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862》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1862- 第2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梦麟现在很恼火,舰炮已经打出了三轮了,却似效果不大。这效率实在有些丢人,“都给老子看仔细了,瞄准了再打,瞄准了。”

站在120mm主炮边,张梦麟大吼着。

一旁的主炮手张青在心中默默的计算着,对张梦麟的吼叫充耳不闻。

“瞄准了打,瞄准了再打——”同样的话,小南门炮台诸将,安庆守城协副将林越成也在高声的呼喊着。

大炮开火多少次了没有战果收获,谁的心理压力都不小。

“靠近些,再靠近些……”已经有别的炮艇率先选择了拉近距离。就在君山号左边百米不到的岳阳号。在副将范春堂的指挥下,二百五十吨级的炮艇s形的急速向着炮台靠近。

“轰轰轰——”清军的大炮在开火。林越成不会放弃这个机会。指挥各炮位火炮集中对着岳阳号开火。一时间炮弹是哗哗的砸了过去。

而岳阳号上的主炮,那门120mm的重炮也在抓紧时间。对着小南门炮台上的同一个炮位不停的轰击去。

爆炸声和血肉横飞的惨叫声中,两边激战欲烈。

一个小时后,小南门炮台上还在还击的炮位已经减少到了八门。君山号已经停在距离炮台一里左右的江面上,船上主炮对准炮台上的一处主炮位不停的轰击着。它现在的处境很是危险,但在危险的同时也拥有着巨大的机遇。危机,危机,本就是危险与机遇并存。

战到现在,君山号并不是一点损伤都没有。它的左船舷上挨了一炮,直接被炸烂了一个一米多长的大豁口。左舷后端的副炮在一次被命中后也不见了。直接从炸出的口子那掉进了江中,炮位的成员全死了个干净。就是它现在停下的这短短十几分钟时间里,君山号就又中了两颗炮弹,只是没造成多大损伤而已。

“轰隆……”

震耳的爆炸声中,气浪直接把林越成掀倒在地。小南门炮台主炮位被打爆了!

从懵愣中回过神来的林越成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主炮位那么厚的防护怎么可能被打爆呢?自己督造修缮小南门炮台的时候,可是把仅有的一批钢筋水泥都用在了主炮位的,它怎么可能被打爆?

在受到长江以南秦军极大的威胁之后,安徽内部就守备策略,发生了很大的争执。

张曜执意固守合肥与庐州。认为安庆处在长江边上,而秦军的水师犀利无匹,非大军可战之地。巡抚大人文格当然不同意张曜的意见,一心一意要死守安庆。但文格这个巡抚多是噱头。安徽实权更多的是握在张曜手中。尤其是战备物资调配,诸多钢筋水泥都被张曜拿去修缮合肥和庐州了,落到文格手中的只有一点毛毛雨。

这点毛毛雨全被拿来修筑小南门炮台。主要就是炮台的主炮位。那是炮台上唯一一门105mm的重炮。但挡不住君山号运气逆天,炮弹正好从炮位的窗口打进去。引爆了炮位上的全部弹药,自然整个炮位就爆掉了。

君山号的这一炮直接奠定了秦军炮战胜利的基础。在主炮位殉爆以后。小南门炮台上的清军就跟没了主心骨一样,要斗志没斗志,要军心没军心。在炮战强强战斗到两个小时的时候,整个小南门炮台哑巴了。

小南门炮台之战,秦军旗开得胜,为整个安庆攻城战都开了一个好头。

就跟刘暹说的一样,小南门炮台两个小时失手,如一盆冷水浇泼到安庆守军的头上。清军士气大挫。

接下的一天里,登陆北岸的秦军陆军轻易的就扫荡了安庆城周边的清军阵地。

文格并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兵之才,他脑子里的战争思维还停留在二十年前,还是以‘城防’为中心的老式战争。安庆清军主力部守在城内,外面各处战略重地都仅是稍加布置兵力防守,或干脆就是不布置一兵一卒。

秦军登陆的第二天就用炮火湮灭了城南和城西两道城墙,然后工兵部队进行爆破,在南、西两道城墙上炸开了六道五六丈宽的巨大豁口,安庆清军的斗志彻底垮了,当天刘暹就在安徽巡抚衙门见到了文格的尸体。

这个三十四年前的满清进士,以善工笔花鸟在当代士林中享有声誉的满人权贵,如此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而安庆的易手给天下带来的震动远不是一个文格之死所能比得了的。

因为秦军夺取了安庆之后就有了进军皖北的根基,而秦淮之间的淮安大决战开打在即,秦军如此动作,多少能动摇一下淮军的军心。

说真的,现在淮军精锐一在川中,另一部就在淮安。至于安徽老家,真的是靠张曜的嵩武军来撑台面。

如果秦军挥师北上。没人相信张曜能扛得下来的。

不过刘暹在安庆战后当即乘坐兵舰抵到南京,然后过江到扬州。明显是针对淮安之战的御驾亲征。占领了安庆的秦军也跟冬眠的狗熊一样,窝在安庆,不肯动弹。似乎并没有‘趁人之危’的意思。

