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风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仕途风流- 第2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晓月天真的笑着摇摇头,拿来一条热毛巾,给杨帆擦了擦脸说:“没事,照顾哥哥是妹妹的责任。其实能照顾到哥哥,我挺开心的!”
  晓月朴实的话语,引得杨帆心中微微一阵感慨,这是一个没有多少欲望的女孩。一个没有欲望的人,往往是单纯的,单纯在如今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
  看看晓月穿的羽绒服,旧得连边上都磨得起毛了,杨帆一阵暗暗内疚,连忙笑着说:“哥哥真是大意,换季节了也不知道给你置办衣裳。”
  晓月顿时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得极为灿烂,羞涩之间微微一低头说:“没事,这衣服还能穿几年,以前妈妈给我买的。”
  杨帆这才注意到,以前没怎么发育的晓月,最近一段时间明显的长高了许多,这件羽绒服明显的有点短了,小手腕都露出一截来了。杨帆不再说话,知道劝也没用,晓月是不可能回去的,这个小姑娘其实有主见得很,认准的事情是不会回头的。
  看了看时间还早,杨帆笑着朝晓月招手说:“你上床上睡一会吧,睡那一头。”
  晓月脸上露出一丝羞涩的犹豫,又带着一点期盼的表情说:“不好吧,影响哥哥休息呢。”杨帆摇头笑着说:“没事,我都睡了一夜了,现在不想睡了,你躺一会,回头我叫醒你。”
  晓月确实是困了,犹豫了一下还是上床来,缩在对面的床脚,不好意思的朝杨帆笑了笑。闭上眼睛,一会的工夫就睡过去了。
  睡着之后的晓月,可能是看见杨帆已经好的缘故,睡得比较安稳了。杨帆悄悄的从边上移动着,给晓月把床让出半个来,然后给她盖好被子。做好这一切,杨帆又有点困了,靠着床头迷糊了一会。
  太阳照进窗口的时候,杨帆第一个醒来了。冬天的早晨,阳光没什么温度,但还是感觉到了一丝丝的温暖。
  几乎是杨帆醒来的同时,张思齐也睁开眼睛坐起来了,迷糊了一会伸个懒腰,细细的腰肢和线条清晰的身材,看着杨帆不由心头荡起一阵涟漪。
  扭头看见杨帆正在看着自己时,张思齐的笑脸顿时露出一丝不好意思的表情,悄悄的从床上下来,看了看睡得正香的晓月,凑到跟前来低声说:“小姑娘累了一晚上了。”
  杨帆拉着她的手,低声说:“你也辛苦了,昨天晚上啥时候睡的?”
  张思齐笑着说:“大概三点吧,护士查房之后,晓月妹子让我们躺一会,谁想这一躺就睡死了,真是丢人得很!”
  杨帆看看时间,也不过上午8点,不由笑着伸手在张思齐的脸上抚弄了一下说:“回头帮我个忙,晓月的衣服旧了,你带她去买几套新的。”张思齐笑着点点头,这时候陪护床上的周颖翻了一个身,口中嘟囔着:“坏杨帆,说好给人家当男朋友的,赖皮。”
  杨帆做了个擦汗的动作,张思齐强忍着笑声,一手死死的捂着嘴巴。
  “花心的家伙,看你欠下了多少风流债!”张思齐笑着说,一点都没有责备的样子。
  杨帆苦笑着说:“我冤枉啊,那时候她还是个中学生,我可没有那个意思。就是看她每天缠着紧得很,随便糊弄她两句而已。”
  张思齐轻轻在杨帆的脸上亲了一下说:“我知道的!”说着轻轻的坐在床上,把头靠在杨帆的怀里低声说:“我有点忍不住了,老这样分居两地的,我不喜欢。”
  杨帆淡淡的笑了笑说:“坚持几年吧,反正也近得很,你可以随时来纬县。”
  张思齐眼珠一转说:“那好,以后有假期我就来,盯着你,不许你和别的女人好。”
  杨帆一耸肩膀说:“欢迎之至,就好像大灰狼欢迎小绵羊上门做客一样。”
  张思齐白了杨帆一眼,推开杨帆低声说:“我去上洗手间。”说着扭着腰肢走开了,杨帆看看时间,从床头柜上拿起手机,悄悄的下床来,站在门边拨通了林顿的手机,压低着嗓门说:“林顿么?我昨天晚上感冒了,人有点不舒服,你转告一下苏书记,告诉她别声张。”
  挂了电话,张思齐正好从洗手间里出来,看见杨帆穿着病号服在屋子里站着,连忙过来拽着按回床上,盖好被子后埋怨说:“才好一点,别冻着了。”
  杨帆是当天下午回的纬县,同行的还有张思齐和周颖,两人说既然来了,就玩几天。因为和钢铁集团接触的事情,杨帆忙得脚不沾地的,没有时间陪两人,这两位也不着急,干脆给报社打电话,说是在纬县采访,连请假都省了,每天跟着杨帆。表面上说是采访,实际上是照顾杨帆。
  不过,纬县这个阶段也确实不缺乏可采访的新闻,大型焦化厂的谈判,为两人提供了足够的素材。
