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士回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猛士回明- 第1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都督,有了这远洋公司,那我做什么啊?”郑成功在旁边着急地问道。

    “哈哈,有了这个公司,更有你忙的了,你的任务就是护航,以咱们海军的名义护航。”罗剑笑着说道。

    “兴华,这个公司总得有个名字吧?那个荷兰国的公司还叫‘东印度公司’呢。”史可法问道。

    “干脆就叫‘扬州远洋贸易公司’吧,这样一听就知道是咱们扬州的公司,你们看如何?”罗剑说道。

    “行,我看没问题。”史可法点头说道。

    “渭生,咱们的《扬州周刊》将很快把将要成立‘扬州远洋贸易公司’的消息发布出去,你尽快做好准备,你就在扬州先选个地方作为公司的总部吧,尽快把架子搭起来,回头我给你找一些资料。以后公司要开展远洋贸易,也就是组织商船出海,由公司向大都督府申请海军护航,大家觉得如何?”

    “兴华的意思是,咱们的海军也可以给象扬州商会这样的船队护航?”史可法问道。

    “等以后咱们的战舰多了,海军有了更多的实力,这也未尝不可啊,反正咱们的海军又不是白出动,是要收费的。”罗剑说道。

    《扬州半月刊》早在一个月前就更名为《扬州周刊》了,发行也从半月一期增加到了一周一期,七天为一周的概念在扬州已经基本形成,跟礼拜没什么关系,纯粹是罗剑个人的习惯造成的。

    “我说兴华,你还没说给渭生安排什么职位呢?”任民育见罗剑准备收场了,赶紧问道。

    “啥职位?远洋公司的总经理,对远洋公司和投资的股东负总责,负责整个公司的运营,这担子可不轻啊,渭生,你也要多找些帮手,你一个人分成几瓣也忙不过来的。”罗剑解释道。

    扬州远洋贸易公司成立的消息在扬州也引起了不小轰动,对此感兴趣的商人还真不少,刚刚挂牌的公司总部这几天来咨询的人是络绎不绝,甚至连罗剑都在公司总部呆了两天,和卢渭一起给大家作着解释。

    因为成立公司,第三次商船出海被耽搁下来,而扬州商会竟已经等不及了,用购买来的四艘炮船护航,自己组织十几船货物到日本去了。

第一百八十六章 扬州骑兵师

    等罗剑知道时,商会组织的船队已经出海了。

    对这次商会自行组织船队出海,罗剑有一种不详的预感。

    这些商人们只看到海贸的巨额利润,而各种巨大的风险却被他们忽视了。

    只不过现在罗剑已经顾不上这些,扬州远洋贸易公司已经正式挂牌成立了,包括从郑成功的队伍里挑选的二十多人,公司已经有了职员一百三十多人。

    不少江浙的商人都投了资,入了股,也有用自己的商船来入股的,大大小小股东竟有上百个,投资十万两银子以上的股东也有十二个。

    远洋公司的第一股东大会上,这些股东的一致要求是要建造海上航行的蒸汽商船。

    对股东大会的这个要求,罗剑很是高兴,这次瓜州造船厂一下就接下来二十艘蒸汽船的单子,这种商船的吨位大概在三十吨上下,造价一般在二万银子左右,主要贵在蒸汽机上。

    这种股东大会依旧是柳兰去参加,罗剑虽然也参加了,不过是以政府官员的身份出席的。

    对股东大会的这个决定,柳兰当然也是投了赞成票。

    “卫青”号的造价是十二万两银子,主要贵在火炮和蒸汽机上,而同时期英国的“海上君王”号,罗剑经过换算,大概在十二三万两银子左右,“海上君王”主要是人工费用太高,再加上其装饰极其华丽,这才耗费巨大。

    以瓜州造船厂现在的造船能力,这些商船并不在话下,只是蒸汽机的生产速度稍慢一些,如果加班加点,倒也能勉强跟上造船的速度。

    远洋公司的第一次出海蒸汽船是用不上了,还是只能用以前的帆船。

    民间资本的介入比官府组织的效率更高,再有五六天,前往东南亚的商船船队就要出海了。

    郑成功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组织“卫青”号和“安庆”号、“凤阳”号在近海训练,目的是为了三舰能够更好的协同作战。

    “安庆”号和“凤阳”号是史可法命名的,他觉得民族英雄只能用来命名象“卫青”号这样的大型战舰,这些小型的战舰用各地地名来命名就可以了,罗剑也只能随他。

    “安庆”号和“凤阳”号速度比“卫青”号更快、更灵活,这利益于它们更小的船身,灵活的机动性能让郑成功很满意,训练回来后还不停地跟罗剑说,“卫青”号这样的大型战舰需要,“安庆”号这样的战舰也需要,弄得罗剑有些哭笑不得。

