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潜入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潜入梦- 第2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价值。
    再比如他摆在院子当中那个巨大的鱼缸,里面不仅要养金鱼,还得种上荷花。到了夏天,拿把竹制摇椅往葡萄架下一坐,一边儿是金鱼戏莲,一边儿是蝈蝈展翅,一动一静,多有情趣。对了,还得去找棵葡萄藤种上,这次洪涛不想再去麻烦那二爷了,主要是不想让他想起自己这座院子,所以还是自己踅摸去吧。
    至于那些宝石铺地的事情,洪涛已经都准备好了,打磨切割玉石用的小型台式切割机买了,水泥也准备好了,只等他一有功夫,就会从地下室里带回一袋子蓝宝石原料来,然后一块一块的打磨圆滑,攒够一批就用水泥开始镶嵌。这是一个很费功夫的慢活儿,虽然他不打算把整块宝石都打磨出来,只是取一个平面,但架不住数量多啊,而且这玩意再便宜,也是宝石,不能像切地砖一样咔嚓咔嚓的猛切,慢慢蹭的时候居多,反正洪涛也不赶时间,有功夫就过来蹭几下权当解闷了。(未完待续。。)

三百六十一章 辈份和钱的关系
    要说京城这边买花鸟鱼虫的地方哪儿最全,那还得说是位于少年儿童活动中心对面的官园市场了。这里历经了好几次变迁,位置也一直在小范围的变动,规模和形态在各个时代也有不同,目前它还是一个由东西走向三遛铁皮柜台,沿着人行道边构成的自由市场。
    这里经营着各种各样的小玩意,大多都是京城的老玩意,比如说蝈蝈、蛐蛐、鸽子、金鱼、热带鱼、渔具、花草、盆景、摆件、玉石印章、邮票钱币等等,既有真的,也有假的,良莠不齐。
    另外还有一些卖花生、鸡蛋、干果的摊位,他们一边是买货,一边还偷着用钱收购粮票,一斤本市粮票大概能换二三毛钱左右。他们买来粮票之后干嘛用呢?大多数都是卖给了那些进京务工,但是在这里没有口粮的人,这在当时也是犯罪啊,不过很少有人抓这个,管不过来。
    洪涛上辈子经常来这里闲逛,他很爱吃这里的哈密杏,更爱这里的热带鱼。每次来他都会买回去几条,然后养在罐头瓶子中,就放在课桌里,谁敢碰他的课桌,肯定就是一顿毒打,时间长了,班里同学打扫卫生的时候,都绕开他那个最靠墙角的座位。
    这辈子洪涛没那个兴致继续在课桌里养热带鱼了,因为那样太操心劳神,而且对热带鱼来说,也是一种折磨,天天让它们听课,它们得多烦啊。怪不得当初三天两头的死,这都是给逼死的!所以说这辈子洪涛打算补偿一下它们,他已经让给自己小院装玻璃顶的那家玻璃厂。用做玻璃幕墙的夹心玻璃粘出两个三米长的大鱼缸出来,外面用角钢焊了一个架子,一个就放在自己的小院的正屋里,另一个放在新丽都的办公室里,算是给这些热带鱼买了两座宅子,不用再去罐头瓶里挤着了。
    这么大的鱼缸,养什么呢?龙鱼、地图之类的大型热带鱼。这时候市场上还不多见,孔雀、红箭这样的热带鱼洪涛又不太喜欢,干脆。每个缸里来二百只红绿灯吧,再往里放上一座假山,嘿,忽闪忽闪的。看着也挺给力的。所以洪涛今天来。不光要采购点金鱼和葡萄藤,还得踅摸一批红绿灯回去。
    不过洪涛不用自己去瞎踅摸,他在这里有熟人了,谁啊?就是那夏柏呗,那老三!他自从给洪涛弄回一卡车蓝宝石之后,也不像以前一样疯狂的在全国各地乱跑了,而是在这里租下了一个柜台,春夏秋三季就在这里出摊。卖点玉石、印章料之类的玩意,赚不赚钱洪涛不清楚。反正挺踏实的。
    但是每年天一冷,他就不出摊了,而是提着行李去了云|南,这一去就是一两个月,在春节前就提着一个大旅行箱出现在小二楼上,又给洪涛弄回来一堆原石。不过这些原石的价格可不再是一百五一斤,而是三百块一斤,因为那老三说这都是他哥哥和几个内弟从缅甸那边用盐巴、布匹换回来的,成本高了。而且那边也开始有港台的商人留意这个东西了,价格越来越高,一旦开窗之后满翠的,都被当地人留了下来,不肯再轻易出手,只有这些颜色淡或者颜色不纯正的,才能搞的出来。
    三百就三百吧,洪涛记得在后世里大家玩的不是什么满翠,而是种水,只要种水好,那就值钱,至于你有颜色没颜色,到底是绿的还是粉的,也有关系,但是对价格影响好像不太大。具体是不是这样,洪涛真不知道,他上辈子也不太关心这个玩意,不过三百块钱买一块确定是翡翠的原石,应该也不会亏的。
