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疯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疯狂- 第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些东西的价值,已经略微大于了吴世恭为五哥吴世文复任县令所付出的银子了。不过也可以想象得到,老爹吴惟忠也肯定不会摸出自家的银子,肯定是利用他的职权来假公济私的。

另外,老爹吴惟忠和大哥吴世勋也都给吴世恭写了信。他们在信中,都对吴世恭这种顾念手足之情的做法进行了夸奖。并且也关照吴世恭,让他要保重自己的身体,只要有合适的机会,他们也会想办法让吴世恭调回京城里去的。

虽然老爹吴惟忠和大哥吴世勋的想法和吴世恭自己的想法并不同,可是吴世恭还是十分地欣慰,自己这个“嫁出去”的儿子,也总算是又被自己的家族给接受了。

而吴世恭又想起了,自己从袁行山手中买下的,那间在归德府城的铺子了。吴世恭就派人打听了一下。果然不出所料,那间铺子已经被侯恂侯家占了去。

于是,吴世恭就派人给侯恂送了一封信,在信中,当然只写了些很仰慕侯恂的话语。不过在信中,吴世恭还把那间铺子的地契和房契都夹了进去,要把那间铺子完全送给侯家。

现在的吴世恭,也已经知道侯恂这个辞官在家的进士的地位有多么得高了。从侯恂那时候可以走在归德府府尊前面的那个位置,就可以看出他的地位来。所以,吴世恭就一点儿也不想得罪侯恂。

没想到那侯恂收到吴世恭的信以后,却给吴世恭回了一封信。在信中,侯恂也对吴世恭很客气。并且还和吴世恭说道:以前的那些都是误会,那间铺子侯恂也将还给吴世恭。

侯恂这么个做法,除了他对吴世恭还有些贼心不死的心思以外,主要的原因还是侯恂想笼络吴世恭。

我们这可以看出来了,象河南巡抚、河南监军肖公公和侯恂,都不约而同地多少做出了笼络吴世恭的举动。他们这么做的原因主要也是因为,吴世恭这次的功劳,他们都看在眼里,他们也肯定了吴世恭的能力。

而对于他们这些身居高位者来说,手下不光要有唯唯诺诺的奴才和拍马屁者,还是需要一些办事雷厉风行的小老虎的。当然,这个小老虎同样能够拍马屁,那就最完美了。

这不禁让笔者有些感叹:现代那么多的有能力者,就是为了一个面子而不肯放下身段。如果他们对上司的嘴巴稍微甜一些,可能就会上升一个层次,更能够发挥他们的能力啊!

吴世恭收到侯恂的回信以后,是受宠若惊。连忙又向侯恂去信,坚决推辞。反正双方推过来推过去,最后,侯恂还是把那间铺子交还给了吴世恭。而吴世恭在这间铺子里开了一家商栈,送了五成的干股给了侯恂。

这样一来,吴世恭就在归德府城有了一个落脚点,并且能够得到归德府顶尖家族——侯家的庇护。他自己商队的买卖也上了一层楼。

而在这间铺子里,吴世恭更是做起了赵如雅的那些脂粉买卖,并且,吴世恭动用了家奴中多余的一些妇女,在赵如雅的指导下,开了一个脂粉工坊。

这脂粉的买卖,虽然在归德府城这里的生意是远远的不如在京城里的生意红火,但至少有了一些进帐,能够勉强应付内宅里的花销了。

这段时间内,吴世恭是大办工坊。首先他在被服工坊的基础上,办了一个纺织工坊。归德府这里并不出产蚕丝和棉花,而这个纺织工坊的技术也十分地落后。所以,这个纺织工坊也就只能够生产出一些粗布来,成本也比较高。因此,这些粗布能够销售的地区,也就是临近的那几个县。太远的话,根本就卖不出去。

不过由于有了这个纺织工坊,吴世恭自己这些兵丁的服装布料供应,就得到了解决。再说,吴世恭也可以把这些粗布当作军饷给发下去。因为在明朝,布匹也很多情况下,确实可以当作货币来使用的。

而吴世恭建立的另外一个就是家禽家畜的养殖场。吴世恭依靠自己缴获的那些家禽家畜,又购买了一些种猪和种羊,利用家奴中的那些老弱妇孺,大肆开展了养殖业。

又因为吴世恭的千户所堡垒后面那个丘陵上,那些猪草和青草都不缺,吴世恭只要发动人手去收割就行了。所以到了现在,吴世恭的那些家禽家畜,不光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还可以拿出来一部分到市场上去卖掉。多少也有了些进帐。

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吴世恭的养殖业开展的比较好,他手下兵丁的伙食水准大为提高。

在吴世恭刚到千户所堡垒的时候,除了他从京城里带来的那些护卫以外,吴世恭在当地招收的那些兵丁,基本上都是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而皮包骨头。根本经受不了高强度的军事训练。

