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丫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丫鬟- 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想到后世的房价,哪怕是一般城市的边缘地带,也要五六千人民币一平米,若是在上海北京那种大城市,则要一两万一平米,没想到古代的土地却这么廉价,一千钱一、亩!

    不过云舒并没有在表面上表示出来,而是皱着眉头听墨清讲话。

    这位冯少府出高价宰人已经到了墨清都看不下去的地步,足以说明有多么心黑,云舒虽然不在乎这些小钱,但也不会无缘无故当大头鬼。

    于是她说:“呀,墨大哥,没想到这里的地价这么贵,是我太心急了,我们明天再去弋阳、轪县看看吧。”

    墨清依然面无表情,“嗯”了一声。

    冯少府心里急了,就怕货比三家,何况他的确把价钱开的太高了,万一把这单生意谈崩了,县令只怕会让他吃大排头。

    他干笑着,说:“价钱可以谈嘛,何必急着走……”

    云舒说:“大人也要拿出诚意跟我们谈才好呀。”

    冯少府问道:“那好,你们说多少钱,只要能卖,我就咬牙卖了!”

    云舒望向墨清,墨清冷冷的伸出了三个指头。

    冯少府脸色一紧,说:“三百钱……太少啦!”不是太少,是不多不少,这里的地,就是这个价!

    “少?山川林泽之地,不可开垦,你以为能卖多少钱?我们不买,难道还会有其他人买吗?我们姑娘虽然涉世未深,但你以为我们旁人也是吃干饭的?”

    一句狠话把冯少府的万般话都堵回了肚子里。他的确太异想天开了,以为云舒好欺负,他早该想到,这样一个女子敢出来做生意,身边的人可不好糊弄。

    云舒在这里找到了野生的茶树丛,心中并不是很想再去附近县再找,于是在中间缓和着说:“大人,我看就这个价吧,西南面的那片山坡,我一并买了,这样总行了吧?”

    南面和西南面两片山坡,有近十亩地,总共的价钱也有好几千钱,对小县的土地买卖来说,不少了。

    待有县吏丈量了结果来禀报,两片山坡六亩地多一点,云舒想着以后在这里做生意,少不得要跟这些人打交道,于是按照七亩地的价钱算钱。

    云舒另外又给了冯少府和县吏一些上山的辛苦钱,冯少府倒也乐呵呵的下山去,说这几天就把地契给他弄好。

    有淮南翁主作保,手续办的很快。何家寨的人看到有钱赚,做事也快,转眼几天之间,一个茶庄的雏形就出来了,只不过要打理好,就是细水长流的事情了。

    刘陵已经在鄳县小小的地界里找不到地方玩了,在听说茶庄的木屋建好了之后,一定要跟云舒一起上山看看。

    择了一天早上,云舒和刘陵坐着滑竿上山。

    清晨里,山中云雾弥漫,鸟啼虫鸣,精致很不错,郁郁葱葱的树林,使人心神舒畅。

    待到了茶庄,里面已经人头攒动,砍杂树丛的砍树、整地的整地,一个木屋里还升起了做早饭的炊烟。

    茶庄里面一片泥泞,云舒远远的指着一片被圈起来的茶树丛,说:“那就是我赚钱的宝贝,待会让翁主尝尝。”

    刘陵笑了笑,不过十几棵茶树,能赚多少金银不成?再好的茶她都喝过,并未对云舒的茶报多大希望,只是觉得她倒腾的挺有意思。

    看了茶树后,云舒请刘陵去一间木屋里坐下休息,而后去了隔壁的一间屋子。

    在工人们整(。。)理茶庄的时候,云舒这几天在山上研究起了加工茶叶的工艺。

    她按照以前跟爷爷聊天时知道的知识,慢慢尝试着制作。

    不同的茶制作起来有所不同,制作信阳毛尖,需要把新摘下来的嫩叶放在通风的地方摊分,待叶片的青气散失,叶质变软时,就将茶叶放入事先磨光滑的大铁锅内,用圆形的小扫帚翻挑抖动。待青叶软绵后,用茶把尖收拢青叶,在锅中转圈轻揉裹条。

    信阳毛尖细圆光直而闻名,要让茶叶“细圆光直”,这一步十分考验技术。

    翻炒过程中,待青叶进一步软绵卷缩后,就要起锅,把茶放到火上烘烤和摊凉。反复烘烤、摊凉几次,待用手搓茶叶,茶叶变成粉末状时,茶叶也就制作好了。

    这些工艺说来简单,但云舒在尝试的过程中,却吃了不少苦头,每一步的时间、火候、动作都需要反复琢磨。

    她现在可以炒的茶,可以泡出现代茶叶的那种味道,但是在外形上,却是有些惨不忍睹。原本应该像一根根圆针一般的茶,都被她炒断或者弄烂了。

    不过好在没人知道真正的“信阳毛尖”是什么样子,她也不怕人笑话,只待日后找些采茶和制茶人,一起慢慢研究。

    ‘

正文 164、太子请自重

    164、太子请自重

    刘陵见云舒端着一壶开水和一碟茶叶走进房里,好奇的看她抓了一揪茶叶放进木杯里,然后将开水倒进去冲茶。

    “不用加火煮吗?”

