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舞的军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舞的军阀- 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孔令俊答道:“只要他答应不和那女人结婚,我就没意见。”

“少帅,你的军队正在海南和云南两地集结了起来,再拖下去恐怕大战即起,你总不会愿意看到你的军队和中央军起冲突吧?”宋美龄这句话倒是击中了王旭的要害。

尽管现在清风山自卫军的战斗力不弱,但恐怕还不是中央军的对手,更何况这样的战争本来就是王旭最不愿意看到的。因为这样的战争只会损耗中国的国防力量,对日后的抗日战争极为不利,更会大大地影响清风山自卫军的抗战准备计划。

出于这些考虑,王旭只好答应了:“好吧……”

第八十五章 历史拐角 航母计划

事情说开了,孔令俊自然也没有再把王旭锁在南京的打算,所以第二天就安排人把王旭送回云南去,而她自己晚些时候再过去找王旭,对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她向来是敢作敢为,不会作害羞的女儿态。

由于担心清风山自卫军会和中央军起冲突,王旭第二天早早就准备好,急着赶回去安抚部队,不过,在孔家偶然遇见了一个人却让他继续停留了大半天时间。

临近中午的时候,客房里的王旭正要离开孔家返回云南去,但是隔壁客厅传来的谈话却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对我国海军的建设至关重要,是我国海防不可忽略的,孔部长是否可以帮忙向蒋司令和中央政府说清楚,同意我这个计划?”

“陈署长,不是我不愿意帮你,而是你这个计划的花费可谓天文数字了,国民政府初创,财政上是不可能支持得了。如今空军亦在紧急筹备之中,恐怕就是蒋司令也不会同意划出巨额经费来建造航空母舰。”

“现在欧洲强国、美国还有日本都在大力建造航空母舰,由此可以看出航空母舰的重要性。我国在这方面已经大大落后于其它国家了,如果再不大力建设,将来一旦面对敌人的航母战斗群,我军势必会毫无还手之力,我国海防将形同虚设。”

“陈署长,你这话就有些危言耸听了吧,海防当然重要,但这航空母舰也还不至于决定成败,难道其它战舰就没作用了?”

“孔部长……”

“好了,你别说了,陈署长你还是多想想从其它方面增强海军力量吧。至于这个航空母舰建造计划,我实在看不出它有让蒋司令和中央政府同意的可能。”

这两人的谈话让王旭大为吃惊,国内居然有人能在这个时候就发现了航空母舰的重要性,还积极提出建造计划,寻求支持。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人,王旭自然是知道航空母舰即将会成为海洋的主宰,是它彻底结束了大炮巨舰的时代。然而,在1928年这个时代,即便英国也是对航空母舰的威力争论不休,中国国内能有人如此坚定地认同航空母舰的威力,那绝对算得上是划时代的眼光。

王旭不知道的是,这个陈署长叫陈绍宽,原是北洋政府海军军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北洋政府海军部派出两名年轻的军官陈绍宽和郑礼庆赴欧洲观战,目的是从现代战争中汲取经验教训。这次欧洲之行对陈绍宽的影响非常大,他首次接触了航空母舰,并逐步见识到了它的强大威力。特别是1917年中国对德、奥宣战后,陈绍宽奉命直接参加英国的潜艇部队,与敌激战于大洋深处。他连续参加了3场海战,感触颇深。从那时起他就下决心要让中国海军拥有航母。一战结束后,陈绍宽在英国担任了两年海军武官,1920年,他带着英国女王颁发的欧战纪念勋章回国。

尽管王旭不知道陈绍宽地经历。但他也明白有这样划时代眼光地人自然不会是庸才。因此。在孔祥熙借口工商部有事离开后。王旭趁机到客厅见一见这个让他大感兴趣地陈署长。如果有可能。当然是收做小弟最好。不过。最好是祈祷王八气爆发一下。否则要招揽国民政府一个海军署长谈何容易。

见到王旭进来。被孔祥熙打击得沮丧不已地陈绍宽又欣喜地问道:“是不是孔部长……”看来他以为王旭是孔祥熙叫来地。事情可能有转机。

可惜他刚又燃起地希望很快又熄灭了。王旭在他话还没说完就答道:“在下也是孔家地客人。并不是孔部长地家人或属下。只是对刚才陈署长所说地航空母舰很感兴趣。才忍不住过来向陈署长地请教一番。”

航空母舰建造计划得到政府支持地希望渺茫。陈绍宽心情沮丧。说话也就没怎么注意:“你感兴趣又能有什么用。孔部长和蒋司令完全不愿意考虑。没有政府地支持。这些说再多不过是空话。”

“陈署长这么说可就不对了。航空母舰之所以不被孔部长和蒋司令接受。那是因为他们还不了解它。也就很难意识到它地重要作用。只要航空母舰逐渐为人们所了解和知道。只要越来越多地人明白建造航空母舰地重要性。那对推动政府同意你地计划也是有作用地。不是吗?”王旭也担心陈绍宽会因为计划不被重视而心灰意冷。放弃对航空母舰地执着。所以连忙给他打气。

听到王旭这么说。陈绍宽心情好多了。总算振作起精神。说道:“小兄弟说得对。我相信总有一天。人们会认识到航空母舰地重要性。航空母舰绝对会是未来海洋地主宰!”

