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窝里的科技强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山窝里的科技强国- 第2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没问题,我现在高度八百,我会拉升至一千八百米,下来吧,待会看你的!”孟远山没有贪功,自己的战绩已经将自己机身座舱两侧给涂满了代表卡车、坦克等战绩的标识图案,这使得每次自己的战机出现在大家的面前时,都能引来尊敬和羡慕的目光。
  两架战机交替着变换了自己的飞行高度,拉升至一千三百米时孟远山关闭了红外热感探测装置,这个距离已经超出了探测器的最大探测距离,开机只是浪费电力。
  “咦?一号,这些卡车好像有些奇怪,如果不是行进过程中应该保持灯火管制的,而且这个距离上他们应该听到我们飞机的声音了。”二号攻击机的飞行员声音中透着一些猜疑。
  “注意警惕。”孟远山也注意到了地面上的一些不妥之处。
  而就在两人交换着意见之时,地面上的车辆似乎也发现了夜袭者的到来,很快,所有车辆关闭了灯光光源。
  “二号,你的高度现在是多少?”孟远山小心的提醒着二号。
  “高度八百,刚刚打开红外探测器,成像即将出现,一号,从屏幕上看地面有很多车辆,只是热源反应不是很强烈有些不明显,看样子他们的发动机开机时间不是很长,我再下降两百米仔细观察。”二号攻击机飞行员能装备上红外热感探测吊舱也证明着他不是初哥,认真、细致、谨慎的作风才是一个优秀飞行员所要具备的品质。
  “注意安全。”孟远山提醒着自己的搭档。
  二号机轻巧的迅速再降低了自己的飞行高度,由于高度下降,显示屏幕上所显现出来的影像越来越清晰,通过屏幕中,二号机飞行员逐渐看到了那些卡车静止在那里不动。而在道路的两侧,有一些奇怪的东西若隐若现的出现屏幕上,这些东西很奇怪,像是大量人员集中在一起时所产生的热源,只是这些物体的呈现出来的外观特征让二号机的飞行员突然意识到了什么。
  “一号,这是一个陷阱,地面上有很多的防空火力!!快撤!!”
  二号机飞行员的呼喊象是一个苏军命令指挥,在这片阵地上各种探照灯迅速打开向天空照射出一条条光幕,刚才那些卡车车身上也照射出同样的大型光源,在这样密集而又强烈的照射下,两架攻击机在夜空中显现出了自己的身形。
  “二号,快投弹拉高。”孟远山在看到地面上那众多的探照灯时就拼命的呼喊着。
  二号机的飞行员被强光所照射使的自己有些眼花;但是他仍旧凭借着自己那高超的飞行技术和熟悉机舱内部操作布局第一时间投掷下了机翼下的全部弹药以减轻负重迅速拉高。只是地面上苏军防空火力单位对这个敢于突入到这片空中禁区的勇者给予了最高的迎接,防空速射炮、防空机枪等各型火力单位纷纷将自己的弹药向着二号机喷吐倾泻过去。
  “一号,我飞机中弹!我飞机中弹失去控制!!”二号机的飞行员现在能感受到自己就像坐进在巨浪中小舟那样颠簸震荡,虽然眼睛已经发花,但是凭借着上千小时的飞行经验所练就出来的体感,二号机的飞行员很确定飞机已经严重受损。
  “坚持住,不要放弃!!不要放弃!!”孟远山也不断的再拉高爬升,苏联人的这个陷阱是精心准备的,聚集在这里的防空火力武器数量之多让人咋舌,即便是二号机吸引住了众多的防空火力,但是自己这里也被一些防空火炮所瞄上,众多的弹雨也让自己感受到了巨大的危机和压力。
  “一号,你快撤吧,记得每年帮我多烧点烟来看我就行了。”短短的几秒钟,二号机就已经被大量的防空弹药击中,虽然驾驶舱下和机舱两侧的防护层很好的抵抗住了这些大口径机枪弹丸,可是飞机两侧的发动机已经被打坏起火。
  说完二号机飞行员毫不犹豫的扭动了两腿之间的瞬间引爆装置,和那些喷气式战斗机座椅中的弹射装置拉口不同,螺旋桨式飞机一般不需要弹射跳伞求生,这个引爆装置是专门用来自毁的。
  为的就是引爆机舱下方吊挂着的红外热感探测吊舱,在那个吊舱里面,不仅有着最先进的仪器设备,同时还有着放置在仪器旁边四公斤的塑化高爆炸药,它的威力足可以将吊舱里面的设备炸成连电子元件都找不到的若干碎片。而在座舱中,那些显示设备中也有同样的炸药放置在设备里面,一切高新的电子零件都需要尽可能的保密。
  只是二号飞行员选择的自毁不是拉动而是转动自毁杆,这些飞行员们在安装这些设备后从操作手册上看过都知道,如果拉动的话会有十秒钟的延时时间自毁,而转动的话会立即自毁爆炸……
