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美国大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855美国大亨- 第2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这个时候,史高治做了一件非常“不地道”的挖墙脚的事情,在他的授意下,这些留学生中表现得最出色的一些人被留了下来。而史高治的律师为这些人找到的留下来的理由大多数都是“政。治。避。难”。

这个理由用起来特别方便,因为本来在美国人看来,满清就是野蛮人,野蛮人搞出政。治。迫。害什么的事情难道还需要理由吗?而且,满清毫无契约精神的突然中断约定好了的留学,这肯定是出于政治原因。所以,某些留学生回到清国之后,会受到政。治。迫。害,这难道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吗?

在当时,某份报纸甚至对于可能的政。治。迫。害做出了这样的解释:

“众所周知,清国的男人都会留着长长的辫子。这种习俗和美国差异极大。而在幼。童留学生在美国生活的过程中,他们为了能更好的融入美国社会,当然会采用和美国人一样的穿着和发型。这就给他们带来了危险——清国的法律规定,对于任何没有留辫子的男人,都要处以斩首的野蛮的刑罚。满清政府为此,甚至屠杀了数以百万的手无寸铁的平民。原本依照计划,这些留学生准备在预定的回国时间之前的一到两年里开始蓄发,这样等到回国的时候,他们就有一条辫子可以让他们避开这条野蛮残忍的法律。但是满清政府突然下令他们回国,这就使得他们陷入了突如其来的危险中。而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满清政府之所以下令召回留学生,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要惩罚那些敢于在国外违反他们的法律的留学生……”

反正,整个俄亥俄的舆论基本上控制在史高治的手里,而俄亥俄的政府人员也不会主动的跳出来和麦克唐纳财团过不去。所以,这些申请政。治。避。难的留学生,几乎立刻就得到了俄亥俄州的庇护。至于联邦政府,他们也不会为了这点小事去和俄亥俄州闹腾,更不会为了这点无关紧要的小事去得罪一个大财团。

当然,有这么多的幼。童留学生留在了美国,还有一个原因据说是这样的。据说麦克唐纳财团当时负责和留学生们沟通的光·陈先生,也就是传说中救过史高治的命的陈八尺,对那些学生们说出了更为大逆不道的话。他居然给那些学生们分析说,大清帝国时日不长了,就算现在留在美国,得罪了满清政府,将来一样能风风光光的回中国去。反正,满清对于地方的控制力已经弱得一塌糊涂了,而且到那个时候,满清政府估计也把这事情忘了。他甚至还这样说:“就算满清政府还记得,又有什么可怕的呢?你们留在这里,然后申请一个美国国籍,学成之后就可以大摇大摆的回去为祖国——我说的是中华,不是满清——效力,反正有治外法权,满清也不能把你们怎么样。你们来的时候,很多人都在中国和我们的代表王启年先生打过交道,王启年先生就是个发匪,但是你看他在满清的衙门里出出进进,谁敢抓他?不但不敢抓他,甚至很多时候还要巴结着他呢……”

大批的幼。童没有依照命令回来,而是留在了美国继续学业。反正麦克唐纳财团同意继续支付他们的学费,只要他们毕业后为麦克唐纳财团工作一段时间就可以了。满清政府挨了一记耳光,当然极度不爽,但却也不敢真正找美国人的麻烦。只好拿当初推动这件事情的那些人出气。容闳就是其中之一。

当然,容闳有美国国籍,所以满清严格来说,也不能把他怎么样。不过当时他正在满清的衙门里工作,拿着满清的工资。满清政府中的一帮子“清流”自然也就有机会对他横挑鼻子竖挑眼。结果1882年的时候,对于满清以及洋务运动极其失望的容闳,干脆辞职不干,回美国来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容闳会一直在美国呆到1894年,甲午战争失败之后,他才再次与国内联系,回到中国再次为振兴中华做绝望的努力。结果又卷入戊戌变法,差一点就死在老佛爷发动的政变当中。

不过在这个时代里,情况却有了一些变化。两个多月前,曾经和容闳打过很多次交道的王启年突然找到了容闳。于是容闳就急急匆匆的赶到国内。

望着直隶总督府的牌匾,容闳又想起了当时王启年和他的那次会面。

当时容闳正在自己的院子里修建草坪。老远的就看见一辆大众汽车开了过来,车在他的栅栏外面停了下来,王启年从车上下来,向他挥着手喊道:“容先生,我找你有事情。”

容闳就上前去打开了栅栏门,很有点惊讶的对王启年说:“王先生,您怎么有空到我这里来。”容闳和王启年虽说认得,但一直算不上是朋友。王启年这个人原本在太平天国干过,对于清朝政府一向非常痛恨。所以对任何于清朝政府有关的人,他总是冷冰冰的,还时不时的会故意找茬,给人难堪。容闳当年也没少被他讽刺挖苦过。所以对他的态度也算不上热情。