    第三次商船出海就是在“卫青”号、“安庆”号和“凤阳”号以及四艘尚未淘汰的炮船护航下出发了。

    商船刚刚出发,罗剑和史可法等人又开始忙碌起来。

    这次忙起来是罗剑的主意,这段时间罗剑一直在算计着扬州军的构成。

    现在扬州一式步枪的生产进程大大加快,第二条生产线也已经建成,现在一师已经全部换装完毕,估计再有二个月二师也能换装了。

    但是扬州军的机动能力始终是罗剑的一个心病,满清骑兵部队如果不自己往上撞,扬州军要想全歼他们,目前是不可能的。

    这让罗剑有了组建快速骑兵师的想法,他把这个想法同史可法一说,史可法也表示赞同。

    目前扬州六个师各师都有一部分骑兵,多的象李成栋的二师有一千五百多骑,少的象李本深的三师,只有二三百骑兵,这些骑兵分散在各师,能够起到的作用实在有限,这让罗剑有了把他们集中使用的想法。

    只是骑兵如何刻苦训练,跟在马上长大的满人和蒙古人总是无法相比,只能在装备上想办法。

    在正式下达命令之前,罗剑还是赶到了瓜州,把刘为民和陈子龙等人找到一起商量,骑兵师组建以后,必须有新的装备,骑步枪是必不可少的。

    而目前扬州一式步枪还是前装式,骑兵在马上根本无法使用,罗剑把他们找来,目的就是要研制骑兵专用的骑步枪。

    骑步枪并不要求象步兵使用的步枪那样需要那么远的射程,关键是火力的连续性,一发子弹打完,对面的骑兵已经到了跟前,如果不能连续射击,那还是不行。

    大家商量很长时间,最后小刘想出一个办法,那就是仿左轮手枪,子弹还是用纸壳,但弄成整体式子弹,这样火力是能够得到保证的。

    只是这种步枪份量不轻,骑兵大多只能单手射击,重量太重射击准确性必然大打折扣,讨论到最后,这种左轮式步枪还是被大家放弃了。

    军事的需要不断地催生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为了生产这种新式的骑步枪,宋应星带人对一些机床进行了改造,这也为以后生产后装式步枪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骑兵师师长的位置成了大家眼热的位置,谁都知道骑兵师以后将是扬州军中战略性力量,李成栋首先提出来,他想当这个骑兵师的师长。

    但二师目前还离不开李成栋,罗剑综合考量之下,还是让一师的骑兵大队长楼挺担任了骑兵师师长,人选定下来之后,大家这才放弃了竞争,扬州军目前令行禁止做得还是极好。

    骑兵师的驻地被选定在盱眙城外,这儿补给方便,往各个方向机动距离都差不多,基本上在扬州所辖地区的中间位置。

    各师的骑兵开始往盱眙集中,这在整个扬州地区也引起了大家的普遍关注,消息很快也传到了多铎耳中。

    多铎对扬州军把骑兵集中起来很不以为然,对扬州军,多铎的认识是火力强大,但其机动能力差,现在扬州把骑兵集中起来使用,对满清和蒙古人骑兵的自信让多铎不惊反喜。

    瓜州终于传来消息,第一支骑步枪已经制造出来了,罗剑和史可法听到消息后急忙赶到了瓜州。

    罗剑把骑步枪拿在手上,这支骑步枪是仿造以后的53式骑步枪生产出来的,尽管是半自动步枪,但其弹匣也能装五发子弹,火力的连续性没有问题。

    枪身长大约一米,整枪全重接近四公斤,口径7。62毫米,拿着这支骑步枪,罗剑感觉与以前见过的半自动步枪差别已经不是很大,开始罗剑还想让骑兵们再携带一支扬州一式步枪,用来阻拦满清骑兵,现在看来有了这种骑步枪,再携带扬州一式,根本就没有必要了。

    但是罗剑的梦想很快就破灭了。

    “拿几发子弹来,咱们试试枪?”罗剑高兴地说道。

    半天刘为民才拿出几发子弹来,一边递给罗剑一边说道:“首长,子弹总共就只有这么几颗。”

    “怎么回事?枪都造出来了,子弹还把你们给难住了?”罗剑疑惑地问道。

    “首长,枪生产起来并不困难,咱们的机床已经能够满足需要,但是就是这子弹生产起来可是太难了,咱们现在还做不出来。”小刘看罗剑拿着骑步枪爱不释手,在旁边有些遗憾地说道。

    “兴华,子弹这东西看着不起眼,咋造起来这么难呢?我们想尽了一切办法,目前还是没法批量生产出来。如果不行的话,骑兵师还是先使用扬州一式吧,这种步枪的生产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宋应星见罗剑陷入沉思之中,在旁边说道。

