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上梁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逼上梁山- 第3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民只是稍稍暗示了李邦彦一下,准备看看其能力如何,而后好量才重用于他,就激励的这个李邦彦跟打了鸡血一般。
  此时的李邦彦,却是还没有当过浪子丞相,还自年轻,正是有些理想和抱负的时候。而李民如今立国的重要位置,也实在是闲置的太多,正是他拼搏奋斗的好机会。
  这李邦彦却是给李民举荐拉扯出不少的年少俊才,这些人的品性虽然不好说,可却都是京师中诗词双绝,出口成章,能写会画,会玩的。这能出口成章,并且会玩的,就算别的不行,最少也都是脑子快的,适应规则强的。
  而今李民这中央政权,也没过多旁的事务,李民定出规矩来,又招了一帮死板守规矩的人盯着。这帮脑子快,适应力强的年轻俊杰,倒也是转化的快,很快在李民规定的道上,走的有声有色,让李民省心许多。
  而更让李民开心的是,这入了京师,这曹淼还就真如约的把曹家道藏,给李民进献来了。
  第二十卷 第十二回 后勤很重要
  这,这就是曹家的道藏。
  李民这会算是开了眼了。正所谓: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这曹家的道藏倒好,连一句话都没有,就是八尊石像,八尊八仙的法相。这倒怪不得曹淼为什么非得等京师城破才能把这道藏献给他李民研究了,这八尊石像是不太好搬运。
  不过,李民倒是丝毫没有怀疑曹淼是随便拿这八尊八仙石像来忽悠他李民。没别的,这八尊石像往李民这眼前一摆。
  李民的神识立刻就感应到了八种气场。这八尊神态各自不同的八仙法相,竟然每一尊都带着一种近乎活人一般的生命力场不说,每一尊法相更有着一种与众不同的独特意境。
  吕洞宾的纯阳刚烈,何仙姑的慈祥如母,钟离权的烈火焚天,张果老的清净无为,铁拐李的包容光蓄,蓝采和的不动如山,韩湘子的潇洒如风,曹国舅的律令如雷。
  其意境深远,越是李民这般神识强大,对道的领悟高深的,越是对其感受深切。反倒是寻常百姓,神识不能脱离体外,倒是对其根本不会有什么反应,只会将其当作一尊青石雕像罢了。
  李民越是观察,神识越是震撼。到后来,那八尊石像都好似活了一般,在李民的神识感应中,各自演绎精妙道法,李民神魂险些迷失其中。
  好在,李民尸狗化身温养修复落魄钟已是将近大成。这落魄钟,能撼人神魂,也能定人神魂。危机之中,自生感应,不敲自鸣。
  “咚!……”
  李民神魂一震,随即惊醒的收拢回来,守住心头灵智,待其安稳。这才暗道一声:“好险!”
  不过,李民倒是知道,这倒不是曹淼有意害他,谁让他李民不自量力的同时观看八仙遗留的八尊法相呢。
  显然,这八尊法相,那就是八仙的八种神通。连八仙都要分成八个人各自学习,他李民虽然不错,可一次学八个,这八种神通还是属于那种能各自相生相克的。这一气学,不出问题,又怎么可能。
  没看那曹淼守着八尊法相,也只是学了曹国舅的一脉相传么。
  不过,李民求取曹家的道藏,到也是没打着全盘抄袭的算计。毕竟到了李民这般地步和境界的修道者,其体内的能量循环力场,多以成型。就算有更高明的功法,若是不把原本的功夫毁了,冒然修炼,也是很容易出问题的。而就算能狠下心来毁了原先的功法,且不说值不值,浪费不浪费。光是摧毁,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如何毁得去原本功法痕迹,却又不造成对自身的伤患,不影响后续的修炼,那更是一个难以掌握的度。
  故此,李民从一开始,就是准备借鉴曹家的道藏,完善自身的功法。毕竟李民是野路子走到今天的,对于金丹大成之后该怎么办,那绝对是两眼一抹黑。而有了这道藏,就能减少不少李民自身摸索的弯路,更能借鉴许多其原本修行不到的地方。
  故此,李民静下心来,不再一次观看八尊法相,而是径直观看起了曹国舅的法相。
  毕竟曹国舅也是主修雷法,主修官运皇气。而李民除了原本就是修炼的雷电异能之外,如今更是一统了中原。虽说还有这外族没驱赶干净,可怎么说,那也绝对是应该有些皇气的,却是正好与曹国舅的道法契合。
  李民这一看,就足足看了十天。直到李纲和张邦昌等都领着人手赶到了京师,李民这才略有所得。
