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逐鹿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隋末逐鹿记- 第3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是,如果加快行军的速度,在唐军的尾随追击下,难免会露出破绽,一旦被李世民抓住机会。那个时候,这十万大军也无法保存。
    现在,宋金刚就像是一个夜归的旅人,正在荒原中独行,李世民则像是一头饿狼在他身后紧紧跟随。让他容不得有半点懈怠。他知道,一旦让李世民这头饿狼抓住机会。自己就会被其撕得粉身碎骨。
    寻相对宋金刚来说就是一根救命稻草,毕竟,唐军对寻相的动向并不清楚,因此,离开临汾郡郡城之后,宋金刚的大军突然加快了行军的速度。
    李世民就在唐军的先头部队中,这只部队以轻骑为主,采用地是草原胡人的狼群战术,为了抓住定杨军的破绽,能够快速地下达命令,李世民这才身先士卒,在秦叔宝,程咬金等将领的相伴下,一直紧跟宋金刚。
    当宋金刚突然加快行军速度之后,阵型自然会变得散乱,一直以来,宋金刚的队形都保存得很好,非常有条理,深得兵法之道,突然之间出现这样的错误,李世民不禁陷入了沉思。
    难道是敌军粮尽,不得不快速逃亡?
    又或是另有原因?
    要不然,这是宋金刚的疑兵之计,就是想要自己心生怀疑?
    不过,很快李世民就想到了那只去向不明的寻相部!
    李世民让秦叔宝率领轻骑突进,紧追宋金刚的主力大军,就在这个时候,寻相部从侧翼杀出,将秦叔宝地轻骑围住,准备将其歼灭。
    然而,寻相没有想到的是李世民早就知道定杨军会有埋伏,他将军队分为了几个批次,相互间的距离虽然有些远,不过都是骑兵,速度奇快,很快就能赶到。
    就在寻相部围住秦叔宝时,程咬金率领第二队赶到了战场,解了秦叔宝的围,然后,李世民亲率玄甲精骑突阵而入,将寻相部的阵型冲了个七零八落,在其身后,唐军的主力部队正疾奔而来。
    寻相见势不妙,主动撤离战场,率部向北方逃窜。
    不过,为了给前面的宋金刚主力赢得逃跑的时间,寻相部行军的速度并不快,一直在边战边退。
    李世民紧追不舍,一路上,与寻相部的后队交锋不已,在霍邑时,彻底追上了寻相,而这个时候,宋金刚地主力部队已经过了临汾郡,到达了高壁。
    寻相一路忙着逃窜,军队士气低落,掉队者,被唐军俘虏者不计其数,追到霍邑,寻相麾下只有数千人,被唐军彻底追上。
    李世民见定杨军士气低落,没等身后的主力部队赶上,立刻率领前锋向寻相发起攻击,大破定杨军,寻相率领亲卫队仓皇逃窜。
    李世民没有等主力赶到,率领前军乘胜追击,一日一夜疾行一百余里,抵达高壁,这时。宋金刚的主力部队进入了雀鼠
    唐军一路追击,已然疲惫不堪,有手下向李世民进言。
    “大王击破定杨贼子,乘胜追击,一路至此,功劳已经够大了,现在。士卒们大多疲惫不堪,我们应该在此扎营,等候大军主力和粮草全部集合,然后再次追击,不能算晚!”
    李世民拒绝了手下的建议,他说。
    “宋金刚军中缺粮,仓皇而逃,计谋已然枯竭,军心崩离。一旦让其喘过气来,局面就难以预料了!功勋难以建立,却容易丧失,机会难以捕捉,却容易消失,我们一定要趁现在的优势,穷追猛打,使贼子难以想出计谋,完成戒备;如果停留不前。给了贼子以喘息之机,到时候,就难以建功立业了!”
    于是,李世民扬鞭打马,一马当先向前而行,将士们见秦王不顾疲惫,也不敢再说饥饿疲劳了,纷纷上马,尾随而去。
    终于,在雀鼠谷。李世民追上了宋金刚的后队。
    定杨军没有料到唐军会这么快赶上来,军心惶急不安,阵型散乱不堪,李世民当机立断,率领前锋突入定杨军阵中,一天之内,连冲八阵,定杨军后队彻底崩溃。唐军俘虏斩杀者足有数万人。
    雀鼠谷被李世民追上击溃之后,宋金刚仍然保留着精锐中军两万人,在雀鼠谷会战时,他以为唐军主力逼近,不但不敢回身救援后队。反而快马加鞭。往北逃窜,抵达介休。
    见唐军追赶急切。又见本部人马惊慌失措,疲惫不堪,宋金刚不敢立刻北撤,在目前这种情况下,他担心若是不休整,急着逃亡,军队有可能在半路散尽。
    于是,宋金刚决定在介休休整一天,然后留寻相守城,为主力北逃争取时间。
    这个时候,唐军主力的一部出了雀鼠谷,赶到了介休城下和李世民会合。
    五月三日,辰时。
    接近酷暑,阳光已经变得毒辣起来,虽然还是辰时,就已经明晃晃地照耀着大地,有风,不过不大,从汾河河谷吹来,高高竖立地旌旗微微摆动。
    宋金刚决定孤注一掷,在介休城下与唐军决战。
    在他看来,逃地人辛苦,追的人同样辛苦,既然李世民追击得这么紧迫,后续部队还远在百里开外,此战也不是毫无胜利的机会,若是不战而逃,再像前几天那样被唐军紧追不舍,后果可想而知。
    宋金刚在介休西门出城,背靠城墙列阵,南北绵延七里,猛地看上去,倒还有几分军威,毕竟,在出阵之前,大家就知道此战许胜不许败,胜了还有一线生机,要是败了,大家也就不要指望回家了!
