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花·禁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夏花·禁果-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贝。表层的垃圾堆里找完了,我还拿着小木棍,挑开垃圾堆下面,看看有没有其他的宝贝。我也喜欢捡地上的烟盒。将软包装的烟盒纸展开,整平整,用线连起来,就可以做成一个漂亮的家庭作业本。烟盒的纸质,比常用的本子可好多了,所以常把字写得细细密密的,怕浪费了它。 
  长大了,不在地上捡破烂了,却仍舍不得扔破烂,看起来每一件旧东西都会用得着,于是堆了一屋子破烂。后来,打扫卫生时,将旧东西搬到公司后面的走道里放着,被一个女主任着实骂了一通,“你们这些人啊,就是摆脱不了农民的习惯,破破烂烂舍不得丢,弄得到处又脏又乱。”我很伤心,于是一股脑全清扫出去。   
  拾荒与流浪(2)   
  跟女儿一起散步的时候,无意中发现女儿也喜欢在路边捡东西玩。她没有在农村住过多久,这应该不是农民习性吧。可她也喜欢在垃圾箱里看来看去,喜欢把路边捡到的“宝贝”带回家。 
  有了孩子的人,是没法去流浪的。我也想过,背着宝儿,去城市流浪。可是我不知道那是不是她想要的生活,所以只能放弃。 
  如果选择流浪,我会沿着农村走。因为只有山村才有新鲜的空气,才有自由。只有山村才有可口的瓜果,才有毫不吝啬的施舍。 
  我可以背着毛毯,带着笔记本与水壶,从最近的农村出发。饿了就到老乡的地里用半天的劳动换取一顿食物。农民从不会拒绝给饥饿的流浪人一碗香喷喷的米饭。困了累了,就找个草坪,或树阴脚,铺上毛毯,看着纯净的蓝天与白云,轻嗅着清新的山村空气,在野鸟的鸣啼里,酣然入梦。 
  我的偶像是荷马,他的身影常在我梦里出现。穿着白色的长袍,披散着头发,一双失明深凹的双眼,却能洞察世态炎凉,他喜欢流浪在民间,带着他那也许陈旧的利拉琴,将流浪谱成歌,写成诗。三毛做到了,她离开了人群,去到了美丽的撒哈拉。我的梦想一直搁置着,也许这十年不行,再过十年,我便放得下。我不会弹利拉琴,也没有“荷西”,就一个人,沿着山村,游走在绿树与炊烟里。   
  亲情表达式 (1)   
  九十年代末,李春波的一封家书曾经打动了很多游子的心。“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爸爸妈妈多保重身体,不要让儿子放心不下。今年春节我一定回来的,爸爸,妈妈不要太牵挂。”这样的家书很普通,是已为人子女者常说的话。可是我却从不会这样直接地告诉爸爸妈妈,“我想你们,我放心不下。”不是因为害怕,是因为从来都不习惯温情主义。仿佛这样的话一说出口便显得矫情,尴尬。 
  从小我父亲对我们姐弟三人的管教就十分严厉,姐弟三个从来都不会撒娇。偶然在父亲面前任性了一点点,就会惹得他大发脾气,拿起手上的扫帚或筷子挥舞起来,暴跳如雷地喝叱我们,吓得我们逃得远远的。 
  这样的脾气很快便传染给我们。母亲的性情是温和的,我和弟弟们认为她太噜嗦了,就会像父亲一样粗声粗气的喝止母亲继续说下去。这个时候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母亲的感受。虽然我们这样粗暴,并不代表我们就不爱母亲;虽然父亲这样严厉,甚至苛刻,也不是说父亲不疼爱我们。只是我们这一家人还不懂得运用亲情的表达方式。 
  两代人的倔强脾气,使得我们跟父亲,我们跟母亲之间平时极少交流。父亲在场的时候我们就沉默,或者走开。母亲在家里也失去了可以谈笑的人。这个家庭虽然有五口人,却十分沉闷、压抑。 
  我初中毕业后,在学校住读。放假后,第一次回到家,家里门锁了。我兴奋地在山路上奔跑着。菜园里,稻田里,到所有父母可能去的地方去寻找他们。我第一次体会到想念父母的滋味。虽然都十六岁的人了,却像年少的孩子一样,娇声娇气的在每个垭口,喊着:“爸爸,爸爸!妈妈,妈妈!”。最后在公路边的棉花地里,听到有人大声喊我父亲的名字:“树生,你姑娘回来了,在叫你呢!”父亲这才从棉花地里伸出头,手里拿着烟蒂,高兴地对我招着手说,“这里,这里,听到了。”他老人家还是那样的脾气。语气里仍然有点不耐烦,脸上却高兴得不得了。要是在以前,他肯定会很生气地大声呼喝着,“叫鬼啊,喊冤啊”。 
  没回家之前,我想好了很多话,很多好消息,要告诉父亲,可是到了父亲面前,从前的那种感觉又像一堵墙横在我们父女之间。我什么都说不出来了,好像说什么都太矫情,都不自然。问了句妈妈去哪儿了,就乖乖地帮他摘着棉花。 