    “买鱼?你到底是玩什么的?我听我大爷说,你还玩蛐蛐?用不用我去山东给你踅摸几只好蛐蛐去?”那老三看见洪涛之后,就和饿狼看见喜羊羊似的,俩眼烁烁直发绿光。
    “你还是歇了吧,我这个不叫玩,叫糟蹋,什么好啊,坏的,我分不出来,就是棒槌!你不用为我这个棒槌操心了。不过棒槌归棒槌,咱也不能让人蒙了不是,这边我谁也不认识,就认识老三你了,那就别麻烦别人了,还是你帮我张罗张罗吧?”洪涛自动过滤了那老三眼睛里的绿光,然后递给他一根小雪茄,把自己的来意大概说了说。
    “我说洪涛,去年你还叫我三叔呢,这么现在改老三了?咱不是应该越处越亲热嘛,我也没得罪你吧?”那老三抽不惯雪茄,一口烟吸进去,差点给噎死,于是开始找邪茬了。
    “你要是继续一百五一斤,我还管你叫叔,你这都三百一斤了,翻了一倍了,我没叫你大侄子就不错了。咱俩谁也别说谁啊,都是认钱不认人的玩意,所以咱们还是平辈论吧,别往那二爷那边扯!其实以前二爷也是和我论哥们的,不信你问他去,这么算你也不亏不是?”洪涛对于这个纯粹的钱串子并不讨厌,但也肯定谈不上喜欢,所以一丁点亏都不愿意吃,不占便宜就已经算吃亏了。
    “那你还是叫我孙子吧,只要你把价格提高到五百块一斤,你当着外面的人叫我孙子,我必须脆生生的答应着,你看怎么样?”洪涛是脸皮厚,那老三根本就没有脸皮。
    “要不我叫你爷爷,以后一斤石头你倒找我一百?我可养不起你这么贵的孙子,别废话了,给我弄鱼去吧,钱你出啊,我没带钱。”洪涛便宜占够了,不想再继续斗嘴玩,他现在很忙,给谭晶准备的那些歌还等着找人来给完善完善呢,有这个功夫他回去蹭几块石头也比在这儿磨牙强。
    “凭什么你买鱼我掏钱啊!”那老三不乐意了,纹丝没动。
    “那下回你再拿石头回来,我就把称调一调,少给你称上十斤八斤的,你自己琢磨那个合算……”洪涛今天不是没带钱,主要是一看见那老三,就想起了他从自己这里弄走的那几十万块钱,怎么想怎么觉得冤枉。
    “成,算你狠!走!买什么鱼?”那老三就快拿起柜台上的那方假砚台砸到洪涛脑袋上了,但是想起那些小钱钱,他还是忍了,从柜台后面转了出来,带着洪涛向卖鱼的摊位走去。
    有了那老三帮忙,洪涛很快就搞定了四百条红绿灯、十条巴掌大的金鱼、一棵已经挂果的四年葡萄藤。这些玩意除了葡萄藤之外,他今天那个也拿不走,因为他要的这个数量有点大,算是一笔大买卖了,那个摊位也没这么多现货,他们也是去天|津那边进货,所以还得等两天,这些鱼才能抵京,到时候自然会联系洪涛,给他送上门去。
    “我说三叔啊,您整天盯着这个摊子,那你儿子谁看着啊?”白占了那老三一千多块钱的便宜,洪涛心情大好,那老三就又升职到三叔的辈分了。
    “这还不容易,找个保姆呗!”那老三很警惕的看着洪涛,他正在琢磨这个祸害人的玩意干嘛还不走,不是又憋着其它坏主意呢吧。
    “保姆!?哦……我说呢,你现在干嘛不出去了,原来是有保姆了,白天有活儿保姆干,晚上没活儿了你干保姆是吧,哈哈哈哈,三叔,您忙着吧,我走啦,我也找个小保姆试试去!”洪涛听了那老三的话,愣了一下,然后好像很明白其中内情一样,拍了拍那老三的肩膀,笑呵呵的走了,但是周围几个摊主再看那老三的表情就有点那样儿了。
    崇文门三角地!
    这个地名在**十年代的京城有一个特殊的含义,学名叫雇工,白话就叫找保姆。三角地说的是这里的地形,这里是一个很复杂的交叉路口,北边是通往东单的大街、西边是通往前门的大街、南边是通往天坛的大街、东边是两条大街,上面一条是通往北|京站前广场,下面是通往东便门的。五条街道在这里相汇,结果东边这块就给切割得支离破碎了,中间出现了一块不规则的环岛,有点三角形的意思,于是就叫三角地了。
    由于这里距离北|京站非常近,又是一个人流密集、交通方便的路口,所以进京务工的人就懒得再往远处走了,干脆就在这里的路边上聚集起来,等着有人来雇佣自己,每天从清晨到傍晚,这个路口的东北角上都会聚集几百人,黑压压的一大片,一旦有人在路边停下询问雇佣价格之类的问题,就会呼啦围上去一堆人争先恐后的推销自己。
    什么?你说劳务中介?家政公司?城管?对不起,那时候没这些个燕过留毛的机构,也没有人来统一组织这些进城务工的人员,大家全是自发组织的,雇主和雇员自己谈好价格,然后也没啥合同,你干活我给钱,一拍而和。不过这样的做法只维持了几年,等大家的心眼都被钱这个玩意糊上之后,这种自然而然的交易模式就不太适合了。(未完待续。。)

祝大家节日快乐!(顺带春节加更计划)
大年三十,给大家拜年,五更!!!
