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之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26之崛起- 第1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学良虽然心里一万分的割舍不得他的宝贝飞机,可是既然承诺了就得兑现,他张学良可不是食言而肥的人。即使如果兑现当初的承诺,东北军的空军就成了没有飞机的存在空军,他张学良也要言出必行。
    飞机没了他还可以再买新的,如果食言了,他很可能就失去了宋哲武这样的一个好朋友,还要让他在国人面前成为笑柄,这个“脸。他张学良这个堂堂东北军少帅可丢不起,何况这飞机是送给他的大恩人。
    张学良更知道。要是没有宋哲武在西线打了这样一个大夫的胜仗,他就是拿这些飞机去求老毛子换中东路,老毛子也不会干呢!
    这一次,虽然宋哲武东抗苏俄、西收外蒙,在国人面前出尽了风头,可他张学良自己也因此受益匪浅,西线大胜让他在东北军和东北百姓中的威望猛升,就连当初反对他武力收回中东路。甚至在对苏作战中也不是很积极的高级将领们,现在对他的态度都有了;田度的极大转变。
    这其中,最典型的就属黑龙江督办万福麟。万福麟当初不仅百般推脱。拒不就任防俄第二军军长一职,对对苏作战也不是很配合,在张学良看来,万福麟甚至还有公报私仇,消极对抗之嫌。
    可这次,宋哲武在西线取得大胜之后,万福麟现在可是哭着喊着要担任这个防俄第二军军长职务。张学良知道,万福麟以前可是个谈苏色变的人,虽然有梁忠甲离职的原因,但如果没有宋哲武在西线大胜苏军,他万福麟绝没有敢和苏军对阵的胆子。
    所以,张学良虽然对于把他的二百多架飞机送给宋哲武很是有些“肉痛。”可还是咬着牙给宋哲武回电,“告诉宋哲武,高志航现在已经不输属于东北军了,宋哲武可以随意安排高志航的工作。
    然后,又小心地询问宋哲武何时把东北军的飞机开走,还开玩笑般地说,如果宋哲武再不把飞机开走,他张学良可是要收保管费的。
    按约定,他要给宋哲武弛架飞机,只是他现在没有那备多飞机了,这点还请宋哲武原谅!这要怪就得怪宋哲武自己,这俘虏抓得也太多了。
    张学良的这封电报正中宋哲武的下怀,他就等着张学良自己来说飞机的事情呢。
    宋哲武从心底想要张学良的这些飞机,尤其是张学良新买的那一百架法国战斗机。
    作为一个穿越者,宋哲武深知飞机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可是,他现在不能要这些飞机,如果现在跟张学良讨耍飞机,以张学良的性格是决不会赖账的,可是他和张学良的关系也就到此为止了,张学良在心里会认为他不再欠宋哲武的人情,就是东北军和东北百姓也会认为他宋哲武是为了钱才来东北的,甚至还会认为他宋哲武是在趁火打劫,这对宋哲武以后的东北方略极其不利。
    宋哲武回电告诉张学良,“近四万苏军战俘可以换珊多架飞机,据他所知,东北军空军现在的飞机加到一起也不到这个数目,也就是说,东北军的所有飞机现在都是他宋哲武的了。
    接着话锋一转。又说,“只是他现在不想要这些飞机了,他宋哲武改主意了,他想用这些飞机作学费,就以一架飞机做一人的学费,派红人到张学良的《东三省陆军航空学校》学习,其中;四人学飞行”四人学习飞机构造学、发动机学、航空学等理论。另外,张学良曾经说过要给高志航陪嫁的嫁妆,这个要兑现,高志航现在是第四路军空军总队的参谋长,这个嫁妆太薄了对张少帅的面子不好看,最好给一个中队的战斗机作为高志航“嫁到”第四路军的陪嫁,这才符合张少帅的身
    接到宋哲武的这封电报,张学良很是感慨了一番。在张学良看来,这就是宋哲武给了他一今天大的面子,要他代培人员纯粹就是宋哲武在给他台阶下,他那劲多架“月。集成大洋可是几千万,宋哲武竟然视几千万大洋如无物;”怀之大可见一斑,这个朋友他张学良是交定了。
    至于宋哲武向他讨要一个中队的飞机给高志航做“陪嫁”这只是宋哲武不想让他张学良太过难堪。
    万分感激的张学良当即回电,代培人员可以随时到沈阳学习,一切待遇跟东北军人员一样,费用全免。给高志航的“陪嫁”等宋哲武回沫源时,就可以让高志航来把飞机和战斗机飞行员一同带走,他不仅送飞机作嫁妆。还要送;猪飞行员。方代表名字叫瓦伊涅罗斯,据说是从莫斯科来的。
    瓦伊涅罗斯一到哈尔滨,就拿出了一份新的谈判条件,这份新的谈判条件于苏方提出的的第一份条件相比有了很大出入。新的谈判条件提出,他们可以不谈外蒙问题,也不要求东北当局归还中东路,更不再要求中方的战争赔偿。
    当然,中方同样也不应要求什么赔款。他们同意东北当局用中东路的盈利作为时苏方投资的补偿,只是这个期限不能是十年,苏方认为偿付期要二十年,也就是偿付期要到田年结束。
    同时,双方要无条件释放双方战俘,苏方放弃此次边境战争中占领的所有中国国土。为了避免双方再次发生边境纠纷,苏方愿意和和东北当局立即开始进行刑界谈判。
    苏方的这个条件,虽然对中东路的赎回要价有些高,不过张学良心里已经认可了。中东路以前虽说是双方共管,可是对于盈利如何使用,甚至是分配与否,完全是苏方说了算,中方根本就没有发言权。这两年中东路的运力大涨,可他张学良就没有看到过一分钱。现在就是按二十年分期给苏方偿付,至少张学良还可以每年得到数百万大洋的收益。
    虽说要多付十年的赎款,可这些钱以前他也一分拿不到。而这个条款。可以说他不仅一分钱没出就收回了中东路。甚至他每年还要多收入数百万大洋。这样的好事,傻子才不会干呢!
