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商海惊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商海惊涛- 第3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腹芮腋咚俚腃PU计算出适当的指令后,驱动马达来做到平衡的效果。

简单来说,操作赛格威非常接近人类的行走动作,驾驶人只要改变自己身体的角度往前或往后倾,赛格威就会根据倾斜的方向前进或后退,而速度则与驾驶人身体倾斜的程度呈正比。原则上,只要赛格威有正确打开电源且能保持足够运作的电力,车上的人就不用担心有倾倒跌落的可能,这与一般需要靠驾驶人自己进行平衡的滑板车等交通工具大大不同。

所以当狄恩?卡门私下里向比尔盖茨以及亚马逊网站总裁贝索斯秘密展示赛格威时,他们都发出过惊叹,但并没有往里面投资。因为这个项目虽好,但前景不明。原因除了人们使用交通工具的惯性外,赛格威有两个很大的缺点,一是使用电池行进距离太近,作为都市交通工具的代替品,赛格威只有区区的20多公里的最大行驶距离。二是价格太贵,因为采用了大量先进的电子技术,赛格威的保守价格一台都要几十万人民币,这个价位都可以买一辆不错的都市轿车了。

前世里尽管所有人看到赛格威都会眼前一亮,发出惊叹,认为这代表者未来,赛格威也有幸成为不少科幻片里的道具,但是销售一直不畅,大概只卖出几万台。但这一世杨星慧眼独具看出它的价值,自从比尔盖茨向他推荐赛格威后,杨星敏锐的找到了赛格威翻身的机会。赛格威存在的问题无疑都好解决,凭借中星国际电子和机械制造的实力,他觉得把赛格威的产地移到国内,凭借国内低廉的成本,只要赛格威的产量上去,他有信心拉低赛格威的价格。

至于电池问题,星辰制造正全力攻关电动汽车项目的电池技术,狄恩?卡门本人也承诺会合作研发,相信大幅提高赛格威的续航力只是时间问题。杨星认为赛格威作为新产品,让大众接受需要一个过程,推销对象最好不先定义到普通公众,它需要得到一个有公信力的特殊群体的认可,杨星觉得可以先从警察着手。

赛格威速度接近人类步行时速三倍,体积仅略宽于人体,因此不会像汽车那样造成严重交通拥塞。该车在人行道上行驶,可让驾驶者灵活穿梭于行人之间,完全不占用车行道。同时它可以带入室内,不必为停车伤神,还能由普通民用电提供动力,无需费心加油站。最关键的是站在它上面明显要高过旁人一头,能迅速侦查周围环境的异动,比起自行车和摩托车来,无疑作为都市巡警的代步工具非常合适。

在这次世界大会前,星辰制造已经和狄恩?卡门达成合作协议,获得了全权生产赛格威的许可,而且也向国家公安部、香港保安局和美国多个警察组织做了展示,他们都对这款新产品表示出浓厚兴趣,杨星这次把它带到大会会场,就是要把这款现代“风火轮”全面推开宣传,让人们接受这款梦幻超前的高科技产品。

第五百三十七章 智能时代

第五百三十七章智能时代——

第五百三十七章智能时代

赛格威风火轮的惊艳亮相直接点让大家对于这届世界大会的热情燃烧得更旺,对接下来的新产品的期盼也更是提高了许多。事实证明杨星当然不会只做一榔头买卖,接下来三天中星国际的会场中,众多不负众望的独特产品和新奇体验的确让与会者觉得值回了高昂的票价,尤其是大会上杨星他们宣传的众多新理念,无疑给大家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开幕式上再次吸引了众人眼球的杨星当众宣布,要把集团“让生活更智慧”的口号付诸实际,以去年提出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开头,今年要陆续推出“智能办公”和“智能制造”等方案,并从自我做起,未来十年整个集团管理要全面实行智能化,开启一个“智能时代”。

“智能办公”的方案大家都好理解,中星旗下的星云电子、星斗研究院和星动网络等已在这次大会上展示了一整套完整的信息化办公解决方案。提出利用遍布在世界各地的超级计算机和服务器,把中星国际各大洲分公司通过高速光纤网络连接在一起,实时传输大量的办公信息和汇总处理即分发,往常繁琐冗长的决策和业务指导流程不但被压缩扁平化,还能将重要信息分布在各处,不会出现一处失灵全面瘫痪的威胁,关键是办公效率大大提高,节省了大量传统的传真和文件传递等信息交流方式。这套名为“星核”的系统还会建立一个庞大的数据库,为中星国际诸多商业经营提供数据支持。

