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一九零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一九零二- 第1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二百零四章滇西南新布置

天要亮了,勤劳的农人,已经起身整理工具,准备上山下地了。日夜忙碌的女人们,眨着微微发红的眼睛,打着倦困的哈欠,开始拾掇锅灶做饭了。一会儿,从烟囱冒出蓝色的轻烟,和灰茫茫的薄雾混在一起,象是给苏醒了的村庄盖上一层薄纱。西面的块块小云朵,在人们还看不到旭日的时候,它们就被朝霞烘得艳红,宛如一缕缕点缀在白玉上的彩翡。

站在来凤山上眺望腾冲古城,秋j渐渐露出笑意。恬静而安宁,在这偏远之地,竟让人产生这样的感觉。而且来凤山是座火山,温泉是其固有的特点,洗过之后精神为之一振,身心为之一轻。

奇怪的是,她有些浮想联翩,很多有些谈忘的事情又出现在脑海,感到亲切,也有种疏离。她想起了在日本加入洪门,也回忆了对这个社团的幻想的日益破灭。

……有人高喊一声:“前途无碍”,她便给刘、关、张敬香,信誓旦旦地要属守帮规戒条,然后一刀斩下雄鸡的头,把它的血和自己手指刺出的血混在一起。歃血为盟后,她看到了一些宝物:杀满人的刀;能剪开压在中国上空的黑云的裁云剪;能书写正义之法的毛笔……

但目前现实,以及她的亲身经历,使她确信这样的团体的革命是不会成功的。她逐渐相信,那不是什么革命启萌,而是愚昧;不是什么精神力量,而是一些迷信活动。

是的,她看到了很多打着“高尚伟大”旗号的江湖会党,但他们却常常欺压那些他们宣称要拯救的平民百姓。他们成群结伙,提刀拿枪,恐吓乡民。老百姓对他们又恨又怕。对他们要伸张的正义嗤之以鼻。

当然,秋j也承认百姓的软弱,查愿意革命,不畏生死的百姓,还能称其为百姓吗?而且,就算现在中国的大多数人还是老百姓。革命就要依靠那些江湖豪客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秋j已经确认了这一点,她相信,只有纪律严明、有理想、有热血、有宗旨、有领导的革命军,才是革命成功的希望所在。而且,这种希望在越来越大,越来越接近成功。

腾冲、龙陵等县相继被革命军轻取,隔怒江而窥保山,滇西军区基本上完成了展开计划。地盘的拓展,光复区人口的增加。终于使滇西军区能够开展政务工作,也使滇西部队差不多能够保证粮食的自给自足。

这就是根据地,有了直观的所见,秋j才真正了解其中的重要意义。不稳固占领并经营,流寇似的武装怎么能够得到百姓的支持,怎么能让他们甘心情愿地交税纳粮?军队呢,也因为有了根据地而可以休整、训练,伤员也有安心养伤的环境。

一阵银铃似的笑声打断了秋j的思绪。两个救护队的女兵从山路上转了过来,带着清新纯真的气息来到了她身旁。

“秋姐。那温泉泡起来真舒服,我差点都睡着了。”一个女兵的两腮红扑扑的,象是抹了胭脂,头发也还是湿的,晶莹的水滴在阳光照射下闪射着光芒,仿佛满头的珠翠。

“以后能经常来吧?”另一个女兵笑着询问道:“凭部队的实力。清军还能打过来吗?”

“清军不来,咱们也要打出去的。”秋j取下毛巾,给女兵擦着头发,笑着说道:“如果医院设在这里,你们倒是可以留下。不必随军行动了。”

“那可不好。”圆脸女兵摇头,“还是跟着部队去光复更多的地方,直到推翻满清更让人激动。”

“是啊,从南洋回到国内,就是要参加并见证这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呆在后方可不是人家的本意。”另一个女兵附和道。

“那你们就带好新招来的医护员,那些少数民族的女子,我看倒也不乏心灵手巧之人。”秋j在这两个女兵的陪伴下,慢步向山下走去,边走边说道:“部队扩充得太快,医护人员与之则不成比例。所以,以后在根据地不仅要建临时军校,还要建医护学校,多培养医护员。而从心理上看,女医护是比较合适的。”

“这倒是真的。”圆脸女兵连连点头,“男人嘛,粗手笨脚的就不用说了。那些伤员呢,在女医护面前也得要面子,装男子汉,忍着痛不敢大声叫呢!”

“总部也会支援些医护人员吧?”瓜子脸的女兵停顿了一下,说道:“嗯,有困难要自己想办法解决,总部远离千里,也不是很方便。不过,咱们复兴会真有能人哪,那个青嵩榨汁确实能治疟疾。要是能提炼出来,变成药片或注射针剂就更好了。”

“总部已经是竭尽全力了。”秋j轻轻叹了口气,“你们算过没有,就咱们滇西军区的部队,每天的伙食费就需要多少?总部不仅提供了武器弹药、饷粮物冷风,还有氯喹等药品,现在又挖掘出青嵩榨汁这个药方,实在是不容易啊!”

