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漫长的五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最漫长的五年- 第2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日鬼子祖宗,自古骄兵必败老子们为啥子不把思路放开一些,胆子放大一点,步子迈快一步?为啥子不能挡一路、放一路,诱一路日军进预伏阵地来予以围歼?自己主动创造一个有利于我军的进攻态势。左来左挡右来右挡的消极防御,不如主动调整部署,进行积极进攻”
    周大少团长的略显粗俗的这话一出,所有人眼前一亮,对前面的诸多思路,总是围绕着这几十万中**队如何防御日军的进攻,那是把这些杂牌军的战斗力自然摆在了一个不堪的情况下考量的,认为防守尚且勉强,进攻何曾敢想,自己倒把自己的思路给局限了。
    可以打,问题是该挡哪路日军放哪路日军呢?众人议论纷纷起来,周大少团长这时才指着简易沙盘详细出了自己的作战思路:
    “从南北两路的地形与日军的实力来,我认为哈:不妨放左而挡右
    左路地势平缓,矶谷师团一路长驱直入,易攻难守。所幸还可以依托运河逐次损耗矶谷师团,待其师疲兵老时,正好慢慢诱入我们在台儿庄预伏阵地一带,调集力量加以围歼,即使不能全部消灭了,自能给予该路日军重大打击。
    而右路的片岗旅团,相对力量不强,又可依托有沂河之阻的临沂城做坚决抵抗,不妨采取庞炳勋的第三军团据城坚守,把片岗旅团牢牢粘在临沂城下,而驰援的张自忠将军的第59军则在临沂城外威胁片岗旅团的侧背。这样子城内外前后夹击,必将片岗旅团击退,也就起到了阻其与矶谷师团会师台儿庄的目的。
    再,挡弱放强也是自然之选。等把经过逐次消耗的矶谷师团放进我们预设的台儿庄战场,任它再强也是我军早已准备好的砧板上的一块肉,强好啥,明它是一块肥嘎嘎嘛我军就是要人多欺负人少,五打一不行,弄个十打一也可以啥。不要怕人嘲笑,消灭了鬼子,把大肥肉吃到嘴里。那才是实惠的
    真是如此,诸位可以期待我第五战区将打出一个轰轰烈烈的大胜仗一战围歼一个日军甲种常备师团将创我军辉煌战绩。”
    周大少团长完这话,兴奋地一使劲就把那支柳枝指挥棒扔进了不远的东湖水中,就像矶谷师团被他娃已经算得死死的了。
    这样子,看来周大少团长也不打算让别人啥子了哈。是,他娃这一通卖弄,却正是后来第五战区李司令长官采用的计策。
    不过,李司令长官自然不会在战前就有这么清晰地全盘考量,那是根据当时庞炳勋将军、张自忠将军取得临沂之战胜利,把片岗旅团挡在临沂以外近一周而呈现出来的一丝契机,李宗仁果断抓住战机,利用滕县血战极大消耗了突进的矶谷师团的实力,并成功把矶谷师团放入台儿庄,调集重兵围而歼之,取得了抗战以来最辉煌的震撼世界的一战几乎全歼日军一个甲种常备师团的台儿庄大捷。李宗仁率领一帮子杂牌军一战成名
    所以在后来获悉台儿庄大捷真是如周大少团长的提前一两个月就算计出的一样的时候,这些周大少团长新结拜弟兄的东湖“八大金刚”无不瞠目结舌,从此服气这个年纪轻轻的幺老弟。
    “好不错”
    孙立人、张灵甫带头叫起好来,对于这个中将的一路挡一路放的诱敌深入计策表示了赞赏:出人意表,果然有货
    “哎呀遭了,千算万算晓舟老弟可是没有想到这一点这些杂牌军在李宗仁司令长官协调下,都可以协同一致抗敌,可不知道偏偏那个庞炳勋和张自忠却是死冤家见面不掐就算不错,还指望他俩在临沂共同一致对付片岗旅团?指望不上了。临沂保不住了,还打什么台儿庄战役哟?”