  敢情,李民原本修炼的五雷玉书,乃是外丹一道的经典之作,主修器物。就是最后对天雷珠的凝练和运用,都不过是用神识来操控能量,而曹国舅的这大品紫雷天罡经,却全都是神识的运用。
  这曹国舅出生的年代,可是没有那么充沛的天地能量供其吸纳挥霍。而这曹国舅又出生在大富之家,修炼心经之后却是借万人对皇权的敬畏、崇拜等意念,凝聚了皇命铁律。更以绝对强大的神识,形成意念神雷。令所有受术者的神魂在接触到那强大的意念神雷之后,在意念中形成被雷劈的意识,从而魂飞魄散。而练到至高之境,则直接以意念束缚方圆数十里的正负离子对撞,形成真正的天雷,跟李民如今这一套理论,那却是截然相反。
  这令李民获益匪浅,要知道,李民如今本就是神识强大,更分化出了尸狗伏矢两尊神魂化身。单单是天雷珠这等储能放电的外丹小术,已是不怎么够李民应用的,而曹国舅这般需要超级强大神念必须修炼心经之后,才能应用的神通,却是几乎给李民量身定做一般。
  不过,李民虽然沉迷万分,万分想立时融合贯通的修炼,可李民却也知道此时不是时候。
  原本,李民在得知完颜吴奇买跑回草原之后,就惦着趋兵追赶完颜吴奇买的部队。可有着蔡京这么一个苍蝇作祟,实在让李民不得安心不顾后路的去追赶完颜吴奇买。彼时,李民若是不管不顾地追去了。看似大度,看似不计利益的崇高,可没有后勤的支援保证,只是单凭李民这两万骑军,蔡京随便在后方动些什么手脚,没有给养供给的李民骑军,那就得陷在草原上。
  只不过,李民虽然干脆利落地除掉了蔡京,顺势接管了京师。可大宋中央政权的一摊子琐事,那也让李民动身不得。
  如今李纲等人来了,李民有了底班保证,却是应该快速追击完颜吴奇买去了。
  毕竟,宗泽、周侗等两人虽然说了岳飞这几年历练的不错,不仅是武艺盖过了周侗,其战斗指挥的感觉,更是胜过了宗泽。可岳飞在李民的印象中,依旧是一个孩子。哪怕是这个孩子,是李民深信的军神。可孩子就是孩子,李民又怎么可能放心任其独自领着一群蒙古军去对付完颜吴奇买的主力。
  要知道,这个完颜吴奇买,那也不是一般的战争强人。
  不过,李民虽然想甩手就走,可李纲等却还是把李民给拦下了。
  对于李纲来说,如今最重要的,那可不是什么追击金军,而是要迅速的把李民一统天下的这个大义名分给定下来。
  如今李民的赵桐称臣,哪怕这个赵桐是蔡京联手金人拥立的伪皇。可他毕竟有大宋的传国玉玺,而且大宋京师的一帮文武大臣,那也是一个都没跑了,全都被抓了不说,更大多降了李民。
  当然,自裁殉国的,退隐归乡的,也有着几个。像那宿太尉,就是说死不降李民,非要归隐不可。
  对此,李民虽然有些遗憾,却也没有强留。甚至,李民连那些城破之后意图投降的各个大臣,也没准备留着。
  这这些人,在李纲眼里,那就是宝。有着传国玉玺,有着大宋原班的满朝文武。那檄文诏书,那可就是正式无比的。哪怕赵桐这个皇上在李民看来是个傀儡,是个伪皇,甚至赵侗自己也认同,可这官面的文书齐全啊。
  老百姓最终认可的,也就是这些东西。其他的,什么赵佶,赵桐。老百姓根本不可能见着过,赵桐与赵佶也没有什么不同。
  故此,李纲一来,就拜请李民发出檄文,通告天下,准备禅让大礼,正式宣告共和国成立。
  李民一听,这也不是小事。毕竟救援虽然重要,可岳飞领着的那支蒙古军团,那可是在草原上土生土长的民族,就算打不过,也是能跑得过的。而这宣告建国,安定中原百姓,免的不轨者乘隙滋事,却是刻不容缓。
  李民当即从善如流,随即认可了李纲的建议。
  而李纲刚刚说完一条,张邦昌也不甘示弱。也是向李民建言道:“国主,臣得报。方腊军团自把蛮军赶出东南之后,随即陷入胶着战中。而且,慕容将军率领的大理军团,也在与吐番军的作战中,略占下风。今更有高家军攻辽,种家军攻西夏。我国同时与多国开战,而内地农收却因战乱干旱,大受影响。实在是难以为续,敢请国主暂停军务,借此立国之际,改以外交手段,喝令诸国退军,稳定我国安定。待一两年我国军粮充足,再做征伐之想不迟。”
  李民一听就是一皱眉,暗想:好你个张邦昌,果然就是一个投降派。跟着赵佶那段历史就是和和和,现在又跑我这里格朗来了。
  不过,还不待李民发作。李纲却也是极度认可地说道:“张大人所言极是,我国原本财力雄厚,所仗皆是海外贸易与关税。如今与辽开战,贸易关税断绝已是一害。其二,关税所获虽丰,可金银却也抵不了粮草。而今大宋东南历年储备之粮草,除我国用以赈灾之外,尽皆供给了方腊军团出兵西南。而甘肃西北等地,原本就军粮不丰,多靠内地供给。如今大宋的国库空虚,我军无所得,却也是难以为续了。国主确是应该止息兵戈,待国力恢复,百姓安定,再行武略。”