    张学良去电跟宋哲武商议,宋哲武很快回电。告诉张学良,苏方的退让,正说明他们现在已经坚持不住了,他们根本就无力扩大战争。所以必须要坚持十年期限,不过为了尽早完成谈判。也可以做些让步,可以把每年的偿付比例提高到百分之七十。
    至于和苏方的发;界谈判,宋哲武则是坚决反对,明明告诉张学良,他张学良没有这个资格,只有中央政府有资格和苏方谈哉小界问题。
    当莫德惠把这份和苏方谈判条件仍有较大差距的新天款,交给瓦伊畏罗斯时,本以为双方还会有一番争持,可令他没想到的是,第二天的谈判一开始,瓦伊涅罗斯就表示,苏方完全同意中方提出的新条款。
    在报请张学良同意后,双方很顺利的当天就签署了停战文件,至此,由中东路引发。历时近半年的中苏东北边境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
    这场战争可以说双方打了个平手,苏方虽然在东线同江、富锦、殴浦等地给了东北军和当地经济以重大损害,可是他们在西线也付出了惨重代价,仅他们在西线损失的武器装备就不下一千万,更不要说要重新组建部队,恢复部队的战斗力,包括必须要动用西伯利亚大铁路从他们的欧洲部分运送武器弹药的费用。
    更何况,他们不仅从此失去了中东路,从此在东北境内再无合法立足点。使他们在远东的影响力大幅降低,苏方的腹地还从此失去了外蒙这个屏障。
    莫斯科之所以要扶持外**立,其目的就是要外蒙成为和中国之间的一个缓冲和预警区,否则,中苏一旦交恶,从外蒙出击的中**队立玄就可以从中间截断西伯利亚这条远东的唯一一条大动脉,让远东失去控制。
    为了保证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安全,莫斯科现在必须要加强外贝加尔军区的力量。这又是一笔极大的花费。
    感谢无名无天的打赏,也感谢汹凹山哄、列还没发现、卢产;咖;2旧鱼;膨的月票!深蓝给大家鞠躬了
第二百四十六章 大战序曲 原来也是
    因为中苏谈判结束。wwW;(www。)东北又可以稳定下来。张学良很是丢贼再给宋哲武发电,要宋哲武火速南下哈尔滨,他要在哈尔滨召开“收回中东路和西线抗苏祝捷大会。”一面找来莫德惠和张景惠两人,为庆祝谈判成功,三人在张景惠的公署里大喝了一顿。
    第二天醒来时有些头痛的张学良,还没有把早饭吃完,张景惠就把一叠报纸递给他。一看报纸,张学良的脸色立刻就阴沉下来。
    原来。中苏谈判一结束,苏方就迫不及待的把中苏双方的谈判条款通知了各大报的记者们,如获至宝的各大报立刻就在第二天的头版上登了出来。
    由于这次和苏方的谈判并没有得到南京方面的授权。在法理上,张学良和苏方的谈判结果不合法,也根本没有法律效力,这让本想低调处理此事的张学良很有些措手不及。
    在苏方看来,张学良是否得到南京政府的授权并不重要,因为南京方面现在根本没有能力影响到这个谈判结果,重要的是张学良的态度,只要张学良认可这个谈判条款,那这个谈判结果就是有效的。
    而张学良虽然很想要这个谈判结果。可他同样很担心南京方面的态度。甚至更在乎国内舆论的反应。他可以想象得到,南京方面在看到这个结果后的愤怒,以及国内舆论铺天盖地对他张学良的讨伐鞭挞。
    果不其然,南京方面当天就宣布,“南京政府并没有授权张学良和苏方谈判。张学良的东北边防公署只是中华民国的地方行政单位,没有资格和外国政府谈判签订任何条约和协定。所以,这个谈判结果没有法律效力。中华民国政府也绝不会承认这个所谓的《哈尔滨停战协议》。
    紧接着,就是国内舆论铺天盖地刚张学良的责难,进而又发展成谩骂和对他张学良的人身攻击。
    中央日报的语气还算温和,仅仅是指责张学良“不向中央请示,擅自和苏俄签订停战协议。并表示。未经中央政府授权,张学良和苏方签订的任何协议都是无效的,中央政府绝不会承认这样的协议。
    中央日报毕竟是政府的喉舌,他的言论都代表了国民政府,甚至是蒋介石的意思,自然对张学良要多留些颜面。可是,其它大报就没有那多顾忌。言语自然就很刻薄。连篇累犊的都是责骂、攻击性的语言……满洲里大胜苏军。一战歼灭苏军近六万,苏俄所谓的远东红旗特别集团军兵力损失过半。东北当局正可以挟大胜之余威。趁苏俄内部混乱之际,一举收皿沙俄依仗兵坚炮利,以不平等条约在满清政权手中,强抢的远东数十万中国领土。即使东北当局没有那个勇气。不能夺回那些国土,至少,也要夺回被不顾廉耻的老沙皇,连一个遮羞的不平等条约都没用,就蛮横霸占的精奇里江畔的江东屯
    接着作者又以尖酸刻薄的语气责问。
    “可是。我们这位张少帅又做了什么呢?”
