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士回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猛士回明- 第2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剑在郑芝龙的陪同下赶到了正在上海的临时军港,七师正在这儿训练。(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三章 未雨绸缪

    在台湾问题上,罗剑比史可法考虑得更为长远,乘船赶往上海县的途中,罗剑就已经在考虑收回台湾之后的驻守和开发问题。

    “兴华,在想什么呢?跟你说话都听不见?”史可法知道罗剑想问题容易走神,喊了几声都没理,知道他又在想事情。

    “呵呵,我在想收回台湾后的管理和开发问题。”罗剑笑着说道。

    “你呀,这仗都还没开始打呢,你就考虑到那么远了?”史可法笑着说道。

    “宪之兄,别看咱们现在准备台湾之战闹得轰轰烈烈的,真要打起来也就是几天的事,如果咱们现在不把后面的问题考虑好,到时咱们就会措手不及的。”罗剑说道。

    “这倒也是,你考虑让谁去驻守台湾了吗?”史可法问道。

    “我这里倒有两个人选,宪之兄你也考虑一下?一个是黄蜚,另一个是郑鸿逵,飞黄兄,你也考虑一下,你觉得谁更合适一些?”罗剑说道。

    郑芝龙听到罗剑竟把他的兄弟郑鸿逵也提出来了,这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闷了半天没有吭声。

    史可法听到罗剑的话,也思考了起来。

    黄蜚从个人品性上来说倒是没有大问题,自从当初加入扬州军以后,一直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算是任劳任怨了,但他只是在内河水师当过将领,并没有在海上作战过,以后台湾的防守还是必须得以海军为主,史可法觉得黄蜚能力上还似有欠缺。

    而郑鸿逵在南明弘光时就以保存实力著称,连当时的皇帝的话都可以不听的人。现在让他驻守遥远的台湾。史可法心里就更不放心了。

    “飞黄兄。你是怎么考虑的?”罗剑继续对郑芝龙问道。

    “大都督、督师,如果你们信任大木,我觉得让大木镇守台湾当无问题。”郑芝龙这次算是举贤不避亲了,竟推荐了自己的儿子郑成功,看来他也不看好黄蜚和郑鸿逵。

    “不行!”罗剑和史可法竟然异口同声地说道,这让郑芝龙大为尴尬,他以为大都督和督师都认为郑成功太过年轻了。

    “飞黄兄,大木是我们未来海军司令的不二人选。他的战场是在广阔的海洋上,把他困在台湾一个岛上肯定不行。”罗剑的话很快化解了郑芝龙的尴尬。

    “宪之兄、飞黄兄,你们看这样行不行?郑鸿逵这几年一直驻守在福建,对近海防御肯定有些心得,而黄蜚大局意识强,服从命令坚决,我看可以以黄蜚为主,郑鸿逵为辅,如果两人配合好了,台湾今后的防御当是不成问题。”罗剑说道。

    “兴华。你这话倒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问题,咱们现在海外的岛屿越来越多。象硫球岛和夏威夷岛,这些岛都不小,现在可以对付,将来恐怕必须有海军防守吧?咱们海军的力量确实太弱了啊。”史可法说道。

    “是啊,大都督,这些年大木他们四处出击,虽然也带了一帮人出来,但咱们海军的人才还是十分紧缺啊。”郑芝龙也顺着史可法的话说道。

    “飞黄兄,你能考虑到这点真让我高兴,以前我考虑先把陆军学校建起来,现在看来海军学校才是当务之急啊。”罗剑说道。

    史可法和郑芝龙两说的话其实正说到罗剑的心坎上了,先建海军学校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在中**人中形成一种重视海洋的导向作用。

    最后几人还是商定让黄蜚担任台湾守军的主将,郑鸿逵为副将,当然以南京政府的规矩,驻军将领并不能干涉地方政务。

    “兴华,台湾省的省长你考虑过没有?这可是比军事将领更为重要啊。”史可法说道。

    如今的史可法也从荷兰人死死不愿放弃台湾上知道了台湾地理位置的极端重要性,考虑问题也开始长远起来。

    “有几个人选,宪之兄,你也考虑考虑?一个是卢渭,渭生经过这几年的磨炼,其大局观和能力提升得非常快,如果有他在台湾,那我是最放心的,但我考虑夏威夷岛以后也要开发出来,我又想把渭生放到那儿去,心里正纠结着呢。”罗剑说道。

    罗剑思考过这个问题,从海洋的大战略来看,以后如果在夏威夷岛上放一支舰队,对太平洋的控制力就会大大增加,但只把夏威夷岛建成海军基地肯定不行,还得把它开发出来,这人选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那还有谁呢?”史可法问道。

