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文化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文化帝国- 第6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当男生悠然自在隔岸观火的时候,这一场呼吁哥伦比亚大学普利策奖评审会,通过章 《帝国的崩塌》 获奖提名的活动,也达到了最高潮的部分——2000年12月23日,就在兰登书屋一年一度的圣诞书市大卖活动上,矮脚鸡出版集团的高层,把集团分卖场的地点,安排在了钮约曼哈顿区,距离哥伦比亚大学所在的晨边高地不远处的道格文化广场上面,这个广场,曾经是花旗国“迷茫的一代”和“垮掉的一代”文艺运动起源地,是花旗国文化界和思想界,对于其国内主流文化发起冲击和质疑的圣地。兰登书屋和矮脚鸡集团把圣诞书市的分卖场选在这里,显然也是别有用心的。

而就在道格文化广场的分卖场上,最开始的情况和往年也没有什么不同,都是很平常的。热热闹闹的圣诞售卖活动,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章 《帝国的崩塌》 的读者的聚集,以及矮脚鸡集团所安排的那些“书托”,本来是商业性质的活动,也逐渐演变成了一次对普利策奖心怀不满的特定人群,对于这个奖项的质疑和反对聚会。

普利策奖在花旗国的影响力勿用多言,很多花旗国的民众,甚至都不知道诺贝尔奖的存在,但问到普利策,却绝对是无人不知的。这是一种长久以来潜移默化的国民性,就像很多花旗国人只知道影视界的奥斯卡,却对威尼斯,戛纳,柏林电影节一无所知一样,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在这种普遍性下面,也有不少烦传统的人士存在,而且从来都不是少数。这些人似乎天生就有一种反传统和反权威的思想,但凡是被广为认可和接受的东西,他们都会表示不同意见。

而眼下这个活动,就是不少对于普利策奖有着不同意见的人,在自发或者有心人的推动下,所举行的一次游行示威活动。

“请放下你的固执和偏见,睁开眼睛看看外面的世界吧,地球上不止只有花旗国的作家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道格文化广场上,除了矮脚鸡集团的卖场之外,最显眼的中心位置,就是这么一副大大的标语,横幅很长很大,分别被两个看上去和反对派一点关系都没有,给人的第一印象分明就是大学教授的斯文男子给举在手中,而他们的身后,还有不少各种年纪肤色,但气质却全都差不多的人,在无声的站立着。这些人给人的感观,就是他们都应该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而非那种贫民区随时可能爆发暴乱的社会下层人士。

在这些人的手中,大部分也都怀揣一本夕阳色封面的书籍,这本图书很多人已经都在过去的舆论讨论中见到过了,就是那本据说由大洋彼岸的年轻作者写就,却于花旗国这边引发了巨大争议的章 《帝国的崩塌》 。

因为这一群人的存在,倒是让整个广场都出现了一种极为诡异的气氛,一边是热热闹闹的圣诞书市大卖场,曼哈顿区里面不少的普通花旗国家庭,都选择在这一天带着子女来到这里,给晚辈们挑选一些精神食粮。而另一边则是泾渭分明的抗议人群,后者一言不发,似乎对面前热闹的图书卖场视若无睹一样,仅仅就在那里安静地站着,用无声的抗议来表达自己的诉求。

第954章扩散的新闻

在圣诞书市上发生了这种情况,向来都对新闻敏感到了没边儿,从来都闻风而动的一干媒体,当然不会放过这种上佳的新闻题材,所以当抗议者出现不久之后,就有媒体的记者赶到了这里,随即开始了采访。

……

杨一是没有圣诞节概念的,哪怕他从后世重生回来,亲眼见过这些“洋节日”,在未来是多么的大行其道,但作为一个骨子里稍显传统,而且又是民族文化沙文主义者的男生,自然对这种节日毫无感觉。而这个时候的华夏国内,圣诞节情人节等等概念,也没有流行起来,倒是让男生感觉非常舒服,毫无喧嚣和浮躁感。

但男生和现在的华夏民众没有圣诞节的概念,可国内驻外媒体,却不会和他们一样,看着老外过节无动于衷。新华社北美分社纽约记者站的驻地里面,首席新闻官同时也是记者站负责人王宗科,在今天刚刚上班以后,就从自己的“线人”那里,得知了道格广场的抗议示威事件。

“嗨,亲爱的王,我这里可有一个大消息要告诉你,想知道嘛?”电话里面,那个老外得意洋洋吊人胃口的腔调,让王宗科听了也是一阵无奈,不过考虑到对方的消息渠道,和此人的张扬性格一样,都趋近于正无穷大,所以这位新华社纽约记者站的主官,也只好耐着性子周旋下去:“好吧,不要掉我的胃口了,我承认每次接到你的电话,都会非常高兴。那么说吧。这一次又是什么大事情?”

