴都是一样的,只是你原来的琴弓有点缺陷,你用这把新弓试试就知道了。”拿来一把琴弓,递给杜丽萍,并讲了琴弓的特点。杜丽萍一点就明,在小提琴上一试,果然得心应手,音质、音色大为改观,不觉大喜过望。

喜悦之余,看到了桦树皮做的琴匣,觉得既新颖又别致,拿到手里,翻过来掉过去,越看越爱不释手,便对李刚说道:

“我是既得陇又望蜀,这个琴匣换给我好吗?”

“如果你喜欢就换给你,你可不能说我占你便宜呀。”

“你造琴劳苦功高,占点便宜就占点便宜吧,不过你也得给我在上面刻几个字。”

“那好办。”李刚接过琴匣,立即在琴匣一角刻上:“丽萍学友雅鉴”七个隶碑体小字,杜丽萍这才心满意足的笑了。

二女拿着各自的小提琴观赏了一阵,杜丽萍看到自己的琴和谭丽的琴有些不同,便问李刚究竟。

李刚道:

“你们两个性格不同,谭丽性格沉静,配凝重一点的色调较合适,你性格活泼,配华丽点的漆色较合适。至于我老人家,暮气沉沉的,当然色调老气一点更适合于我。”

虽知李刚是开玩笑,二女也深以为然。

杜丽萍突然想起了什么,问李刚道:

“李刚,以前没见你玩过小提琴,你什么时候会拉小提琴了,还拉得有模有样的”。

李刚拿出那本小册子,一边还给杜丽萍一边胡吹:

“我是天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生就是拉小提琴的料”。

“叫我看看你的手,天才吗,不可能,怪才倒说不定。”

“劳动人民的手有何好看的,夏天撸锄杠,冬天抡洋镐,粗糙厚实,不用看了,不用看了。” 说着将双手背到身后。

李刚越是不让看,杜丽萍越要看,最后还是硬被杜丽萍抓住了,李刚疼的不由得咧了咧嘴,杜丽萍看到了李刚满手还没有完全收口的血泡,再看他乱糟糟的头发,略显憔悴的脸,眼泪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一把抱住李刚的脖子,妩媚的双眼流下眼泪,

“李刚,可苦了你了。”

谭丽一声不吭的上来就在李刚脸上亲了一口,杜丽萍见了也不甘示弱地在李刚另一边亲了一口。

李刚叹道:

“古人云:‘最难消受美人恩’,我这辈子,就是当牛作马也报答不了您二位一人一口之恩了。”

杜丽萍开玩笑道:

“老牛,赶快做饭,本姑娘饿了。”

谭丽也凑趣道:

“老马,赶快烧水,本姑娘要洗澡。”

二女嘻嘻哈哈地出去烧水做饭去了。

李刚美得不得了,往炕上一躺,念叨着“且让老夫也享受一下齐人之福。”闭上眼睛,不一会就沉沉睡去。

直到谭丽喊他吃饭,才起来帮着往炕上放炕桌摆碗筷,等饭菜上齐了一看,是杜丽萍用从家里带来的罐头做的红烧肉炖土豆、香酥凤尾鱼,牛肉炖罗卜、素炒土豆丝,主食是烙油饼。

“有肴无酒不成席,咱们喝点酒。”李刚拿出一瓶“橡树春”,给二女生每人斟上一点,自己倒了小半碗。接着煞有介事地举起酒碗,作“早请示、晚汇报”状:

“祝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万寿无疆!祝林副主席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永远健康!”又悄声低呼:

“祝二位女同学青春永驻,永远年轻!永远年轻!永远年轻!”

二女笑得前仰后合,差点连酒都洒出来了,心中充满了喜悦。

几口酒下肚,杜丽萍问起李刚造琴的经过,李刚一五一十说了一遍。

杜丽萍又问那把旧琴上的格子和数据是怎么回事,李刚说是造琴的基准数据。杜丽萍问道:

“你就是靠这些数据造琴的?”

“可以这么说。”

杜丽萍看着谭丽,“怎么办?”

谭丽毫不犹豫,“毁了它!”

二人说做就做,取出那把旧琴,在地上踹了几脚便丢进灶坑烧成了灰烬。

李刚摇头苦笑,

“你们就是不毁掉旧琴,我也不可能再造琴了,我已经在这三把琴上耗尽了心智和灵感,再也不会有那种不眠不休的创作冲动了,那里还能造出同样的琴来。”

杜丽萍和谭丽同声说道:“还是毁了保险。”

三人边喝边吃边谈,其乐融融。

没想到杜丽萍酒量甚好,差不多跟李刚喝得一样多,谭丽则喝了一点脸就红得像抹了胭脂。

谭丽沉静文雅,杜丽萍热情大方,看着二人红扑扑的俊俏脸蛋,水汪汪的眼睛,美得不可方物。李刚不由诗兴大发,吟道:

“芙蓉出水百花凋,

广寒仙子下琼瑶。”

杜丽萍接道:

“金鳞岂是池中物,”

谭丽也接道:

“必借雷霆上九霄。”

吟毕,三人皆摇头晃脑道:

“好诗!好诗!真乃天下之绝唱也!赶快用笔记下来,以便后人传颂。”说罢嗤笑不已。

李刚乘着酒兴道:

“下乡以来,对这里的风土人情,民俗、特产有了一定了解,我编了几个顺口溜,说给两位老同学听听,请不要见笑。”

杜丽萍忙道:

“快说,快说,我们也有几个,你说完了,我们接着说。”

李刚顿了顿,说道:

“  农家饭

小馇子粥大馇子饭

酸汤餷子餄饠面

牛舌头饼糖三角

粘面干粮白糖蘸

民俗

(1)

窗户纸糊在外

大姑娘叼烟袋

大裤裆布腰带

小孩老头把房盖   (此地盖房子老老小小齐上阵,砌上石头糊上大泥,不倒就是好墙,没有专业泥瓦匠)

(2)

对面炕、俩灶台

夫太眼子房前栽   (夫太:满语烟囱的意思)

公公穿错媳妇鞋

帐幔杆子隔起来

(3)

苞米钎子石头磨

驴拉碾子簸箕簸

烧火做饭抡斧头

苞米仓子柴禾垛”

杜丽萍接着道:

“  特产

(1)山货

山里红论麻袋

刺嫩芽子野芹菜

核桃榛子软枣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