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夫当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夫当国- 第2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袁肃打算怎么防备?”段祺瑞冷声问道。
  “营口总司令部那边决定放弃东城区,在营口城中部和北部地区设置防线,与日军登陆部队进行正面对战。”作战室主任说道。
  “日军登陆了多少人?袁肃在营口又部署了多少人?日军有海军的火炮支援,他能坚守多久?”段祺瑞语气带着几分严厉,显然是对袁肃的做法不太信任。
  “大人,现在我们这边收到的情报不算太多,参谋室和通讯室那边也都在催问前线的情况,只怕最起码还要过几个钟头才能收到下一封电文。”作战室主任有些为难的说道。
  段祺瑞没有多说什么,快步走到隔壁参谋室去观看战况地图。
  袁世凯并不是很清楚段祺瑞对袁肃的态度,不过当初举荐袁肃出任东三省统X战总司令的正是段祺瑞本人,如今辽东战况不算太好段祺瑞也不至于过于针对袁肃。更何况他对袁肃还是有几分信任,虽然这段时间作战付出极大的伤亡代价,可好歹没有让日军突破辽东防线。
  他相信既然袁肃前几天已经察觉到日军的动态,那么其所部署的应对办法哪怕再不济,最起码也能坚守上一阵子。
  “刚才还说袁肃制订了突袭丹东的作战计划,这是怎么回事?”袁世凯没有跟着段祺瑞去参谋室,而是继续向作战室主任问道。不可否认,袁肃突然来这么一手真正是让人感到大吃一惊,原本这只是一场戒备并示威的防守战,却一下子变成了进攻作战。其不说一下子把战斗局面打开了,而且主动改防守为出击,势必会衍生出许多外交政治上的影响。
  “袁司令此次针对丹东的进攻计划,在电文里说是五天之前便开始筹备,其目的就是为了缓解目前日军集中兵力进攻盖州的压力。负责执行进攻行动的是驻防哈达碑防线中央陆军第十师,由副师长兼总参谋长陈文年陈大人指挥。”作战室主任连忙做了一番介绍。
  “五天前开始筹划,为什么当时没有上报到陆军部这里备案?这么大的事,他做的主吗!”袁世凯有几分沉不住气的说道。
  “奉天方面转达电文时,说是为了行动保密,所以事先不便有过多的联络。”
  “行动保密?照这么说来,他倒是要真正的跟日本人干这一仗了!”袁世凯语气渐渐显露出懊恼的意思。眼下辽东战争是局部冲突,如果把握的有度那就是对中国有利。不是说不让袁肃扩大战争,日本人不敢扩大战争,那么见缝插针不是什么坏事。可一旦扩大战争会造成许多其他方面的影响,这件事非同小可,怎么说也应该上报到北京这边进行一番讨论才是。
  哪怕北洋政府官僚主义严重,大敌当前也自然不会怠慢,无非就是一天两天的事情罢了。
  作战室这边还没有收到更多有关偷袭丹东的汇报,这个主任见袁世凯如此生气,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闷声闷气沉默了一阵,袁世凯继续又问道:“那现在第十师是什么情况,进攻丹东的作战计划到什么阶段了?”
  作战室主任说道:“昨天下午第十师正式向丹东发起进攻,目前在丹东的日军只有一支铁路护卫队和几支零散的工程队,大约是六百人到八百人左右。如果一切进行顺利的话,今日中午就应该有攻占丹东的消息发回来了。”
  袁世凯没有再犹豫,果断的说道:“马上发电报到奉天,催问丹东那边的进展情况,另外给我好好提点袁肃,这件事要万分慎重,占领丹东之后也绝不能有任何轻举妄动。再,派人把这个消息递到外交部那边,让外交部斟酌如何对外交代。”
  作战室主任连忙点了点头应道:“是。”
  交代完这些后,袁世凯这才动身前去隔壁的参谋室。
  来到参谋室,正看到段祺瑞与一众陆军部的参谋、参议、各司司长、各处处长聚在一起讨论目前的情况。段祺瑞自然不是不关系袁肃主动出兵丹东的一事,此时此刻他与众人主要关注的事情就是这一件事。
  相对袁世凯,段祺瑞对袁肃能大胆主动出击还是很欣赏,毕竟眼下与日本人撕破脸,就没必要再顾全那么多细节,更何况辽东原本就是中国的领土,没理由不敢在本国的领土上作战。这一举不仅能大涨国人的气势,在战略上还能缓解盖州的压力,即便日军在营口发动了登陆作战,这个时候丹东遇袭必然会造成心力上的压力。
  只是有好处,自然也会有坏处。