    “还有就是现在淮安的章正宸,我觉得以他的能力,现在把他放在淮安有些屈才了,就是不知道他愿不愿意去台湾,毕竟在大家的心目中,台湾现在还算是蛮荒之地吧?”罗剑说道。

    “我还是觉得羽侯(章正宸字)更合适一些吧,现在渭生还抽不出身来呢,以后我找羽侯谈谈,看看他的意思再说?”史可法说道。

    “那行,主要把台湾对咱们的重要性说清楚,一旦台湾开发出来了,其繁荣程度肯定不会比我们内陆各省差啊。”罗剑说道。

    郑芝龙在旁边看着罗剑和史可法讨论着台湾的行政长官人选问题,心里却想到了很远。

    当初郑芝龙决定投靠南京政府时,其实已经做好了被闲置起来的准备,结果没想到被南京政府任命为海军部长,开始的几年里海军部长事情确实不多,权力也不太大,但郑芝龙发现随着全国问题逐步解决,政府已经把军事发展的主要方向转到海军上来了,这让他大喜过望。

    听大都督说过,收复台湾之后南京政府就将召开军队建设的专门会议,就是要研究把军队建设的重心转到海军建设上来,还要他这个海军部长好好做准备,要在这个会议上做专题报告。

    这可让郑芝龙有些为难,做具体的事情自己倒是不怵,但动起笔杆子可就要了老命了,想到这里郑芝龙有些急切地盼望儿子郑成功快些回来,以大木的文笔加见识,自己再把一些想法加进去,报告肯定就能写得很好。

    几个人一路上谈着事情倒也不寂寞,顺江而下船只速度又快,很快就到了上海的军用临时码头,尽管是临时码头,并未开工真正开始建设,但这个地址王秀楚确实选得不错,“戚继光”号和“霍去病”现在也在这儿停泊。

    “兴华,你准备以后把海军基地就建在这儿了?”史可法登上了临时搭建的码头问道。

    “是啊,这儿离上海的民用码头并不是很远,物资转运非常方便。”罗剑说道。

    “王秀楚到上海也有几年了吧?上次听你说上海建设得很好,这次我要好好看看,这些年忙起来还真没机会来看看。”史可法说道。

    “保证不会让你失望就是了,飞黄兄,你恐怕以后就要常驻上海啰。”罗剑笑着说道。

    罗剑对郑芝龙担任海军部长以来做的一切基本还算满意,应该说在明末沿海那么复杂的情况下能打出大片天地的人必然有其能干的一面,现在郑芝龙的长处基本被发挥出来,正所谓人尽其才。

    七师和两艘战舰都出去训练去了,并不在港口里,罗剑等人乘坐的并非海船,只能在码头等他们训练回来。

    “宪之兄,时间还早,咱们先到民用码头去看看?反正离得也不太远。”罗剑建议道。

    早有先期到来的人员在临时军用码头前停好了马车,三人坐了一辆马车就朝民用码头而去。

    以前都听说上海码头修得特别漂亮,史可法和海军部的郑芝龙早就耳朵听出老茧来了,今天终于有机会前来看一看。

    饶是两人已经有了思想准备,但眼前看到的景象还是让史可法和郑芝龙大吃一惊,就连几个月前刚刚来过的罗剑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让罗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上海码头建设的速度太快了,不仅码头已经修好了,而在码头外一排排房子和仓库也已经在开始打地基了,看这架势要不了几个月,这儿就能开始吸纳大量的商船了。

    “宪之兄、飞黄兄,你们怎么了?”罗剑见史可法和郑芝龙两人都在发呆,在旁边喊了一声。

    “兴华,这就是你说的上海码头?你确定不是你从那儿带过来的?”史可法用手指了指天上。

    “宪之兄,这儿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是王秀楚带着上海人一起建起来的,可不关我什么事。”罗剑笑着说道。

    “我就不信没有你指点,王秀楚能想着把码头建成这个样子。码头都这样,上海会是什么样子,我都迫不及待想去看看了。”史可法笑着说道。

    “可笑啊,真是可笑。”郑芝龙在旁边嘀咕了一句。

    “飞黄,你说什么呢?什么可笑?你是说把码头修成这样可笑?”史可法离郑芝龙近,听到了他的嘀咕,疑惑地问道。

    “唉,督师,我哪会有这个想法啊。我是说当初我竟想不听大都督和督师的召唤,以为自己在福建的那点家业可以跟南京这边对抗呢,幸亏是听了森儿的劝告,否则我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郑芝龙苦笑着说道。

    听到郑芝龙的话,罗剑和史可法都是哈哈大笑。

    “大都督、督师,咱们的海军码头也要修成这样的。”郑芝龙十分羡慕地指着宽敞漂亮的上海码头说道。

    “军用码头和民用码头还是有些区别的,咱们可不能照搬照抄,这个下来后再仔细研究,现在政府可没这么多的钱来修军用海港,不过你们海军研究所可以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课题先研究起来。”罗剑说道。