还有的兵丁,因为营养的摄入不均衡,生有了夜盲症,根本行不了夜路。而现在因为吴世恭让他们长期吃饱了饭,又用肉食增加了他们的营养,兵丁的身体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毫不夸张的说,现在吴世恭手下的兵丁的身体素质,完全达到明朝当时一流精兵的水准了。

而吴世恭又利用了千户所堡垒后面丘陵上的树木,办了一家木炭工坊。并且,他还在这个丘陵上,发现了一个小型的石炭(就是煤)矿,因此,这也让他有了一些收益。

这样几项加起来,到了十月的时候,吴世恭终于达到了收支平衡,这让吴世恭是大大松了一口气。自己现在总算是在这里站稳脚跟了。

而让吴世恭高兴的事还不仅如此。因为吴世恭的大兴水利工程,和他大量地用牲畜运水,再加上下半年的气候也不错,在秋收的时候,吴世恭所拥有的田地获得了丰收,这让吴世恭的千户所堡垒里,储备的粮食一下子达到了一万六千石以上。

这下子吴世恭是完全放下心来。这真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啊!

第134章 歌舞升平

这时候的崇祯皇帝可谓是志得意满。即位一年来,崇祯皇帝已经完全地掌管了大权,在文人的吹捧下,也已经有了一个“圣君”的称号。而在朝堂上的事务,无非就是扫清那些还残留在朝堂上的魏忠贤一党余孽的事情了。

顺便说一句,当时那个薛濂在京营中的死对头——丰城侯李承祚,因为其在崇祯皇帝刚即位时,不识时务地向魏忠贤提出:让魏忠贤掌管大权,把崇祯皇帝完全架空的主意。现在的他就被崇祯皇帝秋后算帐了。

李承祚被崇祯皇帝夺去了爵位,戍边流放,并且在崇祯二年被抓回京城砍了头。而相对来说,现在被软禁的薛濂反而得到了最好的下场。

而明朝境内的局势,也一片平静。奢安之乱在女总兵秦良玉几次大胜的打击下,也形不成什么气候了。河南的造反也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平息。

陕北那边虽然有些星星点点的农民动乱消息,但是,从陕西地方官上呈的奏折上来看,也根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估计也会很快得到平息。

而平台召见以后,崇祯皇帝为了满足袁崇焕的“五年平辽”的承诺,从户部挤出了大批钱粮送到了辽东。而辽东的局面,在袁崇焕上任以后,确实也平静了下来。

这种情况倒也不是崇祯皇帝只从袁崇焕上呈的奏章 上得知的,在辽东的其他官员和监军上呈的奏章 上都反应:自从进入秋季以后,建奴的骚扰性进攻的次数大为减少,间隔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得到了这样一个好消息,崇祯皇帝不禁为自己用了袁崇焕为督师的英明举动而有些得意,在崇祯皇帝的看法里:辽东的局面已经大为好转,只要有了自己的支持,袁崇焕一定会达到平辽的目的的。

因此,在这些天来,崇祯皇帝显得十分地轻松。而由于皇上地轻松,整个朝堂也显现出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

可是,崇祯皇帝和朝堂上的诸多大臣都根本没有想到,他们所了解到的情况就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而陕西农民造反和后金建奴军队,这两个以后会成为崇祯皇帝恶梦的对象,在崇祯元年的秋季和冬季都积极地进行着一些举动。

首先来说说陕西。

当农民造反的火焰刚刚点燃的时候,明朝在陕西的那些地方官员,唯恐这把火烧到自己身上,担心朝廷追查责任,会受到严厉制裁。

这些官员同时又幻想着,只要在夏收之后,为饥寒所迫的造反农民将会自动解散回乡。于是,他们采取鸵鸟政策,禁止各府县报告“变乱”的消息。说到这里笔者就有些无语了,这天都旱成了这个样子了,那些官员难道眼都瞎了,脑都残了,还盼望着有什么夏收啊?

不过,总有人是智商无下限的。时任陕西巡抚的胡廷宴,每逢州县以“盗贼”事上报,就不问情由地把来人打一顿板子,并且说道:“此饥氓也,掠至明春后自定耳。”

好吧,陕西最大的官都这样了,那么下面府县的那些小官们也就做小鸵鸟吧。接着,这些地方官员就盼望着秋收。

可是那些种田的农民,有的因为难以生存加入了造反队伍,有的不愿意造反的也逃得一干二净,根本就没有人来种地,这样哪里来的秋收啊?

