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斗:妻妾一家"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家斗:妻妾一家"欢"-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要不是为了这个,自己何必拿了一匣子明珠出来。
    因怕婆婆多心,还得分一半给赵家那边。
    想到自己所付出的,吴四奶奶就更催着三太太。
    关系到唯一嫡子的前程,三太太也没有马虎,就一遍又一遍的看了起来,仔仔细细的斟酌。
    正和吴四奶奶商量着去掉裘皮,换上云水缎子的时候,外头就有丫鬟道:“太太,京城十三姑奶奶给您送信回来了。”
    三太太讶然。
    “谁送的信回来?”一副不敢相信的样子。
    吴四奶奶听的很清楚,笑道:“许是十三姑奶奶惦记您。”说着,就亲自下炕汲了鞋去外头拿信。
    三太太撇着唇,一脸不信。
    惦记?
    真是笑话,在京城的时候,谁不知道那副母女情深都是做给外人看的。
    怕是惦记着冒姨娘。

第二十二章 主意
    三太太想着,就问旁边的朱妈妈道:“冒姨娘屋子里可是好的。”
    朱妈妈也猜到了三太太的心思,忙低头道:“您放心,冒姨娘那儿,都是我亲自打点的,绝不会有什么差错。”想了想,又犹豫道:“只是冒姨娘的小日子,好像晚了半个月了。”
    三太太先是怔了怔,马上就笑眯眯道:“好,真是好,不枉我这些时日又是给她请大夫抓药调理,又是把老爷安排到她屋子里去。”
    朱妈妈知道三太太打的主意,就陪着笑了两声。
    听见冒嫡娘那边什么事情都没有,而且小日子还晚了,三太太早已是心花怒放,心里也安稳了许多,就坐在那里一边看单子,一边等着吴四奶奶拿书信进来。
    直等了半晌,吴四奶奶才一脸担忧的拿着书信进来了。
    三太太头都没抬,嘀咕道:“怎么折腾这么久。”
    吴四奶奶挤出些笑,淡淡道:“在外头问了送信的人两句,耽搁了会儿,母亲别见怪。”
    三太太满是不以为然。
    又不是纯贞进来的信,自己有什么好焦急的。那个十三丫头,就算是得了重病,也不过就是少了臂膀罢了,想着,就随口道:“这有什么。”
    只是抬头的时候,看见吴四奶奶躲躲闪闪的样子,三太太也不由有些奇怪起来,“出什么事了。”
    吴四奶奶想到刚才听说的,心里一沉,还是喷牙道:“母亲,十姑奶奶那边,出了些事!”
    三太太腔色立时就变得苍白如纸。
    是纯贞!
    “上个月不是才写了信回来,说是有了身子,怎么突然就出事了,是孩子有什么,还是她自己的身子骨不好!”三太太心急如焚,也顾不得再抱怨,就板着脸大声道:“还不把信给我。”
    吴四奶奶见到三太太这副样子,不敢耽搁,就把信递了过去。
    三太太手忙脚乱的拆开信,看着看着脸色越来越白,等看完了,还没来得及喘过气,只来得及喊了一声畜生,人就厥了过去。
    朱妈妈和吴四奶奶忙扑上去掐人中,又喊小丫鬟去请大夫来,还给三太太灌了几口茶水,又叫了几个大力气的婆子过来,把三太太抬到了床上。
    一通忙乱,三太太总算醒了过来。
    只是一醒,就咬牙切齿的抓着吴四奶奶手里的茶盅重重掼到地上,怒骂道:“畜生,畜生,赵家欺人太甚了。”骂过之后,又开始抹泪,“我真是瞎了眼,千挑万选,居然挑了这么一户人家,我可怜的纯贞,以后可怎么办!”