  从之前几天的作战来看,日本发动对辽东侵袭战主要还是第五师团这一支部队,一旦中国军队主动出击丹东,那就意味着是在扩大战争局势。到时候很有可能会激怒日本本土的一些激进派人士,更有可能会促使第十八师团和朝鲜方面出兵辽东支援。
  如此一来,原本在国际呼声上一边倒向中国的局势,很快就会失去重心,多多少少给了日本一些借题发挥的口实。
  段祺瑞把这些担忧告诉了袁世凯,而袁世凯其实也早有这样的猜想。
  “单单一个第五师团就够呛了,一旦这件事闹大了,日军向辽东增兵,到时候情况可不是那么好应付了。”袁世凯皱着眉头说道。
  “大总统,事情都是两面性。就算事情推进一步来说,对我们也未必没有好处。正是因为之前我们的作战思路太过保守,一味心思只讲究坚守阵线,阻止日军挺进。可这毕竟是一场战争,而且还是日本人先行无理挑起的不义之战。既然要捍卫国家主权,那就必须把这件事做的更彻底一些。”段祺瑞郑重其事的说道。
  “话说的好听,这场战争无论是我们还是日本人,都是不希望也不能够把它闹大的。日本人打不起这场战争,我们更打不起。真要是失控,把局部冲突上升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正面冲突,到时候谁能负这个责任?”袁世凯没好气的说道。
  他并非没有斗志,只是自己心中多少还是有一些顾忌。他希望辽东的事情能以一种比较平和的方式收场,而且越快越好,这样不至于把日本得罪的太死,同时也能尽快进入下一步称帝这个重要的环节。
  “日本即便能增兵,无非也就是十八师团、十九师团和二十师团罢了。以目前国际局势而言,我料定日本是绝对不可能也没有足够的前期准备从国内调派兵力前来。如果日本真的调动这三个师团增援辽东,对我们来说未尝不是一个口实。直隶、山西、山东、热河四省,只需一道命令,必可集合二十万以上的兵力。到时候一鼓作气趁势收回辽东也是大有可能。”段祺瑞神情略显几分激动的说道。
  “芝泉,我知道你有统筹作战的经验,可是这件事不单单是战场上的事,还关于许多错综复杂的外交关系。拖到一定程度,对我们是有大有利的,可一旦拖得过头了,反而对我们是不利的。英法列强的耐心有限,最终他们会选择日本还是中国,这一点你我都清楚。”袁世凯语重心长的说道。
  ……
  【求收藏,求收藏呀!】




  第2章,进攻丹东
  十一月初的北方,天气的寒冷已经十分明显。
  中央陆军第十师临时师部设置在距离丹东东北方向约二十里的凤县县城内,自从六天前接到营口总司令部的命令,陈文年只用了一天的时间便制订了详细作战方案,毕竟第十师自进驻哈达碑之后,便早就开始盘算主动出击的计划。
  第十师留下后勤部队和师部的部分机构在哈达碑,其余第二十八、二十九和三十旅分批次陆续开拔到凤县。先头部队于十一月三日上午抵达丹东北郊,并试探性的向城镇发起了进攻。陈文年对进攻丹东的思路很简单,三个旅的部队从三个方向完成战术合围,一边合围的同时,一边快速挺进进攻。
  丹东的日军原本就没有多少人,这次作战根本就没有太多的悬念。
  如果日军主动弃城逃跑,第十师也不会去追击,而是直接夺取整个丹东的控制权。
  进攻丹东的作战目标不在杀伤敌人,而在截断朝鲜与辽东的交通联系,并掠夺日军囤聚在丹东这边的战略物资。战术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动作,关键还是从战略层面对整个辽东战局造成影响,最大化的威胁第五师团进攻营口、盖州的步伐。
  袁绩熙的第二十九旅在十一月四日率先完成对丹东北部地区的进占,于下午两点钟获得师部命令后,正式发起总攻。
  丹东的日军早在第十师从哈达碑出发时,便已经洞悉了中国军队的意图,连续发了好几封电文到旅顺和汉城,可惜得到的答复都是远水不救近火。驻守丹东的这几百名日军最终决定留守城中,毕竟在他们看来,贫弱的中国人是不敢乱来,能守多久是多久,就算战败被俘也能安安稳稳在俘虏营里过日子。
  在当天下午的作战中,第二十九旅很顺利的便占领了丹东北郊,甚至还夺得了一处燃油储备仓库。日军基本上没有在城郊附近进行顽强的抵抗,仅仅是派遣了几支侦察部队和骑兵在做牵制、骚扰。
  到了第二天早上,董政国的第二十八旅先头部队也从东边向丹东发起进攻。
  战火一下子从轻微的摩擦上升到了激烈的碰撞,日军占据了丹东城内几个关键的街道和建筑物,分散兵力布置了数十个隐藏据点,向挺进城内的中国军队发动阻击。
  第二十八旅、二十九旅先后投入了两个团的兵力按照进军方向逐步扫城前进。原本师部预计会在中午时攻占大部分城区,然后正好在南郊与纪伏义的三十旅回合。可是万万没料到日军区区几百人防守偌大的城池,竟然能做到如此密不透风的地步,几乎每一个火力据点都能独当一面。
