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商海惊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商海惊涛- 第5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原材料的商品,如原油、有色金属、农产品、铁矿石、煤炭等,一般分为三个类别,即能源商品、基础原材料和大宗农产品。

由于大宗商品多处于工业基础最上游,因此反映其供需状况的期货及现货价格变动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经济体系,更是由于其价格波动大、供需量大、易于分级和标准化和易于储存、运输等特点成为期货交易的最佳交易物,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期货交易所就诞生于美国芝加哥,第一种交易对象就是大宗农产品中的小麦。

现在大宗商品基本上都用期货交易,金属产品包括金、银、铜、铝、铅、锌、镍、钯、铂,化工产品有原油、燃料油、汽油、丙烷、天然橡胶等,农产品相对种类多一些,包括玉米、大豆、小麦、稻谷、活猪、活牛、大豆粉、大豆油、可可、咖啡、棉花、羊毛、糖、橙汁、菜籽油等,其中大豆、玉米、小麦更是被称为三大当家农产品期货。

一提到期货交易,似乎就和投行、对冲基金有关,但实际上出乎一般人的想象,国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上的主角并不是这些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势力,他们更多是在金融衍生品上做文章。而真正掌握最大大宗商品命脉的却是大概二十家左右的**贸易商,更令人吃惊的是这些贸易商几乎都是不上市的私人企业,大部分还有犹太背景。

这批真正的世界大宗商品巨头基本都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元大幅贬值,国际上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不已,而看到其中机会的这些大宗商品交易商吸收了来自各国的资本,比如日本、美国、欧洲大财团,中东石油资本,甚至全球贩毒、洗钱、赌博黑势力的金钱,获得了如今cāo纵全世界大宗商品价格的资格。

这些**贸易商自我定位并不是囤积居奇的大玩家,因为这样会引来各方面的反击,他们主要做法是穿行于世界各国,为各国大宗商品生产方(上游)和消费方(中下游)之间牵线搭桥,赚取流通环节的差价。为锁定利润,他们一般为现货做套期保值,但同时也会利用市场信息不对称在套期保值之外投机,因此经济界也称其为中间商。

由于它们不是上市公司,不存在报表披露等问题,对于经营策略和对象都讳莫如深,外界很难知道他们到底做成了什么生意,当然由于资金瓶颈问题,他们并不打算垄断大宗商品的全部销售渠道,因为一旦那样做,实力雄厚的消费方可能会和生产方直接搭线跳过他们,除非**贸易商签定包销协议或参股控制生产方,不过这样一来,他们的身份性质就变了。

他们最擅长的领域是为消费方和资源丰富但政治动荡国度之间牵线搭桥,因为政治原因,风险偏好度低的企业不敢去某些国度掘金,这些国度常因某些原因被国际社会施加某种贸易限制或经济制裁。为了解决这些国度出口商品赚取外汇的需求,则需要某些人冒风险去突破此类局面。此种突破只能靠某些方面的违规,而违规往往意味着背后的黑幕,这时候这些中间商出现,从事这种“灰色交易”,就能一本万利。

这些大宗商品中间商从事着类似以前英国东印度公司那样全球范围商品实物贸易,同时在期货市场中投机。其中从事金属与石油贸易的代表嘉能可(glencore),主营能源的维托尔(vitol)以及世界农业大宗商品四大天王——美国的adm(archerdanielsmidland)、邦吉集团(bunge)、嘉吉公司(cargill)和法国的路易达孚商品公司(louisdreyfusmodities),按其首字母称之为“abcd”等等,这些公司控制了世界大宗商品一半以上的份额,即使是中国这样的消费大户也难以插足其间。

再次感谢光量、暧昧的月色和yongyon投的月票!(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本站)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八百一十九章 独立贸易商

由于国际大宗商品实际上控制在大约二十个贸易商手中,他们之间订立有攻守同盟,背后有大投行、对冲基金以及许多灰色来源的投资,因此颇有些滴水不漏,针插不进的感觉,外人很难打得进去。  更快更好以国际基础金属交易为例,掌握其中资源最大份额的贸易商叫做嘉能可,它创立于1974年,令人吃惊的是创办者本人因为身为美国公民却和当时美国敌对的多个国家做生意而被通缉,他流亡国外后干脆在瑞士开设了这家公司,继续和美国公敌们打得火热。

现在嘉能可公司在世界大宗商品市场中有呼风唤雨的本领,它控制着全球金属锌约60、锌精矿约50、金属铜约50、铜精矿约30、氧化铝约38、铝约22、钴约23,海运出口动力煤约28,此外,这家公司每日石油销售量约占全世界每日石油消耗量的3,结果美国人发现不能轻易动这家公司,否则会引起巨大的国际动荡,因此美国克林顿总统不得不在任期最后一天赦免了其创始人的罪责,默许他帮着美国做一些不能公诸于众的勾当。