  我一边摘棉花,一边偷偷看父亲,突然发现他鬓角多了几缕白发,面色也憔悴了许多。心里第一次因为父亲而有种抑制不住的痛,怎么都忍不住要流下泪来。然后又想起了可怜的母亲,和我们平时对母亲的残酷。我愧疚得无法原谅自己。   
  亲情表达式 (2)   
  除了小时候不懂事,挨打挨骂,我极少在父母面前哭。我这种打死也不低头的孩子,又怎么能让父亲看到我的泪?我埋着头,将眼泪藏在垂下的头发里,装作轻松地说,“爸,我回去做饭。” 
  他没抬头,“嗯,回去,回去。” 
  我转过身,一路哭着回到家里。父亲一定不知道做女儿的当时心里有多难受。 
  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开始恨自己。很后悔从前的任性,懒惰。我想,只要是能让爸爸妈妈生活好过一点,吃多少苦我都愿意。从这以后,干多重的农活,我都没推三落四,也变得沉默了。我想,我们的家庭氛围太紧张了。父母亲被家庭的重担压得差不多都喘不过气来了,应该让他们享受所谓的天伦之乐。我开始学会服从父母亲,学着逗爸爸妈妈开心,家里终于有了难得一见的笑声。可是这样的情景也是不常有的。父母与堂叔伯们的争吵,父亲与母亲的争吵。让我和弟弟都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被家庭的阴影压抑得透不过气来,希望离开家越远越好。我对弟弟说:“行了,我们都走,让他们吵个够。”于是我和大弟弟远离了家乡,小弟也上大学了。家里就剩他们两个老人了,可这并不代表我就要抛弃他们。 
  也许是父亲老了,他的脾气慢慢也没有从前那样焦躁了。慢慢地我也能理解他的苦处。可是谁让他生在那样的时代。 
  父亲是老三届,考上了大学,却没钱读书,被爷爷逼着成家。在学校教书后又被调到村支部做财会。因为账目的问题,得罪了不少人。虽然明着是当干部,没拿钱回来,还老贴钱给公家。家里还有三个孩子要养活,妈妈生气,就会唠叨,一唠叨他就烦。家庭的重担,还有这个穷村子的一些债务,让他觉得无力回天,所以心中总有一把无处发泄的怒火。 
  我很宠两个弟弟,宠得大弟弟很晚才懂事,如果不是我自己境况不好,恐怕他到现在还没法独立。我对旁人说,我很爱我的弟弟,可是很少跟弟弟们开玩笑,从来也没有说什么温情的话。他们做错了事,我仍然会像父亲一样严厉的训斥他们,重复着父亲的教育方式。 
  有了女儿之后,我把女儿放在父母亲那儿。看到父亲抱着女儿亲吻着,高高的举起来。我想起我小的时候,父亲一定也是这样疼我的,其实我也曾经享受过温情的父爱。母亲更加仔细,成天将女儿抱在胸口紧贴着。我自己,也是一步都离不开女儿,甚至宁愿被女儿左右。 
  循环现象,女儿也开始发我的脾气,可是我从来不生女儿的气,还一个劲地讨好女儿,好像那些母爱不释放出来,我就会浑身不自在一样。天天缠着女儿,要抱她,要亲她,虽然她会走路了,我还是成天抱在身上。睡觉也要女儿跟我一起睡,希望她能挨着我,我抱着她,才睡得安心。这也许就像母亲当年对我。可是我这么多年,没有陪过母亲睡一晚。有一年回家了,母亲要求我陪她睡,我断然拒绝了。我说,不习惯。那时的母亲一定很失望。   
  亲情表达式 (3)   
  电视剧里,那些成年的孩子都经常缠在父母身上,我看了,常会有些感触,也想尝试,做大人的时候在父母面前撒娇的滋味。 
  我们真的不懂得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爱,总不能努力做到能像别的家庭一样,能给父母那种其乐融融的幸福。有一年,我给家里人每人发了一点钱,希望一家人能坐在一起打打麻将。可是我父亲拿了钱去找老牌友,根本不屑理我们。似乎这种方式永远无法改变。 
  从前我所有的斗志跟理想,在外面磨了这几年后,已经变得粗糙了。我时时提醒着小弟弟,我们家的希望就是靠你了。现在我什么也不要求了。其实在农村种几亩田,养一池鱼的日子比在外面过要幸福。从前我觉得父母亲在家里受苦,可是外面的苦与家里的苦相比,在家简直就是福。今年我三十岁了,可在父母跟前,还是害羞的孩子。“想你们,担心你们”的话怎么也说不出口。前天打了个电话回去,是弟弟接电话,也就三两句。 
  “弟,家里没事吧?” 
  “没事,就是鱼塘的藕要挖起来。” 
  “过年了,还挖什么,那值多少钱?” 
  “不挖不行的,明年要养鱼。” 
  “你什么时候去学校?” 
  “初八,要不要叫爸爸妈妈过来接电话?” 
