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夫当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夫当国- 第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定一不小心就改变了整个人生轨迹。
  何其巩分别在滦州、昌黎和唐海三地召开了一次会议,将旅部制订的整训计划一一传达到各团团部。旅部的整训计划只是一个大纲框架,考虑到三个团的情况各有不同,所以在整训细节上还得因地制宜。
  在这三次会议上,何其巩与各团团长进行详细的讨论,同时还到整训期间的训练场地进行实地考察,甚至入微到连训练期间的休息、用水、加餐等细节都做出了交代。
  前前后后忙碌了七、八天之久,三县往来奔波,着实让何其巩费了不少神力。
  他并非因为自己是总教练官才会如此兢兢业业,而是打心底赞同袁肃这次整训的行动。经历这么多年军营生活,他深刻的认识到中国军队各方面的涣散,长此以往军队还不如土匪,好歹土匪时常有所行动,体能和枪械运用都比常年无所事事的士兵要强。
  正是出于中国军队现状的痛彻心扉,才使得他不遗余力的要办好此次整训。
  当全军整训计划如火如荼的进行时,袁肃对添置军火之事也加紧了进程。碰巧五月二十七日这一天彭加勒从天津专程发来一封电报,先祝贺袁肃荣升护军使,随后提及关于东方汇理银行赠助五百支步枪的约定,询问是否近期要调集这批步枪送到滦州。
  袁肃立刻回电天津,希望东方汇理银行能提前兑现承诺,滦州这边确实需要这批军火。
  除此之外,他还特意向第二镇总镇与陆军部各发去一份申请信,上报第一混成旅眼下的军备情况,请求总镇和陆军部尽快批准自己为麾下更新军备。如今他虽是护军使,但手下的部队毕竟还是第二镇的编制,军火始终不是寻常之物,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手续上总得要做的周全才是。
  同样是在这一天下午,雷诺森再次来到旅部大院拜访袁肃。
  尽管袁肃手上的公务繁忙,可考虑到上次与雷诺森的会谈,他还是空出了时间接见了对方。时隔多日,雷诺森此次到来做好了充足准备,手里像模像样的提着一个公文包,走进袁肃的办公室后,他先规规矩矩的问了一声好。
  “请随意坐吧。你还真会挑时间,这几天我可忙得无暇分身。”袁肃半开玩笑的说道。
  “还请袁将军原谅我的冒昧打扰,不过我也是希望能尽快办成这件事,对袁将军、对我们大英帝国都是好事。在正式会谈之前,我想询问一下袁将军是否已经收到天津的电报?”雷诺森带着一丝微笑说道。
  “天津的电报?你指的是彭加勒先生?”袁肃脸色微有变化。
  “正是,希望我的擅自举动没有给您添麻烦。”雷诺森煞有其事的说道。
  “原来是你联系的彭加勒先生,难怪他今天会突然发来电报,我还正为这件事纳闷呢!”
  “彭加勒先生远在天津,自然不能清楚袁将军眼前的状况,所以我才冒昧的与其联系。”
  “他是法国人,雷诺森先生你是英国人,真没想到你们倒是能走得很近。”袁肃似是而非的笑着说道。
  “我们大英帝国与法兰西的关系一直都很好,如若不然,这次我也不会跟随史密斯博士一起来到滦州。也许袁将军您还记得我提到的话,盟友,没错,我们大英帝国与法兰西正是合作密切的盟友关系。”雷诺森意犹未尽的说道。
  袁肃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脑海中隐隐约约觉悟到一些事理。他在考虑问题的时候遗漏了一个关键时代背景,那就是即将到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同盟国和协约国的阵营早已公然成立,英国和法国现在正是紧密联合的协约关系。
  考虑到这一点,他不禁又联想到英国人如此大费周章扶持自己的意义所在,或许这与欧洲愈演愈烈的军事竞争有很大交际,要知道昌黎到唐海的海岸线紧临渤海,而渤海的南边就是山东。英国在威海卫有一片租界,而在威海卫下面就是德国人盘踞着的胶州湾。
  难道,英国想要在渤海建立能与威海卫遥相呼应的势力,以更好的钳制德国?



  第54章,借机靠拢
  虽然这只是他单方面的猜测,可就目前而言,这是最合理的一种解释。想到这里,他露出了一个颇有深意的笑容,对雷诺森说道:“我当然记得,Ally,盟友。不得不说,这几天我一直在惦记着雷诺森先生的提议,反反复复的思考,觉得我们之间确实有很大的合作机会。那么,今日雷诺森先生的到来,想必会给我一个惊喜,对吗?”
