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夫当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夫当国- 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听到这里,陈文年意识到张镇芳动心了,于是进一步说道:“不瞒总督大人说,卑职之前曾负责引导袁公子的见习学业,在关外时袁公子就是一个不太爱说话却专心于做事的人。滦州发生兵变后,袁公子经潘统制提拔为正式军官,屡屡以脚踏实地做事、切勿高谈空无主义为训诫,来开导那些受党人蒙蔽的官兵。袁公子天性使然,秉承务实的精神,不仅让卑职佩服不已,营中上上下下的官兵们更是深受教诲,正因为如此,我等才愿意追随袁公子留驻滦州,不为其他,只为能做一番实事。”
  当然,这一番长篇大论并不完全属实,身为袁肃曾经的顶头上司,他十分明显的感觉到袁肃为人处事的变化。以前袁肃不仅喜欢高谈阔论、胡扯吹嘘,更是经常耍一些小聪明,一举一动都有不务正业的嫌疑,恰恰是经过滦州兵谏受伤之后,袁肃的性格这才发生了转变。
  不过为了大局考虑,该撒谎的地方还得撒谎,只希望能尽快将这件事解决过去。
  张镇芳听完陈文年的话,缓缓的点了点头,说道:“我知道了,昨天我已经派人去北京交代这件事,相信只要把事情说清楚,大总统那边也不会计较的太认真。总之你回去之后告诉梓镜,只要他确实没有犯什么大错,我这个当叔叔的肯定会替他说情的。”
  陈文年连忙道谢:“有总督大人说情,此次袁公子必能无事,卑职先代袁公子谢过总督大人,他日滦州事务处理妥善后,相信袁公子也会亲自来谢总督大人。”
  张镇芳持老的笑道:“这倒不必,只要他能做好分本的事,不要节外生枝,让我们这些当长辈的都少费心一些就好。”
  陈文年应诺了一阵,表示一定会将总督大人的话带给袁肃,顿了顿之后,他故作犹豫之态,再次说道:“卑职还有另外一件小事向总督大人请示,原本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劳烦总督大人,不过这几日着实让总督大人费心劳神,也不好为这件小事再来登门打扰,索性顺带一并禀告于总督大人。”
  张镇芳不动声色的问道:“哦?还有什么事?”
  陈文年于是将袁肃滦州成立治安团的事情简要说了一下,希望得到省府这边的正式批复,取得省府认可并且编制在内的番号。
  张镇芳微微颔首,说道:“原来是这件事,也罢,今晚你暂且留在府上过宿,明日一早我会拟好相关文书,由直接带回滦州去即可。”
  陈文年赶紧说道:“卑职多谢总督大人。”
  随后,张镇芳先让派人带陈文年去客房休息,继而他找来几名幕僚去准备滦州治安团的文书记录。交代完毕这些事,他又拟了一封电文发到北京,虽然昨天已经转发了电文,也还派人带着书信去北京,不过为了能尽快处理好这件事,还是得多发一封电报去劝说。
  在这封电报里,他不仅再三为袁肃和滦州的情况做解释,同时还郑重表示自己会看好袁肃,必不会让袁肃闯出祸端来。这番表示的意思已经再明显不过,他是挑明了要替袁肃作保。
  电报发到北京铁狮子胡同外务府衙门时,已经过了晚上八点钟。
  张一鏖早先吩咐过通讯室,但凡有关于袁肃的电报都尽快送到他手里。因此即便时间已经很晚,通讯室的勤务员仍然把电报送到了张一鏖的厢房。
  对于张一鏖来说,他同样希望这件事能尽快结束,不管是什么结果都好,自己可不希望因为一件小事而耽误的太多。昨天保定发回的电报他已经看过,今日中午时从滦州发来的电报也过目了,到下午时直隶总督府派来的亲信带来了一大堆信函,自己同样随便看了几页纸。
  不管是电报还是信函,这些都已经把事情既详细又合理的解释了一遍。
  他本打算在昨天的时候就去找袁世凯汇报此事,然而昨天一整天袁世凯都在接见英、日两国使节,今日一整天又在接见美、法、奥三国使节。如今中华民国刚刚成立不久,虽然西方列强已经公开表示承认中华民国的合法国际地位,但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却还要另外筹措。