“当然会告诉你的,请不要用这种充满了铜臭味道的口气好吗,难道我对你事业的帮助不够大?”电话里的声音依旧不疾不徐,在王宗科已经快要不耐烦的时候,才笑呵呵地狮子大开口:“好吧,我已经听出来了,你现在迫不及待对吗?那么这一次的新闻线索奖金。我要求翻倍。”

“见鬼,我首先要确定一下是自己听错了,还是你刚刚喝多了威士忌,一直以来都是按照约定交易,为什么这一次你就要加倍的线索奖金?”听到对方的要求。王宗科眉头瞬间皱了起来,不过基于一个驻外新闻负责人的沉稳,他还是想要听听对方这么做的理由:“而且你不要忘记,我们这边可不止你一个新闻线人,如果你对我们之间的约定不满意,那么我随时可以去问其他人。”

“真是无情的回答。不过我保证,这个新闻绝对能让你满意,因为是有关你们国家的事情。可不仅仅只是一般性的新闻。”电话那头的家伙,也清楚自己不是对方获取新闻线索的唯一渠道,所以马上就稍微透露了一些情报,随后不给王宗科更多考虑的时间。进一步强调:“而且我手上还有一些内部消息,保证是其他人都不知道的东西,赶快决定吧伙计,想想以前我们彼此的合作,我难道让你不满意过了?”

王宗科所从事的工作,所在的位置,都让他瞬间做出了决断。马上点头答应下来:“好吧,加倍的新闻线索奖金,马上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情,就是现在!如果证明消息的确具备非一般的价值,那么两百美元就是你的了!”

听到了他的承诺以后,电话那头吊儿郎当的腔调,终于也正经起来:“就在晨边高地的道格文化广场上面,出现了对普利策奖不满的抗议示威人群,而引起这些读者们不高兴的原因,可都是你那位年轻同胞所引起的,为了他那本章 《帝国的崩塌》 ,现在居然出现了抗议普利策奖不够开明包容的家伙,真是让人无语……”

同胞?章 《帝国的崩塌》 ?普利策奖?抗议示威?

这些词汇钻进王宗科的耳朵以后,瞬间就形成了一条新闻的大致脉络。作为北美分社纽约记者站的负责人,他对于这半个月以来,发生在花旗国文化界的热点事件,也是有所耳闻的,而且事实上就在昨天,位于钮约时报广场办公大楼,同一栋写字楼里的新华社北美总分社里面,分社社长荣斛,也就这个问题在内部会议上做了安排,要求花旗国分社和纽约记者站,也去关注此次事件,然后拿出一个跟踪报道来。

但没想到自己这边还没来得及开动,倒是这边的读者先一步有了动作。

而且之前还只是舆论阵线上的争论而已,但眼下按照自己线人的说法,连示威抗议都有了,这就完全上升到了必须要有即时报道的高度,倒也不枉自己拿出的那一笔新闻线索奖金。

于是也来不及在电话里面多说,匆匆忙忙支应了一句后,王宗科就马上挂断电话,开始急急忙忙往隔壁办公室跑。他这边是钮约记者站,而隔壁才是新华社北美总分社花旗国分社驻地。

“社长,我刚才得到了一个新闻线索,说是……”

“不用说了,我这边也是刚刚听说,你马上安排人手,立即赶往道格文化广场进行现场跟踪报道,一定要做到详细全面,争取把整个事件的幕后新闻都给挖掘出来!”不等王宗科汇报完情况,那边分社主持日常工作的副社长,已经做出了指示。

……

钮约那边新华社是怎么和国内沟通,进行节目安排,这些内幕广大观众都不清楚,他们只知道当晚上自己正收看新闻节目的时候,忽然很是少见地插进来了一个即时的新闻采访报道:“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新华社纽约记者站的记者彭蔚,现在正在钮约曼哈顿区的道格文化广场上,为您带来现场报道……”

“想必现在大家还不是太清楚,忽然为大家带来这么一个现场报道的原因,那么在采访之前,我先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整个事情的前因后果——在半个多月之前,有一本名为章 《帝国的崩塌》 的小说作品,由花旗国兰登书屋出版发行,而一经上市后,就在广大读者群体中引发了相当程度的反响。当然,如果仅仅只是一部在国外图书市场上引发轰动的小说作品,那么或许不会出现现场这种景象,还有抗议示威的人群,之所以在我身后会有数量众多的读者站出来,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在于这部作品的作者,是一位华夏青年,而因为国籍身份的问题,这部讲述了典型花旗国生活的作品,到底是否有资格获得只能被花旗国作者得到的普利策文学奖,也就成了这边读者们争论的焦点……”

随着新闻的播出,很多原本只是习惯性收看新闻节目,事实上对于外国时事并不关心的华夏观众们,也开始留意起来,放下手上筷子的、注意力集中到电视机上面的、调大机器音量的、让家人说话小点声……诸多举动大有人在。