王启年先生黑着脸对容闳说:“我们进去谈谈,要出大事了。”

容闳知道王启年这个人的脾气虽然让人厌恶,但是他却绝不是一个喜欢说瞎话糊弄人的人。所以赶紧让开路,对他说:“那好,进来到我的房间里去说吧。”

进到了客厅里,王启年在椅子上坐了下来,容闳的妻子正准备给他泡茶,王启年却说:“我不需要这个。”又转过脸对容闳说:“容先生,这里有一些情报,你可以看一看。这是相当高的机密,你只能看,不能做记录。”

容闳接过这些情报,看了起来。最上面的一份情报是日本海军舰队的军舰构成,性能方面的。这份情报很细致的将它和北洋海军的舰队的情况做了一个对比。这个对比让容闳很有些触目惊心的感觉。尤其是在火力对比这一栏当中,他相当惊愕的发现,日本舰队的单位时间发射的炮弹重量竟然已经超过了北洋舰队近十倍。这简直就是……在容闳的记忆中,北洋舰队的实力应该是明显要强于日本的,但是现在怎么会成了这个样子。于是他问王启年:“这个情报可靠吗?”

“废话。这些东西都是随便就可以收集到的公开的信息。你要是不信,自己去翻报纸去。”王启年这样回答说。

容闳知道,王启年的消息应该是非常可靠的,但是他依旧感到有些难以置信,于是又问道:“日本人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钱,短短几年时间就赶上来了?”

王启年依旧黑着脸回答说:“自己看后面的东西。”

于是容闳就继续看下面的内容,然后又被惊出了一身冷汗——日本的工业规模和工业水平,甚至财政收入都超过了中国。

“日本很快就会向满清发动战争了。”看到容闳大致上看完了,王启年就这样说。

“你怎么这么肯定?”容闳问道。

“你到底看了没有?”王启年突然生气起来,“没看到情报上日本近年来米骚动的次数的情报吗?日本只有这么点大的市场,既没有原料也没有市场,发展到这一步,它难道不是必须立刻出去找个原料产地和市场吗?除了朝。鲜,他还能在哪里找到这些东西?要吞下朝。鲜,难道不就是要和满清打一仗吗?再说,满清这么笨,这么无能,不打他打谁……”

对于政治经济学,容闳懂得并不多。不过在王启年很努力的耐着性子给他讲了一番之后,他总算是弄懂了一些,同时也被说服了,真的感到局面危在旦夕了。

“北洋的船都已经老旧得不成样子了,完好率还不知道有没有二分之一。如今看看日本的外购军舰的交货时间,考虑到形成战斗力的时间。北洋还是有反应的时间的。比如讲军舰上的老式的大炮换成新的速射炮。虽然靠这个多半还是打不过人家的新军舰,但好歹要强不少。另外,如果你能说服满清的那些傻帽,尽快的做出订购新军舰的决定的话,我们甚至可以为你们建造比日本最新订购的军舰更好的军舰。如果你们缺钱,麦克唐纳创投也可以给你们贷款……”王启年最后这样对容闳说。

第三百十四章,拜会

想起以前的一些事情,容闳忍不住又叹了口气。他定了定神,就跟着那个看门人走了进去。

进了门,绕过一个假山,后面迎面就是一套五进的轩昂壮丽的大房子,这是总督府的正厅,不过,李鸿章并没有在这里等着容闳——这倒不是轻视他,而是这房子太大,用来开大会倒是不错,用来接待客人,就显得不太合适了。一般来说,李鸿章都会在后面的小客厅里接见客人的。

果然,那个看门人带着容闳一转,就到了一道小门前面。他在那里站住,对容闳说:“容先生请从这里直走,总督大人在前面的小客厅里。”

容闳知道,这人的身份是不够格进这道门的。于是他向着这人微微的笑了笑,就走进了小门。在小门里面,又有一个马弁模样的人等在那里,见了容闳,先上来打了个千,笑道:“可是容先生?中堂大人正在等着先生呢。”于是他就在前面领路,带着容闳又走了几步,绕过几棵梅树,前面又出现了一间小巧别致的青瓦房子,这就是李鸿章日常会见客人的小客厅了。

容闳看到,李鸿章居然也亲自站在房门前的台阶上等着。见了容闳,李鸿章忙走下台阶,迎了过来。

“见过,中堂大人。”一见到李鸿章,容闳赶紧行礼道。

李鸿章抢上一步,扶住了容闳,说道:“好几年没见到纯甫贤弟了,唉,纯甫贤弟这几年也不给老哥我写信,我也不知道老弟如今在美国如何……”