    突然一个出身西北军后来转投老蒋的嫡系**的上校团长想起来叫道。知道些内幕的几个人连连摇头,“正是正是”
    那个上校团长细端倪:
    “晓舟老弟,可不知,如今弄得水火不容的,众人皆知的冤家死对头的第三军团的庞炳勋和第59军的张自忠,原来都是在西北军效命。
    中原大战的时候,庞炳勋禁不住委座的加官进阶的诱惑,暗暗投靠了委座。老庞拿自家弟兄做了投名状,当时反戈一击从背后袭击了张自忠部。差点使号称西北军虎将的张自忠一世骁勇险些死在老庞手里。
    从此后,张自忠那是把庞炳勋恨透了,可以是恨到了骨头里。抗战一起,张自忠就曾公开扬言:他可以与任何部队合作,与任何敌人交手都不怕,但就是不会跟庞炳勋这个死老头(是年60余岁)做什么友军,这人是会从人背后拿人的”
    这还真是周大少团长漏算之处:
    要想在临沂挡住片岗旅团,仅靠庞炳勋部据城死守,那是挡不住的。真正能够解燃眉之急的援兵恰恰就是在附近的张自忠将军的第59军。
    从实力对比上看,张自忠将军的第59军兵多将广。但按编制,庞老头却是能够指挥张自忠将军的军团长。能让张自忠将军率领第59军驰援临沂,协同庞炳勋部守住临沂、挡住片岗旅团,这都非常令人难办了。竟然还要让张自忠将军听从庞炳勋的指挥,几乎不可能这就麻烦了,临沂这边挡不住片岗旅团,周大少团长的好计妙招则根本无从谈起。
    周大少团长闻言后却是哈哈大笑。他娃是知道在国难、私仇的选择之时,张自忠将军那是毫不犹豫选择了共赴国难,以鲜血与胜利响亮地回答了所有质疑他的人们:
    两战临沂,张自忠将军亲率第59军,像一头凶狠的雄狮,大战片岗旅团。付出了巨大的牺牲,59军仅连长就伤亡了120人之多
    他不仅有力地配合了庞炳勋部的行动,更是打得第五师团的片岗旅团痛彻心扉,以一比一的伤亡比例,把号称日军第一支机械化师团的第五师团的片岗旅团牢牢挡在临沂之外,甚至不得不退避汤头一线。后日军称:“张将军之59军一个军要当支那十个军看待”
    笑过之后,周大少团长有点神秘兮兮地对众人:
    “人心隔肚皮,他人之心不可揣度,我们就拭目以待吧”
    回到病房,万家工商贸集团公司的驻武汉办事处处长何启明在屋里等着(他是军情处秘密人员),倒也没有啥子大事,就是兰兰妹妹的百花艺术团的戏剧分社搞了台川剧折子戏《精忠报国》,兰兰妹妹希望周大少团长去看看首演,也当放松放松啥。
    老实话,周大少团长对川剧真是不甚感冒,对于川剧中的一些把戏(变脸、滚灯等)兴趣还大些。一则是兰兰妹妹盛情邀请,二则自己不是还是百花艺术团的总指导嘛,自己的内部油碟都不去打一打,好像不过去哟。只好硬着头皮,上了轿车,一溜烟向汉口开去。
    位于汉口公园边的航空侧路上的汉口大剧院,那算是当时武汉首屈一指的大剧院子,设施完备,能容纳七、八百人。百花艺术团戏剧分社的川剧折子戏《精忠报国》就在此首演。
    下了轿车,两个军法执行处的弟兄就被何启明安排人好吃好喝去了,这俩人巴心不得:这川剧也听不懂,呆在戏院子里听上几个时,那不得折磨死人。
    周大少团长在何启明陪同下,摸着黑进了戏院子,影影绰绰就觉得坐满了人。还没开演啷个弄得曲嘛大黑,也不把灯开着,周大少团长嘀咕着被打着手电筒的何启明引到最前面的一排当中坐下,何启明安排妥当就走了。
    周大少团长慢慢适应了黑暗,左右一瞥,这第一排就他娃一个人吔,首长专席哈。
    还没等再细看,锣鼓响片一起,川剧折子戏《精忠报国》就开演了。川剧里的人物话,一口川腔周大少团长也能听懂几句。“依依哇哇”一唱,那完蛋了,就算是四川人的周大少团长完全是云里雾里就没听出个所以然。更使他娃脑壳都大了的是川剧中不可缺少的帮腔,乌喳喳的好不吵人
    到了岳母刺字这,先上来一个颤巍巍的岳母。周大少团长定睛一看:好嘛,兰兰妹妹扮得,倒也像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太。周大少团长不禁咧嘴笑了。等岳母张嘴道:“我儿上来,为母要在脊背刻下四字”
    好家伙旁边的幕帐中先钻出一个高大的岳鹏举,接着一个矮的岳鹏举,又一个稍胖的岳鹏举,又一个瘦瘦的岳鹏举……最后站戏台上一数,一家伙上了整整十六个岳鹏举
   )
296章 东湖柳绿群雄会 磨山夜黑一人书
         296章东湖柳绿群雄会磨山夜黑一人书
    兰兰妹妹装扮的岳母一声我儿上来为母要替脊背刺字,从旁边的幕帐中先后钻出或高大或矮或稍胖或纤瘦的、大大的十六个岳鹏举,面向岳母,背对着台下观众,站成了一长溜的一排,可是把所有人都逗得大笑了起来。
    坐在第一排的首长独席的周大少团长都笑出了声,又惊又气,好个陈兰哟,川剧折子戏《精忠报国》竟被个死女娃子给改成了啥子样子了嘛?岳鹏举真有十六个的话,秦桧个龟儿子还敢动他?虽出发点是好的,可这般夸张那真是糟蹋咱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艺术嘛