倒是杨星提出的“智能制造”计划在会场中掀起了场极大争论,当杨星一副轻描淡写的样子表示,未来十年内中星国际旗下制造部门将会大量起用工业机器人以代替重复危险的岗位,并提高生产效率,而需求数目高达百万台时,几乎在座的所有听众都以为杨星疯了

每年参加世界大会的除了和中星国际相关的采购商、供货商、科研人员以及大量周边配套厂商代表外,还有不少人是中星国际竞争对手派来的,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当初国际手机大厂派工业间谍渗透进中星国际总部了解对手详细情况,没想到杨星主动公布专利技术吸引配套厂商入驻产业园,让东方云衣这个商业间谍赔了夫人又折兵。

而现在每年一度世界大会上中星国际主动公布的新产品让竞争对手觉得从公开场合了解实际情况其实比偷偷摸摸还要容易些,何况商场中没有永远的对手,业内对手转眼变成合作伙伴是经常的是,所以世界大会上出现索尼、三星、通用汽车等对手的身影已是司空见惯。

敌人永远最了解自己,他们第一个反应就是计算杨星所说的真实性,大家都是同行,采用大规模流水线生产,使用几百台工业机器人并不稀奇,但充其量只能作为某个特殊重复工序的工人替代品,以中星国际立足国内,雇佣大量工人便捷又低廉来看,没有用价格昂贵工业机器人来代替普通工人的必要。

中星国际经过这几年高速发展,尤其是建立起集约化的几大星城作为产业基地,大大压减少了产业链各工序间运送时间,节约了很大的仓储和物资运输成本。而大批工人集中生产也使得中国工人低廉的人力成本和高度组织纪律性被发挥到了极致,再加上领先的技术优势,中星国际旗下制造企业不但能满足旗下产品的生产需求,甚至还能接手许多跨国公司的海外代工业务,旗下工人数目直线上升,已逼近15万人大关。

现在杨星却提出使用百万台工业机器人,谁都知道一台工业机器人至少能取代十几二十名普通工人才有价值,那一百万台是什么概念,取代的怕是要上百万工人吧,难道他想他的的工厂里全部用机器人生产吗?

何况此时全世界正在使用的工业机器人加在一起还不到一百万台,即使是工业机器人研领域最先进的日本,也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有如此的雄心壮志,那杨星的言论不是疯了还能怎么解释?

其实这个问题在中星这次年终大会上,杨星的属下也对此提出了很大的异议,反对意见最强烈的莫过于杨星老爸杨荣光了,在他看来,集团好不容易奠定了业内成本控制之王的宝座,大批国外厂家迫于中星国际在行业内的巨大制造成本优势,只能在到中国等新兴国家成本低廉地区设厂,或是直接把订单交给类似中星国际这样的代工企业之间进行选择,正是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

杨星突然抛出采购百万台工业机器人,并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提升产业链层级,减少简单工作工人数目的目标,想法虽妙但为时太早,和集团正招兵买马大干一场的想法背道而驰

结果尽管杨星提出的百万台工业机器人目标中,星辰制造一定会取得很大的供货份额,但星辰制造反而对这个计划反对声浪最高。杨星只好耐心的解释,这是为了集团整体长远利益着想采取的未雨绸缪的举动。

他拿出了一份调查报告,别看现在集团制造和代工业务蒸蒸日上,他给在座每人算了笔账,其中显示外国委托集团代工的产品,假设价值在100美元,其中40美元是原材料,20美元是别人的设计研发费用,10美元是品牌宣传费用,20美元是利润,而加工运输费用只占10,这10中,他们所占的份额还不到3美元,真正能获利部分只有1美元,有时候甚至还不到1美元

如此低的加工费用,就是因为我们只在廉价人工上有比较优势,而无法获取产品的高端增加值部分。杨星提醒部下,现在还可以凭借大批任劳任怨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组织大规模生产来达到薄利多销。但这种情形不可能一直持续,来自内地的农民工,现在还能满足于几百元的工资,但随着时间的增长,他们的各种要求会逐渐提高,现在中星国际在业内已经以高工资好福利闻名,随着工人工资增长,最大的依仗,低廉人工的成本优势很快会消失殆尽。

并且随着这批工人的老去,他们的下一代是否还能拿着现在这样低廉的工资,继续重复父辈的单调工作恐怕没人敢打包票。在一个没有升迁希望,福利待遇得不到满足的企业里,要求工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工作,恐怕只能是幻想,如果有一天招不到足够的人手开工,那企业的前途该怎么办,这才是杨星购置百万台工业机器人的最大先决条件。

