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潜入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潜入梦- 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裁好了一堆布片。
    “刘婶。。。您这是要做旗袍?”洪涛在一边看了半天,才算是看出一点眉目来,但是也不敢确定。
    “直襟的,算不上正经旗袍。”那个刘白氏看了洪涛一眼,显然对于一个小男孩能从她裁剪的布料上就能看出她要做什么也有点惊疑。
    “直襟?就是假前襟的意思吧?”洪涛脑子那点有限的裁剪知识已经不够用了,好在他不会好面子,不会就问。
    “你会裁衣服?”刘白氏手里一直在穿针纫线,这时抬起眼皮回了洪涛一句。
    “稍微会点儿,只会做简单的衣服,复杂的还不成。”洪涛到不是谦虚,他是真没那个本事。
    “谁教你的?小男孩也学这个?”刘白氏手里依旧在忙着,两片衣料已经在她手里开始缝合了,而且她能不看着手下的针脚,一边聊天一边缝,那根小针就和缝纫机一样,一会出一会进,一句话的功夫就已经缝了两寸长的针脚。
    “没人教我,我看着书自己学的。。。。。。”洪涛这句全是瞎话。
    “。。。怪有意思的,二爷,现在的男孩子也兴学女红了吗?”刘白氏这回完全把头抬起来了,但是手底下的针却一点没停,还在快速的缝着,她只是时不时低头调整一下两片布的位置。
    “我哪儿知道啊,你个嘎小子心眼可多了,你可别让他唬了。”那二爷没看刘白氏缝衣服,他一个人继续和那半瓶茅台酒奋斗去了。
    刚开始还是小姨和洪涛站在这里看刘白氏缝衣服,慢慢的屋子里的其他女孩也凑了过来,看着这个很奇怪的小老太太用很快的速度把一片一片的布片手工连接起来,虽然速度没有用缝纫机快,就连手动缝纫机也赶不上,但是大家都没见过手工缝东西缝得这么快、这么整齐的。
    只用了50多分钟,一件简单的直襟(前襟没有拼接,不带弧度)短旗袍就做好了,而且刘白氏还用几个布条,缝成一个小布卷,然后随便系几个死结,再用针线缝一下,就成了一组布制扣袢,花样很简单又很精致。
    “成了,婶子,不用再那么讲究了,锁边的事情咱这儿有机器,您这个手艺去锁边简直就是糟蹋了,小姨,怎么那么没眼力见啊,还不给婶子弄点热水喝,对了,我哪儿有炼乳,冲炼乳。”洪涛只看了一半,就知道这个小脚老太太手艺绝对高超,至少比自己高多了。
    人家缝一件衣服就和自己叠一把纸枪一样简单,眼睛都不用看,这说明什么?说明她已经太熟练,脑子和手指之间的配合都快赶上电脑程序了,一点都不会出错。这才是名符其实的老师傅,好手艺,放到后世里,弄不好就得评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啥的。


一百一十七章 又大一岁
    “不让这个闺女试试了?看合身不?”刘白氏倒是不想偷这个懒。
    “别试了,以后您有的是时间让她试,刘婶婶,您从现在开始,就是我们店里的师傅了,在做衣服的问题上,她俩都听您的,我也不让她们拜您为师啥的,让了您也不见得收。咱这样,您就当她们俩是店里的小伙计,有活儿就让她们干,什么时候您觉得可以教她们东西了,咱再说师傅不师傅的问题,您看成不?”洪涛生怕这个到手的宝贝老太太跑了,连让小姨拜师傅学艺这个事儿都没敢提,他相信想小姨那种又肯学又老实的女孩子,早晚能自己赢得老太太的喜欢。
    “我可当不了什么师傅,我就是一个做活儿的婆子,既然东家给我开工钱,那有什么活儿就让我干就成,只要我能干的,我肯定不偷奸耍滑。”刘白氏说话很平静,声音也不大,但是洪涛能感觉出来,这个精神利落的小老太太心智很坚定,不是一个好说话的人,而且她不爱说笑,不像那二爷那样好沟通。
    “成,没问题,您觉得怎么舒服就怎么干,您看您那天能来上班,我们这儿中午自己做饭吃,大家一起吃,就是大教(汉民)的饭,您要是有特殊情况,不远就有清真饭馆,让她们给您过去端去也成。”洪涛赶紧把店里面的大概情况介绍了一下。
    “呵呵,你这个孩子到真会说话,还知道大教、清真。二爷,我看就这样吧,明天我来上工。您看成吗?小东家?”刘白氏露出一点笑容,看了洪涛两眼,然后转头冲着发廊那个屋里还在自斟自饮的那二爷说道。
    “成,你咋说都成,走,咱这就走。”那二爷就和一个包车的车夫一样,听到刘白氏的招呼。立马放下了酒杯,屁颠屁颠的跑去给开门。
    “老小子!原来你还好这口儿!嘿嘿嘿。。。落在我手里你就跑不了啦!”洪涛看着那二爷就和伺候娘娘出宫一样把那个刘白氏扶上他的三轮车,然后乐呵呵的蹬上车跑了。心里大概猜到了一点儿什么。
    他估计这个刘白氏是个寡妇,这个那二爷弄不好是看上人家了,而且这两个人认识的时间肯定不短了,他身上穿的衣服就是刘白氏给做的。从那些针脚上就能看出来。至于内情。洪涛猜不到,不过他知道,只要把这个刘白氏忽悠高兴了,那二爷就逃不出自己的手心,他那点养蛐蛐的东西早晚都得让自己给挖出来!