  天空中绽放出来的火光让飞机从机头部位整个炸开,飞机在天空中解体燃烧着向地面散落,二号机的壮烈自毁让苏军地面防空火力为之一滞。借助着这个宝贵的时间差,孟远山将飞机拉高并且飞出了探照灯照射的区域,这使得苏军地面火力一下子失去了目标,而孟远山在刚才的伏击过程中已经知道,往哪飞是安全的。
  “地面指挥中心,地面指挥中心,我是尖吻蝮小队,我是尖吻蝮小队,我们遭遇苏军地面防空火力的偷袭,二号机自毁,我一号机机身中弹受损,机身现在操控非常的困难。现在尽可能的往我方占领区飞行。苏军火力点位置R73区,数量约在两个防空团以上,还有大量的辅助照明车队,请立即派遣战机前去轰炸,重复,请立即派遣战机前去轰炸。”孟远山虽然躲过了致命的攻击,但是机体还是在刚才密集的攒射下受伤,左机翼被打掉一小截,机翼上大大小小的十几个窟窿,身后的水平尾翼也出现大块缺损,机身上虽然无法能确认损伤,但是孟远山知道肯定没少窟窿。飞机现在虽然还能勉强操控,但是抖动的机身不知道能否支持到飞回机场,孟远山只能先通报最新的情报回去让其他攻击机和轰炸机前去为自己复仇。
  “地面指挥中心收到,请随时通报你所处在的位置,我们以便和陆军协调派出按救部队第一时间前往支援很快,地面指挥中心便反馈回来消息,地面指挥中心的通报让孟远山感到一些放心。苏联人敢在这个时候集中如此之多的防空火力肯定是有所图谋的,而且十有八九就是冲着自己这些夜战攻击机而来的。
  没错,罗科索夫斯基在得知中国有着这样的武器之后第一念头就是获得它,得到它!
  只有站在拳击台上的人才能最直观的亲身体验着对方的强大,中国拥有新式的武器装备这在苏联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但是对于苏军来说,有几种武器装备是最为神秘和迫切想获知和需要的,第一个就是探知对方火炮位置的神秘装备,只是这些装备防御森严,再且防御的部队多为集团军中的专业特殊防卫部队。这些部队经常和集团军的侦察兵做着渗透和反渗透的各种演练,经验非常的丰富,苏军小股侦查部队很难渗透进去,不得所获。而这种夜间侦查设备的获取难度就没有这么高了,这飞机毕竟要执行任务就是要飞抵自己的地盘上,为此,罗科索夫斯基精心的准备了这一次的伏击。只是他没有想到,虽然诱饵和负责击落飞机的准备都做的十足,可是到头来仍旧没有能得到最有效的设备残骸提供研究。
  驾驶着受损的战机,孟远山一路跌跌撞撞的在天空中飞行着,每隔十分钟,孟远山便和地面指挥中心联系一次,通报着自己的位置、航向还有速度,而地面上的飞行指挥人员也不断的在地图上描绘出飞机飞行的路线和位置,看着那一条歪歪扭扭的飞行路线,任谁都知道孟远山的飞机受损很厉害,要不然以一个有着上千小时飞行经验的飞行员,怎么能飞行出这样难看的飞行路线出来。
  “再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马上就要飞到我们的控制区了,再坚持坚持!”地面飞行指挥中心的人在看到最新的飞行位置后都在心中不断的呼喊着,还有一点,还有一点点的距离……
  只是这个期盼仍旧没有能实现,孟远山最后的一次通报是在几分钟前,他仍旧无法能将飞机操纵飞行到中国陆军的控利区内,而是在五十公里外的一处丛林外迫降,迫降之后他将自己的位置和逃生计划与地面飞行指挥中心进行了一下通报,然后带着自卫手枪和野外生存装备拉动了延时自毁装弃机而去。
  野地里凭空的爆炸就是暴露着他的位置,但是作为一个负责的飞行员,孟远山还是选择了销毁设备的做法,在迫降之前,孟远山还是精心挑选了一下迫降的地方,这里离苏联的地面部队距离有些远,足够让自己在爆炸之后遁离很远,而且地面飞行指挥中心已经协调准备了直升机,即将出动前去接孟远山。
  第三百八十四章 周攻势
  《一周攻势》
  楷书撰写的分析报告的封面上赫然用着毛笔书写着这四个大字,从笔力上和书法美观上这书写之人并不是什么登堂大作,但是就报告里面的内容来说,仅凭着封面右下角处的三个细小署名却绝对能让黄林甚至是段国学打起十二分精神去阅读这份分析报告。
  苏军发动此次进攻,从战术上是最为愚蠢的,但是从战略上看是目前苏联最为正确的选择……
  从各种侦察情报上分析,苏军的后勤不能达到提供前线需求的五成补给,面对这样的补给量,苏军只能选择从中国军队缴获物资所获得所需的必要补给……
