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袍- 第1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国忠心中冷笑,驱马至潼关,趾高气昂入内后,盘问观察,心中已经大概有数。果然边令成请左右退下,随即告知大概。

杨国忠当即报天子,潼关诸事。

天子得知李嗣业和封常青当真带了一大半的军马,和少量的粮草向着河北杀去,潼关荣王高仙芝边令成说话。

当即加速前进,在高仙芝等的接驾之下,蜂拥入关。

而后,叫来诸位详细询问,潼关上下自然不知高层计划,而天子耳目不过杨国忠边令成高力士,一一问毕,再无心事,遂令犒赏驻军收拢人心。

再立即架空高仙芝兵权,虽然他已经没有什么人马了,令陈玄礼把握潼关。

安西系也暂时没话说,毕竟这里是天子说了算,而天子在潼关,守卫工作也轮不到安西人马,边军是打仗的。

至于高仙芝,主力已经随李嗣业出去了,留下的也是疲惫老兵,这些老兵此次平叛之后就要解甲的,所谓兵权等于没有,无所谓。

天子再令郭子仪把握全军,即刻出去追上李嗣业部,请李将军回头面圣,接受嘉奖。没有令封常青回头,天子也有计划,如李嗣业回来了,郭子仪在大唐也算有威望,封常青还是比不上他的。而安西兵马得知李嗣业受到大封赏,自然归心。

现在郭子仪去打安禄山也是一句话,打完了也会有些掌握度了,再分了安西系的将领,一年内,大唐隐患也就彻底没了。

现在就是担心,李嗣业不回头。

不过看潼关这幅模样,以及李嗣业带的粮草数量,天子怎么也不觉得李嗣业像个要反的样子。

杨国忠也低调的很,他现在也没底李嗣业想干嘛了,但是不管怎么说,他可比天子知道李嗣业,李嗣业不想反就算了,想反的话,再怎么想办法也没用的。

自己示好够了。高仙芝这边暗流露的态度让他知道,天子注定要遇到麻烦,但是在那一刻到来之前,杨国忠可不想出头,免得荣华富贵没有,却死在前面了。

天子的命令下,郭子仪出关去了。

而河北境内,安禄山这个时候算是倒了血霉了。之前一战之后,他以为自己能再收军心,可是没想到史思明那混。蛋,居然因为自己传话骂了他几句就急了,靠,你家大侄子搞的我们这么惨,还不许我抱怨?

偏偏他儿子还给了他一刀!

…………………红票啊,呵呵……………………

57回 抽刀

河北乱。

史思明安禄山分手了。双方在打口水仗,而安西的强悍也让当时参战的士兵们胆寒。尤其是被放逐回去的汉人们,整个河北在传说着那一战的场面,人心反复间。

各路胡人刚刚抵达之后,就知道了战斗过程,无不觉得后悔,自己这么眼巴巴的跑过来干嘛呢?却又回不去了。

安禄山大发雷霆的闹翻了史思明。更让他们看不到希望。

而安庆绪听说自己的父亲意图在这个时候称王,他自己说是要安定人心,安庆绪却知道,自己的老子是想过把瘾,他已经心寒了。

安庆绪咬牙切齿,生存还是毁灭?

生存,为了自己的生存要把一切彻底的毁灭,毁灭!连夜秘密召集自己亲信部下,整个河北人马(文)因为李嗣业一战,已经对安禄山(人)失去了信心,他们不会想(书)到是自己的胆怯无能,无法阻拦(屋)李嗣业,他们只知道,大军死战的关头,李嗣业就要突破。

而大军就要打的唐军崩溃了,可是安禄山没顶住。

没有亲自面对李嗣业陌刀的他们无法体会那一刻安禄山的肝胆俱裂,隔了万军就笼罩在自己头上的杀气,他们体会不到,他们现在只认为安禄山不是一个合格的统帅。

乱世之中强者为王,相比较安禄山,安庆绪的年轻,强壮,进取,更让他们欣赏。

作为安庆绪身边的人更是这么想的。老头子已经老了,不过那一步该怎么走,他们只能等待。安庆绪没有让他们失望。草原而来的血脉里流动着无数王帐刀光的往事,安庆绪告诉他们今晚军变。李嗣业再强强大不过这么多人马。

现在大唐对李嗣业的支持也有限。

何况安庆绪相信李嗣业一定也有和自己一样的野心,他告诉自己的手下们,不是史远没有说服李嗣业,一定是史远说的太好了,所以李嗣业不愿意为嫁衣,他自己亲自来了,不然怎么解释自己兵马刚刚到潼关,李嗣业的人就从万里之外的安西到了。

最少,我部在起兵的时候,李嗣业就动身了!

