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士回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猛士回明- 第2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罗剑实在有些无奈,以前觉得国防军现在有两个军、五个作战师、两个骑兵旅和海军陆战队,军队数量已经超过二十万人,打败满清朝廷已经完全足够,但打下了偌大地盘后,反倒觉得军队数量远远不够了。

    罗剑颇有些羡慕自己那个时空里的美利坚,他们建国之初就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而相邻的国家既少又弱,这让他们能够集中全部力量搞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如此良好的外部环境加上当时较为先进的民主制度,使得他们很快发展起来。

    想到这里的时候,罗剑不知道朱媺娖现在在北美的情况到底怎么样了?他们能不能在那儿站稳脚跟,到时候中国面对的是一个强大的美利坚,还是一个与中国同宗同祖有着相同文化渊源的大明国?

    还得集中相当一部分力量支援远在北美的大明国,这也是罗剑觉得暂时对北方游牧民族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原因之一。

    刘肇基的一军在兰州和西宁一线面临的情况也基本差不多,部队向前推进同样没有问题,但打下地盘以后就得分兵把守,史可法在西安时,已经同刘肇基一起把二师的四个团分到各地驻守去了。

    一军的骑兵旅已经扩编成了骑兵师,在面对游牧民族的骚扰时,没有足够的骑兵只能作被动防守,史可法和刘肇基也是十分无奈。

    不过内阁里除了史可法和刘为民,其他人对罗剑执着地要把鞑靼和瓦刺纳入中国的版图既不赞同也不理解。

    史可法支持罗剑,是因为他知道的东西比其他人多得多,但他不造成罗剑现在就开始对北方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他的意见是先强身固本,先把内部的问题彻底解决了再考虑向外扩张。

    现在内部最大的问题是盘踞在四川的洪承畴集团,尽管南京政府已经向其下达最后通牒,但洪承畴却提出了可以归顺南京政府,但四川、云南、贵州三地必须自治,国防军不得向这三省派遣军队的要求。

    罗剑一听,洪承畴这是要搞国中之国,毫不犹豫地就拒绝了,当时史可法还远在陕西,回来后听说了此事,也是气愤不已。

    “兴华,不行咱们先把七师调回来,干脆一次性把问题给解决了?你说的那事毕竟是一年以后的事情了。”史可法同罗剑商量着。

    “宪之兄。七师调出来容易。但北京一带的防守怎么办?要知道阿济格带着几万骑兵到了蒙古。现在豪格又率几万骑兵撤了过去,光靠四师和六师能防守得过来吗?”罗剑有些担心地说道。

    “兴华,你看这样如何?咱们赶紧把北京守备师给成立起来,这次不是缴获了大量清兵的新式火枪吗?虽然比不上扬州一式,但总能对付着用吧,起码比以前的火铳要强不少,防守应该不成问题,再说还有冷允登的骑兵旅在。想来清兵也不敢轻易打进来。”史可法也是斟酌良久这才说道。