  回到纬县的第三天,宝钢的谈判代表团正式抵达,几乎是同时抵达的还有沙钢和首钢的代表团,一时间似乎纬县变得炙手可热了。
  杨帆收到了周明道回复的邮件,这才知道近期宝钢和首钢之间,在北方的一些市场争夺的相当激烈,战火很快漫延到原材料的领域,导致双方不断的在进行各个层面的较量。至于沙钢,目前也控制了苏省的绝大部分市场,也是宝钢的主要竞争对手。这是苏省对沙钢的扶持力度很大,宝钢虽然强大,似乎也拿沙钢没啥办法。周明道还透露了一个消息,首钢和山西某市的一个焦化厂合作项目的谈判,已经进入到最后阶段,这个时候首钢的代表团出现在纬县,多少有点不正常。
  有了周明道的情报,杨帆立刻把谈判的重点放在了宝钢和沙钢上面。
  谈了一个星期后,双方还在讨价还价的阶段时,这一日陈志国亲自来到纬县,出现在杨帆的办公室内。
  “杨书记,没想到你还是周老的弟子,怎么不早说啊?”陈志国一开口提到的就是周明道,这个话题让杨帆多少有点意外。
  “怎么?陈老先生认识家师?”杨帆笑着问。陈志国摇头晃脑的感慨说:“那是自然的,我和他是老同学了,在国外一个学校的。他学经济,我学冶金。遥想当年,风华正茂啊。”
  杨帆立刻猜到,陈志国一定是探知了自己的一些底细,这才有了这段开场白。果然,感慨了两句后,陈志国笑着说:“周兄志在经济领域研究,不像我,终日劳碌。如今他是经济领域的泰山北斗,前几天我到京城还特意为几个问题去拜访了老同学,相谈甚欢。我提到你的时候,他才道明了你是他的关门弟子。”
  杨帆对陈志国这种套近乎的手段,暗自提醒自己别上当了,心里不为所动,表面上微笑着奉上热茶说:“既然是老师的同学,也就是我的师叔了,呵呵,还望师叔多多关照我这个晚辈啊。”
  杨帆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陈志国多少有点无奈的苦笑着,从包里拿出一份文件来,往桌子上一摆说:“你先看看。”
  杨帆拿过文件,面无表情的看了起来。文件上的主要内容,是宝钢愿意出巨资协助纬县兴建循环工业园区。当然钱也不是白拿的,首先焦化厂要占股份至少51%,也就是绝对控股。其次,所有纬县工业园的项目,宝钢都必须占到不少于10%的股份。
  陈志国等杨帆看完之后,笑着说:“这些条件,还算满意吧?包括焦化厂在内,宝钢决定投资30亿元的资金,其中20亿是用在焦化厂上面的,其他的投在别的项目上。”
  可以说,这个条件已经非常优厚了。杨帆甚至都在怀疑,是不是周明道和陈志国,在幕后进行了什么交易。杨帆猜得没错,陈志国确实和周明道达成了一项私下合作的事情,这里暂且不提。
  两人继续交谈的过程中,杨帆意外的发现,陈志国身边的秘书换了一个人,不由笑着问:“怎么?刘秘书不干了?”
  陈志国冷笑两声说:“他要能干得下去才行啊,要不是看在他多年跟随的面子上,我就让他蹲大狱去了。”
  事后杨帆才知道,刘秘书被范萱收买,成为了卧底,这个事情被发现后,刘秘书被开除了,范萱也离开了首钢,据说是出国去了。
  纬县的合作目标,最终还是定在了宝钢身上,经过一个月的谈判后,双方在合作协议上正式签字,宝钢投资30亿,启动一个大型焦化厂的项目。
  拿着这份合作协议,杨帆来到市里,这一下杨帆和纬县又出名了,全国产煤的地方不少,能够和宝钢这样的大企业合作,对宛陵市而言,实在是很有面子的一件事情。几乎是在杨帆到市里汇报的这一天,陈雪莹策划的煤矿基地,也正式的动工了,计划五个月后正式出煤,生产出来的煤炭,直接满足焦化厂的需要。
  杨帆的循环工业园区计划,因为宝钢的介入,变得非常的顺利。和李树堂一起到省里向祝东风做了汇报后,很快省委就正式决定,鉴于纬县的循环工业园区,填补了国内的一项高新技术产业的空白,而且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并且不影响环境,纬县工业园区正式成为五年之内,全省重点扶持的项目之一。
  正式立项后,周明道亲自来了一趟纬县,待了几天才回去。经过和周明道的交谈,杨帆才知道,宝钢能拿出那么优惠的条件,其实是迫于无奈之举,主要原因不是周明道和陈志国的交易。宝钢不能尽快的解决焦炭的问题,新的厂区建成后,将面临原材料严重缺乏的窘境。杨帆知道之后一阵捶胸顿足,一直叫喊早知道狮子大开口好了。
  工业园的建设,除了省里的资金扶持,田仲还伸了一下手,给拉来了一个亿美元的风险投资。有了资金的保证,杨帆的事情做起来就非常顺利。年过之后,新一届的人大会议召开,之前李树堂亲自打电话,征求了杨帆的意见。杨帆以纬县经济能够持续稳定发展为理由,举荐了苏妙娥接任。李树堂当即表示理解,并且尊重地方同志的意见。
  人大的选举结果出来,苏妙娥正式当选区长。