    还没等周大少团长的笑豁了的嘴巴闭拢,接着又惊讶地大张开了:
    只见戏台上的那十六个岳鹏举突然一起转过身来,面对着下面的观众整齐地打开了各自手上的一幅布幅,一人一个大字,连起来分明就是:
    “跟随团长,精忠报国;倭寇不灭,誓不还乡”十六个大字。
    却戏台子上那十六个手拿字幅的人不是别个,正是郭勋祺郭大个子副总指挥、李航瑞政委、周斌参谋长、唐东团长、李副团长、徐副团长、汤立勇队长、沈平副队长、冯峰副队长……川军**旅和山鹰突击队的十六个团级以上的军官们周大少团长自宣城一役后日思夜想的结拜哥子弟兄们血雨腥风中一起滚打出来的生死弟兄们
    周大少团长“噌”地一声就站了起来剧院里所有灯都亮了,与此同时,周大少团长的身后也“轰”地一声整齐的响动,那黑压压的五六百人全部整齐地站了起来。
    周大少团长看去,身后全体整齐肃立的都是陆陆续续在周大少团长提前安排下、在军情处帮助下乘隙逃回武汉集结点的川军**旅的生死弟兄们
    这时候只听见郭大个子一声炸雷般的大喊:
    “全体都有,向总指挥、老团长敬礼”
    一瞬间,台上台下,身前身后,所有川军**旅的弟兄们全部眼含热泪向他们的这个甘愿以自身安危荣辱最终换取了川军**旅和宣城万余老百姓一线生路的年轻总指挥举手行着庄重的军礼,久久没有放下
    在这一时刻,周大少团长的眼泪水奔涌而出,汹涌而下,男儿不是不流泪,只是未到动情时
    同生共死,患难与共,共赴国难,浴血沙场,弟兄们跟随着年轻的周大少团长,驰骋三晋,纵横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战火硝烟、血肉横飞之中,铸就浓浓战友情:不是兄弟胜过兄弟,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这一群来自中国各地汇聚在周大少团长扯起的抗战大旗下的汉子们,即使在枪林弹雨中,在生生死死中何曾如此泪流雨下的哭过,他们面对炮火硝烟、面对生死考验。从来抛洒的都是一腔英雄血
    可是此时此刻,所有的人都在尽情地流泪,每一个弟兄不管他来自白山黑水的东北,来自燕赵悲怆的华北,来自塞外萧疏的大西北,来自江川秀丽的大西南……这些感奋于周大少团长的满腔爱国热忱,一身报国之志的中国好男儿们汇聚在他的身边出生入死,却在这一刻都是潸然泪下、泣不成声
    感动得一塌糊涂的周大少团长死死地咬着自己的嘴唇,咬得都出了血,尽量抑制自己哭出声来。在完全看不清的一片泪眼朦胧中,缓缓地举起自己的右手,向着台上的结拜哥子弟兄们,向着身后的那五、六百的生死弟兄们,敬了他人生中最后一个庄严地军礼
    这一刻是如此短暂,却又是那么漫长。心潮澎湃、热泪长流的川军**旅的弟兄们终于有人抑制不住,发出了低低的哭泣声。这一份生死与共的兄弟之情,这一份血肉相依的袍泽之义,感天动地,永留人间……
    原来,早在打定了诈降以换得一线生机的主意以后,周大少团长就与军情处的倪副处长秘密商定了后面的所有行动。
    也就是,即使周大少团长自己不幸了。如果真让川军**旅逃出生天,也是有办法启动对于后面的老蒋极有可能采取的对川军**旅的残部的撤并打散等处置的应对之策的。
    倪副处长等军情处的周大少团长的袍哥弟兄们算是不太动感情的人了,也被他这份深情厚意弄得热泪长流的。其实就在周大少团长慷慨临走之际,他也给尚不知情的众人留下了一首藏头的《七律》,明明确确告诉大家:有机会往重庆跑吧
    果然在他被朝香宫鸠彦王中将扣为人质作为代价换取了川军**旅和宣城老百姓的生机以后,安全到达安徽泾县一带川军**旅随即就被陈诚第15集团军所部解除了武装。
    后又被撤消番号编制打散编进了该集团军所部。倪副处长等军情处弟兄随即就展开了定好的计划。随着陈诚调到武汉,其部陆陆续续也来到武汉周边驻防。乘着这个良机,川军**旅的弟兄们在军情处的暗助下,潜逃的潜逃,溜号的溜号……一个月不到,竟然跑出来五六百人
    而川军**旅的营连以上的军官,对于所谓的**嫡系那更是无丝毫贪栈之意(不周大少团长的那份高的吓人的军饷了,这些人基本上都与周大少团长有利益牵挂),或借口解甲归田,或干脆装病要求养伤……啥子名义都找交了,最后不到两月几乎跑了个净巴光
    第15集团军气得没法,甚至抓住还枪毙了几个。但就是这样子,后来,不少混到了团营一级的川军**旅的弟兄们仍然是得隙就跑。周大少团长的那两年细水长流的感情投资由此可见厉害。
    陈诚后来都叹息:周晓舟这个人,别看貌不惊人的,却是很会抓人心的。那还不,他娃一手物质一手精神,两手都硬,比起手下数千门客的孟尝君也是不差的。
    却这些跑出来的川军**旅的弟兄们前前后后的汇聚到军情处弟兄告诉的武汉集结点,到周大少团长进来磨山的陆军总医院的时候,竟然有了五六百人,而且十六个川军**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