    吴四奶奶拿信的时候,就已经问过了这桩事情,方才又扫了几眼书信,早已经将事情来龙去脉弄个了清清楚楚。
    也知道事情已经是解决了,就安慰三太太道:“母亲别担心了,十三姑奶奶也说事情都处置妥当了,不会有事的。”
    “不会有事,我临走的时候,跟她说过什么。千叮咛万嘱咐,让她一定要照顾好纯贞。还给她置备那么多嫁妆,给了许多压箱银。我也算是仁至义尽了,结果她明知道纯贞被人欺负,却非要拖到那种局面才肯出手帮忙,折腾的纯贞遭了大罪,跟姑爷也生份了,还不知道今后是什么光景!赵家固然可恨,这个陈纯歌,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养不熟的白眼狼  ”
    三太太越想越怒,就抬手用力捶了床板,吩咐朱妈妈道:“你赶紧去给我开服清热去火的药回来,给冒姨娘送过去。”
    吴四奶奶和朱妈妈听的同时怔住,朱妈妈反应过来,就扑通跪到地上。
    “太太,您这是在胡说什么啊!”声音中,藏着几丝骇然。
    三太太见朱妈妈一跪,又看到吴四奶奶畏惧打量的眼神,就犹如被一盆凉水从头泼牲到了脚,先前被气糊涂的神智都回来了,讷讷闭了嘴,也没有再说话。
    看见三太太终于明白过来,朱妈妈才释然的吐出一口浊气,翻身站到了三太太身边。
    吴四奶奶却是依旧心如擂鼓。
    这样的迁怒……
    看样子为了骨肉,自己这个婆婆也是个是非不分的。
    本还想着尽孝就好,总能和婆婆相处得好,没想到……今后也得防着一层了。
    十姑奶奶的事情,本就是赵家不对。十三姑奶奶信中说的分明,她知道的晚,却也尽了力去帮手,还拉着国公爷一道去了赵家,本就是仁至义尽了。
    可婆婆却说十三姑奶奶是养不熟的白眼狼,还要给冒姨娘送药过去。
    清热的药,那不就是凉药。
    女人喝凉药,还能有什么其他的功效。
    吴四奶奶指尖都在颤抖,还是强忍住心头的恐惧,安慰三太太,“母亲,您说的也有道理,如今十姑爷想不清楚,犯了倔脾气,还得想个法子扭转一二才好,否则十姑奶奶今后就难做了。”
    男人犯了浑,一时片刻怎么扭得过来。
    三太太一辈子都在和三老爷的花心拼命,最知道其中的道理。
    听见吴四奶奶的话,就沉默了半晌,忽然睁开眼道:“你代我写封信给十三丫头,让她去查查这位邹姑娘,看她有多少青梅竹马。”
    吴四奶奶先是讶然,不明白三太太为何这么说,后面就剩下恐惧和为难了。
    这倒是个好法子。
    男人,最要紧的就是脸面。
    若是让那位十姑爷知道这个邹姑娘在外面和其他的男人有勾缠,大怒之外,还会生出恨意,再多的情意,只怕也会消失不见了。
    这种法子虽狠了些,到底也是那位邹姑娘先做出这种事情,怨不得别人。
    可既然有了法子,为何一定要十三姑奶奶去做。
    这分明是……
    万一让定国公知道了,十三姑奶奶今后在李家,岂不是……
    吴四奶奶想着,就迟迟没有动弹。
    三太太看着吴四奶奶的犹豫,就扬着眉,冷笑道:“你不愿写。”
    吴四奶奶被三太太的眼神看得心里发寒,猛的站起来,怯怯道:“媳妇,媳妇这就去回屋子去写。”
    三太太嗯了一声,点头道:“就在这儿写吧,写好了,也能给我看看。”说着就叫朱妈妈去拿笔墨纸砚过来。
    吴四奶奶额头上,布满了细碎的汗珠,抓起笔来,犹觉得有千斤之重。
    等落下最后一笔的时候,浑身都湿透了。
    三太太捧着未干的墨迹看了看,又吩咐道:“你在后头加几句,就说冒姨娘身子很好,只是小日子晚了些。让十三丫头不必担心,一切都有我照顾呢。”
    吴四奶奶怔住,深深的望了一眼三太太,见到一幅不动如山的沉稳表情,默然半晌,还是依言把话加了上去。
    三太太又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就叫朱妈妈把信给了送信回来的小厮,又给了打赏的银子然后催促着他赶紧上路。
    吴四奶奶一直看着三太太前后不一的变化,还有那从容镇定处置事情的模样,回到屋子的时候,才发现手中的冷汗,都凝成了浆。

第二十三章 暖意
    李家的族学,是每五日就休息一日。
    原本纯歌只想着让陈端琅去族学读书,每晚的时候,就还送回陈家去。可太夫人见过陈端琅后,觉得喜欢,就说小孩子家家的,没得来来回回折腾,就让纯歌在陈家后花园那边准备了一个小院子,安置陈端琅去那边住。
    纯歌觉得不好,怕四夫人和五夫人心里不自在。李建安却不以为然,说不过是件小事。
    看着太夫人和李建安都这样说,纯歌也想要陈端琅在眼前,最终还是将陈端琅留在了李家亲自照顾,只在休息日的时候把陈端琅送回陈家去给大老爷大太太请安。
    等晚间的时候,纯歌正陪着李建安用饭,陈端琅就进来了。
    纯歌看着他一身崭新的青色多罗呢褂子,腰间还系着一块鲤鱼佩,脸色红润,眼神亮晶晶的,就觉得欢喜,问他道:“有没有先去给太夫人请安。”
    陈端琅已经在李家住了几日,上下都很熟悉,觉得在自己姐姐跟前,比在陈家要自在许多,就走上前,笑着点头,还扯了腰上的玉佩给纯歌看。
    李建安已经用过饭,正被丫鬟伺候着用温水净手,看到陈端琅的玉佩,笑道:“娘的暹罗鲤鱼佩都戴在小七身上,肯定是去请过安了。”
    纯歌听见,就沉着脸教训道:“你又收太夫人东西了?”