    “小涛,你是打算让这个婶子教我裁衣服?”小姨这回聪明了,不用洪涛说她就猜了出来。
    “你想学不?”洪涛一看小姨那个眼神就知道她想学。
    “想学啊,她缝的衣服和我用机器砸出来的都一样了。我能学会吗?”小姨满眼都是羡慕的神情,这真是武大郎养夜猫子。什么人玩什么鸟,一个裁剪衣服也能变成爱好,洪涛真是想不通。
    “她也是人,你也是人,有什么学不会的?以后她来了你知道该怎么和她相处了吧?这种老派的人,第一先要看的就是人品,你和娟子平时都多照顾她点,把她伺候高兴了,她就肯把手艺传给你们了。这玩意用钱买不到,否则她就是把手艺带到棺材里去,也不会让你们学到一点儿,明白了吧”洪涛生怕小姨和娟子不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特意又给她们讲解了一番。
    这场火其实对裁缝店和发廊的生意没有什么大的伤害,正月里大家都忙着过年,该做的新衣服年前就已经做好了,该收拾的头发年前也都收拾好了,不出正月很少会有人来剪头,所以每年春节之后这一个月,算是两间小店的淡季。
    大姨夫那边抓得很紧,刚到初八,就带着20多个工人来了,一边开始挖地基,一边开始用三轮汽车往院子里拉木料、砖瓦、砂石之类的建材。而周主任那边动作也不慢,初十那天就来了一辆拉着钢筋和水泥的大解放汽车,先卸下了一半的水泥和钢筋,剩下一半要等第一层起来再拉过来,否则万一下一场春雨,水泥就都泡汤了。
    洪涛设计的这座二层楼其实很简单,就是圈梁加砖墙的普通楼房,之所以要使用圈梁,主要是为了增加房间的跨度,作为一个营业场所,空间会更大,而且房屋中间不用戳着一根立柱。在外墙上,他特意设计了两层飞檐,有点仿古建的模样,后世里这种建筑风格只是在90年代初流行过一阵儿,后来就臭大街了,城市里很少再用这种外建筑形式。
    不过这玩意放在现在,还算是很独特、很新鲜的,最合适的地方就是边上就是雍和宫,对面又是国子监的大牌楼,这种有点仿古味道的建筑放在这里多少也有点遥相呼应的味道,至少比街上其它的房子更贴近这里的风格。
    后世里的那些假飞檐都是用水泥浇筑的,然后再在上面用涂料和油漆画出木头的结构,达到以以假乱真的效果。那主要是因为后世里的水泥、钢筋比木材便宜,而且施工速度快。这时的情况和后世完全相反,这时是木材便宜,水泥、钢筋不光贵,还没地方弄去,所以大姨夫干脆就从其它房管所借调来几名专门有古建手艺的木匠,直接就按照古建筑的风格,用全木结构做这个飞檐,而且不是假的,就是每一层的屋檐,只不过只有外面这半截,后面全都固定在圈梁上,然后前面用几根柱子直接杵在地面里当支撑。
    洪涛只管画效果图,建筑结构和施工图纸他玩不转,只能是和房管所的设计人员按照效果图来逆推出施工图,至于怎么弄合适、怎么弄结实,这也是设计人员的工作,他只管要最终的结果。
    按照他和设计人员最终搞出来的施工图,这一排房子一共是31米长,进深11米,总共分成了4个隔断,上下两层共有8大间,每间面积在60多平米左右。其实洪涛还想修个地下室,可惜水泥不够用的,也没有那个机械来打桩,只好作罢。
    但是他没死心,他要求一定要把房屋的承重结构修出余量来,至少以后还能在屋顶再加一层正规房子才成!这一折腾又多扔进去3000多块钱,大姨夫都快让洪涛给折腾疯了,他想不明白干嘛还要留出余量来,难道这么多房子还不够用的,以后还得修三层楼!!!
    洪涛没法和大姨夫解释后世的临街门脸价格问题,只是说有备无患,坚持要这么干,大姨夫也没辙,反正好几万都扔进去了,多几千就多几千吧,身子都掉井里了,还挂着两只耳朵有啥用?