自己的父亲是个蠢货,他放出了一头魔鬼。既然如此,那么现在考虑的是怎么和李嗣业相处。是做对手?大家有共同的目标,反唐,所以在这个阶段,其实不是对手。

而到第二个阶段,安庆绪告诉大家,李嗣业若可行,为何不投效?若不可行,为何不灭之?现在掌握了河北话语权,无论如何李嗣业也不会小视这支兵马的,那么自己完全可以去接触,去谈,大家还是有退路的。

而跟着老头子,那就一条路走到黑了,现在称自己为王?是要做举国的靶子么?其他不说,假如李嗣业真的发疯了,忠诚大唐,那么史思明觉得前途不明,干脆反戈一击,举国之力对付河北一路,大家都会陪着那个疯子死无葬身之地。

安庆绪的话,安庆绪对时局的判断,分析,以及他的心态,还有对属下这负责的言论让部下们全放心了。大家决定跟着安庆绪干。

于是当晚。

安禄山心惊肉跳的翻身起来的时候,他看到无数的人围住了自己的住处。

然后,他疑惑的问道:“是李嗣业打进来了?”一句话说出,外边军马无不愤怒,这就是河北圣人?居然胆寒如此!

安禄山已经有眼疾了,火光耀眼,他看不清是谁,突然听到身边女人惊叫:“少主。”

“逆子!”安禄山终于恍然了。

他意外也不意外,不过他也仅仅能咆哮一番而已,刀光闪过,安庆绪提着他父亲的人头,大步走出了屋内,在熊熊火光中对着周围的军马道:“斩杀无能之辈,以谢河北忠义之士!诸将即刻前来大帐,商议行动,河北,永远是我们的!”

三军欢呼。

而诸将匍匐。

提着安禄山脑袋的逆子笑的狰狞,他的手腕上缠绕着安禄山的长发,而未干的血在他的手上身上,缓缓的流淌着,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戴在他手上的戒指贪婪的吸。允着大唐叛逆的鲜血,安庆绪的心中涌现出一种疯狂。

他的眼发着红光,魁梧的身躯在火光中如同魔神一般,鼓声起,河北各部头领不敢犹豫的齐集大帐内。

几上放着安禄山的头颅。

安庆绪坐在他父亲坐过的位置上。告诉大家,自己将带领他们享受最后的成功,第一步,宣布安禄山叛变当斩,第二,将安禄山人头送于朝廷。第三宣布和史思明势不两立。第四,为大唐前部,前往平叛。第五,不可真战,约束兵马观望。第六。

安庆绪冷笑连连:“大唐若相信了,某就立即联络李嗣业。合力击杀史思明!随即再度反唐,和李嗣业分疆而治,恢复河北过去的安定,诸位依旧如从前,歌舞照旧,富贵满门。”

各路头领本已经不想打了,听完安庆绪连窜计划,无不欢欣鼓舞。

名声算了毛,叛不叛看心情,看好处。自己这边一出来,大唐能不有些说法呢?这么多年,胡人已经明白汉人们是怎么想的了。

要面子,给你们面子,我们拿好处,等好处吃了,再不给面子也不迟!

立即安庆绪一一安排下去,将自己父亲过去的心腹将领收拢,将各部首领安抚,达成一致之后,安庆绪也撕下了脸来,命令将之前大战的时候被击溃了人马的几部胡人首领全部格杀。面对诸人的惊疑,安庆绪一笑:“这几部的财富尽归大军。土地人口,尽归各路首领,战后分割一一安排。”

于是,河北一路人心重新团聚,不过一夜之间。

李嗣业在进军,十万安西军到了,李嗣业心忧中原糜烂,先行出关将安禄山部压的一退更退,小范围的交锋中安禄山人马不堪一击,后来,李嗣业也发现安禄山的人马在后退收拢,李嗣业可不管,大笔挥动请后路即刻来接管已经光复的城池,大军继续前进。

一直到安禄山的人马毫不犹豫的退了很远。

李嗣业再整军,收拾沿途得到的军需,而后准备第二批进攻的时候,安禄山的人头到了。安庆绪派人送来的,同时还有一份迷途羔羊的悔过书,以及愿为李将军前驱,狂殴反贼史思明的效忠书。

同时,郭子仪到了军中,带来的天子圣旨,令李嗣业回头接受嘉奖。

暂时由郭子仪封常青统领军队。

“非要去?”李嗣业提着安禄山的人头问郭子仪。

这个时候的郭子仪还不是大唐的定海神针,这个时候的大唐,定海神针是李嗣业。面对李嗣业的反问,郭子仪无话可说。

武将难作伪,尤其是这样的忠诚良将,耿直的很,他也知道天子打的主意,面对李嗣业讥笑的模样,和封二那副冷冷的脸,以及安西士兵的不信任甚至愤怒,郭子仪低头不语。

“天子是不是看到安禄山的脑袋会喜出望外呢?他一定会以为既然这样,那么就驱狼吞虎,就用安庆绪去打史思明吧,朝廷坐收渔翁利!”