  “不用了,叫他们注意身体,我挂了。” 
  这段日子,女儿要跟我离开了。我终于体会到母亲的心情。再也不会吝啬那些直白的句子,一遍一遍的向女儿表白着,“宝儿,妈妈爱你!妈妈想你!”女儿呵呵地笑着,并用稚嫩而温柔的声音对我说,“妈妈,我也爱你。” 
  我们在电脑上视频,她还将电脑里的QQ表情翻出来,问身边的人。“爱”的图片是哪个啊?我要跟我妈妈说“我爱你”。 
  接着她发了一颗跳动的红心的表情图片给我。对我说:“妈妈,我送个礼物给你。”便将QQ表情里的生日蛋糕,小礼包的图片都发送给我。 
  我在网络的这边幸福地傻笑,并努力克制涌动在心里的泪。我相信所有的爱都需要这样直白的表达,表达爱也是爱的一种方式啊!   
  夏夜蛙鸣(1)   
  朋友阿兰约我一同出游。当夜色像轻纱一样挂上了长巷尽头那排还未茂盛的小叶榕,尚书的车便载着我们悄悄逃离了这座蒸笼一样的城市。也许只是过了五分钟,车子便远离了喧嚣的人声,渐渐潜入夏夜深处,向着前方纯蓝色天幕与黑色地平线交接的地方飞驶。 
  穿过一片片低矮的灌木丛,我们来到了乡村休闲居。此时已是夜晚八点了,为了打发空空如也的五脏,我们的第一站是乡村酒店。所谓乡村酒店,只是几间普通的平房。门前的平台上,摆着一张桌子,桌边坐着一个穿着白色衬衣的中年男人。 
  经阿兰介绍得知,他便是这间乡村休闲居的主要管理人员。当他热情地与我们握手时,乡村的山风就将我们一路的疲乏与困意吹得荡然无存。我坐下来,便很快注意到周遭的静谧与最能体现乡村特色的阵阵蛙鸣。远处夜色朦胧中是层叠交错的树影,眼前那蓝的天,白的云和一弯倒挂金钩般的新月,还有山村清新纯净的空气一下子让我们警觉,这已是一个与城市、俗市不同的世界。 
  一阵凉爽的风呼呼地卷起红色的裙边,一霎时便令我轻松了许多,自然而然地发出一声惊叹,“哇!太舒服了!”“是啊,舒服极了。”有人这样应和着。转身看去,阿兰的另几个朋友刚从美人蕉下走过来,他们比我们晚一步到达乡村大世界。于是夏夜,星空,清风,灯影之下,就聚起了几个闲人。品着山渣桂皮茶与红茶,听着清风,将一个个话题轻松而愉悦的展开,这是新月谈。 
  我似乎又回到了农村,过起了从前坐在庭院品茶闲叙那些简单的日子。兰的朋友说,眼前的景致令他想起了那句古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正说着,身后鱼池里的金鲤在池里扑通的发出声响,似乎在提醒我们,不要忘记了它们。中年男人立刻笑着拿出鱼料,我们丢几粒下去,一团团美丽的小金鲤便拥上来。在这方纯净的天幕下,与鱼儿相忘相戏于天地间,真是逍遥似神仙。我们一致认可着这样的环境带给我们的愉悦与享受,并赞赏那位管理者的生活智慧。在闲谈中,他提出了他的养生理念,“健康是第一的。天与人互为盗贼。”他说,“天偷了人的,人也偷了天的。” 
  我明白,人是可以偷了天的,时时刻刻人都在借或偷着天赐的一切。可是天如何偷了人的呢? 
  当我发出疑问时,他笑了。“人偷了天的阳光、雨露,日光,月华,水雪风雷等等,而天却悄悄在透支着我们的生命,精力,热情,还有健康。” 
  我想这样的生活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追求到的,所以悲观的提出,这样的生活只是有钱人的理想,就像前段时间看到的一个短信:   
  夏夜蛙鸣(2)   
  “俺们刚吃上肉,你们又吃菜了;俺们刚娶上媳妇,你们又独身了;俺们刚能歇会儿不用擦汗,你们又去健身房、桑拿房流汗了;俺们刚不用爬山寻草药卖了,你们又开始攀岩蹦极了;俺们刚搬出山沟有地种了,你们又钻进山洼找野趣了……” 
  只有人的欲望得到了某种程度的满足时,他才可能停下追逐的脚步。也许我的语气里,有些浅显的仇富与仇贫心理,陈骂我浅薄。他说,他在学摄影的第一课时,老师拿出两幅图片,第一幅图片是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妪,第二个图片是个面部丰润的年轻姑娘。老师说,有些人虽然满脸皱纹,可是饱经沧桑,岁月在她的脸上留下了无数美好而充实的记忆;有些人虽然面部丰润,年轻可爱,可她已饱经沧桑。 
  故事简短,却精辟。我的脸红了。也许我就是那种未经世事却已表现得饱经沧桑的无知人。可是我仍然坚持认为,世俗之人永远不可能轻易停下欲望的脚步。因为物质生活才是人类现实生活的全部意义。这个世界已经没有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