“要说革命党,肯定是咱们复兴会实力最强,人才最多。”圆脸女生颇为自豪地挺了挺胸,“秋姐,你肯定见过咱们复兴会中的大人物吧?宋先生、陈先生、吴先生……他们长得都是什么样子?年纪大不大?”

“我也只见过陈先生。”秋j笑着说道:“胡子拉碴的,倒也没什么特别。宋先生呢,报纸上有登载,很沉稳、渊博的样子。”

“宋先生是大革命家,是领袖;吴先生是军事家,运筹帷幄;陈先生应该是比较全面,长袖善舞。”圆脸女兵依着自己的印象做出定论,“反正吧,他们都是很厉害的人物。可要想识庐山真面目,我觉得恐怕要等到革命成功以后了。”

“这也只是估计猜想,我觉得不必等到革命成功,只要革命军打出个局面,核心领导就会前来坐镇。”瓜子脸女生同样也是在想象,但也有些道理。

“是啊。打出个局面,现在才是刚开始。”秋j向路旁的士兵还礼,说道:“咱们快点走,杨副司令大概今天会回来,别迟到了欢迎仪式。”

腾冲古城并不大,占领之后的勘察也显示死守不是最好的办法。作为腾冲古城的屏障来凤山。实在太小,驻扎不了太多的军队。而一旦来凤山被敌人占领,腾冲城便会被四面包围。

所以,滇西的革命军便把北面湍急的怒江和海拔三千多米的高黎贡山作为护卫腾冲的两道天然屏障。只要在高黎贡山险峻的隘口设下重重关卡,据险阻击清军,清军便难以攻到这里。何况,再有两三个月,雨季便到了。听本地人讲,那时候怒江的水面宽度会陡然间涨到四百多米。且水流湍急,山中驿道更是路滑难行,清军就更没有办法进攻了。

而副司令杨文恺便率领着一千人马前往高黎贡山和怒江南岸侦察布防,修筑工事。根据地刚刚建立,北面的敌人暂不足为虑,即便是从四川调来清军,也构不成严重威胁。滇西南革命军的主要作战方向将是东面,也就是占领了滇南的清军主力。即便清军暂时不来攻打。部队也要配合广西的友军,对清军展开袭扰牵制。

除了翻越高黎贡山这条攻击道路外。清军还可以选择耗时要长,路途要远的迂回进攻路线。就是先沿怒江南下,由古驿道老渡口(后惠通桥所在)渡江,过松山,取龙陵,再北攻腾冲。

而革命军也分出一部驻守松山。严密监视老渡口,使清军绕路来攻也将是阻力重重。

秋j虽然急忙赶回,但杨文恺直到天近黄昏才带着几十名警卫赶了回来,连休息也顾不上,便马上进行了军议。

“高黎贡山海拔高。地势险,确实是一道天然屏障。经过初步勘察,设立了五个阻击阵地,战士们正在加紧修筑工事。。。。。。”

高黎贡山的险要不比寻常,老天把砍削得最陡峭的一面留在了怒江西岸边,这里几乎无处不险峻,无处不高耸。易守难攻的山头象钳子一样夹紧着古道,如果有部队坚守,敌人想要轻而易举地突破并进抵腾冲,显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任务。

杨文恺在地图上指指点点,详细介绍着几个阻击阵地的大致情况。

灰坡,寸草不生,上千米的高度,超过七十度的陡直土路,半尺多厚的浮土,故得此名。而小横沟处于灰坡山梁,是从云龙经栗柴渡或从永昌经猛古渡前往腾冲两条古道的交汇口,为兵家必守之地。

在这样的地势上进行仰攻,对清军来说,将是一场令人胆寒的噩梦。如果再下点雨,那半尺多厚的浮土会全部变成胶泥,清军要怎么仰攻这个要命的灰坡?在半尺深的稀乎乎的胶泥里摸爬滚打,踩下去象油一样滑,拔脚起来却比胶还粘。陡坡上,顶着弹雨,还要顾着脚下,一不留神,只要跌倒,一路跌撞着滑下去,必死无疑。

凶险至极,想起来就头皮发麻,顿生无力之感。杨文恺在介绍中万分庆幸己方是防守,不必跟这厚厚的浮土,或者是要命的胶泥玩命叫劲。

南斋公房因古代有斋公(道士)在此建房救助往来行人且位于北斋公房之南而得名,海拔约三千四百米,是从云龙或保山至腾冲古道翻越高黎贡山的天险要隘。丫口横截高黎贡山主脉呈西东走向,两端危岩耸峙,千年古道在悬崖间曲折蜿蜒,险象环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要想攻破南斋公房,沿古道正线进攻是一个办法;从南翼小新寨、芒黑河头经新路头越高黎贡山,绕袭南斋公房侧后的大坝、江苴则是另一个办法。革命军为此在南翼又组织了两道防线,倚险进行堵击。