    汉代喝的茶都是生茶,要用水煮,所以刘陵看云舒直接冲泡,觉得很奇怪。

    云舒解释道:“这茶叶已经是熟的,冲泡一会儿就可以饮用了。”

    刘陵觉得有意思,说:“这么方便?味道会不会很难喝?”

    云舒将茶捧给她,说:“翁主尝尝看就知道了!”

    刘陵浅酌了一口,睁大了眼睛说:“味道完全不同,好香!”

    信阳毛尖的味道清香扑鼻,滋味浓醇,香高持久,冲泡出来的汤色色泽翠绿,嫩绿明亮,完全不同于煮出来的绿茶那般浑浊。

    云舒笑着说:“春茶肥、秋茶瘦,翁主现在喝的是入秋之后的白露茶,这还不是最好喝的,明年春天的清明茶更好喝。”

    “当真?我并不知道还有这些讲究,明年春天我定要再尝尝!”

    刘陵连饮数杯,最后下山之前把云舒之前炒茶的实验品全部打包带走。

    见刘陵喜欢,云舒心中也就放心了,待明年春天把制茶工艺完善了,做出品相和质量都好的茶叶,在上层人士中,应该会很受欢迎!

    在她们滞留在鄳县时,卓成闲的无聊,心中又气又急,一心想早点回淮南国,与淮南王刘安商议要事,偏刘陵不想回去。

    苦思了几日,卓成好不容易想得一招,偷偷派人送信给淮南王,密告淮南翁主在衡山国边境滞留,劝归,无用。

    鄳县往南就是衡山国,衡山王是刘陵的三叔刘赐,与刘陵是嫡亲的关系。只是她父亲刘安与刘赐一向不和,两家关系极差。

    淮南王一早就等着女儿回家,仔细询问长安之事,没想到收到晋昌的书信,看后便勃然大怒,又疑惑刘陵被他三叔衡山王蛊惑拉拢,于是急忙写信,催她回家。

    刘陵收到家里的书信时,看到竹简上写着“闻陵久滞于衡山国,恐徒生事端,速归。”不禁冷笑连连。

    她招来麾下文士,劈头盖脸第一句就喝问道:“谁人将我行踪密告与父王?”

    晋昌、伍被、左吴三人跪在地上,口中连称不敢。

    刘陵的眼神在晋昌身上停留了一会儿,说:“父王与三叔交恶,就是被你们这些奸佞挑拨!徒生事端?能生出什么事端?你们且替我写信回告父王,陵听闻三叔身体不适,正欲前去探望,望父勿忧!”

    “翁主三思!”

    三名文士被刘陵倔强的决定弄的心惊胆颤,原本互不来往的两家,刘陵现在却要主动上前问候,若淮南王觉得有失脸面而发怒,第一个受难的,就是刘陵身边的这些文士!

    刘陵拂袖站起,冷笑道:“我去看我叔叔,你们谁敢拦我?”

    晋昌等人面面相觑,拿刘陵一点办法也没有,只恨得要把牙咬碎。卓成心中即悔又恨,原以为能把刘陵弄回去,谁知她大胆妄为到如此地步,丝毫不把淮南王的话放在心里。

    刘陵决定去衡山国的命令下达后,众人忙于准备起来。

    衡山国都城是邾城,离鄳县近两百里路,这一来回加上交际的时间,快则五六天,慢则十来天。

    刘陵让人找来云舒,说:“你做的这个什么信阳毛尖,再帮我备一些,我要去探望我的三叔,让他们也尝一尝。”

    云舒眼神一亮,连忙答应下来。这可是上层交际圈里的免费广告机会!

    回到茶庄,云舒从何家寨里挑选几名比较心细有耐心的农妇,开始教她们制茶,然后精选形状好看制作成功的信阳毛尖,把它们装在绸布做成的小袋子里,再用手工编织的竹盒子装好。

    如此做了三盒,已是三日后了。

    云舒在刘陵出发前,将精装信阳毛尖送到刘陵手上,刘陵看了很满意,笑着称叹道:“这做的比贡茶都要好,你手艺真好。”

    云舒心中很明白,不是她手艺真的好,而是因为制茶工艺的本质不同。上品信阳毛尖的每片茶叶卷成圆筒状后,都如绿色的细针一般好看,她的水平还远远不够。

    她只当刘陵这次出行是很正常的走访,送她离开后,就回到茶庄,找大家商量起事情来。

    云舒的茶庄已有了雏形,修葺茶庄的工人们由大平和墨清管理,制茶的女工由云舒亲自教,后勤做饭送水的中老年阿婆,则由丹秋负责。在云舒的安排下,一切井井有条。

    现在茶树只有十几株,待把坡地整(。。)理好之后,云舒计划以后要把这个山坡都开辟成梯田,然后一排排的种上茶树。大家听了她的想法之后,若获至宝,眼神里满是钦佩和敬仰!