嘉能可公司也懂得投桃报李,其创始人被大赦后自动把所有权出售给管理层,退居幕后指挥,自1994年公司所有权变动后,经营更是高歌猛进持续盈利,创下大宗商品最长周期内连经营续增长的佳绩。过去十年里,嘉能可的平均年度股本回报率高达38,在2005年~2006年金融危机期间,鲜有公司能够公布这样的业绩表,看上去格外耀眼。

杨星在会上出示了一份秘密的商业情报,上面显示嘉能可公司目前正和在铜、出口动力煤、出口焦煤、铁路、锌、镍及钒等领域位列业界前五的斯特拉塔公司谈判合并。一旦成功,这个新集团将拥有世界最大商品贸易商、营销商且具备领先工业采矿及金属资产组合业务的多重身份,在全产业链竞争中处于垄断地位,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宗商品巨鳄。

听到这个消息,参会专家都表情沉重,前不久才发生的中储铜事件中,大家一致认为幕后cāo作黑手就是这家嘉能公司,连国家拿出大笔储备铜进行拍卖也无法战胜嘉能可推动的铜价飞涨,要是现在它再上层楼,那不是更要仰他鼻息生活?

杨星没有去刨根问底解释中储铜事件孰是孰非,却表示这正是一个大好机会。以前大宗商品贸易商为了保持身份一直不愿上市,可是近十年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不少贸易商为了迎合这种变化,也在做出改变。这个世界经济的最大变化就是指以中国为代表,亚非拉等新兴国家的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形成了对大宗商品的庞大需求,市场上目前流传着一种关于“大宗商品超级周期”的说法,认为只要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高速经济增长没结束,大宗商品长期牛市局面也就不会结束。

大宗商品长达十几年一路上涨的趋势让人分外眼红,也引起了更多圈外人的关注,2000年后,包括美国高盛、日本丸红等都开始发力进入石油和农产品领域,虽然嘉能可财大气粗,曾公开宣布“没有一家同级别的公司或同类集团可与其直接竞争。”但现在三类实物商品营销领域中出现了众多挑战者,间接或直接与嘉能可竞争,让它倍感芒刺在背。

这其中包括如农产品领域的嘉吉公司cargill及石油领域的维多石油集团;主要石油及金属生产商和加工商,如道达尔、bp和必和必拓;业务目前局限在特定商品及地区的小型营销公司,但正在不断上升的来宝集团noblegroup等。

因此嘉能可改弦更张,准备在国际上公开上市(ipo),杨星认为这正是国内企业介入大宗商品市场的绝好机会,目前来看只要中国自己不犯浑停止增长,依靠庞大的国内市场,对大宗商品的渴望就不会停止,那推动其价格长期上涨的动力也不会丧失,而如果让中投公司,外汇管理局下属机构以及国家战略储备局等单位携手入股嘉能可,即使无法获得控股权,也能保证股价水涨船高。

此外杨星提醒嘉能一旦和斯特拉塔公司的合并,很可能形成强强联手垄断一方的市场格局,而其主要竞争对手能源行业的瑞士维多集团,经营内容和嘉能可明显重叠的荷兰托克集团,面对压力不可能不想办法自救,杨星表示只要借机游说他们,让他们同样选择ipo方案,一上市就是国家外汇储备大显身手的时机了。

只要打破了大宗商品贸易商的私人公司金身,等他们公开上市,海外抄底团就能吃进股份成为大股东,对日后国内大宗商品交易时大有好处,无论国际市场价格如何变幻,价格上涨可以从占股的贸易商那里获得分红,价格下降则能更好压价进口,这种堤外损失堤内补的做法三井财团玩了许多年,我们为何不能借鉴过来?

这种借力参股大宗商品贸易商,以此获得定价权优势的办法的确让参会者耳目一新,这次大会大家对于拥有高额外汇储备,其中大部分还是美国金融资产,不利于国家安全有了广泛共识,于是才有了把美债换成海外资源或资产的提议。但国际资源领域早就被西方大公司瓜分一空,中国只能到亚非拉等偏僻地区找资源,就这还被外界指责为只顾矿产,不顾人权的“新殖迷n zhǔ义”。

况且国外那些大资源矿业公司也不会坐等中国赶上来竞争,不断使出各种阴招,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失败,俄罗斯利用远东油气资源向中国运输的管道被日本人以高额资金诱惑,同国内展开了经年累月的谈判一直没有结果,另外三大铁矿商和国内钢铁企业的长期博弈更是尽人皆知,这背后都有跨国资源大企业魔爪显露。

