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疯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疯狂- 第5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心放了下来。

“既然如此,那就拜托郑七哥了。”吴世恭端起了茶杯。

今天的谈话,让吴世恭再次看清了郑家的态度,因此他也不愿意再死皮赖脸地多纠缠。很奇怪,虽然郑芝龙没有满足吴世恭的要求,可他心中却没有什么气愤的感觉,反而感觉到有一种——轻视,轻视郑芝龙的鼠目寸光。

等到郑蛟退了下去,吴世恭对身边观政的薛呈麟教导道:“看到没有,那郑家本就是海上霸主,凭其海上势力,完全可以在海外称王。郑家有兵有钱,还有着他人没有的海上舰队,如其一心在大陆经营,最不济也能成为一位逐鹿中原的对手。就算是败了,也能凭其舰队退至海外。可郑芝龙爱财爱得迷了眼,这十几年来就没有扩展一点儿实力,就是想要投注一方,还要这么首鼠两端。三心二意还不算,还看不清天下局势。他难道不知道?没有了权势,就是挣再多的家当都保不住吗?真是可惜了。虽说郑芝龙是海上枭雄,但其已不足为惧也。”

第927章 教子

现在的吴世恭,已经开始培养太子薛呈麟。只要是重要的国政,吴世恭总是要求薛呈麟在一旁观政。虽然因为战乱,薛呈麟的大婚拖到了穹源元年的下半年。但是吴世恭已经把他当成了皇储来悉心培养,时时刻刻都把他带在自己的身边。

可是让吴世恭遗憾的是,在薛呈麟幼时,他一直不在自己身边。等到现在,薛呈麟已经被严格的贵族教育,培养成了一个性格老成的人。虽然作为太子,还是老成一些为好,但是父子俩之间总是感到少了一些感情交流,只要一碰面,谈得总是些国事。

而听到吴世恭说起了对郑芝龙的评价,薛呈麟连忙用心去记忆。可是当他听到,吴世恭对郑家的舰队评价很高之后,一直受着陆权教育的薛呈麟,就忍不住提出了心中的疑问:“父皇!先生曾说过,华夏地大物博,诸物不缺。而开海是费糜财物,为玩物而白耗国力。所以明太祖才会禁海,后世诸贤良也坚持此前明祖制。可父皇又说郑家之船队日入斗金,那何言为真?我大平朝是否依然要禁海呢?”

吴世恭见到薛呈麟除了多听多看以外,还开始思考起问题来,所以他的心中就很高兴。于是吴世恭就开始提问:“其实海禁之事很繁复。说此事之前,朕先考考你:你对兵事有何见解?”

“兵事?”薛呈麟被吴世恭跳跃般的提问,问得是一愣,他想了一下,答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所以依孩儿所见,用兵需谨慎。”

吴世恭被薛呈麟那援引自《孙子兵法》的标准答案给逗乐了。他笑道:“麟儿,你所说的没错。但在一场战事之前,最难做到的就是知己知彼。如果只是想知道两军的主帅和兵力,你可以派遣探子查知,可你却很难判断,这场战事会否耗尽国力。所以说,用兵其实不光光是看将士,最主要的是看有没有钱。”

“嗯?”薛呈麟立刻被这种新颖的说法给吸引住了。他立刻躬身行礼道:“请父皇教诲!”

“其实你决定是否开战,除国之存亡时,不得不应战以外,一般就抓住一点即可——此仗是否赚钱。”吴世恭说道。

“啊?”薛呈麟立刻惊呼出声。

“别奇怪。”吴世恭笑着拍了拍长子的肩膀,接着说道,“其实只要打仗,那花钱就如流水。如隋炀帝三征高丽,耗尽隋朝国力,搞得天下俱反,以至于身死国灭。而明成祖南征安南,得而复失,就是因为所得之田税不及所付之军费,安南也变成鸡肋。为何如此?就是一个钱字罢了。”

“可是……可是父皇所说,好像……”薛呈麟的脸色立刻变得怪异起来,说起话来也开始吞吞吐吐了。

“你是不是想说父皇市侩啊?”吴世恭就笑着补充完全薛呈麟的话。

“哈哈哈!”父子俩相对大笑了起来。

“春秋无义战!”薛呈麟笑着摇了摇头,感叹道。

“麟儿!”吴世恭接着说道,“圣人教义虽好,但其也有缺憾。在治国、兵事等地方,不能完全按照圣人所言行事。要不然,为何春秋时有诸子百家?为君者治国,有两大要务要抓住:一为驱下之道;一为钱。”

“在前明时,除了田税以外,有着三大财源:一为盐税;一为海贸;一为织造。父皇起家就是抓住了盐税,但盐税被盐商逐步瓜分,盐税也日趋减少,造成天下私盐泛滥,而百姓却要吃价贵之盐。海贸就更不用提了,都被郑芝龙这种海商和海盗霸占,朝廷却死抱着禁海令不放,真是把朝廷的家当白白地奉送给了海商嘛。而织造,其与海贸也息息相关。为何松江布天下闻名,就是因为其通过海贸贩卖到了海外。”