  苏军部队自身携带的战斗给养仅能支持三天,即便是从战场缴获进行补充,所能获得到的后勤给养最多只能支持七天时间……
  天气因素对双方是公平的,即便苏军士兵在抗严寒性上要有着先天的优势,可优势并不能得到足够的发挥,我方军队防寒工作、饮食以及后勤补给能使得我方将士有着充沛的体力和物资,保障士兵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
  其中士兵身体因素,连续两天高强度作战就已经让士兵身体出现疲劳和精神涣散,更何况还需要长途步行行军追击,即便是有着交替进攻的协同,人体承受这样强度的消耗时限也在五天左右……
  银续来所选择的应变战术绝对正确,放任部队的机动力与之做着阵地消耗战虽能重创其大部,但不战而屈人之兵永为上选,兵无常势水无常态,如果充分利用我军机动作战,其消耗弹药和油料能获得一比百的战损比,而一比十的阵地争夺战哪个效费比更高一眼便知……
  苏军步兵追击速度匀速在每小时五公里不到,而我方阻击部队可以凭借着机械车辆做到每小时超过二十公里的机动,一个小时的撤离距离足可以上苏军步兵步行追赶超过四个小时,我们没有理由不使用这样的机动作战,活生生的耗死苏军的机动力和步兵的最后一点体力,苏军有苏军人数上的绝对优势,但我们有我们的火力优势和机动优势,放任自己的优势不去使用,却拿自己的短处和对方的长处去打,这是愚蠢……
  苏军第一波攻击占领了我军第一道防线便已后继乏力,随之发动的第二波攻击已经出现了后继不足的疲态,建议可以进行可控规模内的局部反击扰袭作战,以更多的歼灭苏军部队和疲劳苏军。按目前所收集到的情报资料判断,四十八小时至七十二小时左右,苏军第三波攻击部队即将投入到第三波次的攻击中,前线部队需要做好应对准备;第三波次苏军攻击部队数量虽不如第一、二波次,但重火力要远远超过前两次的总和;为此,一旦苏军第三波次攻击展开,决不可与苏军第三波攻击部队相死抗,一击便走绝不可恋战陷入阵地攻坚战;拳头,打在松软的棉花上最没有威力……
  小规模、多批次的和苏军交火引诱对方攻击,在交火成功吸引苏军进攻后迅速脱离战场,借助我军的优势机动力迅速的与敌脱离,使其耗费体力、油料徒劳追击;能采用此种上乘战术消耗苏军有生力量,用成千上万吨的弹药去消耗敌军有生力量虽很热血,但能只付出少量代价和部分燃油及弹药物资便可将苏军活活的累死、饿死、冻死在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大自然手中,这才是王道……
  苏联采用了用空间换时间的大战略,他们放弃东部的做法实为高明。只是罗科索夫斯基可以选用这个战术,我们同样可以凭借着完善和充分的后勤保障能力用着相同的作战思路去迎敌,我们不怕大踏步的后退,因为在大踏步的后退之后,当苏军士兵消耗完下一周内的给养和体力之后,就是我们重新大踏步的前进……
  同时,为保证后期反攻的最大兵力以及作战力量,与苏军第三波攻击部队相对抗、作战部队不再进行师一级部队以上的轮替,前线诱敌、拖敌部队将凭借自身力量和实力与苏军第三波次攻击部队作战,以最大限度的使后期攻击部队有着更多时间的休整以及准备……
  用一个军的兵力拖滞住苏军超过二十个师的攻击,这虽然看似有些天方夜谭,但纵观我军目前顶在前线拖滞苏军的部队是以银续来编带成长起来的部队,是其作为第二战区主力部队第四集团军的核心作战军第十一军!该军攻击力与其他部队相比略逊一筹,但在防御作战上,从上至下均能将“粘”、“稳”、“脱”三字真诀发挥最为淋漓尽致的部队。
  粘上甩不掉……
  守时稳如山……
  脱离干脆利落……
  纵观全军,利刃中的刀尖近卫师,火性爆裂攻如火山爆发的第五军。稳重万能第六军,无一能在第十一军处干防守状态下第十一军手下占过便宜……
  虽此举将给第十一军带来非常大的压力,但狭路相逢勇者胜,我知道银续来所倚重的第十一军官兵有着最为坚韧的作战品质,在局部战场,甚至是全盘战局胶着时,这种坚韧还有必胜的信念会是胜利的基石……
  仔细的阅读完这份分析报告,段国学没有象往常那样讲报告扔放在桌面上,而是小心翼翼的将这份报告放进自己的保险柜中。这样的文件在保险柜中已经有很多,但是段国学仍旧满脸的崇敬之色的小心放置着这些文件;如果有其他人看到会是无比的惊讶,因为在目前整个中国,甚至是放眼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