    眼看全国问题即将解决,军队的摊子却越铺越大,罗剑心中十分不愿,但现在除此之外也别无他法,只得点头答应了。

    见罗剑答应了,史可法随即回屋起草了给左懋第的电报,拿给罗剑签字之后发到了北京。

    王强这段时间在北京呆得是百无聊赖,部队的训练早就走上了正轨,有马千军他们盯着,倒也不用他操太多的心。

    见王强闲得无事可干。左懋第干脆把王强拉到了北京临时工作委员会跟他一起上班,王强出的主意大部分时候都不太靠谱。但时常有些奇思妙想,倒给左懋第开阔了不少思路。

    南京政府组成的调查团在吕大器的亲自带领下,前几天已经到了北京,开始对满清朝廷的一帮王爷大臣开始进行调查甄别,专门的法庭也在筹备之中。

    接到南京的电报,左懋第知道王强即将率七师远征四川,心里颇有些不舍,但他也知道有洪承畴盘踞在四川,南京政府做任何事都会觉得掣肘,必须把这个毒瘤先给彻底解决掉。

    王强却是非常高兴,他本来就是个闲不住的人,这下听说又要打仗了,当然正合他意。

    王强从七师给左懋第抽调了八百人帮助北京组建守备师,七师开始收拾行装,准备千里机动。

    从北京机动到重庆,崇祯年间秦良玉曾率石柱兵进京勤王走了两个多月,一路非战斗减员达上千人,七师当然没这么多时间耗在路上。

    为了把七师一万八千人马机动到重庆,总后勤部部长何刚征调了四百多艘商船,再加上安庆水师已经改装的上百艘水师战船,浩浩荡荡从运河开到了通州。

    一时间,整个运河上空浓烟滚滚,遮天蔽日,京畿的百姓哪里在运河上见过如此多的船只?无数的百姓涌到运河边看热闹。

    “娘的!这叫什么事啊?”王强使劲吸了吸鼻子,低声骂了一句。

    “小王,我老左活了这么多年,还真没看过如此壮观的场面啊!”前来送行左懋第由衷地赞叹道,运河里一次出现这么多的蒸汽船,让他对南京政府的实力又有了新的认识。

    “这东西太落后了,染污太大,必须尽快淘汰太行。”王强却对滚滚浓烟极为不满。

    “啥?小王你说要把这些船给淘汰了?那可不行,这东西又快又省力,要是没这些船,北京城的百姓们还在挨饿呢,你的部队还得用两条腿走到四川,看你还嫌不嫌烟大?”左懋第笑着说道。

    王强也知道,不可能让现在的人就有很强的环保意识,况且现阶段发展根本也离不开蒸汽机作动力。

    “小王,打败了洪承畴,你们还回来吗?”左懋第这些天跟王强的感情愈发好了,见王强就要登船,不舍地问道。

    “左老,这你得问我们首长,我可做不了主,我啊只要有仗打就行。左老,你要多保重啊!”王强大大咧咧却毫不在乎。

    尽管此时的蒸汽船最快时速已经达到了二十五公里每小时,但如此庞大的船队还是走了一个多星期才从北京到了南京,这还是在南京政府已经组织人员对运河不少有些淤塞的河段进行了清理之后,否则恐怕还要耗费更多的时间。

    王强回到南京城里呆了三天,部队还要补充弹药和后勤物资,这些事有马千军守着就行,罗剑和史可法都批准了他回家呆上三天。

    其实罗剑和史可法把王强叫回南京不光是为了让他回家看看,其实还是为接下来的战斗作些筹划。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一章 挺进大西南

    从湖北宜昌至四川宜宾的这段长江通常被人们称为川江,有名的“川江号子”就是在这段长江上航运中形成的。

    自进入宋朝以来,川江航运逐渐兴盛,有史书记载,“自蜀通吴,商贾之往来,货泉之流行,沿溯而下者又不知几。”尤其是在南宋时,四川的战略地位日益重要,贡赋、军粮、战马和其他军需物资的运输都基本依托航运,川江航运的发展也促使四川的交通枢纽从西部的成都开始向重庆转移。

    重庆的战略地位如此重要,知道南京政府的航运业极为发达的洪承畴当然把整个四川的防守重心都放在了重庆一带。

    而当初追着洪承畴西进的黄得功率领的三师和五师以及李成栋的二军如今就被阻挡在万州一线,重庆多山险峻的地形让没有重火力攻坚的黄得功和李成栋一筹莫展。

    得到喘息之机的洪承畴迅速稳固了四川的统治,半年多来,洪承畴不仅在四川扩军达到十万人之多,而且在成都府很快将枪械厂恢复了起来。

    当初洪承畴刚刚入川之时也曾遭到川人的激烈抵抗,也洪承畴集团也是造成了极大的麻烦,但洪承畴很快就调整了战略,找人人冒充明末蜀王朱至澍之子,立其为蜀王,并发檄文表示自己将忠于大明朝廷,洪承畴的这个做法很快就安定了四川的民心,抵抗变得小得多了。

    四川准确的情报传到南京,让罗剑和史可法都觉得洪承畴远没有想像的那么好对付,更何况七师也是沿着二军进军的路线入川。这一路地形之险峻。曾在这些地方旅游过的罗剑可是知道得最为清楚。

    到了南京王强才知道。不光他的七师要进军四川,远在陕西的一军一师也将从西安出发,沿着清兵当初入川的路线进入四川。

    王强有些不以为然,他觉得以他七师的战斗力直接打到成都府没有任何问题。

    “首长,没有必要让一师也去吧?这不是浪费吗?”王强坐在罗剑府上的沙发上,嘴里一边啃着苹果一边说道。

    “你小子,当初侵华日军为什么不敢进攻重庆?你以为四川这么好打下来的?”罗剑见王强十分轻敌,开始有些担心起来。

    “当初清兵不就轻易就进入四川了吗?我就不信我们还比不过清兵。”王强仍是不太在意。

    “那你知道当初清兵是如何入川的吗?当时的四川又是什么情况?”

    罗剑脸色变得严肃起来。王强见罗剑有些生气了,这才放下手里的苹果,正经危坐起来。

    “当初清兵是靠着大西军的叛将刘进忠引领着才偷袭得手的,而当时的清兵战斗力非常强悍,张献忠的大西军根本不是对手,清兵这才得以入川。即便是清兵入了关,但四川的抵抗一直持续了十几年,这才有后来清兵在四川的大屠杀。你如果再这样轻敌,我只好亲自去了!”