“所以说,只要紧抓住此三点财源,就能国富民强。当然现在还有一个商税,那更是未来朝廷的一大收入。”

“由此可见,郑芝龙有着海贸,又有着海上兵马,如其一心经营,起码能供养起十万大军。还好,他的鼠目寸光使得郑家不进则退,到了现在,其远远不如朕之大平朝了。”

“原来如此!”薛呈麟点点头道,“不过孩儿还有一问:与辽东虏酋为战,可以说是国之存亡大事,可父皇为何要远征朝鲜?不是说,朝鲜贫瘠寡民,所以明太祖才把朝鲜当成不征之国?”

看到薛呈麟问的话越来越深入,吴世恭的笑意就更浓了。今天的他谈兴大起,也愿意把自己的一些心得倾囊倒出:“麟儿,记住朕这句话:天下无不好之地,只有不会经营之人。朝鲜如此,安南同样如此。在以往,所有君臣只盯着田亩所出,可他们没发觉,金矿可远远不仅于此呢。难道人口不值钱?山林不值钱?商税、海贸税不值钱?更不用说矿山土地了。”

“那为何以往之人想不到此点呢?”薛呈麟又问道。

“麟儿所想差矣!”吴世恭笑着说道,“其实每代都有聪明人。但是以往对外征战,如果获胜,君主就想着什么都归自己。开疆拓土之荣耀,田亩所出,其他等等那些。可是这么一来,除了出征之将士得到一些赏赐和战利品以外,朝中官员和天下百姓就一无所获。而且其他的税种都是要派人经营的,哪里有的田税所得那么一目了然,得到多少土地就收多少税嘛!可这么一来,所有人也就盯着田税,对其他税种就视而不见,如果入不敷出,就消除了开疆拓土之心。”

“那我们大平朝该如何解此困呢?”薛呈麟接着问道。

“无他法,唯利益均分。”吴世恭回答道,“麟儿你是否记得?前些日子你问朕,为何朝中要设这个垦荒商行?这商行不像商行,衙门不像衙门的,有些不伦不类。其实这垦荒商行就是用在这里的。”

“现如今,这垦荒商行主要是管各省之荒地,组织流民军屯垦荒。可是在将来,等各地官府建立,朝中政务理顺,各省之事务将逐渐归有司打理,不会再让垦荒商行插手分毫。那垦荒商行该办理何事务呢?就是与朝廷一起开疆拓土。”

“垦荒商行从民间募集银钱,再从民间招募护卫,加上垦荒商行内有着管理经验的人员,将与官军一起,攻略到境外。比如说:此次出征朝鲜,就是水师陆战队与垦荒商行同时出征。”

“这么一来,官军只管打仗,而打下的地盘就由垦荒商行来守御和管理。这即节省了兵力和军费,也动用民间之力一同开发新的疆土。等到攻下了朝鲜,垦荒商行只要向朝廷支付清军费,就可获取朝鲜一定时间的开发权。这样对朝中花销基本形不成什么压力,而且在以后,朝廷还能在垦荒商行的股金分配和朝鲜税收上得益。”

听到这里,薛呈麟就有了疑问:“父皇!万一官军战败,未获得朝鲜,那么投入金钱到垦荒商行的百姓不就血本无归了吗?而且他们又怎么知道垦荒商行收益多少呢?”

“麟儿!你真不错!这问题问得好。”吴世恭笑道,“要赚钱,尤其是赚大钱,不承担风险又怎么行呢?但你要记住:投入到垦荒商行的百姓,有许多会同样到达朝鲜,共同去经营朝鲜的产业,就算垦荒商行想玩什么幺蛾子,在人多眼杂之下,照样无所遁形。而朝廷的收益其实就有千千万万的百姓来监督,并不需要我们去关心。”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你永远记住:一个人无论是说什么话,还是做什么事,其实都不能证明他的内心想法。可是只要他拿出了自己的钱,那就铁板钉钉说出了他的想法。没有人肯把自己的家产白白浪费的。所以说,只要垦荒商行开发的股票卖得好,那就证明了此战赢面很大。如果股票滞销,那我们就要谨慎了,有时候那些可打可不打的仗,就情愿不打了。这样也能使那些好大喜功、费糜国库的仗不会发生,这也是朝廷宣战的一大参考。”

薛呈麟听的是津津有味,直到吴世恭全部说完,他才满意地说道:“原来是父皇深谋远虑,孩儿知晓了。不过父皇所说与几位先生所授的治国之法有所不同。”

吴世恭点点头,说道:“其实几位先生所教授的无大错。除了帝王权术与官员权术有所不同之外,麟儿你还要记住:对内,就要照着先生的话去做,以仁爱治国。可是对外,就是要铁血,就是要掠夺。内外一定要有别!”