  身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心思终归还是要放在正经事上面,相比之下袁肃的问题只是私底下的小事罢了。
  不过也罢,现在再次收到张总督发来的电文,表示愿意为袁肃担保,那张一鏖再找袁世凯处理这件事时便会更有把握一些。
  次日一早,张一鏖查看了袁世凯的日程安排,在下午的时候总算抽空跟袁世凯谈起关于袁肃的事。他把几份电报和信函拿给袁世凯过目,在袁世凯阅读的时候还在一旁加以劝说,希望能将这件小事彻底化无。
  袁世凯最近一段时间要处理的正事实在太多,上次也只是偶然有空才关心到袁肃这边。他不可能再把精力浪费在这件事上,既然张镇芳出面为袁肃作保,自己倒是可以考虑不再追究此事,好歹是要给这位表弟一份面子。
  他简要的看完电报,又听张一鏖说了一通话,略作一阵沉思,然后说道:“他要留在滦州那就让他留着好了,但这浑小子打一开始就不老实,得找人好好看着他才行。馨庵是一个实诚的人,看事又没有什么远见,只怕他是看不住这浑小子的。”
  张一鏖想了一想,随即说道:“前通永镇总兵王怀庆目前就在昌黎,距离滦州不过数十里的路途,此人向来敬仰大总统,倒是一个听话的人。不妨可以委派王怀庆接管乱走,让袁肃在其麾下担任一职。”
  袁世凯心里依然觉得王怀庆也不是合适的人选,只是他现在还有许多重要的事务要思考,懒得再在这方面多用劳费心思,于是沉缓的点了点头,说道:“就这般决定下来好了,去一封电报给王怀庆,委任他为通永按察使,叮嘱他好好看住那浑小子。”



  第24章,另有一手
  四月五日上午,昌黎县王怀庆府邸。
  一骑快马飞驰而过,在王府大院正门口停了下来,从马背上跳下一名身穿蓝色褂子的听差。听差草草的将缰绳拴在一旁的马桩上,三步并作两步登上王府门前的台阶,伸手在朱红大门的扣环上拍了几下。
  门房从门缝里看见来者,认识这听差正是巡防营司令处的人,于是先行打开了大门,向外面问了一声:“有什么事吗?”
  听差急切的说道:“快快去向王大人通报,京城来了电报,天大的喜事。”
  门房怔了怔,回过神来之后连忙先请听差进门休息,这才匆匆忙忙跑去院内通报。
  此时王怀庆还没有起床,被下人叫醒过来后正要发火,好在听说京城来了电报,而且还是好消息,这才一言不发的从二姨太的被窝爬了出来。前前后后花了半盏茶的功夫洗漱穿戴,然后来到前厅接见前来报信的听差。
  听差刚走进前厅的大门,噗通一声先跪在地上,万分兴奋的高呼道:“恭喜王大人、贺喜王大人,大总统昨日下达命令,委任王大人为通永按察使,辖管昌黎、滦州、唐海、乐亭四地军务。一应仪仗官文于三天后抵达滦州交接。”
  听完这一席恭贺之言,王怀庆迷迷糊糊的双眼顿时睁大开来,豁的站起身向听差追问道:“你说的可是当真?”
  听差连忙取出电文,双手呈递到王怀庆面前,说道:“今日早上收到的电文,请王大人亲自过目,小人不敢有只字片语的虚言。”
  王怀庆夺似的把电报攥在手里,仔仔细细的过目了一遍,继而脸上露出得意洋洋的笑容,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大总统待我不薄,待我不薄啊!去,赶紧传令,今日午后我要召开军事会议,各营管带都必须到场参加。”
  听差应道:“是,小人这就去办。”
  王怀庆急忙又唤道:“回来,你给我把这个消息放出去,让城里的所有人都知道老子现在是通永按察使了。”
  听差陪着笑道:“王大人放心,小人一定都办妥。”
  王怀庆这才满意的挥了挥手,说道:“去吧,去吧,办好了有赏。”
  自从大革命之后,通永镇的番号一直无名有实,这件事一直让他耿耿于怀。再加上这段时间巡防营的势力越做越大,根基越扎越深,没有一个官方的、正式的名号实在有些说不过去。不仅是颜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不能堂而皇之的干涉地方政权。
  现如今上面总算给了一个名份,而且还是由大总统亲自委任,这简直就是名至实归,怎能不让自己感到兴奋?怎能不在第一时间炫耀出去?
