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窝里的科技强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山窝里的科技强国- 第2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会议结束后石继平脸色有些不爽的回到了自己的帐篷,还没等他开口,几个老兄弟就围了上来。
  “石头咋样?什么时候开打?”
  “打毛啊,我们连突然接到命令不继续向南边推进,我们将随这个营一同转向西边。”石继平没好气的回答
  “咋?为什么没我们参战的份。”一听到没仗打的陈立新就诈唬起来,他可是天天盼星星盼月亮的盼望着能和日本小鬼子作战,可这倒好,去了一趟团部回来后就没了攻击任务,你说他能不急吗。
  “石头,到底是什么个情况?”洪阿根端过一杯水按住了即将发作的陈立新向石继平询问着详细的情况。
  “我们营不参与向南突击,转向西边深入,去老挝。”石继平接过水杯有些郁闷的说着。
  “去老挝也行啊,这老照样有小鬼子。”陈立新听到后立即从脑海中调取了之前所看到的战报。
  “可问题是我们的任务是尽量不与敌军接触,渗入到万象一带。”
  “啥?要我们渗入几百公里,还尽量不要与敌军接触?团长没疯吧?”这次诈唬的是黄毛。
  “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团长说他没疯,命令是集团军直接下发的,彭老总的命令……”石继平将文件袋中的命令取出来给几位老兄弟们过目。
  看过命令后大家都有些发懵,这彭老总是打着什么名堂,这将石继平从连长提升到了营长一职倒不是什么奇怪的事,这石继平从资历到实际水平都摆在那了,升职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在命令中却让石继平带领部队穿过越南和老挝,向老挝的城市万象挺进。
  “我说……石头,要不要给彭总发个确认电文,这命令也太诡异了,放着我们前面的鬼子不打,突然让我们转道去老挝的万象,干什么啊?”几个老弟兄看过命令后都有些发蒙,谁都不知道彭总为什么会发布这样的命令。
  “用不着了,团长已经帮我发过一次了,上面说确认任务没有发错,就是要我们快速向万象突入挺进。”
  “就我们一个营?兵力少了点吧,加嵌一个加强连满打满算也是千把号人,而且没有多少火力支援部队增援,孤军深入啊……”即使是在几个人中脑子比较好用的陈开聪也弄不明白了。他的话说出了所有人的心中所惑的问题,这命令的确太诡异了。
  “弄不明白就别去想了,当年我在原部队时上面的命令有时候也让人闹不明白,反正现在命令已经下了,不去就是抗命!”陈立新把命令拍回到桌子上,转头向着帐篷内的其他人说到。
  第二天几个人便开始整编部队,因为是孤军远程行军,部队尽可能的多携带弹药和给养,好在越南地处于热带,在衣物被服上要省很多重量和体积,而且集团军还同意在不暴露的前提下对他们直接进行空投补给。
  有了这样保证,大家也稍微安心了一些,不过对于补给,刚刚升任成营长的石继平心中所最担心的不是补给问题,而是手中的这个营一半多是自己原连的兵,而剩下的兵中那个加强连刚刚组建的,战斗力和技战术配合都有些让人担心,不过让人比较放心的是这支部队是原陕北地方部队所改编成的部队,在战斗意志上非常强烈。为此,石继平专门让通讯员找到陈立新,他要好好的和这个老战友谈一下这个连的安排问题。
  “石头,你找我?”正当石继平正准备怎么开口时,陈立新掀开帐篷的帘子走了进来。
  “嗯,老陈,你看这个加强连我想让你来带,能不能?”石继平想想,最终还是开门见山的提出自己的看法
  “让我带?”
  “对!虽然你编入我们新军时间并不长,但是你作战经验比我们任何人都多,以前甚至当过团长,再加上这个连多是你们原先的部队中整编出来的,给你带我最放心。”石继平分析着他自己的判断。
  “这样有些不好吧,我刚刚从军校毕业,不是说专门派了一个连长过来带这个连吗?”
  “拉倒吧,那个连长完全就是一个空降派的长官,如果是平时倒还算了,有时间让部队和长官之间进行磨合,但是过两天部队就要出发了,没时间!”
  “带兵我倒不担心,这帮兵我也熟悉,虽然没带过他们但是毕竟都是一个大环境熔炉里出来的,气味和习性都熟悉,只是团长那边……”
  “团长那边我已经和他谈过了,他也比较认同我的提议,他现在正在向军部申请任职令,老陈,别犹豫了,你带这只老部队我放心,而且我们现在所接受的任务不是普通的任务,就这么干吧!”
