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学习系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超级学习系统- 第3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雷达设备?!天哪,张文浩怎么会这么主动,问及如此关键的领域?

现代战斗机,三个板块最重要,动力部分、火力部分、航电部分。前两个非常好理解,至于航电部分,主要的便是雷达,有超强的雷达,即便是所谓的隐形飞机也会失去意义,有超强的雷达,双方在空战的时候,就可以率先发现敌人并率先发动攻击,这绝对是拥有极大战略意义的领域,为什么国内一直对发展预警机不遗余力?原因就是预警机能够提供更强的雷达辅助,说白了,也就是拥有更强大的视距、对战场拥有更广阔也更详尽的把控,这一切的一切,都要基于雷达。

刘干事一脸不可置信的问道:“东辰拥有足够的雷达技术?”

张文浩道:“这个是可以开发的,基于我们现在在电子领域的实力,很多长处都可以移植过来,我们可以开发拥有更强性能的雷达,也能开发出处理能力更强大的火控系统,东辰在处理器上的造诣,想必你也是知道的。”

刘干事兴奋说道:“如果可以的话,当然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如果你有任何需求,你尽管提出来,我想高层一定愿意将现有雷达的一切参数以及技术机密全部向东辰公开。”

“不用。”张文浩道:“东辰不会在别人的基础上二次开发,雷达方面,我们自己来开发就足够了,我只是跟你打个招呼,到时候,雷达会和发动机一起启动,相信对国内的空军战斗力,会有一个明显的提升。”

刘干事欣喜道:“文浩,你简直就是日本动画片里的机器猫啊!真是要什么有什么!”

张文浩心中暗笑,自己掌握的军工技术实在是太多了,发动机、雷达都只是很小的部分,除此之外,火箭推进器、先进的制导技术对东辰来说都是小意思,甚至,以东辰目前的制造能力,就算是自己造卫星、自己造运载火箭也不是什么问题,事实上,张文浩本人早就对卫星垂涎已久了,而他早先便开始酝酿的计划,便与卫星有关。

在国内,一般的公司想自己发射卫星基本上是做梦一般,别说自己造运载火箭,就连自己造卫星也非常困难,一般的民用领域,如通讯、电视转播等领域的卫星需求,都需要国家严格的审批程序,基本上民用企业也只有国企能够有资格申请,申请下来,还需要采购卫星,或者委托专门的企业与机构设计生产,卫星有了,还要花费昂贵的资金来由国家运载火箭企业来实现发射。

一般的卫视也仅有财力从已发射的通讯卫星中租用一个波段,全国的通信公司,也都没有自己的通讯卫星,所有的卫星支持,都要依托卫星通讯集团,可以说,租用一个波段就无比繁琐,要想自己发射一颗卫星,简直难如登天,而一颗卫星对张文浩来说,几乎没有什么意义。

张文浩对卫星的渴求,并不是因为自己致力于去做通信行业,这个行业根本不需要多么高端的技术,对张文浩来说,这个行业也没有任何的挑战性,再加上运作这个行业的,多是国企巨头,自己也很难插进去分一杯羹,张文浩想要的卫星,是定位卫星,这个对东辰将来的发展,意义重大。

现如今的定位系统中,主流的卫星定位系统有很多,GPS、格洛纳斯、伽利略以及国内的北斗系统,每一个系统都依托自己的卫星矩阵来支撑,GPS有24台卫星支撑、格洛纳斯也是24颗,甚至还有更多的卫星作为备用,北斗卫星数超过35颗。

但是,在张文浩的眼里,全世界任何一个卫星定位系统都有许多的不足,首先便是信号的覆盖率问题,其次是定位精准度问题,再次,是没有真正立体的全球定位系统。

所谓真正立体的全球定位系统,在未来的领域内,是一个非常高端的技术,它会将整个地球表面以平面的方式,按照平方厘米以内的精度进行密集分割,所谓密集分割,也就是说,整个全球的表面都会被密度低于1厘米的横线与密度低于一厘米的纵线组成,与经纬度的意思相近,但是,由于如此密集的分割,每一个点,到相邻点的距离,都在一厘米以内,定位的精度,也就在一厘米以内。

而这,还仅仅是平面切割而已。

平面切割,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它的一切都基于地球表面作为依托,站在海拔一千米的地方用GPS,GPS会基于脚下地面的海拔,报出海拔数,但如果是在海拔一千米的地方,用热气球上升到海拔两千米的高度,定位系统就无法对这个海拔进行分辨了,因为它只能平面切割,无法实现立体切割。