    唐军和定杨军相隔四,五里列下阵型,李世民让秦叔宝,程咬金率军攻击定杨军的北端,让翟长孙、秦武通等攻其南端。
    随后,他让大将殷开山率领军队中路突进,冲击定杨军的本阵。
    最初,定杨军为了求生,士气颇为高涨,唐军地左右两翼在秦叔宝,程咬金,翟长孙,秦武通等人地率领下进展并不顺利,在定杨军的殊死抵抗下,无法突破定杨军地战阵。
    与左右两翼相比,中路殷开山的攻击更是不利,宋金刚亲自率领前锋营与唐军交战,定杨军士气极其高涨,殷开山不但无法冲破定杨军的阵型,本部的阵脚在定杨军冲击下反倒松动起来,不得不后退。
    宋金刚大喜,率军乘势前进,就在殷开山部后面的一个小山坡上,李世民的帅旗高高飘扬,对宋金刚来说,那是一个他无法抗拒的诱惑。
    其实,这个时候,李世民并没有坐镇在帅旗下,他率领精锐骑兵埋伏在战场地一侧,待宋金刚率军追击殷开山时,他突然率领骑兵从定杨军的侧翼杀出,一下就贯穿了定杨军的军阵。
    介休一战,宋金刚大败,率领少量轻骑逃走,寻相率残兵数千驻守介休,定杨军此役被杀三千余人,经过和唐军五个多月在河东的对峙,宋金刚最终被李世民所击败。
    第四集 第一百二十五章 宋金刚降夏
     更新时间:2008…12…29 20:36:01 本章字数:6606
    五月上。
    定杨军寻相残部困守介休,唐军将其围困。
    唐军并未大举攻城,而是派出使者宇文士及入城劝说寻相投降,此时,介休已经成为了一座孤城,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多次被唐军击败的寻相也认为定杨军大势已去,无力回天,遂降。
    寻相率领定杨军残部投降的时候,李世民已经率领前锋远离了介休,正在追赶轻骑逃亡的宋金刚。
    疾奔数十里后,李世民率领前锋精骑抵达张难堡。
    李秀宁率部夺取张难堡后,刘武周从晋阳派出大军前来围攻,屡攻不下,李秀宁部虽然损失惨重,却依然坚守城市,使得定杨军从晋阳到前线宋金刚大营的这条粮道一直未能打通,为李世民歼灭宋金刚立下了汗马功劳。
    得知宋金刚被李世民击败之后,晋阳的刘武周惊慌不已,将围攻张难堡的大军调回了晋阳。
    李世民到达张难堡之后,抵达城下,脱下头盔,让城头上的李秀宁辨认,李秀宁及其左右大喜,雀跃不已,高声呼喊,兴奋得大声哭泣。
    李秀宁想打开城门让李世民入城歇息,李世民并没有同意,他决定乘胜追击,不给宋金刚喘息之机。
    李世民和麾下将士还未用膳,李秀宁命守军呈上糙米饭,李世民匆匆用过膳食,给战马喂上干草之后,带上一些干粮,往北面疾驰而去。
    就在李世民和宋金刚交锋之际。大本营位于韦泽关的河北军也在行动,大军源源不断地通过井陉进入太原郡。除了幽州和上谷的兵力没有怎么抽调之外,高畅河北腹地地驻军基本上全被徐胜治调到了山西。
    刘武周镇守晋阳。将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了前线宋金刚和唐军的交锋之上,几乎把所有地力量都用上了,为了夺回浩州和张难堡,重新打通粮道,他强行征召了许多本地人入伍,使得境内流民四窜,百姓们为了活下去,纷纷向东逃入了河北军的势力范围,在河北军地地盘内,高畅在河北所用的那一套农村政策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虽然。不是很适应河北军的那一套,比如,在用膳的时候要感恩,要多谢灵宝神君赐食;比如每十天就要去神庙祷告,为神君大人祈福;不过,无论如何,只要能够活下去,庶民们对此还是能够忍受的,甚而,用不了多久。他们也就习以为常的,实际上,这就是人类的本性,对于抱着强烈意愿想要活下去的人,没有什么是不能忍受的,时间一长,也就习惯了!