李鸿章这时候已经到了淮安,整个华北的淮军各部,如若汇入大海的江河,哗啦啦的流进‘淮安城’。

据淮安这个军情处位于苏北的唯一站点来报,淮军兵力已经超过了四万人。

其中步兵主力为李鸿章的亲军一系,即李鸿章在淮军初创时期的督标亲军,和担任了江苏巡抚后的抚标亲军。再由就是淮军站稳脚跟以后的护军营,现在统一由李鸿章的表弟兼妹夫张绍棠统领,手下有周良才、黄元良、李胜、颜邦桂、张文宣等将。

这些人本来已经纷纷出人头地,比如说混的最好的李胜,带着李鸿章的两营亲兵历经多年苦战,部队扩充,定名‘胜字营’,已经升为记名提督,赏赫勇巴图鲁名号。正一品封典。

但现在李鸿章一收拢,全成张绍棠手下一将了。

李鸿章亲军总兵力接近万人,装备精良。

再由就是潘鼎新的鼎军。作为淮军立军时候的基本盘之一,潘鼎新在淮军中的地位不逊色刘铭传多少。是李鸿章嫡系中的嫡系。现有步队十六营,马队三营,兵力达到万人。步队由吴从发、唐宏成、潘鼎立、聂桂荣、韩照扬分统。马队由万国顺统领。

然后是杨鼎勋的勋军,全军建制是步队十五营、马队三营。加上炮队一样高达万人。只是杨鼎勋其中五营步兵驻扎于扬州一代,被秦军早就一口吞了。现在是步队十营、马队三营,加上炮队,拢共七八千人。

据军情处来报,杨鼎勋是一门心思的要报仇雪恨,声调叫的很高。而若纵观原时空的历史,在淮安的诸多淮军将领中,他杨鼎勋却是最应该感谢刘暹的那一个。如果不是刘暹改变了历史,杨鼎勋早十年就挂了。原时空里他是死在了平捻战事之中。

再由就是聂士成率领的武毅军。后者本是李鸿章的六弟李昭庆一手带出来的,湖北之战中的叶志超部就是武毅军的其中一部分。李昭庆死后武毅军就没一个正经的统领,以近乎分散的形式存在着。这次聂士成这个淮军小辈能够上位,也是因为赶上了淮安大战。

现在武毅军全军十一个步兵营,两个炮营,总兵力六千余人。

再加上唐仁谦带领的不少于五千的马队,以及罗荣光带领的炮队,淮安淮军总兵力一定超过了四万。

而秦军方面,除了刘暹不离身的警备团外,就是齐大林的整编第四师【缺一个旅】,外加宋祚先的近卫骑兵旅一部,以及罗伊带领的第一炮兵团。

总兵力也达到了三万人!

尤其是齐大林带部北上的时候把师属的骑兵营、炮兵营全部带了上。刘暹虽然只有三万人,但是炮兵力量和骑兵机动力量绝对很猛。

两边战场定在了淮安,但秦军要真的打到了淮安的话,这场战争淮军已经输了。

因为秦军的实际控制线是在高邮州的子婴沟,往北是高邮湖与射阳湖中间夹着的一段狭地。宽度只有三十来里,长有二十里。过了这段狭地才是宝应,然后再向北是泾河,过了泾河才是淮安城。【不是陕西的泾河】

所以这一战的焦点实际是在这二十里的狭地上。骑兵的作用不在战阵之间的反冲杀,而是在绕过射阳湖的迂回袭击。

这正面战场,不想绕着射阳湖兜大圈子的话,那就只有狭地上的硬碰硬了。所以这一站不仅吸引了全国瞩目,更吸引了大批的国外战地观察团。

秦军拒绝了美国和德国的申请,但‘我大清’是来者不拒!

ps:射阳湖不淤塞之前,差不多有半个洪泽湖大小。

第四百六十七章淮军牺牲不怕

刘暹起兵已经一年半了。

席卷了整个南中国,大清朝军费花了不知道多少,却根本止不住颓势。若非有洋人在给‘我大清’不停的输血,财富之地尽丧的满清,不止这两年的大旱会置之不理,就连官员的俸禄和一二百万八旗子弟的铁杆庄稼,怕都拿不出真金白银来。

苏南尽丧之后,漕运断绝,北京城的粗粮价格都高过了两年前白米的价钱。

刘暹说服曾国荃投降的那三百万担大米,至少有一半被运去了北京,剩下的一半散在辽阔的中原大地和黄土高原、渭河平原上,不跟毛毛雨一样么。而且粮价之高,能让两广地界的米商听了后眼睛都血红。

秦军以一个银元一担大米的价格兑给北面,到了太原就能买到十两银子一担掺了不少沙土的灰米。

这根曾国荃当初时候的心愿是绝对的背道而驰。

王庆手里早就握着真凭实据了,刘暹没让他立刻就发。他要等到淮安大战尘埃落定之后,再给满清摇摇欲坠的江山沉重一击。让天下人彻底认清满清可恶可恨的丑陋面目。

朱其昂为代表的船务招商局被秦军收入囊中以后,改为北洋船运公司的旗下轮船,该往天津、烟台等地去的还一样去,淮军也好,绿营也好,汉官也好,满员也好,全都笑脸相迎,没一次被扣被拿捏的。为什么呢?不就是因为他们往北面贩运的是粮食么。