到了最后,纸终于包不住火了,农民造反的声势一天比一天高涨,这些地方官再也无法掩盖了,只好硬着头皮向朝廷报告。

可是当兵部奉旨查核时,这些地方官又互相推诿。他们是处理地方政务不行,可扯皮的功夫却个个都是顶呱呱的。

在陕北农民一开始造反的时候,那些造反的农民是纷纷投入到那些已经存在的马匪和土匪中去的。而那些马匪和土匪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就要说到万历年间,奠定后金政权建立的萨尔浒之战了。在萨尔浒之战中,明朝军队是四路围攻努尔哈赤的后金军队,被后金军队打了个大败。

而在这四路围攻的军队中,就有着从陕西和山西派出的明朝军队。那些陕西和山西的溃兵逃回了家乡以后,怕领受军法不敢归队,于是就索性就地落草,成为了马匪和土匪。

而崇祯初年农民造反的军队中,就是以这些溃兵为主要骨干,以难以生存的农民为外围摇旗呐喊的匪帮。

不过这种情况,却为陕西地方官员的扯皮,提供了丰富的弹药。在明朝的陕西省,除了主要负责陕西地方事务的陕西巡抚胡廷宴以外,还有一位主要负责军镇事务的延绥巡抚岳和声。

可以想象得出,陕西巡抚胡廷宴一定会说:是延绥巡抚岳和声管辖的边兵作乱,不关地方上的事;而延绥巡抚岳和声也一定说:是陕西内地的饥民为“盗”,不关军镇上的事。

而作为朝廷派出监察地方的直属官员——陕西巡按御史吴焕,他不是向朝廷反映真实的情况,而是和起了稀泥,在他上呈的奏章 中则各打五十大板,而对农民造反的真实情况却是轻描淡写。

可这么一来,崇祯皇帝和朝廷诸位大臣就更摸不清陕西农民造反的情况了。他们也只能够相信这些地方官员在奏章 中,对农民造反的那种轻描淡写的描写。以为这也就是一些盗匪在作乱而已,不足为患。

由此可以看出来,在陕西地方官员的一鸵鸟,二扯皮的行为之下,在陕北农民造反的一开始,官府就根本没有做出什么有组织的救灾和镇压的举动,也没有及时的把农民造反的信息告诉给崇祯皇帝和朝廷诸位大臣。更不要说得到朝廷的援军和钱粮来支援了。

直到农民造反了一年多以后,杨鹤出任了陕西三边总督,他才把当时农民造反的真实情况告诉给了崇祯皇帝和朝廷诸位大臣。

可那个时候,农民造反的局势,已经席卷了整个陕西省。因此,在陕西农民造反刚一开始,还没有成为气候的时候。那平息陕西农民造反的最好时机,就在那帮昏庸愚蠢的陕西地方官员手中,给白白地流失了。

而袁崇焕的宁锦防线前面的后金军队为什么那么平静呢?

皇太极通过了自己父汗的死和他刚上台以后,对宁锦防线进攻的碰壁,得到了这么一个结论,那就是:宁锦防线如果不能攻取,便不能进山海关。而进不了山海关,就进入不了中原。可是,宁锦防线太坚固了,如果正面攻打的话,就算是后金军队最后获得了胜利,那么后金军队也会损失惨重,再也无力向中原发动进攻。

又因为插在后金军队东西两边的两根刺——东江镇的毛文龙军队和察哈尔林丹汗蒙古军队的威胁,皇太极就做出了这么一个军事战略:他要大力利用蒙古了,并且绕过山海关,从长城各口入边。

于是,在崇祯元年的二月,皇太极亲自带领两幼弟多尔衮及多铎统率大军征察哈尔所属的多罗特部,进至敖木伦地方,俘获一万一千二百人。因敖木伦大捷,多尔衮被赐号墨尔根戴青,多铎赐号额尔克楚虎尔。

但是这次大捷,因为林丹汗逃得比较快,所以并没有打击到蒙古察哈尔部的主力,林丹汗的根基也没有得到动摇。

所以到了这年的八月,皇太极与喀喇沁议和,九月调科尔沁、喀喇沁、敖汉、奈曼及喀尔喀诸部兵来会。九月六日,后金大军出征察哈尔。二十日进击席尔哈、席伯图、英、汤等处,俱下。

第二天追至兴安岭,获人畜无计其数。十月中旬胜利而归。这次出征,后金既打击了大敌察哈尔,也进一步巩固了对已归服的诸部蒙古的统治。

不久,皇太极派阿什达尔汉到这些地方宣敕,以后如征察哈尔,凡管旗诸贝勒年七十以下,十三以上,俱从征,违者罚马驼,不至约会之地者也罚马。

皇太极的这次出征,已经完全把林丹汗的察哈尔部给打垮了。虽然林丹汗依然逃走了,但在以后,直到林丹汗病死的岁月中,林丹汗再也没有对后金军队有着任何的威胁。

更为可怕的是,因为后金军队的武力威慑和皇太极等满族贵族和蒙古贵族一系列通婚等怀柔手段,满族和蒙古族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军事集团。而蒙古部落掌握的长城各口也对后金军队是完全开放了。

而皇太极的后金军队所有的举动,因为那无人区的存在,和那些辽东军将为了保存实力不肯派出探子进入无人区进行侦察和绞杀战,所以,明朝的辽东军队对皇太极的后金军队的动向是一无所知。

袁崇焕这些辽东的官员和军将,只是从表面上感觉到,后金军队对他们的骚扰是少了许多。可是他们并不知道,后金军队的主力早就出征攻打蒙古察哈尔林丹汗去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