  对于刚见面袁肃能有这样的态度,雷诺森感到很高兴,他畅然的笑道:“一定不会让袁将军您失望,只要彼此都有诚意,条件可以慢慢磋商。”
  随后,他从公文包里取出了一份装订整齐的打印文件交到袁肃手里,在袁肃翻看的同时,自己则时不时的进行解释。
  不得不说这份文件下足了苦心,前后一共十多页,而且分为中文和英文两种语气。这才相隔七、八天的时间,英国人居然能做得如此面面俱到,不难看出他们对待东直隶沿海地区的重视程度。
  倘使英国人真的打算利用东直隶沿海线来加大对德国势力的牵制,袁肃是非常愿意掺和到这件国际纷争当中。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确实留下了许多耻辱的痕迹,但同样为中国带来许多振兴的机会。
  他正是打算好好利用这次国际列强之间的利益纷争,尽可能的为中国谋取发展的机会。
  既然历史上的德国决定放弃远东势力,那么与英国建立合作完全不会有任何损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甚至可以利用英国人的扶助几何倍数的扩大自身实力。
  在雷诺森递交的这份文件里面,可以进一步看出英国人对东直隶沿海的看重。对于英国来说,他们最想获得的是袁肃坚定不移的合作,所以列出的很多细则基本上全部是为了保证袁肃不会脱离英国的控制。
  比如提供全英式的武器准备;再比如提供各方面的顾问,甚至还包括文化教育顾问;又比如提供私人名义的借贷额度,并不要求袁肃立刻签署借贷条约,而是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联络英方银行等等。
  一旦使用全英式的武器装备,不仅要有配套的训练,更重要的是今后所有后勤军需都得依赖于英国方面的供应。各式各样的顾问同样是扩大英国人在行政上的影响力,就算对方避开了敏感的税政方面,可影响面大了,影响的力度自然也会大。
  至于借贷那就更不用多说了,近几十年来,西方列强通过贷款已经控制了许多中国的主权,这已经是屡见不鲜的手段。
  袁肃自然是不希望受到任何人控制,这也是为什么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反抗命令,自滦州起义遭到行刺之后,自己已经下定决心要将命运揽入手中。
  不过虽然英国人处处表现出制约的姿态,可对他而言依然有许多投机取巧的地方,更何况只要在前期表现的顺顺贴贴,相信自己与英国人还能相处的很愉快。西方列强向来轻视东方诸国,再者英国人眼下最主要的敌人是德国,完全顾不上自己在私底下的小动作。
  “雷诺森先生,这份细则很吸引人,让我不得不感到怀疑,单凭雷诺森先生是否可以签下这样的合作条约。”大致看完之后,袁肃别出心裁的问道,他要试探出雷诺森背后究竟有着什么样子的势力。
  “请您放心,我与袁将军所谈的只是条文内容,等到一切都确定下来,真正与袁将军签署合作条约的人将会是济南总领事威尔逊先生。”雷诺森郑重其事的说道。
  “为什么不是北京公使馆的人?”袁肃故意问道。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而且与袁将军并没有任何直接的关联,所以还请袁将军不必多问。”雷诺森语气果决的说道。
  袁肃从雷诺森的话语当中已经可以更加确定,英国人下功夫扶植他的目的,正是为了对付山东青岛的德国势力。否则断然不会大老远的让济南领事馆总领事北上来滦州签约,济南领事馆自然而然是负责威海卫一带英国利益圈。
  “好吧,这地区不关我的事。这份细则文件上的内容很合理,我想我们是时候安排正式的谈判会议了,到时候我会与我的幕僚一起讨论,同时我也希望你们能派出更正式的代表来与我商谈这件事。”
  “很高兴能听到袁将军这么说,这方面我会尽快做出安排。另外,为了预祝我们能顺利合作,我愿意动用私人关系为袁将军提供一批军用物资,今后袁将军若有这方面的采购,同样可以来找我,我保证在价格和服务上做到最周到。”
  “是吗?那我就先多谢雷诺森先生了,我预感我们的合作会非常顺利。”袁肃一点也不客气的说道。在他看来,洋人的东西不拿白不拿,既然他们认为可以收买自己,那自己索性顺着意思多占一些便宜。
  几天之后,袁肃将陈文年、何其巩、赵山河三人邀请到办公室,就雷诺森提出的合作做了一番介绍。为了让三人更好的了解英国人背后的意图,他费了一些口舌介绍了一下欧洲目前的局势,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早已经形成角逐之势,欧洲火药味已然烧到了远东地区,列强诸国为了各自在世界的利益,相互排挤、相互戒备、相互斗角。
  他没有把整个局势说的透彻,只是用预判的口吻告知英国与德国形同水火,很有可能会爆发出激烈的摩擦。他不打算站着洋人的任何一边,也不可能去干涉欧洲列强的斗争,无非是想借这个机会扩充自身的实力。
  赵山河是一个没有太多远见的人,基本上袁肃说什么他便认可什么。何其巩则是接受过中西两方的教育,对西方先进的知识很是钦佩,他本人是坚定不移的爱国者,但也推崇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路。
  中国过于落后,洋人又虎视眈眈,不付出一些东西怎么可能换取洋人的扶助?