    初一开始,继续洪扒皮来任性,三十张月票加一更!我看能不能坚持到初五。
    最后,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阖家欢乐、身体健康、事业有成、儿女顺心!!!(未完待续。。)

三百六十二章 雇人原则
    比如说,雇主和雇工雇着雇着雇出感情来了,有几年年轻的保姆根本找不到雇主,因为哪个家庭主妇都怕突然进来一个年轻女孩子扰乱了自己男人的心。还有雇主故意欺负、虐待自己的雇工,另一方面呢,这些务工人员也有短视的,偷点东西和钱就跑路的也时有发生,最终造成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政府才不得不出面来统一管理,这才有了劳务市场、家政公司这些中介机构,像三角地,很多立交桥下的自发性劳务市场也就成了非法,逐渐被取缔了。
    像那老三那种带着孩子的鳏夫,名声还不太好听,基本上在本地就找不到合适的女人愿意嫁给他了,于是花钱找个岁数差不多的保姆到家里来,就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一方面可以照顾照顾他的孩子,另一方面你对人家好一点,天长日久的说不定就能生活到一起去,不是本地人的话,也没人太在意你的过去,人家看重的是你的京城户口和现在的生活条件与态度。
    洪涛虽然狠狠的笑话了那老三一顿,但是他心里并没有排斥那老三这个选择,相反,他认为那老三的选择很聪明也很实际。户口、出生地这个玩意,代表不了一个人的好坏,之所以大家成家立业的时候第一个选择就是户口,那完全是人为造成的隔阂。你没户口、就没有粮票、就找不到体面的工作、就没有医疗补贴,这样一来。你的生活压力就会变得巨大,所以大部分人不得不去考虑这个问题。
    而那老三的经济能力已经可以忽略这些限制了,就冲着他从洪涛这里挣走的那三十多万块钱。他已经可以无视粮票、工作、医疗这些问题了,所以他就可以更纯粹的去追求人性,更纯粹的去考虑这个人适合不适合自己,而不是去琢磨这个人的附加条件适合不适合自己。
    不光是精神上赞同那老三的选择,洪涛还打算在实际行动上支持一下那老三,于是他先把葡萄藤放回了自己的小院,然后带上韩雪姐妹开着车也跑到三角地这里来了。以前之所以没来,不是他不需要,而是根本没想起来。虽然是从后世重生回来的人。但是他的大脑依旧没什么超人的表现,该忘的东西依旧会忘,该忽略的事情依旧会忽略,而把每年所发生过的大事小情全都像过电影一样浮现在眼前的那种功能。洪涛在上厕所拉粑粑的时候。运了好几次全身力量,结果憋出来的无非就是一摊臭烘烘的玩意,从来没成功过。
    要问洪涛跑这里干嘛来了,那还用问嘛,他肯定不是来看热闹的,这个热闹上辈子经常看,并不新鲜,他来这里是要雇保姆的!给谁雇呢?那就多了。比如说年迈的姥姥和姥爷,他们虽然有五个孩子。但是平时家里一个人都没有,大家都各忙各的呢,如果能多一个给他们洗洗刷刷、做个饭聊个天的年轻人,他们肯定嘴上不说,但是心里高兴。
    再比如自己的父母,他们养自己这个儿子在精神上算是赔大发了,一点儿养孩子的感觉都找不到,除了能在学习成绩上让父母在亲戚、朋友、同事、街坊那里露露脸之外,其它的都和养了一个成年人一样。洪涛一点都不依赖父母,这样虽然让父母省了很多心,但是也剥夺了他们照顾孩子的那种乐趣。
    对于这一点洪涛明白,但也只能是明白,以他四五十岁的心理年龄,就算是让日本鬼子拿刺刀顶后背上逼着,他也装不出十几岁孩子的模样来去讨父母欢心。所以他只能在别的方面去补偿了,比如说给父母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这个最直接也最有效,请一个保姆来照顾他们的吃喝就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扪心而论,洪涛觉得自己的父母都属于比较懒的人,吃饭也是能凑合就凑合,除了母亲那个有点病态的洁癖之外,他们对收拾家务也是能躲就躲。但是给他们找保姆就不能找年轻小姑娘了,这样想虽然有点大逆不道,但这是符合人性的,洪涛可不想看到父亲有什么移情逼恋的机会,所以说给父母找保姆,年龄和生活习惯是关键。首先岁数要大、四十岁左右最好,然后不管干活好不好,你得特别的爱干净,否则以母亲那个性格,她绝对忍不了。
    还有就是自己了,洪涛现在也是有院子的人了,通过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