    云舒不敢托大,毕竟是从前人经验里“偷”来的知识,但无论她怎么解释,大家对她的崇敬态度,是改变不了了。

    眼下云舒唯一要担心的问题是管理问题,趁着墨清、大平、丹秋几人聚拢吃饭的时候,她将这个问题提了出来。

    “何家寨的百姓现在虽然愿意在茶庄做小工,但是等到秋收和明年春耕的时候,他们恐怕就会先照顾自家的田地,其次才愿意来这里做做零工。而且我们还要去其他地方找茶,不能只把希望寄托在这十几株茶树上。我们走后,茶庄又该怎么办?”

    云舒把问题抛出来,几人都停下筷子思索。

    丹秋比较了解云舒,问道:“云舒姐是不是已经想到了办法?”

    云舒点点头,说:“想是想到了一个,只是实施起来还有困难。”

    众人都说:“先说来听听。”

    云舒说:“等再花半个月时间把梯田开垦好之后,我打算在鄳县招会种树的长工和采茶的女工,目前茶庄规模不大,这些人总共十人足以,茶庄的一切维护也得靠他们。”

    大平听了点头道:“这个并不困难啊,鄳县并不富裕,长工很好招的。”

    云舒也点点头说:“难的不是招人,而是管理,必须找一个可信又有能力的人留在这里打理茶庄,这样我们才能放心去找下一种茶。”

    大平愣愣的用筷子指着自己说:“云舒姐,我行吗?”

    云舒丢他一个白眼,说:“我怎么可能把你丢在这种地方?你们几个,最后都要跟着我一起回长安的。”

    大平犯难道:“那怎么才好呢,难道要找淮南翁主,让她介绍一个有能力的人?”

    云舒摇头道:“这种人怎么可以借他人之手,以后要是我们自己的心腹才行。”

    墨清原本想说什么话,但听云舒这样说之后,又闭上了微启的嘴唇。

    云舒沉默了一会儿,将头转向墨清,说:“墨大哥,之前听你说,墨者和墨侠遍布天下,你在这附近,可能找到合适的人替我管理茶庄?”

    云舒想找墨清的手下帮忙,已不是想了一两天,这是她思索很久才做出的决定。

    墨者出自贫民,多是有本事的手艺人,而且这个团体,人数多,范围广,如果墨清愿意帮忙,可以省却云舒很多麻烦。但是墨者又都是有理想有抱负之人,云舒担心自己贸然开口,会让墨清觉得不高兴,所以直到现在,才说出这个问题。

    墨清眼神颇为复杂的看向云舒,他刚刚见云舒犯难,就准备说自己有人手可以推荐,但听云舒说要她可信之人,就将已经到嘴边的话吞了回去。

    现在云舒主动问他,是不是代表她信任墨清,也信任墨家?

    对于这份信任,墨清十分高兴,他压抑着脸上的笑容,冷静说:“有一墨家门人,就在不远处的随县,他原本随着父亲种植果树林,但是早些年家里的林地被抢,父母紧接双亡,于是加入了墨家。他为人踏实沉稳,虽没种过茶,但是对种树还算在行。你如果觉得受用,我明天就去找他把他带来给你看看。”

    云舒高兴的说:“那再好不过!麻烦墨大哥了!”

    墨清次日,骑了马就要去随县找他的门人,临走前,他放心不下云舒,转而对大平叮嘱道:“姑娘若往返于山上山下,你要亲自陪护,万万不可大意。你辛苦几日,我速去速回。”

    谁知墨清这一去,五天都没见他回来,云舒心中略有些担心,但又想到墨清武艺高强,肯定不会出什么事,也许是找不到要找的人,在外面耽搁了时间,于是又耐着性子继续等。

    茶庄中的梯田已渐渐成形,云舒择了一日,将何家寨在茶庄里帮工的人都聚拢起来,说了自下月开始,要招收长工,不再像现在这样征用短工。

    这个消息一出来,何家寨的几十人都议论纷纷,云舒对他们说:“这个茶庄是你们一草一木收拾出来的,大家对这里最熟悉,我也希望你们愿意到我这里来做事。只是你们家中都有田地,劳力有限,到我这里就顾不上家里,你们思索几日,若愿意留下,可以来跟我说。”

    何家寨不过五六户人家,却有一片不小的田地,众人晚上回家之后,家家户户都在议论这件事。

    云舒开的工钱高,这些人自然不想错过机会,但是家里传下来的田,又不能废弃,一时让很多人徘徊不定。

    待商量了几日,就有人陆陆续续找到云舒。跟云舒之前设想的差不多,何家寨各户人家里的当家主力要种地,家里的女人要给全家人做饭吃,都没有选择卖身来做长工,而是送了女儿过来做采茶女,或是送了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