  很快,整个王府大院最先热闹起来,几房姨太太和一众亲戚们听说王怀庆升官的消息后,忙不迭跑过来又是恭喜又是贺喜,有人说要设宴庆祝,也有人说要敲锣打鼓到街上巡一圈,还有人说要赶紧修建一座按察使署衙。
  没过多久,县里的士绅官僚们收到了风声,络绎不绝的赶到王府登门道喜。虽然这些士绅官僚们心里并不高兴,没有升官之前王怀庆已经是一副贪得无厌的德行,如今升了官之后还不更卖力的去剥他们的皮?不过不高兴归不高兴,谁叫人家有枪有兵,只能硬着头皮来讨好王怀庆,希望这位大爷今后能对自己好一些。
  快到晌午时,王怀庆的幕僚长于继芳从巡防营赶到王府。
  做为王怀庆的首席谋士,于继芳在巡防营中的地位虽然不怎么高,但手里却掌握着不小的权力,但凡王怀庆不在巡防营时,一应营中公务便全权由他负责处理。
  今日早上从京城发来的电报,他是第一时间看过,随后赶紧派人送到王怀庆府邸。本以为王怀庆看完电报后会立刻开始着手准备走马上任,哪里知道对方却只通知下午召开会议,之后竟开始在府上张罗着庆典之事。
  为此,他只好亲自来到王府,向王怀庆详细解释目前的情况。
  门房认得于继芳,殷勤的将其引进前厅,然后派人去通知王怀庆。
  片刻过后,先后有三、四名县里的士绅从中堂上走出来,他们路过前厅时还与于继芳客客气气打了一声招呼。又过了一会儿,王怀庆才满脸春光、笑逐颜开的来到了前厅。应付其他客人时是让仆从将人带到中堂上,但会见于继芳时却是他亲自出来相迎,其对于继芳的倚重之意由此可见一斑。
  “阳武,怎么,你也专程来向我道喜的吗?”刚刚迈过前厅的门槛,王怀庆就笑呵呵的向正在起身的于继芳说道。
  “大人荣升通永按察使,名至实归,卑职自当前来道喜。”于继芳躬身行礼答道。
  “你这人呐,就是喜欢面面俱到,下午我不就去营里了吗?何必还要大老远的跑一趟?”王怀庆说了一句客套话,然后连忙招手请于继芳落座下来。
  “虽说下午大人会去营里开会,但卑职还是希望能先行知道大人您下一步的打算?”于继芳追随王怀庆已有多年,谈正事时他从来不拐弯抹角。
  “下一步打算嘛,当然是要派人去下面各县传达通知,三日后京城才会派来正式的官文仪仗,到时候再去滦州走马上任吗?怎么,这等小事还用得着阳武你来挂记吗?”王怀庆眯着眼睛笑着说道,说话的语气就好像是在开玩笑似的。
  “大人,你若是还要等到三天之后才去走马上任,只怕到时候可就不容易了。”于继芳语重心长的说道。
  “哦?你这话是什么意思?”王怀庆微微拧起眉头,疑惑不解的问道。
  “您要知道,滦州可是还有一个袁肃在的,他不仅是大总统的侄子,手里有兵有枪,若是让他早先做好了准备,到时候滦州城的大门可不好进呢。”于继芳连忙说道。
  “原来你说的是这件事,阳武啊,不是我说你,你向来是一个聪明人,难道今天早上发到营里去的电报你只看了一半?”王怀庆笑着说道。
  “卑职自然是一字不落的全看过了。”
  “大总统在电报里再三叮嘱,就是要让老夫好好看住袁肃这小子,不要让他再折腾出什么事故来。还说今后通永镇整编,将袁肃手里的那两个营都纳入通永镇麾下,说白了今后他就是给我打下手的,难不成他还敢反了天?”王怀庆颇有得意之色的说道。
  “话虽如此说,可一来袁肃毕竟是大总统的侄子,二来请王大人试想,若袁肃真是一个安分的角色,又岂能策动驻扎在滦州的新军脱离二十镇?不瞒王大人说,卑职早先就托人打听过袁肃在滦州的作为,先是办民防,后又结交洋人,私底下还购置大批军火,这年轻人可绝不是省油的灯啊。”于继芳掷地有声的说道。
  这些话王怀庆早先就听说过不止一次,若是从别人口中说出,他只当是废话、啰嗦,可现在说这话的人是于继芳,不得不让自己深思这件事的轻重。
  他虽然是一个记仇的人,之前让袁肃摆了自己两道,心里当然不痛快。
  可不管怎么说,对方都是袁大总统的侄子,而且在今天的电报里袁大总统是亲自叮嘱要好好“看住”袁肃。细想一下,这“看住”一词可是能有很多解释的。
  单从军力来说,他手底下两、三千号人确实要比袁肃多得多,可问题是自己敢带兵去跟袁肃硬碰硬吗?军力是他唯一的优势,而这唯一的优势偏偏又派不上用场,如此来看这还真是一桩麻烦的事。



  第25章,几番折腾
  “唉,说到底,老夫也不愿意跟这小子有任何瓜葛,如今得了按察使的头衔,顾好自个儿这一块就足矣。反正这通永镇原本就没有包含滦州,按察使的治所放在哪里都一样。到时候我就去一封电报给袁肃,给他一个番号,爱怎么折腾随他自己去。”一念及此,他带着几分无奈口吻的说道。
  记仇可以记,但报仇总得看仇人是谁!自己一把年纪了,没必要跟年轻人计较。
  “我的大人,瞧您这话说的,滦州、昌黎、唐海、乐亭四地,独滦州有火车站,电报里都写明了三天之后官文仪仗会送到滦州,这意思就是让大人您把治所按在滦州去。您倒好,现在知道了袁肃不是一个善茬,索性不去理会他了。在公而言,这岂不是辜负了大总统的一番信任?在私而言,滦州如此油肥之地,大人竟舍而不取?”于继芳加重语气说道。
  “那你说说,老夫该如何是好?这袁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