  鏖战数个钟头,第二十八旅和二十九旅的进攻部队反而陷入困境。往往一个日军小队只要占领一个合适的位置,利用一挺重机枪和数十枚手榴弹,便能阻挡一个营的中国士兵。
  毕竟第十师绝大部分士兵全部刚刚征召入伍的新兵,这些新兵当中甚至有一半以上的兵力还没来得及完成为期三个月的常规军训。再者第十师在军备配置上还有许多没有到位和欠缺的地方,比如购买的重机枪还没有配送齐全,再比如一些六十五毫米口径小山炮因为没有合格的炮兵,所以不能派上战场。
  简单来说,第十师除了之前镇守山海关的两个关防团之外,其余的兵力全部都没有任何实战经验。非但没有实战经验,连一些重火力武器都没有。俨然就是一群刚刚领到一支步枪并配发了几十发子弹的民夫而已。
  日军驻丹东的铁道部队和辎重部队虽然也不算是什么正儿八经的作战单位,但在训练、武器配置以及之前参与过日俄战争等方面,都要比第十师更为精练许多。而这一点也是日军坚守丹东的重要原因之一。
  凤县,第十师临时前敌指挥所内,进攻丹东城区受挫的电文连续发回了两封,一封是来自二十八旅,另外一封则是来自二十九旅。
  师部参谋官们看完电报之后都露出愤怒的脸色,三千多人围攻区区几百人,竟然被打成这个样子?更何况外围还有最少四千人的兵力,此次投入围攻丹东作战的三个旅合计都超过一万人,这要是传出去,岂不是大为丢人现眼。
  不过陈文年对于进攻受挫虽然感到很失望,但也并没有表现的那么激烈。第十师是他一手组建起来的,麾下有几斤几两自己怎么可能不清楚。之前师部参谋还提议只需要派遣一个旅进攻丹东足矣,剩下的部队则继续绕道深入。
  他之所以要让三个旅一起发动合围,就是担心这群初来乍到的新兵不能按时完成任务。
  日军虽然人少,但一则是占据防守端,另外又都是质素很高的士兵。别说打巷战对第十师是很困难的作战,尤其是在缺乏足够重火力武器的情况下,哪怕就是在平原上对冲,也未必能以一比一的伤亡击败这几百人的日军队伍。
  经过一番总结之后,陈文年命令第三十旅尽管抵达作战位置,从南郊发动进攻直取日军后方,另外又命令第二十八旅、二十九旅沉着应战,不必急于求成,更不可鲁莽的让士兵顶着重机枪口发动进攻。一时受阻无所谓,然而战后的伤亡统计一旦公布出来,那才是会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
  同时他还特别附言嘱咐三个旅的旅长,前线作战大可灵活运用,不要死脑筋只知道用最落后的方式来进攻,必要的时候甚至不择手段亦无不可。
  师部参谋主任宋彦平走到正在观看地图台测绘的陈文年跟前,将手里的一份电文递了过去,说道:“陈大人,总司令部那边发来的电文,日军登陆部队已经在营口东城站稳脚跟,预计今天正午就会发起进攻。袁司令那边希望我们这边的进展一定要迅速一下,而且最好能打出一些名堂来。”
  陈文年微微皱起了眉头,接过电文简单过目了一遍,沉着气说道:“打出名堂?丹东这边就这么点日军,能打出什么名堂?我们第十师说起来人多,可都是没上过战场的新兵。别说士兵了,只怕自上而下的军官们也都是牛犊子。包括我在内。现在能中规中矩拿下丹东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宋彦平同样是刚刚从军校毕业不久的新员,分配来到中央陆军第十师,原本只能担当区区营部军官或者团部参谋,正好赶上东直隶整顿军务,有优秀教育背景的人都被破格提拔起来,所以现在才轻易当上师部的参谋主任。
  事实上,这也是为什么袁肃的部队能这么快吸纳各地人才加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与其在其他老字号部队慢慢熬资历,还不如加入新成立的部队来慢慢培养资历。袁肃的部队为了保证掌控力和血脉纯正,所以很少接受那些现役部队的军官调配,而是情愿提拔那些刚出军校的新员。
  不过宋彦平并非没有一点斤两,关于手头上的这份电报,他自然还是有一些见解,于是说道:“丹东这边日军不多,相信总司令那边同样是知道这一点的。眼下既然我们变防守为主动出击,这对外界来说已经是一个极大的转折。总司令的意思,十之八九就是希望我们能在丹东打出一场让人记忆犹新的战斗,好让这件事有更大的影响。”
  陈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