  纬县区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势头,随着煤炭基地的开业,正式拉开序幕。次年1月,焦化厂正式动工奠基,市委书记李树堂出席奠基仪式,当月底,洗煤厂动工,杨帆率团往欧洲购买技术和设备。4月,与德国某集团达成了技术转让和设备采购的一揽子协议。5月,煤炭基地正式出煤,当天还搞了一个隆重的仪式,李树堂再次出席。6月,污水处理厂正式上马,8月,焦化厂一期工程完工,投入生产。当年年底,纬县GDP翻了四倍,经济落后县区的面貌得到了彻底的扭转,并且随着不断的产生效益的新项目,将会在未来的五年内,GDP将还会继续翻番。
  时光如电,杨帆在纬县任职的第四个年头的冬天刚刚来临,一份调令出现在杨帆的办公桌前。这是一份在别人看来比较奇特的任命,京城社科院下属的经济研究院所副所长,级别是副厅。随着调令一起来到的,还有一份中央党校的入学通知书。这一年,杨帆26周岁。
  第229章 半个月的清闲
  这是一份旁人看着有点奇怪的调令,杨帆是江南省的干部,在纬县干得花团锦簇的,正常的提拔程序,应该是在区委书记上再干一年,提一个市委常委。
  眼下循环工业园区虽然完全竣工了,但是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是今后一年的事情,杨帆就这么调走了,等于是让出了相当一部分的政绩。
  李树堂看见这一份调令的时候,心里多少也有点感慨,杨帆在自己的手下干的这几年,成绩出了很多,麻烦几乎没有。说实话,这样的属下谁不喜欢多几个?奈何人家终究不是池中之物,宛陵的水太浅了,容不下这条龙。
  关于杨帆继任者的事情,李树堂再一次征求了杨帆的意见,杨帆表示没有合适的人选,也相信市委领导会考虑到纬县的实际情况,安排合适的人选继任。
  李树堂明白杨帆这是在兑现当初的承诺,心里多少有点佩服这个年轻人。宛陵市在李树堂担任市委书记的期间,经济出现了一个大的飞跃,李树堂本人功不可没,省里已经隐隐传出消息,李树堂调升副省长的呼声很高。
  杨帆要调走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这个消息给纬县的上下,带来了一份沉重的失落感。人们似乎已经适应在杨书记的带领下,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
  初冬的早晨,山里笼罩着浓浓的晨雾,一大早刘本三老汉摸着黑就起来了。以前刘本三家是黑沟乡黄花村出了名的困难户,老汉至今还记得,那个年轻的区委书记上门来做思想工作,动员他种植药材,后来又在乡领导的照顾下,家里又种了一百亩的猕猴桃。
  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四个儿子都娶上了媳妇,朴实的刘本三顽固的认为,带来这一切改变的,都是那个年轻的杨书记。
  “爹,您上了岁数,就别折腾了,这一点东西我保准给送到。”大儿子刘八斤担着担子,在门口等着,临走前还劝了一句。
  刘本三把眼睛一瞪说:“莫拦着我,不亲自去感激杨书记,咱都觉得亏心。”
  苏妙娥坐车上班的途中,脑子里想着的还是杨帆昨天临走时的话。
  “苏书记,我这一走,这一摊子事情就拜托你了,纬县今天的局面来得不容易,要珍惜啊。”
  车子突然停下的时候,苏妙娥的思绪被打断了,心里多少有点不快。抬眼看了一下前方,不由一下子愣着了。
  区委大院的门口,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了一大堆人,三三两两的,有的拎着袋子,有的跳着担子,一眼望去全是各乡里来的百姓。
  苏妙娥吓了一跳,心说不会出什么事情了吧?连忙打发秘书去问个明白。秘书很快回到车上来汇报说:“苏书记,这些都是各乡的群众,听说杨书记要调走了,自发的来看望。”
  放心的同时,苏妙娥的内心又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情绪。走下车来打眼一望,大门前的群众不下于一千人。苏妙娥下车的时候,远远的还看见一些乡镇干部的车子,也停在路面。
  余凤霞满头是汗的朝苏妙娥走来,带着一点歉意说:“苏书记,我没做好群众工作,给您添麻烦了。”苏妙娥作为杨帆的继任者,看见这一幕会怎么想,余凤霞心里多少有点忐忑。
  苏妙娥没有丝毫不满的意思,看着这些自发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群众,不由一阵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