这番分析终于平息了集团内的争论,他们越想老板的话,越觉得不寒而栗,老板的居安思危的确很有长远眼光。现在国内因为比较优势,已经成为世界上大部分低端制造业的聚集地,“中国制造”俨然已击败了许多国家的基础制造产业,中国低价产品的攻势势不可挡。

但杨星显然看到了这一片盛世下的危机,发出的警钟振聋发聩。国内制造业规模庞大,但大而不强,附加价值很低,“八亿件衬衫换不来一架波音飞机”是真实的写照。在高端制造领域,由美、欧、日等国长期把持的局面并未改观,人家只是放弃了简单重复的低水平制造产业,把宝押在了高新科技精细制造和研发设计上了。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乔布斯回归后的苹果公司,完全放弃了自己的产品生产线,只保留了研发设计和管理部门,把所有产品生产都交给了星云电子和另外两家台湾代工企业。结果新款Mac电脑因为独特的造型和色彩在欧美一鸣惊人,优秀的销售成绩让苹果公司终于摆脱了亏损。据说乔布斯又正在捣鼓多款“划时代新产品”,星云电子的年终报告中俨然把它作为一个强劲的新对手对待。

除此之外,杨星提出利用工业机器人代替普通工人进行重复简单的劳动还有别的设想,他想让更多工人经过职业培训获得更好的职业能力,连带集团制造能力也要逐步向着高端领域攀登。而按照“智能时代”的想法,借助信息优势,将集团制造能力向着智能化,网络化和精细化的目标发展。中国工人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人,但不能一直停留在低水平的工作上,为他们搭建更大更高的舞台,集团才能真正进入“智能时代”。

不管杨星有没有发疯,他接着提出的一系列配套执行措施,让人醒悟他并没有信口开河。度过起初的震惊后,大家才发现这可是笔大商机啊道国际上能提供高质量工业机器人的只有德美日几家大公司,而杨星承诺的这百万工业机器人即使一大半落入自家手中,剩下的依然是笔大订单。另外和工业机器人相关的工控芯片,电子元器件还有软件等等都不会少了,西门子、日立、通用电气等公司都摩拳擦掌就等着大会上主动出击。

第五百三十八章 战略合作伙伴

第五百三十八章战略合作伙伴——

第五百三十八章战略合作伙伴

中星国际当初隆重举办世界大会的目的有两个,其一是想通过这个平台尽情展示集团旗下推出的各类新产品和服务,聚集人气宣传品牌,为销售商和集团合作对象提供一个正面的形象和信心保证。其二就是想加强和世界各地潜在供货商、配套厂家等企业合作对象间的联系,为寻找更多合作伙伴寻找机会。

而大会成功举办几届后,第一个目标已经顺利达成,作为集团产品的展示平台,不但打动了众多企业,还成功吸引到了众多媒体和个人消费者的广泛关注,让中星国际世界大会成为了展示酷炫高科技技术盛大展会的代名词。

对于这种成功,中星国际总部是乐见其成的,所以对世界大会这个集团形象的最佳宣传场合,总部和各分公司是下了大力气把它办的的异彩纷呈花团锦簇的。为了增加噱头,除了给与会者带来新奇体验的新品展示外,还召开各种专题研讨会满足技术宅们的好奇心。当然最重要莫过于在大会上和各种“战略合作伙伴”之间签署各种合作协议的画面,并通过采访镜头传遍世界。

中星国际发展到如今已是名副其实坐拥海外几十家上市企业的大跨国公司了,内部再通过交叉持股等手段把组织架构更是弄的复杂无比,想要完全摸清它的脉络只怕比在米诺陶斯的迷宫里找到出口的难度还要大。

当然现代企业除了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外也不是没有共存之道,现在就很流行采用类似国家见称呼的合作关系“战略合作伙伴来称呼自己的商业合作伙伴。中星国际除了复杂的内部结构外,对外也有不少关系密切的”战略合作伙伴”,被不少媒体称为“星系”企业,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张胜利的《黑洞软件》和何桂枝的《喜洋洋餐饮》公司。

而这次大会上,当几家国内知名度不小的企业和中星国际纷纷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协议时,还是引起了不少人的惊诧。而一直不显山露水的星富投资也因此走上了前台,让人终于让明白为何它一直霸占着世界大会的中心展台,因为它的确物有所值。

喜洋洋集团作为“星系”企业中被视为和中星国际关系最密切的一员,签署的合作协议却让行家们想不明白,集团老总何桂枝可是杨星这位赚钱速度比在地上捡钞票还快的中星国际总裁的老妈,它这几年大动作频频,最近除了收购健力宝之外,还和上市公司上海光明集团谈判合并,如果成功喜洋洋》国内登上国内餐饮第一的宝座应该没有问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