郭子仪只能点头,他也知道朝廷上那些老爷们如何胸中有良谋,计策能安邦的。那些从来说话像放屁,无需负责任,一切想当然,防内甚于外的老爷们一定会这样处理的。

而郭子仪从安禄山的人头上看到了他背后的,安庆绪的可怕。

在这一点上,他和李嗣业毫无疑问的是一条边的,人不能不讲良心胡说八道。除非自己是个庸才。

“安庆绪才是真的可怕。河北乱,犹未定!今日安庆绪此举不过是为自己争取时间而已,何况!此封投靠书上,字字杀人啊。天子见安禄山死,现大唐最大兵力尽在某手,安禄山之子愿为我马前卒?呵呵。”

郭子仪无奈的叹了口气。封二对他感觉好多了。

“将军。”封二说话了。

他从来不叫李嗣业节度,安西士兵也从来不叫,安西士兵只叫李嗣业将军,而且普天之下,可以有郭将军,高将军,宋将军,但是直接叫将军的,只有李嗣业一人。

他已经成为安西军魂。

李嗣业抬手。郭子仪心惊封二这个堂堂节度的低姿态,以及发自内心的效忠模样。封常青现在可是河北节度使啊,虽然地盘还没拿下,但是官爵在此。

“将军在安西人望无双,西域各部尽来投效,吐蕃闻大唐内乱有勇士欲战,传闻吐蕃赞布说大唐有将军一日吐蕃绝不东进一步。大食亦然。此等威望本就令君王顾忌,而今安庆绪又如此恭顺,恐怕这是大唐之福,却不是将军之福!”

李嗣业不说话,郭子仪浑身冷汗,他看到周围安西士兵们已经全部手按刀柄。

“将军此去,兵权尽失事小,大唐内乱难定事大。郭子仪不能服安西众!”封二一点面子也不给郭子仪,同时提高了嗓子:“且,将军此去,危险!封二请将军三思。”

“郭将军你看呢?”

李嗣业真不是人啊。郭子仪瞠目结舌的看着他,就听到周围一片抽刀声,郭子仪欲哭无泪,这样的部队自己能带的了?

58回 回军

李嗣业摆了摆手:“下去吧。”

铿锵声中,士兵们毫不犹豫长刀入鞘,随即转身而去。人走了,仿佛刚刚什么也没有发生一般,可是郭子仪看着空荡荡的帅帐内,却越发的觉得寒冷。夜风呜咽着卷过外边的沙场,从缝隙里冲入帐内然后摇动烛光。

郭子仪这才发觉天色已暗。

封二扯着嘴角看着他,封常青是文官出身,不似李嗣业郭子仪这等战场出身的武人,一旦退下了铠甲穿着长袍,仅从样貌看不过一个落第书生,白头老朽而已。

可是郭子仪的角度去看强壮锐利的李嗣业,和封常青,突然心中涌起了一个词,绝配。

封常青就像一只千年老狐狸一般的精明,但是他对李嗣业的这种忠诚是毋庸置疑的,就如同刚刚退去的那些士兵们,面对天子圣旨中明文接替李嗣业的人,他们毫不放在眼中,无论是杀或者不杀,无论是将军如何吩咐。

因为在他们心中,郭子仪绝对不可能是李嗣业的对手,这是种彻头彻尾的蔑视,哪怕郭子仪现在顶着传旨的光环。

郭子仪无法愤怒,因为无力,他发现面前这个男人和他的军队已经把大唐踩在了脚下。

随即他知道自己想错了。

“某对大唐忠诚不改。”李嗣业良久之后,开了口:“无心自立。”

郭子仪大口的喘气,他特么的不想这么怂,可是面前的不是人。李嗣业只当他是空气,抽出了长刀,按在膝前,长刀引着火光化成虹,于他手心跳跃闪烁不定。

锋芒毕露。

这一刻的李嗣业锋芒毕露。他沉声道:“某正因为对大唐忠诚,所以对天子不满。武人骄横以安禄山为例,此等武人需要制衡,用之善则国家安定,失之度,则天下难安。所以某明白天子心意,可是李嗣业不是安禄山。若是安禄山,郭子仪将军你人头已经不再。”

郭子仪知道已经没有危险了,他静静的听着,看着面前这个强悍的男人,手按长刀述说平生志。

“可是难保某之后,大唐之后,难免不出安禄山。这不是天子一人的事,更不是皇家一人之事。上古至今,天子本为贤者居之,天下为家,效力子民,可不知何时,天子独断朝纲,却以家为天下,占尽人间繁华,举国万民寄托一身,君昏则。民苦,君明或民幸。而军人。”

“牧野之时,轩辕率天下子民击蚩尤,为拯救苍生。商末之时,周王率奴隶重建天下,亦是拯救苍生于苦寒。当时战士舞蹈向前,百死不悔,其实不为大义,只为解恨,只为自由。所谓军人,来自民间当为子民为父老做主,为国家依仗,却绝非帝王压制天下人心之利器!军人当只效忠国家民族,将军当为大唐长城,而非天子依仗。某此次西来,只为大唐未来,为子民苦难,而非为皇家平叛。所部精锐亦只从某理想,不听乱命!”

“是。”郭子仪还犹豫个屁,直接认了。

“废天子,再立天子,世世代代祈祷君明臣贤,百姓安康,这等蠢事一再重复不过人心私欲作怪,某不愿为。郭子仪或者不知,封二诸将,乃至荣王早知某的来历。此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