  何其巩在这一点上还是有一定开放的思想,只是却觉得万万不能彻底沦入洋人的掌控之中,也不能出让太多的主权利益做为交换的条件。
  倒是陈文年对此颇有担心,他本身对洋人没有什么好感,此外好不容易熬到袁肃出头,自己总算担任旅部总参谋长,在这个时候若是让洋人插一脚起来,就怕会闹出意外的乱子来。当初大总统责备袁肃擅自与洋人建立关系,他可是亲自带着袁肃的信函前往保定找总督张镇芳说情,自己可不想种种经历修成正果,倒头来被打回原形。
  更何况,就算这件事大总统不会责怪,可一旦洋人做的太过火,今后凡事都要以洋人马首是瞻,单单这一点他就无法接受。
  袁肃在了解三人的态度之后,他言真意切的表示,正是因为这件事要小心处理,自己才会找他们三人来一起商议。包括在之后正式的谈判会上,他也会让大家一起出谋划策、据理力争,一定争取到对自己最有利的合作条约。
  何其巩理解袁肃的想法,同时也对袁肃请他们来对这件事做参考感到欣慰,于是他站在袁肃的立场上晓情动理的劝说了一番陈文年。
  陈文年坚持了一阵,发现袁肃心意已决,何其巩和赵山河也都没有异议,最终只好叹了一口气,说道:“既如此,我也只能希望这件事能顺利办成,万万不可有任何后顾之忧才是。”




  第55章,前往保定
  在六月初的时候,袁肃总算接到了第二镇总镇发回的电报,与他所料的并无任何差别,第二镇总镇批准了第一混成旅更新军备的申请,不过却强调所有更换、增置的军备需要如实进行上报,包括更换了多少支枪、什么型号的枪、旧枪又是如何处理等等。
  由此可见,总镇对下属部队随意购置军火还是有一定严格的管理。
  这些要求对袁肃来说并不算是麻烦事,他本来就没有打算囤积过多的军火,第一混成旅缺多少枪就补多少枪,合计绝不会超过四千数。至于他额外购置军火用作预备役方面,则全部算在地方政府的名义下,自然是不会上报上去。
  虽然得到了总镇的许可,不过袁肃并没有立刻开始增添军械,最多只是让后勤部门先去采办军需物资。他的心思还是放在与雷诺森合作的事情上,只要这件事谈妥了,第一混成旅的军备不需要自己过多操心,英国人自会送货上门。
  关于与英国人私底下谈判合作,他暂时不打算向上面汇报,毕竟自己的大总统叔父不喜欢擅自跟洋人勾搭。更何况,他很清楚这次与英国人签订的合作条约,很多程度上都属于外交问题,绝对轮不到一方护军使妄自定夺,一旦报上去非但会搞砸这件事,更会引起大总统叔父的责骂。
  他计划尽量让这件事低调办成,等利用洋人渐渐壮大自身势力之后,到时候就算东窗事发上面也会有所顾虑。而洋人在东直隶沿海投资开发的举动,料定他们自己也会办妥所有手续公文,引进外资大办实业终归不是坏事,不会有人胡乱猜疑。
  到了六月五日,彭加勒专程从天津赶到滦州,将之前承诺的五百支汉式步枪送到第一混成旅旅部。袁肃很客气的迎接了彭加勒,又派人把枪械先送到军火库,等过些时日再安排这批枪支的分配问题。
  彭加勒此次前来自然不是单纯为了送枪这么简单,如今袁肃荣任东直隶护军使,今时非比往日,自然应该为了日后的合作保持良好的关系。
  袁肃在对待彭加勒的态度上还是老样子,表面上客客气气、热情洋溢,背地里却多有提防的心思。他不管彭加勒是否知道自己正在与雷诺森商谈合作,也不管英国和法国就东直隶海岸线的战略意义是否达成共识,总之合作是双边性的,谁开出的条件有厚自然就与谁合作。
  同样是在这一天傍晚,旅部通讯室连续收到两封从保定发来的电报。
  不过袁肃直到深夜从听风小筑返回旅部大院时,这两封电报才转交到他的手上。先看了一眼电文的启头,一封是来自陆军预备大学堂,自然是就上次袁肃询问第二期毕业学员分配情况的回复,而另外的一封却是来自直隶总督府。
  他没有急着拆看陆军预备大学堂的电文,反而对直隶总督张镇芳突然发来一封电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