    陈端琅看见纯歌不高兴,念念不会的看了两眼玉佩,取下来双手捧着放到桌上,低声道:“姐姐别恼我,端琅原也不敢要的,是太夫人说我不收就是看不上长辈的东西。我明儿就给太夫人还回去。”说话的时候,还不停去看那玉佩。
    纯歌知道陈端琅是真的喜欢这玉佩,只是他在李家读书,已经是让人侧目了,要是再收了太夫人的贵重东西。只怕是李建浩几个也不'炫'舒'书'服'网'了。
    可见到陈端琅这样懂事,这么小的年纪,就知道压抑着心里的喜好,又觉得难受,摸了摸他的头,没说话。
    李建安在旁边看着心里不'炫'舒'书'服'网'。
    “小七喜欢,你让他戴着就是,娘那边这种玉多得是。”说着就重新拿起来,亲自给陈端琅系到了腰间。
    陈端琅躲闪着不让,李建安却一把按住了他,沉声道:“听姐夫的!”语气坚决,让人不由觉的就信服听话。
    李建安从没有做过这种事的人,自己穿衣都需要丫鬟和纯歌帮着打理。
    系起丝绦结子来,也不是很熟练,手指笨拙的穿了好几下,才勉强弄出一个歪歪斜斜的活扣。
    不知道为什么,纯歌在旁边看见李建安俯下身子为陈端琅系玉佩的样子,心里有个地方,就莫名的涌起了一股淡淡的暖流。
    李建安给陈端琅系好了玉佩,得意非常,难得起了孩子心气,想要给纯歌显示一番,就扭头去看纯歌,正好对上她投过来如春水一样潋滟盈动的目光,心中一动,目光不由禁起了丝丝琏漪。

第二十四章 警言
    二月十五京城里有灯会,四夫人就来跟纯歌商量,在家里办宴席的事情。
    “说起来,每年这个时候,咱们家里,都要热热闹闹办几场花宴,还会去金水河边上弄几个上好的位子,晚上好看焰火,赏赏花灯。只是今年,三嫂刚过世,也不好大办,但想着几个姑娘们,不像家里的哥儿,还能出去走动,就想着今年能不能请几个戏班子,杂要班子过来。”
    天气已是变得暖和,四夫人穿着绛紫色挑丝双巢云雁蜀锦褙子,下身银白暗花细丝褶缎裙子,足上绣着四喜如意图案的裹金边平鞋上还各自缀着颗明珠,整个人都显得高贵起来。
    纯歌就看了两眼那两颗明珠。
    上个月南疆进贡了一批南海月华珠子,不算是多金贵的东西,但在外头也难买到。
    皇后都在二月初二那天赏给了各家亲贵命妇,李家的库里,也有三十颗。
    当时还是四夫人捧着册子过来让对账的。
    纯歌心里一动,也没有多说什么。
    四夫人察觉到了纯歌的目光,就顺着看了自己的脚面,明白过来,笑容里就掺杂了几分得意,“三嫂,我那嫂子,前日里得了十颗明珠,就巴巴给我送了几个过来,说是给二娘三月三时候做鞋用,或是镶在佩囊上都好。二娘嫌弃大了些,不精致,我琢磨着放着也是放着,不如自己拿出来使了,也不是什么精贵东西。”
    纯歌听见,但笑不语,装作没有听懂四夫人的话,还笑着点头道:“代夫人真是个好嫂子。”
    四夫人见纯歌也没说就把库里的三十颗明珠拿出来使的意思,就觉得懒洋洋的,也有些气闷,听见纯歌夸赞她娘家人,也觉得没劲,随便嗯了一声。
    纯歌也只是跟着笑,就是不说话。
    四夫人早就已经不用服孝,纯歌为了以示尊敬,还穿着牙色的服饰,只是选了一身云霞连珠对孔孔雀纹的杭缎锦衣,套上烟云蝴蝶裙,珠石王网坠白玉环花青鸾点翠金簪子在远山髻上,整个人看着有一种如云如雾的出尘之气。
    清雅宁静中带着纯净的味道。
    四夫人被纯歌那根簪子晃花了眼,就丢掉了先前的几分不舒坦,带着些艳羡道:“三嫂这根簪子,可不是凡品。”
    这根簪子,是李建安昨日才给自己的,说是找了巧手匠人打造。
    李建安难得这么细腻体贴一次,纯歌也领他的情,今早就在他面前梳妆,把簪子用上了,李建安歪在床上看见,还笑着夸赞真是不错。
    要是其他的东西,四夫人这么随口说一嘴,自己也就给了。
    可这个不行。
    纯歌想了想,就解释道:“这簪子是昨日国公爷拿回来的,我想着衬衣服,今儿就拿出来用了。”
    这是国公爷进的?
    四夫人脸上的笑容僵硬了片刻。
    本来还以为是陈家的嫁妆呢,想着三房那位三太太倒是大手笔。
    这么一根缀玉足金的簪子,至少也得一两千两银子。
    对个庶女都这么好。
    自己就算是脸皮厚,也不好意思要人的嫁妆。没成想居然是国公爷送的。
    四夫人不由想到了以往陈纯芳当家时候,都是她自己掏了钱做头面首饰,国公爷什么时候上心过这种女人的事情。
    真是同人不同命。
    看样子以后真是要使劲巴结这位三嫂。
    四夫人打定主意,就笑的更灿烂了些,捂嘴逗趣道:“国公爷对您真是好的很啊,这么一根簪子,定是要特特画了图样打制的,不说花的银钱,就是这功夫,也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