    于是,就在定杨军和唐军激战正酣之际。徐胜治悄无声息地在晋阳东面进行着预谋已久的扩张计划,慢慢扩展了夏军地势力范围。
    时间进入五月,当唐军和定杨军胜负已分时,徐胜治率领夏军已经占据了晋阳以东的大部分土地,整个太原郡的东面都成为了夏军的势力范围。夏军的前锋就驻扎在寿山。有一部分轻骑甚至多次在榆次出现,距离晋阳不过数十里。
    只不过。现在的刘武周已经焦头烂额,把地盘交给河北人,在他看来,总比拱手让给李唐为好,有河北人在此为他挡一挡,他才有机会逃回马邑。
    是的,得到宋金刚部被李世民歼灭的消息之后,惊恐不已的刘武周已经决定放弃晋阳,放弃所占据的李唐土地,逃回马邑老巢了。
    其实,如果有可能地话,他也不想这样做。
    李世民击败宋金刚的消息传到晋阳,并非他刘武周一人独知,整个晋阳城的上层社会都知道了这个消息,说实话,对于刘武周的统治,晋阳当地的那些豪族从内心深处来说绝对是无法认可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的利益都已经紧紧和李唐绑在了一起,当初之所以不敢反抗刘武周,只是迫于形势地无奈之举,现在,得知定杨军的主力被唐军歼灭,李世民正率军朝晋阳进发,刘武周已然时日不多,他们自然明白,打落水狗的时候到了。
    刘武周并不是什么蠢货,他自然也察觉到了城内的这股暗流,只是,由于兵力薄弱,士气不稳,他已经无法将这股暗流压制下去了,因此,他明白,在当前的局势下,放弃晋阳乃是明智之举。林雷
    就在刘武周准备放弃晋阳前夕,徐胜治派使者来到了晋阳与刘武周见面。
    之所以派使者在这个时候去见刘武周,徐胜治希望刘武周能够继续驻守晋阳,为此,夏军愿意给他提供帮助,粮草,军械,甚至军队,所有地这些,夏军都愿意提供。
    徐胜治其实也清楚,就算刘武周愿意留下来,就算夏军尽全力帮助,晋阳多半也守不住,这是大势所趋,非人力可挽回地。
    毕竟,晋阳是李唐起家的根基,虽然,由于李元吉地原因,刘武周轻易就夺取了晋阳,然而,和经营数年的李渊相比,刘武周在晋阳根本就没有什么根基,唐军的主力一到,城内准备开门迎接唐军入城的恐怕多不胜数,若想没有人为唐军开门,除非将全城的百姓全部杀光,又或是将他们赶出城去,可是这样一来,兵力本来就不多的定杨军又怎么能守住城池呢?没有城内的百姓帮助,守城本就是一件苦差事。
    虽然清楚坚守晋阳的最终结局是如此,徐胜治还是派遣使者想要劝说刘武周坚守晋阳,甚至宁愿往这个窟窿内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徐胜治的眼光放在了天下,而不是仅仅放在山西这个地方。
    目前,夏王高畅正率领夏军在河南与郑国王世充交锋,高畅采取的战略是分兵突进。将王世充的部队分割包围开来,最好吃掉王世充地主力。
    由于是突入敌境作战。夏军的后勤补给非常困难,为了日后地统治。夏军又没有采取就地取粮的政策,暂时来说,因为王世充集团一直以来对高畅妖魔化地宣传,军中大部分是河北人的夏军自然也得不到河南人的支持,因此,闪击战才是高畅所需要的,一旦陷入持久战,夏军的作战能力虽然远远比郑军强大,却也有着失败的可能。
    徐胜治知道,关中的李唐绝对不会坐视王世充失败。不会容忍夏国占据东都,因此,在合适的时候,唐军一定西出潼关,与郑军联合作战,增援东都。
    之所以现在关中的李唐仍然没有什么大动作,仍然在一旁坐山观虎斗,有着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自然是因为王世充现在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虽然在战略上他处处被高畅压制,丢了许多重要地地盘。然而,他毕竟麾下还有十万大军,只要有军队在,他就没有到走投无路的时候。
    李渊希望王世充和高畅能够多打几场仗,互相多消耗一些兵力,等他加入战局时,唐军遇见的阻碍也就会少一些,如有机会的话。他也不介意顺手将东都纳入自家的版图。
    除了这个原因之外,还有另一个理由。
    那就是因为唐军的主力现在都在山西,一日没有将晋阳夺回,李渊就不可能将大军抽调到关东作战,毕竟。如果任由刘武周占据晋阳。让其缓过气来,当唐军在关东作战时。刘武周再顺势南下河东,就算是进抵长安城下也不是什么天方夜谭的事情啊,所以,在解决晋阳的刘武周之前,李渊并没有西出潼关的打算。
    所以,为了给中原作战的高畅赢取时间,徐胜治就必须在山西拖住李唐地大军,虽然,河北军正源源不断地从河北进入山西,总的来说,夏军的实力还是在唐军之下,毕竟,徐胜治手下这两万多人,没有上过战场,没有见过血的新兵占了多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