    听到宋应星这么一说,罗剑也没有了试枪的心思,把步枪递还给小刘,这才说道:“这几颗子弹你们还是拿去研究吧,我忽视了这个问题,我没想到子弹的生产会这么难。”

    这些东西在罗剑的电脑里并没有资料,只能靠宋应星和陈子龙等人不断摸索,陈子龙还找王强要了几十发子弹进行研究。

    “兴华,我觉得宋老说得有道理啊,这种步枪虽然极好,但没有子弹还不如一把马刀呢,我看就定下来,咱们先使用扬州一式,但以后技术进步了,能大规模生产子弹了,咱们再换装,你觉得如何?”史可法也说道。

    罗剑沉吟半晌,无奈地说道:“现在也只能如此了,懋中兄,这种骑步枪你们还是先少量生产一些出来吧,

    等罗剑回去从电脑查了一些资料这才知道,子弹的生产比枪支要难多了。在罗剑的那个时空里,仍有不少大国连子弹都生产不了。

    看起来很简单的子弹其实对工艺水平要求极高,就连发射药也必须弄得十分均匀,否则不仅没有准确性,对枪支的损害也极大,弹壳是最难生产的部分,其强度需要保证,精度要求也很高。

    查询到的资料给罗剑兜头浇了一盆冷水,他一直幻想着等小刘把新式zha药弄出来,生产出后装式步枪,现在看来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了。

    尽管新式骑步枪没法使用,但骑兵师还是要成立,使用的仍旧是扬州一式步枪,只不过此时的骑兵在马上与满清骑兵作战是不大可能了,只能用来快速机动兵力。

    冷静下来的罗剑停止了对军事技术大飞跃的幻想,转向对现有装备的量化生产,目前一师已经全部换装完毕,接下来二师即将换装,而换装后的二师需要大量时间进行训练,一师和二师的换防也就成了当务之急。

    扬州的水上运输现在已经极为发达,一师和二师的换防是通过运河来进行的,这种大搬家式的换防前后共花了半个月的时间。

    ps:对不起大家了,昨天上传时没注意最后一段的一个词,结果被和谐了!

第一百八十七章 唐王朱聿键

    史可法依然每天都要城外看看,水稻快收割了,张老汉家施用了尿素的这块田的水稻明显跟其他水田不一样,但产量到底有多高,史可法也急着知道。

    水稻收割还要几天,这几天雨水不断,对庄稼很不好,大家也都盼着天快晴起来。

    据扬州府的调研和其他几个府报来的情况,今年的粮食产量比去年要增产不少,而且前段时间各师种的红薯已经获得了丰收,今年扬州的粮食自给已经不成问题。

    玉米的产量在这一带并不高,农民种植的积极也不高,罗剑记得老家红薯种得多,玉米就极少了,看来现在的玉米品种并不适合在江淮一带生长。

    粮食完全能够自给给罗剑和史可法增添了不少信心,等下半年红薯大规模推广了,扬州的粮食肯定会有节余,如果这时朝廷断了扬州军的供应,问题也不大了。

    扬州的发展势头虽好,但最近从两湖一带传回的消息却让罗剑又担心起来。

    满清朝廷虽然面对扬州竭力维持和平的局面,但在湖南、湖北和四川却以剿灭大顺和大西政权为名,采取了极为强劲的攻势,清兵对四川的攻势比历史上要早了不少,何洛会和豪格率两路大军从汉中和重庆很快攻进四川,张献忠仍如历史上一样,在抗清的战斗中身亡了。

    历史上孙可望和李定国等人虽然兵败,但仍带了不少人马进入云南,这些人马也曾屡败清兵,甚至维持了十几年的时间。

    但现在孙可望和李定国等人虽然逃过了清兵的追击,但所属人马几乎伤亡殆尽,再也不可能有历史上的成就了。

    扬州的情报系统目前还没能发展到这一带,罗剑也是听说到的消息。

    就在罗剑准备找史可法等人商议时,却突然接到报告,说唐王朱聿键从杭州来到扬州了。

    明朝的藩王一般情况下是不能离开封地的,除非有极特殊的情况,还得报朝廷批准后方可。

    唐王朱聿键当年封地在南阳,就因为私自带护军千人进北京勤王被夺过唐王封号,贬为庶人,被囚禁于凤阳。弘光朝初立之时大赦天下,朱聿键也被释放,改封为南阳王,虽礼部上疏请复其原封号唐王未被批准,但大家仍是习惯称其为唐王。

    南明朝廷令朱聿键迁至广西平乐府(今桂林南),但朱聿键因病未能成行,一直停留在杭州。

    罗剑对朱聿键的印象不错,这位南明第二位皇帝比朱由菘强了可不是一点,今年四十二岁的朱聿键可谓是历经坎坷,多灾多难的经历使他受到了其他藩王所没有的磨炼,也增加了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