    “就在昨天,这位张少帅,竟然不顾中央政府的反对,不经中央政府授权。就擅自和苏俄签订了所谓的“哈尔滨协议。”和苏俄停战了。而最令人发指的是,这位张少帅竟然在协议中答应苏俄,以中东路每年百分之七十的盈利给苏俄,用作赎回已经被他遵从蒋委员长命令、武力收回的中东路的赎金,而且还要连付十年
    “东北中苏边境战争历时半年。东北军民死伤数万,难道张少帅用这些死难者的鲜血就换来了这么一个丧权辱国的协议?难道受蒋委员长之命,跋涉数千里,赶赴东北参战的英勇的第四路军用上万将士的生命换来的满洲里大捷,可以这样轻易地被张少帅扔掉?如果死难将士泉下有知,必定切齿痛恨!有如此的“好儿子”就是死去的张大帅在九泉之下,怕也羞于见人了。”
    惜哉!痛哉!令人神共愤的这位张少帅又与国贼何异!”
    这是《大公报》上,一篇署名江东遗人的文章。而这只是众多辛辣尖酸的攻击张学良的文章中的一篇。
    如果说,张学良可以不在乎国民政府的反应,他却不能不在乎国内舆论对他的挞罚,这让很在乎名声的张学良懊恼不已。
    对于南京方面的态度,张学良早有心理准备,作为中华民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单位,他的确没有资格和苏方签署什么条约和协议,这也是他敢和苏方谈判的一个原因。一旦国民政府需要,他张学良签署的任何条约协议都是废纸一张。张学良并不奢求南京承认他签署的协议,他认为南京方面不承认最好不过,这样,国民政府以后会有无限的回旋余地。
    而且。他张学良也并不是什么样的协陛一敢签,比如苏方提出的刮界,他就认为宋哲武说的对。旧十可绝不是他张学良可以做的,现在中华民国和苏俄在东北和新疆都存在领土争端,如果他现在和苏方私自利界,很可能会给苏方留下口实,那样,他张学良可就真成了民族罪人了。
    好在弃北民众对张学良还算支持,这场战争毕竟发生在东北,在他们的家乡。老一辈人可都是经历过当年的日俄战争,老毛子和小日本在东北三省任意肆虐的情景他们至今还记忆犹新,他们可不想再有这样的经历了。
    所以东北的舆论是一边到的支持张学良,绝大多数舆论都支持张学良和苏俄签署的《哈尔滨停战协议》,这多少令张学良心里感到一些安慰。
    可是,面对汹涌澎湃的舆论谴责,只是沉默、无所作为也不是办法,最后还是莫德惠给张学良出主意,那就是要大办特办祝捷大会,借此机会向舆论界解释东北不的已和苏俄签订《哈尔滨停战协议》的苦衷。
    饱受舆论责难的张学良,立发采纳了莫德惠的建议,一面通知新闻界要召开祝捷大会,一面命令万福麟暂缓遣返苏军战俘,只可以把苏军伤员先行通过满洲里遣返,其余苏军战俘全部押运哈尔滨,这些战俘要在祝捷大会后,在哈尔滨开始遣返。
    祝捷大会开得轰轰烈烈,与会军民十多万人,除了哈尔滨,东三省各地都派来了各界名流代表出席;记者们更是来了近百人,不仅东北各个报社的记者都来了,关内各大报的记者们,停战前就都派来了大批记看来到哈尔滨,这时还都没有回去,这个大会自然都要来采访。
    在十几万双热切的目光注视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