而张文浩垂涎已久的技术,便是立体切割技术,将全球的表面到海拔三万米以内的整个立体空间进行密度低于一厘米的精确分割,这也就相当于在平面分割的基础上,每上升一厘米,都要进行再一次的切割,在先进看来,没有人相信这种技术能够实现,因为在他们眼里,卫星信号的传输是点对点,卫星信号可以实现从轨道向地面的传输,但无法将这个传输过程进行切割。

如果张文浩能够建立起一套及其先进的立体导航系统,那么不光可以使用在东辰汽车身上,最重要的,是可以使用在将来的东辰飞机上,如果利用这样的系统,飞机无论在任何一个位置与高度,都可以通过导航系统确定自己最为准确的位置与海拔高度。

如此一来,不但能够让飞机值飞航线更加准确、提高空中航线的效率,最重要的是,可以进一步实现飞机的无人驾驶、全程的无人起降,甚至,在完全没有能见度的情况下,飞机也可以实现精准的起降,这种精准度,远高于飞行员的能力范围。

到那个时候,东辰汽车的驾驶者可以得到精确度为一厘米的导航服务,而飞机如果装载了东辰导航模块,相当于它可以在全世界海拔三万米以下的任何空域进行无比精准的盲飞,只需要输入准确的航线坐标,飞机就会分毫不差的飞完整个航线,无论在平面方位还是上下立体高度都不会有任何一丁点的错误,它能够准确的找到跑道并且掌握跑道的实际海拔,即便是浓雾封锁,飞机也不需要任何地面指引,每下降一厘米,它都能够准确的感知到,它可以沿着预制的航线对准浓雾中的跑道正中,可以在接近跑道时,实现无人能够达到的精确下降,直至触地前一毫米,都能够准确的感知到,在这种系统的支撑下,民航不会再受到任何能见度的影响。

如果只有东辰的飞机搭载这套系统,那么,将来的民航就会有一个明显的两极化分,比如纽约机场在某天能见度下降到只有不足一百米,在这种高速公路都必然要封路的视线下,无论是波音的飞机还是空客的飞机甚至是那些支线客机,它们中所有的进出港航班都要停摆,纽约机场的起飞航班会无限期延误,直到能见度符合标准才可以放行,而那些正准备前往纽约的飞机也将无限期延误,那些已经在路上,或者即将接近纽约的飞机,将必须选择其他的备降机场进行备降,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唯有一种飞机可以进行完全不受视距的影响进行起降,那便是东辰的飞机。

其他的所有飞机都在原地趴窝,等老天爷散去迷雾,大量的旅客滞留,唯独东辰飞机值飞的航班,照常起降,浑然不受影响,这对航空公司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落差感,如果它也想使用这套系统,没问题,掏钱吧。

定位系统一旦形成全球覆盖,其稳定的卫星定位信号,是可以无限支持终端设备的,毕竟卫星不用直接向终端设备提供服务,它只负责把信号传输出去,谁拥有终端,谁就可以读取,就好像卫星电视信号一样,谁买了锅盖,谁就能够接收。

但是,张文浩绝对不会把这套系统做成开放式系统,他会对信号进行加密,更加会在终端硬件上进行加密,确保没有任何人能够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使用东辰的定位系统,更确保没有任何一家厂商能够制造出东辰的定位终端设备。

到那个时候,东辰定位的终端将分为两个不同的版块销售,一个是地面平面式终端,车用、人用均可,但不会给予任何实际海拔支持,所有的海拔数据,都以地面海拔为准,这种终端,就将作为基础的大众定位服务,可将模块植入东辰汽车、东辰的电子设备终端;另一个版块,就是飞行使用的立体式终端了,这种终端意义太重大了。

民航是一方面,军方也是一方面,世界上测量飞机高度的方法大体上只有两种,一个是飞机自身利用空速管、静压孔实际测量此时的海拔高度,这个较为准确,误差较小,但距离一厘米之内的误差,还差了十万八千里,另外就是利用地面雷达测试,采用最古老的雷达,通过雷达反射波计算飞行器的高度与速度,其误差无比的大,连十米都保证不了。

而这一切,只有东辰可以。

第四百零六章 妥协(上)

如果张文浩能够实现他的立体卫星定位系统,那么东辰将来便能够成为这世界上最受欢迎、甚至是垄断式的定位服务商,全球对定位有精准需求的用户,都会逐渐将定位需求从现有的GPS等系统上转移过来,而东辰也有足够的实力,在电子终端以及汽车上进行定位模块的植入,但是最大的问题,不是实现立体定位系统的技术,而是实现导航的硬件。