赵常天身为一个老党员,老文学工作者,又是魔都作协主席,对于中央台的新闻感兴趣,而对这种有关文学界里面的新闻,就更是感兴趣了。尤其是听闻电视里记者的讲解——搅动了花旗国舆论热潮的,是一个华夏青年作者,他就更是瞪大了眼睛,心中还在暗忖:该不会是杨一那小家伙吧?说起来自己认识的年轻人中间,也就这小子有实力,让自己的作品登陆海外了,而且还搅风搅雨。

不过他的耳朵不太好使,之前也没听清楚电视里记者报出的书名,所以现在注意力转过去后,眼睛还盯在屏幕上面,一边手却在四下里乱摸,想要去捞电视机遥控器。

旁边他的老伴儿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后,发现老头子浑然没有反应,也只能有好气又好笑地从沙发一头抓过遥控器,主动把音量给调大了一点。

“请问这位先生,您来到这里是因为什么原因,可以告诉我们一下吗?”镜头里面,那位现场播报的记者,已经把话筒伸到了一个高高瘦瘦的花旗国年轻男子面前。

那个年轻人在挑了下眉毛,表示出意外后,倒也没有怯场的意思,很是大方地稍微低了低脑袋,同时还把手里抱着的图书也正对镜头,随后叽里哇啦起来:“章 books; i is really very strange; why thosded! the pulitzer prize?f tld be

s章 missed my hand……”

“这老外在激动什么呢?搞的好像有谁抢了他女朋友一样,哈哈哈!”

远在京城的姜家宅院里面,姜喃一个表弟看着电视,忍不住就翻起了白眼。今年老太太不在家,据说是有重要工作,是以他们这些小字辈们,才敢在餐桌上如此放肆。

不过老太太不在,却有其他的长辈,这小子的父亲在看到自己儿子的跳脱模样后,马上沉下脸来:“说什么你都不知道?你在学校里面英语都是白学了?”

整个餐桌上的小一辈,都在暗暗报以同情的目光,唯独姜喃,眼神直直盯在了电视机屏幕上。

第955章一朝成名天下知

“杨妈,早啊,还是二两葱煎包一碗稀饭?”

一大早,杨一母亲杨敏来到巷子口早点铺子的时候,就看到二十多年的老邻居,铺子的老板对着自己热情招呼,她没有发现这名男子明显要殷勤许多的模样,因而只是和平时一样笑着点点头回应一声,就开始思考自己到底是带着早点回家,还是就在店里面吃完再说。

过去长久以来的生活条件,让杨敏一直都是习惯了在家中自己做饭,早中晚三顿都是,毫无以外。但这种生活自从儿子初中毕业以后,就不知不觉发生了变化,起初看到家里那小子拿回来的稿费,听闻自己儿子要求自己早上多休息,就算起得早也不要在厨房里面面对油烟忙碌,而是在外用餐的说法,她自然是严加斥责的,觉得这小子虽然摇身一变成了少年作家,给自己带来了无穷惊喜,但终究是少年人心性。日子哪是这么好过的?有了钱就去外面潇潇洒洒,那以后怎么办?诸如“挣钱好似针挑土,花钱有如水冲沙”一样的古训,杨敏可是不止一次教训过儿子,但无奈对方总是嬉皮笑脸的模样,让她这个做母亲的,也是无可奈何中却又有着一丝自豪。

但这种情况,随着儿子才华的显现,能力的突出,做出的事情,也都是从前做梦都不敢去想象一下的惊人之举,杨敏的心态也不知不觉发生了变化。之前对杨一的一下话还觉得是胡搅蛮缠,但后来听的多了——最关键是自己家中的经济实力,的确能够享受生活以后。她也就在潜意识里面,认可了男生的话:“钱赚回来不就是要花出去的么?老妈你花点小钱都不会,我赚钱都没有动力的知不知道?”

还有什么“现在趁着大环境还好,就赶紧在外面享受一下吧,以后等那些黑心商人为了赚钱什么都不顾了,我看你想吃一口地道的葱煎包都吃不上了”,“就算早上起来有时间又怎么样。出门散步早锻炼一下,回头正好在外面吃早点”,“不是我说你老妈,女人要对自己好一点,天天大油烟薰来薰去的。你不当黄脸婆谁当黄脸婆,小心以后我有了漂亮老婆,就不认某位丑妈了”……

被自己儿子这种听上去能活活气死个人,但实则是对她无比关心的言论,给弄得长期哭笑不得以后,杨敏渐渐的也接受了更为安逸的生活方式。现在别说是早餐,就连有时候的晚饭,她也会在下午打完牌或者是散布锻炼以后。就顺手去一些久负盛名的老店买点熟食回来,然后家里面只用一个清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