接着,吴世恭转过头,对记录《起居注》的翰林说道:“穆先生!等会儿您把这段话整理一下,交由太子学习。”

“是!皇上!”那位翰林立刻起立躬身,答应了下来。

然后,吴世恭又对薛呈麟说道:“以后你有什么不懂的事,可以来随时问朕。等到哪一天你有自己的见解了,那就是你即位的时候到了。到了那个时候,朕与你的母后就可以放心游玩了。哈哈哈——!”

“是!父皇!”薛呈麟也是躬身行礼道。可接着,他又想到了一个问题,“父皇!境外疆域,路途遥远,如那里的掌管起了异心该怎么办呢?”

“既然是孤悬海外,所以咱们大平朝才需要强大的船队嘛!”吴世恭立刻回答道。

“哈哈哈——!”俩父子立刻是大笑了起来。

第928章 清军的战役计划

穹源元年三月初二日,多尔衮带着二千亲军来到了镇远城,视察清军对镇远城的围困战战况。

在新年前后,多尔衮其实就决定调集大军,要彻底拔除宁远、镇远两城。对于满清来说,这两座坚城就是如鲠在喉,卡的辽东的满清是十分难过,咽又咽不下,吐又吐不出。

但是让多尔衮难过的是,他又不能在冬季开战。虽然在冬季,因为劳力充足、道路坚硬,本来就是一个打仗的季节。然而也是因为地面坚硬,就绝不能展开对宁远、镇远两城的战斗。

对于一心死守的坚城,清军并没有多少攻城的良策。换句话来说,天下也没有什么军队,有什么攻城的良策。比如说:当年的汝宁军在武昌城脚下就是一筹莫展的。

而在以往的战例中,清军攻坚城成功,无非也就是采用两种方法:内间献城和长期围困。清军是绝不肯用蚁附法攻城的,因为对于满清来说,八旗旗丁人数太少,他们绝对损失不起。所以说,冬季就没办法施展围困战,那坚硬的地面也太难开挖了。

不过一等到开春,多尔衮就毫不犹豫地下令集结大军,出兵围困住宁远、镇远两城。不过从这一出兵的季节也可以看出,多尔衮的决心下得很足,他已经准备牺牲满清的一年的生产,来换取攻陷这两城,以此来达到辽东和关外的统一。

不过让多尔衮庆幸的是,上次的入口之战收获简直是太大了些。缴获的物资是堆积如山,掠夺的人口也都成为了包衣奴隶能进行生产。如果再加上从蒙古部落和朝鲜索要一些牛羊粮草,清军绝对能支撑住两年的围困战。多尔衮就不信了:难道宁远、镇远两城能坚持得住两年时间吗?

而此时双方的兵力部署就是如此:

清军总兵力达到二十三万之众,以后还能从蒙古部落和朝鲜征召几万兵马,加上入关后缴获的大批盔甲军械,可以说是兵强马壮。

而在山海关,清军布置了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四万兵马和豪格率领的一万清军;主持镇远城围困战的有,索尼、鳌拜和谭泰率领的四万人马;而在宁远,有着多铎、阿济格所率领的四万五千兵马;多尔衮本人则率领着近十万清军主力,驻扎在锦州,随时应对任何突发战况。

而大平军方面:宁远城有着姚亮、傅胜率领的一个协七千三百多人,还有近四千辅兵和民壮协助守城;镇远城有着余继的狼啸镇一万三千兵马,还有三千多辅兵和民壮协助守城。

而在山海关的正面,有着薛永利统帅的六个镇的大平军主力。这九万兵马一字排开,阻挡住了清军主力出关南下。

在天津卫,有着水师陆战队二万兵马和垦荒商行护卫五千;在宣大一线,有着再次得到补充的飞马镇二万余骑。而在北京城和通州大营,有着吴世恭亲率的三万七千兵马。而这些兵马都是大平军的主力野战部队。

当然,除此之外,大平军还有近二十万的杂牌部队分驻在京城附近,另有近百万护庄队进行着军事训练。不过这些部队也只能做些守城和后勤运输等辅助事务,在野战上用处不大。

因此就可以看出,两军的兵力和实力可以说是势均力敌的。不过有一点要重点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着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充足财力物力支撑的大平朝,他们的优势也将会越来越大。

不过在此时,在山海关、宁远、镇远这两城一关之地,清军的战略优势就是相当明显了。因为清军支援山海关是相当方便的,而大平军却难以支援宁远、镇远两城。

为此,多尔衮就拟定了以下战役计划:

对宁远、镇远两城长期围困,以吸引住大平军主力前来救援。之后就在关外平坦的战场上,充分发挥清军骑兵大集团的威力,以此来歼灭大平军的有生力量,最好能歼灭大平军的援军。

如果大平军看穿了清军的计划,不来救援,那清军当然就会把宁远、镇远两城困死。不提这样做,对大平军士气的打击有多么的大。光说在辽东和关外得到了大一统,清军就能够在山海关以及长城沿线任意一处,集中清军主力,随意入关。

如此一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