灰坡、桥头、冷水沟、北斋公房等险要阵地一一介绍讲解完毕,杨文恺继续说着防御的注意事项,“据当地人和新招募的土兵讲,进了雨季,高黎贡山几乎便是绝地。连绵雨,气温急降。在高海拔的山顶,湿衣服贴在身上,那真是彻骨的寒冷。也就是说,虽然咱们占着防守的地利,但能否守住,我看关键还在于后勤物资是否充裕。粮食、干柴、御寒的衣物和被服,都是不可或缺的。”

“这就是实地勘察、多问多听的好处,谁能想到在这温暖如春的气候打仗,竟然还要准备御寒之物呢?”总司令龙济光虽然是云南人,但显然也不了解这滇西南,特别是高黎贡山的具体情形,听完讲述,不禁有些慨叹,“那据杨副司令观察判断,我军要留多少部队防守比较合适呢?”

“高黎贡山留两个营,六百人足矣,但后勤一定要保证;松山有三个营,一千余人也足以抵挡。”杨文恺比较肯定地说道:“而且,所派部队可以选择新兵较多的,毕竟防守会容易些,敌人不来的话,也有时间进行训练。”

“那我军就能抽调出三千多人马,或是抵挡东面清军的进攻,或是主动出击,牵制清军,为广西的友军减轻压力。”参谋长宗少华沉吟着说道:“原来的计划是要攻下保山的,只是考虑到雨季将临,隔着怒江支援不易才进行了调整。既然北面无虞,我军是不是以临沧为中心,转向滇中拓展?”

“我觉得可以。”秋j表示赞同,“不仅向滇中拓展,还使配合友军作战或扰袭牵制敌人更加方便,更使龙陵、腾冲地区成为了腹地,边区政府也就更加安全。”

“我同意。”龙济光点了点头,说道:“如果大家都没意见,我觉得杨副司令亲自勘察过高黎贡山和怒江的情形,便由他负责防御作战并保护边区政府比较合适;主力呢,转至临沧,或北或西,可主动出击。宗参谋长,你负责拟定计划,向总部请示;秋副司令可率先头部队即刻开拔,至临沧做好准备工作。”

“大体上可以这样确定。”看众人都没意见,宗少华说道:“我马上制定计划,并向总部请示汇报。”

……………

第二百零五章你筹我谋,英使朱尔典

“轰!”一声爆炸毫无征兆地再次响起,碎石横飞,再次增加了几名伤员,有一个倒霉蛋儿被激射的利石击断了脖颈动脉,血流如注,眼瞅着是活不成了。另一个被石块崩坏脸面的清兵倒在地上,惨叫着“疼呀,眼睛看不见了”。

清军军官阴沉着脸,看着爆炸现场的一片恐慌,无力地挥了一下手,命令道:“放慢速度,仔细搜索前进。”

尽管在行进中再三遭到改装的地雷的袭击,但清军还是要前进,到达他们计划中的宿营地。在山区野外宿营是极度危险,也是难以想象。

当然,如果靠肉眼观察就能发现地雷,除了批评埋雷者技术不够,行为粗糙,似乎找不到别的理由。好在时间短,革命军还没有制式的地雷,只是用手榴弹,也足够让清军的行进速度慢上许多了。

“在复杂潮湿的山林中,我们不只是和敌人作战,更是和环境作战。”一名清军军官沮丧地在连连摇头。

而且,清军的补给物资也出现了问题,当接连两支运送物资的队伍在山林中遭到袭击和劫掠后,清军发现敌人已经通过他们所不知道的林间小道或纵横的雨淋沟渗透进了他们的侧翼和后方。

在丛林中被切断补给,对一支军队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而漫长狭窄的丛林运输线不仅很难保障,而且容易遭到攻击。清军军官现在才算是清醒地认识到了不利的局势,敌人到底有多少,他们不知道;敌人在丛林中的渗透通道,他们也不知道,而要把部队布满丛林却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而且,不仅仅是渗透进来的敌人构成了威胁。还有当面的倚险阻击,更令清军付出了惨重的伤亡。

突然爆发的猛烈枪声预示着前进遭到了阻碍,听着那熟悉的哒哒声,清军军官的心又收紧了。

轻机枪,在复杂地形中易携易用,比重机枪还要灵活方便。巧妙隐蔽的工事。突然爆发的猛烈交叉射击,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大量杀伤了清军。

子弹横飞,双方在激烈的对射。在浓密的丛林里,火炮是难以运进来的,由于树枝藤蔓的影响,也无法发挥应有的威力。革命军有预设的壕沟、工事,清军则仓促应战,难以突破。

夕阳西下,炽烈的红光映红了西部天空。象漫天大火。接踵而至的是灰暗的暮色,蓝烟似的夜雾从四面涌来,朦胧的阴影笼罩了山林大地。

枪声渐渐停歇下来,清军军官这时才觉察到,这次交火,竟然让他忘记了宿营的大事。其实,他想到了也没有办法突破敌人的防御而到达。没有合适的宿营地,在山林中露营过夜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因为污水中有水蛭。树叶上有蚂蝗,草丛中有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