    郑芝龙赶紧答应了下来。(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四章 燃烧的海峡

    四月十六越来越近,罗剑和史可法已经返回了南京,这次到上海视察七师的备战训练和上海的建设,让史可法都是极为满意。

    七师作为国防军最精锐的部队,也是让史可法最为放心,这次亲眼看到的场景就让史可法极为感动,就是罗剑都觉得极为难得。

    现在的军舰并非后世那些巨舰,在海上的稳定性和抗风浪性都完全没有可比性,这就意味着作为陆军的七师要想参加对台之战,首先必须过了晕船这一关。

    罗剑和史可法看到的是七师没有一个士兵因为晕船而放弃参加这次战斗,不少士兵吃了吐,吐了接着吃,还有些士兵把吃饭当成作战任务来完成,看得史可法眼睛都红了。

    二个月的适应性训练终于有了成果,七师也从旱鸭子部队彻底变成了海上雄师。

    郑芝龙留在了舰队,他要协调指挥整个对台作战行动,海上作战没有得力的将领指挥那肯定不行,施琅虽然已经久经战阵,但要指挥这么大规模的渡海登岛作战还是力有不逮。

    罗剑从仓库里把对讲机给翻了出来,当初发电机没油后,罗剑就把对讲机的电池给拆了下来,小心地用油纸包裹了起来,这次充上电竟还能使用,这让他大喜,有了这东西,海上联络可就方便多了。

    “戚继光”号上已经安装上了电报机,作为此次作战行动的指挥舰,还保持同南京的联络。

    “兴华,咱们这完全是一种欺负人的打法呀!咱们是完全近代化的装备和设备,荷兰人恐怕跟咱们差了不止二百年吧?”柳兰笑着跟罗剑打趣道。

    “是啊,咱们这次就要是欺负人,不管大木他们在欧洲生意做得怎么样。咱们把荷兰人打痛了,以后也让欧洲人不敢小视咱们中国。”罗剑坚定地说道。

    “好想去看看这次对台作战,可惜家里这么多事,根本脱不开身。”柳兰遗憾地说道。

    “以后这样的海上作战多得很呢,要想看还怕没机会?”罗剑笑着说道。

    三月底舰队就机动到了厦门港口,舰队这么早就来到这里是为了适应了台湾海峡的水情和气候。

    舰队和运输船还在海峡里进行着适应性训练。郑芝龙和王强、施琅几人令着一大帮军官正在“戚继光”号指挥舰的作战室里仔细推演作战计划。

    “王师长,你看这样行不行?”郑芝龙指着海图上的军舰和炮艇摆开的阵势问道。

    王强皱了皱眉头,虽然跟郑成功一起出过两次海,但王强对海上作战如何摆兵布阵他根本就是外行,现在见郑芝龙啥事都来征求自己的意见,顿时觉得不厌其烦。

    “郑部长,你出来一下,我有话跟你说。”王强把郑芝龙喊到了作战室外面。

    “郑叔叔,我和大木是极好的朋友。用我们那儿的话说,我们是铁哥们,也就是说我们象是兄弟一样,你不用对我这么客气的。再说了,您是这次海上作战的总指挥,我只是登陆后作战的指挥员,你不用啥事都来问我,我本来也是外行。”王强直截了当地对郑芝龙说道。

    “瞧您说的。王师长,那是大都督和您几位都瞧得起大木。大木是个有福气的人啊。”郑芝龙感激地说道。

    “郑叔叔,你要再这样,我给南京发报了,建议由施琅来指挥海上作战。”王强半真半假地说道,虽说礼多人不怪,但他对郑芝龙的过分热情也实在有些受不了。

    “小王。别,千万别,咱们按军中的规矩可好?”郑芝龙一听王强要建议南京把他给换下来,顿时急了。

    “郑叔叔,这就对了。您是总指挥,该有的威信您必须得有。”王强笑着说道。

    回到作战室的郑芝龙再也没有了刚才的小心,开始对作战计划进行着仔细的推演,不时对各舰的将领提着要求。

    其实这次的作战计划非常简单粗暴,那就是直扑热拦遮城和赤嵌城,引诱荷军舰队在海峡里决战。

    四月十五晚上是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晚上八点正,从南京发到“戚继光”号上的电报被送到了郑芝龙手上,“立即开始作战行动!”

    “出发!”郑芝龙下达了出发的命令。

    “戚继光”号一马当先离开了港口,紧随其后的是“霍去病”号,再后面是十艘炮艇,王强带着登陆部队的九十多艘运输船跟在最后,舰队浩浩荡荡直奔台湾而去。

    王强出来前在罗剑的电脑里看过另一个时空历史上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全过程,那时郑成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