“哦?陈署长为什么会这么坚定地认同航空母舰呢?据我所知,各国海军中有许多人依然把重炮巨舰视为海战制胜的主要力量,而航母只是舰队的辅助力量,主要任务是侦察。”王旭故意问道。

这话让陈绍宽收起了因为年龄而对王旭的微微轻视之心,因为此时的中国,能了解各国海军情况,哪怕只是大概的情况,那也不是一般人想接触和能接触的。

陈绍宽说道:“小兄弟留过洋?不错,现在各国海军的确是以重炮巨舰作为主要力量,但是他们都在大力发展着航空母舰,这就已经足已证明航空母舰的威力是不容忽视的了。在一战达达尼尔海战中,仅仅英军一架水上飞机奉命离开母舰出击,就将一艘5000吨的土耳其军舰炸沉,这是何等的威力!所以我相信,随着航空母舰的逐步发展,任何战列舰在它面前都是不堪一击的!”

“但是以我国目前的情况,陈署长认为我国有能力建造和发展航空母舰吗?”王旭又问道。

陈绍宽很坚定地答道:“航空母舰建造计划确实需要花费巨额资金,而我们的国家现在依然战乱不休,贫穷落后,很难下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这方面。但是建造航空母舰并不需要而且也不能急功近利,这是需要花费几年、十年甚至更多时间来建设发展的。只要政府能够支持,先花2000万元从国外购买一艘小型的航空母舰培训人员,然后逐年采购来装备海军。同时从外国引进技术,慢慢培养我们的技术人才,也不是没有自主建造的可能。”

王旭是越听越心动,这个计划未必不适合自己,先期投入虽然大但也还可以接受,而几年之后,云南省和海南岛的经济必然也发展起来了,到时也就有能力继续支持海军的发展。

“但是陈署长认为中央政府能从本来就不多的经费中划出如此巨额的资金支持你吗,他们会不余余力地支持建造和发展航空母舰吗?”王旭又打击起了陈绍宽,因为不让他绝望,王旭哪有机会。

但是一番交谈下来,陈绍宽反而没有之前被孔祥熙打击了的沮丧,对王旭说道:“正如小兄弟你所说,只要尽力让大家认识到航空母舰的重要性,争取中央政府的支持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这真是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王旭真想狠狠地给自己几个大耳刮子。

“如果陈署长愿意,可以到海南岛去,我们清风山自卫军愿意全力支持你实施这个计划,第一笔2000万元资金只要你到任马上就划拨。”王旭还是希望能打动陈绍宽。

陈绍宽孤疑地盯着王旭看了好一会,才说道:“你想必就是外面传闻被绑来南京的清风山自卫军的少帅吧?”

得到王旭肯定的回答后,陈绍宽摇摇头,又接着说道:“少帅,不是我泼你冷水,海军不是地方势力能搞得起的,更何况花费巨大的航空母舰。”

看来是不会同意自己的提议了,王旭虽然很失望,但也明白自己现在确实没什么实力搞海军,想把中央的海军署长拉过来基本是不可能的。不过,王旭知道,历史南京国民政府最终是不会支持建造航空母舰计划的,否则二战也不会任小日本的航空母舰横行。

所以,王旭希望让陈绍宽记得还有人愿意支持他的计划,等他在碰壁碰得满头血之后或许愿意到海南岛去一试,于是对陈绍宽说道:“陈署长,我是非常赞同你对航空母舰的看法,绝对是会全力支持你的航空母舰建造发展计划。如果哪天你觉得中央政府不可能支持你的计划的时候,不妨到海南岛一试,我们清风山自卫军上下必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不说清风山自卫军只是地方军阀势力,而且王旭只是少帅而已,陈绍宽对他的保证自然不是很相信,所以只是敷衍道:“好的,真到了那地步,我会到海南一试的。”

释疑:本书是不会或者很少写到海战的;写这章不过是预热;培养人才和技术;抗日战争期间不会和日本大打海战的;谢谢支持。

第八十六章 低调作为 闷声发展

1928年春,蒋介石的北伐军沿津浦路攻打奉军,直逼京津。冯玉祥的西北军,于陇海、津浦两线迫使张宗昌、褚玉璞的“直鲁联军”节节败退。阎锡山的晋军又猛攻龙泉关,如京津地区与东北的通道一但被切,奉军主力就有被包抄的危险。