“劳费中堂大人挂念了,小弟在美国倒还好,倒是见了中堂大人还和前几年一般的康健,真是让小弟不胜欣喜。”容闳也回答说。

“唉,老了,不中用了,比前几年可差多了。”李鸿章一边笑着说,一边带着容闳走进小客厅里,两人分宾主坐下,李鸿章问道:“老弟不远万里,从美国赶回国来探望我,可是有什么见教。”

“中堂大人。”容闳说,“小弟在美国看到了一些消息,不知道中堂大人可知道。”

“什么消息?”李鸿章问道。

“日本向英国购买巡洋舰的消息。”容闳回答说。

李鸿章听了,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这事情我倒也听说了,的确是一条好船。只是纯甫贤弟就为了这件事情就不远万里的跑回来?”

“当然不仅仅是这个。”容闳回答说,“我听说这些年来,北洋水师一直都没有买入新船了,不知道可是真的?”

“不错。”李鸿章回答说,“贤弟也知道,朝中有些人舍不得在海军身上花钱。总觉得以现在我北洋舰队的实力,已经足以雄踞亚洲了。”

“中堂大人可还记得那个叫做王启年的发匪?”容闳想了想问道。

“这人自然记得。这人的性子极差,但办事情却极为认真,也算是个很有意思的家伙。”李鸿章的脸上露出了一点笑意,想是想起了王启年当年在做麦克唐纳的技术代表的时候的一些事情。

“中堂大人,这个王启年,给我看了一份情报,我不知道这份情报算不算是危言耸听,但听了却让我连觉都睡不着了。”容闳说。

“什么情报?说来听听。”李鸿章倒是来了兴趣。

“是有关日本海军舰队的火力和我们的舰队的火力的对比的。”容闳说,“依照他的说法,日本舰队的火力已经远远超过我舰队,甚至是我舰队的七倍以上。”

听了这话,李鸿章的脸色阴沉了下来,说道:“这人又在危言耸听。我北洋舰队船坚炮利,虽然日本这些年来增购了不少的军舰,但是论吨位和大炮数量,我们还是要稍微多一点。”

“中堂大人,我们的军舰买回来后,可换过大炮没有?有没有把老式的大炮换成新的速射炮?”容闳又追问道。

这个问题已经涉及到一些“机密”了,虽然对于我大清这样的工业薄弱的国家来说,这种所谓的“机密”,外国人真想知道,其实非常容易。因为我大清根本没有制造管退速射炮的能力,所以如果我大清真的给舰队的军舰换上了新的速射炮,那就只能是从外国进口的。这样一来,想要查到这些消息,对于一些有需要的外国人来说,其实是相当的简单的。李鸿章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略微考虑了一下,就告诉容闳:

“新式火炮价格太贵,再说军舰上的舰炮状态还都不错,哪能都换掉。再加上如果要换,又要请英国人施工改造,英国人的要价更是高得离谱。如果不让英国人来改,英国人就声称不再负责军舰的保养维护……”说到这里,李鸿章忍不住叹了一口气,“说起来当年王启年反对我们买英国老军舰,虽说是为了卖他们自己的军舰,但他说英国人肯定会通过卡住零备件和维修来把便宜出来的钱再捞回去,倒也不是没有道理。”

听了这个回答,容闳知道,王启年和他说的,北洋舰队连一门速射炮都没有估计是真的了。于是他就说:“王启年给我看了日本所有外购军舰的配置,以及近些年来日本采购速射炮的情况的表格。按照这张表格上的数字,日本几乎所有的外购军舰上面的主炮都换成了速射炮。这些炮的射速十倍于老式火炮。要真是这样,只怕王启年所说的日本舰队的火力数倍于我军也不全是危言耸听了。”

听了这话李鸿章沉默了一会儿,过了一会儿才这样说:“王启年是在给麦克唐纳兵工厂拉生意呀。说不定就会夸大其词。不过纯甫贤弟,你说到的那个表格可能给老哥我看看?”

这份表格王启年并没有允许容闳抄录,不过容闳的记性非常好,多看了几遍之后,就将这里面的内容几乎全背了下来,等王启年走后,他就将这些对比表格全都默写了出来。如今见到李鸿章问起,就从随身的皮包里取出了这些表格,递了过去。

李鸿章接过这几份表格,对容闳说:“先让老哥我慢慢看看。”就细细的看了起来。话说列表格这种东西,最初还是从外国人那里传来的,尤其是当年和麦克唐纳财团做买卖的时候,李鸿章见过了不少的各种各样的表格,所以对这类东西,李鸿章已经相当熟悉了。

这份表格极其的细致,上面不但包括日本舰队的军舰购买时的各种情况,包括排水量,速度,火力配备,甚至还包括这些军舰在日本以外进行修理改装的各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