  第二百六十六章 理所当然
  接到命令后的第四天石继平便带领部队出发了,虽然刚当上营长,但是除了那个新嵌入的加强连之外其它的连队也没有对石继平的升任表示出义,其它的几个连长也对他很服气和敬佩,因此石继平的升任并没有引起什么争执。
  这军队中本身就是敬佩那些有本事的人,石继平本身就是桂林陆军学院战斗指挥官专业毕业的军校高材生,正儿八经的科班学历,而且从学员兵起就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从37年湖南会战的后期当上代理副班长职务后便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再加上他和他的三个老兄弟是第一个确认击毙日军高级师团最高长官的战斗英雄,而且还是臭名昭著的第六师团谷寿夫,现在刚升任到营长已经是委屈他了,对此团部的几位长官还颇有微辞,不过从团长向师部、军部打听到的消息是石继平毕竟还比较年轻,而且更是太招摇的战斗英雄,正是因为这样才需要更好的在基层磨练磨练,等过了这个坎,一路晋升也就不是太难的事了。
  虽然石继平心中最担心的那个新嵌入的加强连,但是没过几天他很高兴的看到了自己的明智之举所带来的良好效应;陈立新很快的便溶入了这个加强连中去,爽朗的性格加上曾经同为老部队的习性,上上下下都认服了这个喜欢拿大刀砍鬼子脑袋的新连长。这些士兵曾经因为弹药给养基本上都需要从敌方手中缴获的缘故,故此他们更习惯于与对手进行肉搏战和夜间绞杀战,这陈立新第一天上任便拎着把大刀和战士们玩对炼,往往都是一招制胜,这使得这些战士们从根骨上便认定服从了这位有着血缘关系的新连长。
  而陈立新在和这些战士们接触了几天后便对连队有了初步的了解,找到石继平将自己原先带的三排混编到了这个连里,而且拍着胸脯立下军令状:夜战近战交给我们五连了!
  部队先是乘坐小船沿江而上,在当地后勤部门地安排下,一千二百多人分乘多条小船组成船队,这让原本准备走很远道路的黄毛偷笑不少,就象他自己说的那样,进到越南就没少走过路。
  当船队靠近越老边境的支流小河无法再深入逆流而上时部队这才下船,虽然这里中国情报部门扶植的亲华政府的影响力还没有深入到这一带,但是越南人这时候还是非常胆小的,要不然在段国学后世当中,十大大将中地一名猛将曾经组织过战斗,将近七千越南战斗人员攻打一个不到三百名法军的阵地,战斗进行了一天越南人都没有能攻打下,到后面这名大将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准备撂挑子回国,一同坐镇观战的越南司令这才带人架上机枪在后面督阵最终拿下这个阵地。
  因此只要是看到有人烟居住地越南、老挝村落,亲华政府所派来的向导和协同人员会尽可能的安抚村民,而部队也保持了一贯不扰民亲民的纪律作风,再加上专门携带来的小礼品和小糖果,部队很容易解除村民地警惕心和紧张感。由于部队要求行军要快,这样的亲民作风很容易得到当地百姓地认可,部队很容易请到更熟悉这片山地丛林的向导,有了这些更土著地向导,部队行进速度很快,在一些较为富庶的村子里,甚至可以在请向导的同时租借到村民地耕牛来运送一些较为沉重的武器弹药。
  至于为什么要对这些村民如此亲善,段国学是向负责南方战区司令彭穿石这么解释地:
  这些国家以前一直就是中国的附属国或者是亲善国,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地百姓并不反华和排华,对于这些土地上的人,我们不仅要拉拢而且要植入亲华的思想。他们与边境地的人不同,边境地的人看到的第一个中国印象是温饱富庶的生活,因此边境地的人向往着成为中国治领下的国民,而他们看不到。他们看到的第一个中国印象是你们,因此你们这些部队一定要严格遵守军队纪律。这片土地上的民众国家意识还不强烈,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国家领导人是谁,这是一个机会,将这些土地溶入我们中国的机会,而你们这些军人,就是将他们溶入中国的思想播种机。
  为此,第三战区的所有官兵都必须严格遵守军队纪律,不过这条命令对于已经形成优秀传统部队来说是有些多余的。因为这种军队纪律已经牢牢的根植于他们的行为作风准则中去,只要不是当地人向他们开枪或者动武,士兵们不会伤害到任何一位百姓。
  随着越来越深入老挝地腹地。石继平原本另外一个担心地粮食问题随着亲民政策地展开得到了解决,虽然这里地老百姓并不富裕。但是别忘了这里是热带雨林。丰富地动植物资源使得到处都有天然野生地美味。这使得只携带两天战地压缩食品地部队能一路吃饱快速象着预定目地地行军开进。