张作霖感到大势已去,于5月30日召集张作相、张学良、杨宇霆、孙传芳、张宗昌等举行紧急会议,决定让出京津地区,向关外总退却。

6月3日,张作霖秘密登上了前天已经升火待发的“蓝钢”专列“泰山号”由北京启程返回奉天。6月4日凌晨5时30分,张作霖在皇姑屯被关东军炸死,这就是历史上轰动一时的“皇姑屯事件”。

“皇姑屯事件”之后,张学良决心雪国耻报父仇,尽早实现“南北统一”。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不顾日本的反对,排除杨宇霆的干扰,毅然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南京政府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司令长官,至此,结束了北洋军阀割据局面,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既然是形式上的统一,那就是说地方上的割据势力并未清除,比如王旭的云南省和海南岛。

王旭深知这个时期最好是闷声不作为,否则国民政府说不得就腾出手来收拾自己了。所以,王旭连规模大点的兵力都不敢乱动,以免引起军事委员会秘密调查组(军统前身)的注意,埋首建设地方,似乎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样子。

由于资金、技术、政策和劳动力都十分充足,这一年时间以来,云南省和海南岛还有攀枝花市的基础建设进展迅速。尤其是攀枝花市,原来还是什么都没有的偏僻地区,现在成昆铁路、国道公路、西攀公路、攀昆公路纵贯全境,交通十分便利。随着水电俱通,生活逐渐方便,涌入的居民已近十万,而在此工作的劳动力更是高达每日5万余人次。因此,攀枝花市得以将原本估计需要两三年时间的建设前准备只花一年时间就完成了,并开始进行煤矿、铁矿、电厂、水泥厂等基础项目建设。

云南省在这一年也一样大兴土木,最明显的就是大肆兴建的公路和铁路有如蜘蛛网般,四通八达。各项基础工业在美国的协助下也逐步建立起来了,虽然产能甚小或仍没有投产,但是大体的框架已经成功搭建了起来,真正的大踏步飞速发展指日可待。

相比之下,海南岛无疑是发展最为迅速的,因为这里不但是沿海地区而且起步最早,得到的海外支援最多。由于美国人在石碌镇境内发现大型铁矿,并协助海南岛自治政府建立了海南钢铁厂,这更加刺激了海南岛的经济发展。变化最大,经济最为发达的自然是海口市,这里已经建设成了一个非常近现代化的港口城市,商贸非常繁荣。随着海口的大型商业街建立、港口的高速发展和周边地区的加工工业基地建立,海口市及其周边地区逐渐成为海南岛的政治、经济中心,发展迅速,并带动了其它地方的发展。

这一年来王旭也是忙得双脚不着地,他没有再和以前般坐在办公室遥控指挥,因为这样很难清楚实际和具体的情况。王旭不仅是在云南省和攀枝花市境内东奔西跑,而且云南省和海南岛的机场一建立起来,他便经常在两地之间飞来飞去的。尽管每一天都是忙忙碌碌,但是只要看着自己的地盘日渐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改善,王旭深感即便再疲惫不堪也是值得的。

王旭治下的人们虽然见不到战争的影,但是依然能闻到弥漫在神州大地的硝烟味道。

1928年6月北京张作霖安**政府垮台后﹐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桂系地临时团结转化为激烈地内部斗争。1929年地中国。国民党新军阀混战地炮声不断。中原大地。战云蔽日。硝烟弥漫。其中打着“护党救**”旗号地就有李宗仁﹑张发奎、俞作柏、唐生智、石友三等部。先后发动了反对蒋介石统治地战争。然而这些人却都被蒋介石一个一个地击败。

1930年。阎锡山联络反蒋失败地冯玉祥﹑桂系李宗仁等组成反蒋同盟。并于5月中旬爆发与蒋军地战争。双方大战历时七月﹐投入兵力逾百万﹐战线绵延数千里﹐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次规模最大地军阀战争。

为了增强实力;蒋介石同时命令各地方军阀势力出兵助战。得到蒋介石出兵助战地命令后。尽管初期蒋军处境不妙。但知道历史进程地王旭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减少蒋介石猜忌地机会。立即出动一个主力师和一个新兵师两万余人前往助战。当时长沙﹑济南先后被桂军和阎军占领﹐蒋军撤守鲁西南和豫南漯河地区。大有节节退败之势。此时王旭毅然出兵为蒋介石助战。这无疑是向蒋介石表忠心地举动。虽然对大局起不了决定性作用。但蒋介石还是非常满意清风山自卫军地表现。

然而反蒋联盟内部各派军阀各怀鬼胎。相互间地协助和配合不够紧密。在蒋军地反攻下。战局每况愈下。7月4日﹐桂军退守广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