  第二十卷 第十三回 昭告天下
  嗯,这样说,也有几分道理。
  李民微微的沉吟着,张邦昌的建议,李民可以不在乎。可李纲的附议,李民就不得不重视了。也许张邦昌有可能哗众取宠,把小事说大了,显摆他的功绩,可李纲却绝对不会如此。
  而且,李民略一盘算。事实也是如此,最近一段时间,他的军事行动确实太多了。几乎是守着大宋边界,全线开战。
  这要是他李民有着几十年的粮草物资积累也行。可事实上,除了李民原先在二龙山存留的那点家底,李民的主要财政收入,就是自身南北商会的海外贸易,以及苏杭的海外贸易关税。
  那海外贸易以及关税的收入虽大,可还真就当不了粮食。太平时期,物资极大丰富,也许那些关税以及商会利润能储备不少军粮。可如今他全线开战,以及天灾,那真是有钱也收不上粮食来。如今能把战事打到这般地步,除了他李民以战养战,夺了不少大宋重镇的粮草积累之外,那只能是说李纲和张邦昌这帮文臣,真的是卖力气了,动员了不少的地方豪族捐献军粮,这才维持到了今天。
  不过,如今又接了大宋这么一大片的疆土。同样有不少的灾民,以及受战乱流离的流民需要赈济。还要继续维持长久交战状态,确实是有些吃力了。
  李民想通此理,却是明白了,这战争果然不是什么好事。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果然深有道理。
  李民当即点了点头:“众卿之言,本尊已晓。奈何战祸开启,非本尊所愿。诸贼入侵我中原疆界,本尊不得不挥兵自卫反击。而今如此这般,如之奈何?”
  张邦昌建言道:“国主,诸贼入侵我中原,不过是趁大宋朝局不稳,意图沾些便宜罢了。如今国主已是一统中原,万民归心。其只要知其不可为,只需片纸诏书,自会退兵。国主可派秦桧,汪伯颜,李邦彦等为使。分别出使辽、西夏、吐番等国,以昭告其我中原一统,共和国立为名,伺机暗示其和议。余等见无机可乘,自会退兵。待我国安稳三年五载,将养的兵强马壮,粮草储备充足,国主自可大展武略。”
  这张邦昌果然是见什么说什么话。跟着赵佶时,揣摩着赵佶的心气,尽说投降议和的言论呢。如今跟了李民,虽然还是说着议和,却有了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果然这人的成长和行为,都是需要一定氛围的。哪怕是希特勒克隆了放到一个和谐社会,也未必依旧能成为一个战争狂人。
  李民对此很满意。不过,张邦昌提名举荐的这三人,实在是让李民心颤。这三人,可是一个好家伙都没有,全都是有名的投降派、大奸臣。而且,就算不以没发生过的后世言论评价这三人,这三个家伙投靠李民的过程,也是能让李民看出这三人的人品本性来。就算是其有脑子,也有才干,可也绝对是有野心,有欲望的官迷,而且还是贪生怕死的意志不坚定分子。若不是李民为了政治需要,好尽快地瓦解大宋群臣的敌对意识,以及给李纲等留下一丝反对的声音,免得变成一言堂,走了极左路线。李民说什么,也是不可能收这三人的。
  如今,这三人最近的表现虽然不错,尤其是李邦彦在安定京师的稳定上很有贡献。可这等使节大事,用这三人,李民还是真有些不放心。
  随敢保证这三人一见到外族的威逼,就不变节的啊。
  可使臣这等大事,李民原本通过李纲培养出来的那群人,还是真有些不够看。那些刚正是有余了,可两国外交,那绝对不是光一腔正气,满脑子直线就能胜任的。那急智反应,以及圈圈绕绕。别说,还真是挺适合秦桧、汪伯颜、李邦彦这些人的。这帮人,玩心眼,斗权术,那绝对是一流的。
  当下,李民狠了狠心,认头了。就当给这些人一个考验的机会了。
  而后,剩下的,那就是细节问题了。李民只需听李纲他们商议一个结果出来批准同意也就是了。
  朝政之后,随即有三百余骑金脚快递,纷纷领了李纲内阁颁发的立国诏书,以及盖有大宋玉玺的禅让文书,奔行各地,通传大宋江山已是改换门庭,由共和国国主李民接管。各州各县,原大宋官员,依旧留用,各自出榜安民,通传百姓。
  随后,又有十二路使节队伍,各自领了五百之众,离开京师,奔赴中原周边各国,通传李民统领中原的消息。
  其中,奔辽、西夏、吐番而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