  ……………………
  就在石继平带领着他地部队向老挝一带转战之时。在远东地共青城外。苏军在远东最后地武装力量集中汇聚到了这里。虽然对于苏军指挥官巴切列夫来说。他们深知这样地集中对于中国人来说更容易将他们集中击溃。但是苏军指挥官看着手中那缺稀而又匮乏地各种资源后也只能选择这样地抵御作战。
  和欧洲地区联络交通地大动脉从去年起便已经易手于中国人地掌控之中。而海洋补给也被日本给切断。即使是共青城内还能生产一些武器弹药。巴切列夫手下地士兵基本上也只能一人持枪一人配发一排子弹作战。
  因为在去年年底地作战中。苏军损失了大量地部队已经弹药。现在在几个城市内临时征募地士兵有些连队列都不懂走。但是不得不赞扬苏军政治动员地强大能力他们在最短地时间里汇聚了大量地士兵。有一些甚至是参加过当年红色革命。士兵兵员参差不齐。但是有一点。这些士兵非常地易于管理。他们在政治政委地忽悠和鼓动甚至是身后地机枪监督下向前方进攻。
  双方在共青城外汇聚了最后的力量,苏军吸取了伯力和海参威失利的经验,总结出在城市巷战中的一些特点和中国军队所使用的武器特点,改进了自身的作战战术。
  在斯大林保卫战中,苏军充分的利用了自己狙击手的震慑特点,在斯大林这座城市中和德军绞杀在一起。但是苏军远东部队所期望在此再创佳绩的愿望被打破了,中国的军队不仅同样有着大量的狙击手,而且中国的狙击手们似乎经验更加的丰富。
  同时在作战经验丰富的同时,他们的装备似乎更好而且更精良,他们装备了常规的狙击步枪,更有装备一些苏军未能想到过的特殊装备。
  参与这次战役的中国狙击手们有部分配备了暗影部队以前才能装备的特种装备—红外热感探测器,这样能使得这些狙击手们能更好的保护自己和狙杀苏军。
  当然,能装备这些特种装备的狙击手们不是一般的普通狙击手,而是集团军中的狙击精英,这些人都是有着十年从军经验的老兵们,只有经历过长时间作战的老兵们才能有着这样的待遇。因为这些装备是那么的惊骇世俗,如果将这些装备流入到敌军的手中,肯定会造成不不要的泄密和一些不可预计的情况发生。
  因此这些装备只能让经受过多次战火考验的那些老兵们使用,只有他们能有更多的机会在战场上存活下去,只有经受过血火考验的他们能将这些装备完好的带回基地中来。
  而且除了这些老兵们,无所不在的战场通信设备也使得中国士兵们能及时的得到更多的火力支援。面对着那些隐藏的苏军狙击手,中国士兵们可以呼叫更多的炮兵对似目标隐藏地进行火力覆盖射击;不仅如此,中国方面由于投入兵力众多,对各处房屋、建筑都进行了地毯式的搜索和清查,这样在很大的程度上抑制住了苏军狙击手的发挥空间和作用。
  这样多管齐下的手段处理下,苏军在前两个城市的失败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针对于此,苏军很快的调整了自己的作战战术和作战防御体系,试图做着最后的抵抗。
  而中国方面对此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大量的部队在攻击完伯力和海参威后放慢了攻击速度以做更多的攻击准备。更多的士兵、更多的弹药、更多的补给、更多的飞机和更多的士气……
  “司令,战士们都已经准备好了,什么时候发动总攻击。”唐毕强的身边,作战参谋将一份战报递交给他。
  “还不急,着急的不是我们,而是对方,人类在等待中会消磨完自己的所有精力,鼓三而竭,他们没有足够的弹药,没有增援,他们甚至连食品都不足,等待下去对他们只有着无尽的恐惧和忧虑,而当他们的负面情绪累积到一个极限后,推倒他们就变得会很轻松……”
  第二百六十七章 开始移民
  与苏军在远东的阵地绞杀战并不是最好的手段,因为阵地绞杀战虽然对在战术上对中国有利,但是在短期战略上有些花不来。你可以好好的粗略计算一下,提供上百万人的后勤补给是一件多么庞大的工程,而且这些补给有三份之一的补给是从遥远的中国西南运送过去的,每拖一天,光粮食食品就要消耗上百万公斤。
  但是从长远的战略上来看这又是需要的,在东北汇集了五个集团军,其中出了第一、第三集团军外剩下的三个集团军刚刚组建不久,他们需要实战来磨合集团军的战术配合演练。日本是以战养战,而中国是以战炼战。
  这是因为装备更新所带来的战术变化,由于装备了大量新式装备,很多部队都还没有适应这些新战术。有原中央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