发射卫星绝对不是一件小事,相对而言,研发卫星要简单得多,但发射卫星却是一个非常高的门槛,现在的运载火箭,绝大多数的技术与洲际导弹相通,他俩唯一的不同,就是一个将卫星送到轨道上,一个将核弹头送到其他领域,火箭技术本身就是从导弹技术上移植过来的,如果东辰自己开发运载火箭,那基本上等同于在制造洲际导弹的载体,张文浩可不奢望高层会放开限制让自己研制与生产运载火箭,而且,国际上对此必然也会有巨大的意见,现在的国防大国基本都在限制其他国家拥有导弹,原因便是现在许多中小型国家,以研制运载火箭为突破口,积累弹道导弹的技术,韩国与朝鲜两国拼命的试射火箭,为的,也多半是能够提升其在导弹上的研发能力。

以韩国这个发达国家为例,他们到现在也没有掌握真正的多级运载火箭技术,之前的罗老号运载火箭,仅仅是一个不入流的二级火箭,但最关键的第一级火箭还是俄罗斯为韩国制造,而韩国的研发能力仅限于第二级火箭,频繁试射罗老号频繁失误,第三次在终于成功。

中国的运载火箭技术并不算是最先进的,相比美国与俄罗斯,火箭的运载能力还略显逊色,不过也已经算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张文浩的大概构思,便是由东辰自己制造卫星,然后想办法获得高层的许可,然后委托政府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帮助实现卫星的发射。

就张文浩所知,目前国内似乎还没有哪个民营企业实现自己的卫星发射的,而东辰很有可能首开先河,而且,这首开的先河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一口气至少要发射三十几颗卫星,一次性组建起全世界最庞大、最先进的卫星定位系统。

国内现在的运载火箭发射频率为每年三十颗左右,这三十颗卫星基本上全是国家掌控,军事卫星、通讯卫星、定位卫星以及气象卫星等等,而且这三十颗卫星,也基本上接近了国内发射能力的瓶颈,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才搭建起来,而且到现在还没有实现全球覆盖,只是覆盖了亚太地区。

张文浩如果运作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省去了大量的研发时间,以东辰现在世界第一的电子领域制造实力,卫星制造甚至可以在最短半年之内完成,但是,如果从国内的发射能力中硬挤出来,估计至少也要六七年的时间才能将三十颗卫星送上天。

国内的能力如果满足不了张文浩的需求,那么就只能到国外寻求发射平台了,现在卫星技术成熟的国家大都进行商业化操作,中国的运载火箭这么多年里,也为海外发射了五十多颗各类卫星,美国、俄罗斯、瑞士、欧洲欧空局、印度甚至日本这些国家都有能力为东辰发射卫星,发射成本从2000万到5000万美元不等,如此算下来,发射三十颗卫星的成本加之制造成本、地面平台构架成本,不会超过三十亿美元,而多平台发射,三十颗卫星完全可以在一年之内发射完毕,对东辰来说,基本是无关痛痒的,但是,这三十亿美元,却会为东辰带来无穷无尽的直接利润以及衍生利润。

思前想后,张文浩决定拟定一个报告书,然后交由刘干事递交给高层领导,在其中详细阐述东辰立体卫星定位系统的先进性以及实际应用的巨大意义,最重要的是,这个立体定位系统,对军方来说,将有绝大的作用。

张文浩愿意以完全向军方免费的条件,来换取国内的发射许可,而张文浩也愿意为军方在立体导航系统的基础上,开发一套主动的使用权限,也就是说,军方届时可以得到东辰专门开发的特殊终端,然后掌握与控制所有安装了东辰终端的军用设备,无论是地面车辆还是海洋舰艇,亦或者是空中飞行器,届时,军方就可以依托立体导航系统,搭建出一个完美的内部控制系统,可以让海洋舰艇、飞行器完全摆脱视距影响,所有的飞行器,都可以轻松实现最极端的盲起盲飞与盲降,甚至,可以为军方的各类型对地导弹实现绝对的精确制导。

如果在航空母舰的甲板跑道两端安装基于立体定位系统的信号机,那么无论航空母舰如何运动,其跑道的实际位置,在定位系统中都不会有超过1厘米的平面与垂直误差,舰载机将轻松实现高精度的无人降落。

这套系统强大就强大在其无论伦比的精度上,将整个地球表面以及三万米高空的表面与空间分割成无数个不足一厘米边长的立方体,每一个连接点都是独一无二的,终端只需要读取每一个连接点的标号,便可以清楚的了解自己目前所在的位置,飞机的下降速度,也不在是用至少十英尺以上的距离作为间隔,而是以厘米为准,跑道海拔若为100米,那么飞机在100。01米的时候,还会精确的向飞行员反馈距地面一厘米的信息,而根据这种密度,测速精度也可以大大提高,定位精度达到了0。0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