    由于不能影响裁缝店和发廊的正常营业,所以这座二层楼还得分段施工,先盖南边那多一半,然后等南边的房间装修好了,把裁缝店和发廊挪过去,再接着建剩下这少一半。
    另外洪涛还让大姨夫找到了周主任,让他和区里的环卫、市政部门协商,专门给这座二层楼单独铺设了两条下水管道,其中一条的中间还挖了一口沉井。对于洪涛的这个要求,大姨夫和那些施工人员也搞不明白是为什么,原本后院里就有一条下水道,应该足够用的。洪涛依旧是没给出一个最终的、令人信服的解释,他总不能说我这个下水道是给以后开饭馆准备的吧,更不能和这些刚刚能吃上点荤腥的人说,后世饭馆的下水道里全都是地沟油吧,说了肯定也没人信,那不就成了富裕得拉屎都拉出油来了嘛!!!
    弄完了施工图之后,工地上就没洪涛什么事儿了,这时还没有豆腐渣工程这么一说,你就算要求施工的工人给你偷工减料,人家也不干,你不怕房子倒了砸死人,人家还怕坏了自己名声呢。名声这个东西在这时候还是一个很有用的资本,可惜再过几年,这玩意就没人在意了,不用多,只需要3、5年的时间,就能改变整整几代人的传统道德观。
    81年的春天来得格外早,过了春节没多少日子,洪涛就已经把厚重的毛裤脱了下来。开学之后的生活把他又拽回了那种有规律的节奏中,上学、放学、去店铺里看看帮帮忙、去体校训练、揪着那二爷坐着他的三轮车一起去逛委托商店。自从那位刘白氏到裁缝店里上班之后,这位那二爷再也不用洪涛去费心寻找了,每天一清早和傍晚,他都会准时出现在店门口,接送刘白氏上下班,美其名曰刘白氏是小脚,走路不方便。
    这一天那二爷带着洪涛一路杀向了西城,一直跑到了护国寺大街,终于在这里的委托商店里发现了一件好东西,是一件硬木的圆桌,还带着3把小圆凳。洪涛本来不认识这玩意,什么紫檀啦、黄花梨啊、红酸木啊他知道名字,可是分辨不出到底是什么样子。(未完待续。。)
    ps:  ps:120张月票的加更来啦啊。。。啦啦啦。。。

一百一十八章 最时髦
    ps:  ps:150张月票加更来啦。。。。。。让暴风雨来得些许猛烈吧。。。太猛烈也受不了啊!!!
    不过那二爷门清,他只要用手摸一摸,再敲一敲,就算蒙着布也能准确的说出这是什么木料的,还能说出桌面下面垫没垫杂木板子充数。其实好多东西他都不用上手,只要一看款式、颜色、形状,他就能说出大概是个什么材料。
    按照他的说法,早年间的玩意都是有规制的,不是谁家想用什么就能用什么,有些东西就是有钱人家才能买的。你一个开杂货铺的如果也买了放家里,没人羡慕,光有人笑话了,那叫棒槌!所以很多明显带着规制的家具,只要款式对、做工对,那基本也就知道使用的是什么档次的木材,左右也跑不出那么几种去,那时候的匠人都是有讲究的,不会给你瞎做。
    通过这些日子的相处,洪涛愈发觉得这位那二爷是个老活宝了,他不光是对玩虫什么的很精通,像古玩、字画、金银、玉器、家具、建筑、戏曲、喝茶、包括吃什么的,他都懂不少,不能说样样精通吧,反正把洪涛说得是一愣一愣的。基本除了干活之外,玩的、用的他全内行,真不愧是一个八旗子弟,该学的都学到了,就是没学干活。
    其实老头心里对洪涛也充满了好奇,这个还不到10岁的小子不光身体好,脑子还好。和他说点什么东西,你只要说出名字或者来路,他就能听明白。好些老年间的故事和历史,他也知道一些。
    那二爷自己小时候就是个聪明孩子,但是他怎么也想不通,这么小一个孩子,是从哪儿学到的这么多知识,而且还这么杂,五花八门的。连青楼、暗门子里的玩意他也能说个**不离十,就算他有一个或者几个很牛x的老师,从1岁起就开始教他。总不能从1岁就教孩子逛窑子吧!
    这一套黄花梨的桌凳有点小贵,要价300多块,在得到那二爷的肯定之后,洪涛毫不犹豫的就掏钱买了下来。然后让商店里的工作人员帮着抬出去。用稻草和废纸箱垫好,放到了那二爷的三轮车上。洪涛之所以总揪着那二爷来逛商场,能用他的三轮车拉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当然了,每次出去洪涛都坚持付给那二爷车费,不管拉没拉货物,都要给钱,用洪涛的话说。爷们这是包车!
    “你的声音 你的歌声
    永远印在我的心中
    昨天虽已消逝 分别难相逢
    怎能忘记你的一片深情
    昨天虽已消逝 分别难相逢”
    刚走出委托商店,突然从路边传来一阵歌声。洪涛听到那个电子音之后,兴奋的回头看了一眼,只见4、5个小青年正从路边走过,一水的花格喇叭腿裤子,大冷天的还要故意把上衣扣子全解开,好露出里面的花衬衣,有两个脸上还戴着一副蛤蟆镜,镜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