    “首长,这些情况我还真不知道。你说了我就知道了,我心里心数。首长你就不用亲自出马了吧?”

    见罗剑已经发火,王强这才小心地说道。

    “我说小王,你小子怎么老是长不大啊?你以为你们七师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能够天下无敌了吗?”刘为民在旁边也有些恨铁不成钢地说着。

    “刘老兵、刘哥,我知道了,求你不要再说了。”王强腆着脸朝刘为民说道。

    两人关系一直非常好,刘为民也一直把王强当成弟弟一样,从扬州时开始就一直对他关照有加。

    “小王,你们这次进军重庆,必须做到稳、准、狠,争取一战而下,我们可没那么多时间耗在那里,满清朝廷虽然已经被打败了,但我们北面面临的环境还很糟糕,咱们必须尽快腾出手来。”罗剑见王强已经认识到了,也就不再多说,只把现在大的形势跟他说了,希望他自己能明白过来。

    “小王,我给你准备了一些zha药包,希望到时候能够帮到你。”刘为民还是一如既往地关照着王强。

    庞大的船队在南京补充休整了三天,第四天一早又从南京开始出发,同时刘肇基从西安发来电报,一师也已经从西安出发,开始向汉中进发。

    船队向宜昌开进倒是极为顺利,尽管是逆流而上,但船队全部都是蒸汽船,只不过速度慢一些,但前进总是没有问题,经过十多天的航行,船队终于抵达了宜昌。

    从宜昌往宜宾却远没有这么顺利,尽管王强不太清楚,但有经验的船长和水手们却最清楚川江航行的险恶,船队在宜昌停留了二天,大家对船只进行了详细的检修,又让蒸汽机厂派来的技术人员对船上的蒸汽机进行了维护保养,唯恐路上出了问题。

    就算做了这么多的准备工作,航行依然不是很顺利,快进入最危险的航段时,水师军官要求七师下船,一来船只动力不够,七师还得上船拉纤,二来也可防止船只倾覆造成太大的伤亡

    幸亏七师全部都登了岸,就算是如此小心,仍有二艘船触了礁,沉没在长江里,好在船工都被救了上来。

    就这么走走停停,就川江这个航段竟走了半个多月,七师终于云阳县。

    云阳县离万州已经不远,而且云阳到万州的路况不错,王强干脆命令七师全部登岸步行,下了船又步行了一天,七师终于赶到了万州。

    黄得功和李成栋对七师的到来真是喜出望外,他们已经在万州憋得够呛,这种进退两难的日子真是让人太难受了。

    七师到都到了,黄得功和李成栋反倒不着急了,干脆让七师在万州休整了一天。这一路七师确实走得够辛苦的了。

    还好七师的后勤辎重和火炮仍是用船运送了过来。这让七师尽管行军走了一天。但还算不上特别疲累,王强精神尤其好,刚一到就拉着黄得功和李成栋前去勘察敌情。

    不知道洪承畴在四川是如何宣传南京政府和国防军的,反正一路上王强觉得四川的百姓对国防军似乎并不太友好,虽然并没有主动攻击国防军的事情发生,但到前线的路上,王强几乎没有看到一个百姓。

    为了防止清兵反扑,黄得功和李成栋在万州修筑了比较守备的防御工事。等王强到了防御工事,举起手里的望远镜一看,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

    “我靠!娘的,怎么都是碉堡啊?”

    王强说得没错,清兵在万州一线修筑了无数大大小小的碉堡,碉堡上的射击孔在望远镜里清晰可见。

    “小王啊,就是这些乌龟壳可老我老黄给憋坏了,你们来了,总有办法对付这些家伙吧?”

    黄得功指着前面的碉堡说道,旁边的李成栋更是连连点头。二军来得更早,他们在这些乌龟壳前吃的苦头更多。

    王强没有说话。只是仔细观察着这些碉堡,那些小碉堡里可以屯十几个士兵,大碉堡则可以屯三十到五十人,有的还分了几层,每层都有射击孔,可以让清兵充分地发挥火力。

    看着面前大大小小的碉堡,王强暗自忖道,一些小的碉堡火炮是可以摧毁,但一些大的碉堡75mm火炮可对付不了。

    王强记得罗剑以前老是说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看来洪承畴在这些方面比国防军做得更好,如果不是刘为民在南京给王强准备一些炸药包,看来要攻破这些堡垒那就只得拿人命去拼了。

    “洪承畴这老小子还真有一套啊!这些乌龟壳还真不好对付,咱们只能一步步来。”尽管王强心里已经有了一些把握,但他觉得不能把话说得太满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