只上海易手之后的这几个月时间,北洋船运公司的财务收益就几乎能与南洋船运公司齐平,实在是因为粮食的生意太大太好做了。

这期间淮军是中间很重要的一环节。此次李鸿章筹集大军南下。所有的开拔银子,军费军耗。物质粮秣,一切费用全部都是淮军一力承担。没有向北京要一分银子,这里面就很有粮食生意很大的功劳。当然,粮食声音再赚钱,淮军也只是做了几个月,这一下李鸿章是把自己的家底掏干了。

所以此次淮安之战,自从李鸿章开始征调兵马南下以来,北京城朝野上下就再没谁说李二是狗贼了。

人家没伸手向朝廷要银子就是一片无人可及的赤胆忠心。

这年头打仗打得就是银子。人家李二掏干自己的家底来跟反贼干仗,这要还不是大清的忠臣,大清国就个个都称神成圣了。

淮安之战的第一枪在三月十二日打响。

两边的骑兵侦查部队在高邮湖边撞见。没有进行近距离拼杀,只远远地开枪射击,秦军损失了两匹马,一人重伤,淮军死了俩人,两匹战马被俘。

当天的晚上,淮军率先发起了一波大规模攻势!

进攻部队是武毅军左翼,由总兵吴宏洛率领,聂士成、陈凤楼率部尾行。这吴宏洛颇有些名不见经传。以刘暹对淮军的了解,错非吴宏洛猛地冒出头来,他都不晓得淮军中还有这样的一人在。但吴宏洛本人的确是淮军猛将,作战极其勇敢。二十二岁时即授记名总兵。集结了队伍之后,很快清军就出动了。

清军的目标是汜水镇顾家湾这一线。这里是秦军的最前沿阵地。

在范水镇里休息的第四师七旅二营的营长牛建起被手下叫醒,连忙赶到前线阵地的时候。两眼虽然看不到清军的动向,可是单用耳朵听。都用不着打照明弹,他就知道清军要动手了。因为清军行动之间的声音不是一般的大。牛建起马上命令:“速去通知炮兵阵地。传令全军准备作战。”

同时留在汜水镇的副营长冯景山也登上了镇子里最高的一处建筑——紫荆苑主楼的楼顶上,目光炯炯的看着前方的动静。

一枚照明弹适时的升起,炙亮白蓝色光芒照耀大地,清军即将进行的动作被秦军前线阵地上的官兵看的一清二楚。怪不得声音那么大,距离老远都听得清清楚楚。原来是推着车子来的。

“传令迫击炮中队,打掉那些车子。火炮阵地不可妄动。”冯景山自然不会白等着清军准备好了来攻打,立刻传令镇子外的迫击炮中队准备动手,同时示意火炮阵地继续隐蔽别暴漏了位置。

紫荆苑主楼上一盏马灯闪亮,向着镇子外发射着信号。同时瞭望员也趁得这一段光亮迅速预测清军的距离,然后将数据传到镇子外的炮兵阵地,工具同样是一盏马灯加一个黑布套。

“轰轰轰……”就在清军推着装满了沙袋土袋的盾车就位的时候,战线后头的迫击炮中队首先轰出了炮弹。

而此时盾车后头的清军队列里。

“弟兄们,都听仔细了。”一名身披铁甲的清军军官用刀鞘敲了敲自己胸前的铁甲,‘铛铛’声马上传了出来。

“这玩意都是铁地。咱们这队人上战场后,就不管逆匪的大炮枪子打不打来,咱们就是躲在盾车的后头,老老实实的躲着。虽然速度会很慢,可照样能往前走。盾车装了那么多沙袋、土袋,炮弹炸上了,不见得能把所有人都炸死。所以你们别慌着乱跑,也别逞能找死,被大炮炸中一下,尸体就是你爹娘来了也认不出你来。”

“咱们保命要紧,都机灵一点!”

“记清楚了,等着盾车走到逆匪防线跟前一百米的时候,先开枪,五十米后开始扔手榴弹,到了最后三十米的时候,一个个就都使出全劲来,给我往前冲,往前突。手里握紧刀把。这一阵活下来地人每人都给你们记上一功,死了地一人两份烧埋银子。”

“临走一碗壮行酒,我余庆林敬兄弟们一碗。”这军官说真的一点都不想接这差事,可是没办法,上面挑中了他们这个营,连营官都上阵了,自己这个小小队官还有什么可说话的?摆了摆手,早就等在一旁地十几名清兵一人托着一张放满酒碗地木盘走进了这队披甲的清兵当中。先让余庆林取了一碗酒,然后散进了他身前地那群清兵中间。

一个营五个队,五百多人人手一杆连发枪,五颗手榴弹。如此装备在淮军中绝对是头一等的精锐,却哪里能料到,淮军给这个营头如此装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