尽管这一世有杨星横空出世,又是在澳大利亚开挖铁矿煤山,还收购了欧洲最大钢铁集团阿赛洛获得了铁矿石定价谈判资格,依然无法阻止国际铁矿石价格的稳步上涨,可见即使花了真金白银去购买海外资源也不会一帆风顺,时时要堤防人家使得绊子。

而如果无法推翻现行大宗商品市场体系,加入大宗商品贸易商的队伍中去无疑是见效最快,风险最小的办法。就像国内现在获得了一定的黄金定价权那样,由于杨星千方百计替国内取得了伦敦黄金定价委员会席位,又在产金、炼金、定金价和最终销售环节都入手布局,现在国家外汇管理局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偷偷用美元在国际金市里换购黄金,使得国家外汇储备里黄金比例不断攀升,虽然仍比不上美德等国外汇储备里三分之二是黄金,但相比前世国家外汇储备中只有不到5是黄金的情况来是大大提高了。

现在美欧深陷经济危机之中,作为避险和保值手段,美元和欧元并不被投资者看好,转而投向相对稳定的以黄金为代表的国际贵金属市场,使得黄金、白银、铂金等价格一路猛升,金价已从2000年200美元左右狂飙到如今的1000多美元,中国外汇储备中的黄金储备保值增值目标轻松完成,作为幕后功臣的杨星也连带着收到不少好处,中星集团在南非、澳大利亚等处的黄金矿满负荷生产运行仍供不应求,存在天空星城地下仓库里的几百吨金砖更是价值连城,当初讥笑杨星此举的人们后悔不迭,承认完全看走了眼。

锁定欲加盟的大宗商品贸易商后,杨星又提出这次动用外汇储备去海外抄底,还要对推动上海、香港、澳门等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加一把劲。美国推出《华尔街改革法》后,影力已经不限于美国内部,而是波及全世界。欧美协调立场,探讨作为国际银行业标准的《巴塞尔公约》做出重大调整,其主要内容有调高商业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计提防风险资本,同时将引入杠杆比率、流动杠杆比率和净稳定资金来源比率等硬性要求,以降低银行系统流动性风险,加强抵御金融风险能力。

由于该协定是国际银行监管标准,正准备加入国际竞争的国内金融机构也必须要遵守。鉴于其标准之高,包括四大商业银行在内的国内各银行都感到明显压力,杨星之前提议利用外汇储备为这些金融机构减负就是基于这个理由。而由于西方国家在金融危机之后监管政策显著收紧,相对于监管严格的纽约和伦敦,金融企业开始倾向于选择赴监管相对宽松的香港和新加坡发展。

新加坡正通过税收优惠以及有限的监管干预努力吸引更多的对冲基金进驻该国,许多大宗商品交易商被在新加坡开设业务的减税政策吸引。托克、嘉能可、维多以及其他大宗商品交易商都通过新加坡不遗余力地开展业务,在大宗商品交易方面已超越香港。

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中华星

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中华星

如果澳门元能作为人民币的替身,到衡市场先行试水,还能起到欲擒故纵的作用在澳门这个主超澳门特区zhèng 府可以采用当初亚洲金融风暴中香港zhèng 府的招数,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对冲基金和外汇炒家亡我之心不死,那采用多少预防措施都能被挑出漏洞来,与其这样不如主动出击,借着澳门元和人民币挂钩机会yin*他们出手,无论发生情况,在澳门都能控制在有限范围内,真要扛不赚还有香港和内地两个强援,就算完全失手,搞到无法收超还有停发货币,暂时在澳门改为港币和人民币流通这这张超级底牌在手

杨星计划狠毒,既然最近许多外汇大鳄都下重注买人民币升值,那就利用这个机会,用澳门元和人民币挂钩来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只要谋划得当,就能重现当初为了保护港币联系汇率重挫衡炒家那一幕,狠狠打击衡金融大鳄企图cāo控人民币国际化的野心,澳门也能从中受益,成为继香港之后另一个专业人民币衡中心,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新增长点

经过杨星这样一番分析,此次大会俨然成了动用国内外汇储备及多种资金衡抄底的准备会议,除了致力于衡扩张的国内企业外,还扩大到把香港和澳门也拉进来一起群策群力,要下了好大一盘棋,这已经不是简单几位专家学者议论决定,而是上升到国家经济战略

作为会议主持者文仁贵当机立断,一边向中 央报告会议精神,一边主动将国内中 央直属国有大型企业领导和地方不少有衡经营经验的民营企业家都召集到一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