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科学怪杰鲍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0世纪的科学怪杰鲍林-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短篇小说,阅读了大量的哲学书籍以及他终身为乐的通俗文学。只要口袋里还有余钱,他每周都要购买《周末晚报》,读上面的短篇小说,特别是神秘和惊险小说。他开始喜欢上了科幻小说,只要是带有科幻味道的读物,他都要读一读。
  他思考着未来的道路。对于俄勒冈农学院强调实用培训的教学方针,他日益感到不满。他对化学的兴趣越来越带有学术性质;路易斯和朗缪尔帮助他转向物理化学,特别是运用理论的方法。鲍林向弗尔顿表达了他的忧虑。这位系主任给他看了一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斯洛普理工专科学校的宣传资料,说鲍林可能会感兴趣。从几个因考试不及格而转学到俄勒冈农学院来的学生那里,鲍林对这个学校已经有所耳闻:斯洛普理工专科学校化学系主任是化学界大名鼎鼎的人物,A·A·诺伊斯,就是他创建了麻省理工学院辉煌的物理化学系。斯洛普理工专科学校很小,但是课程很紧,对数学和物理的要求极高。一切听上去不错,鲍林写信给诺伊斯本人,表达了自己进理工专科学校本科的意愿,请他提些建议。然而学校一位行政管理人员的回信令鲍林大失所望——他根本负担不起那笔高昂的学费——他决定还是留在农学院。
  鲍林又在高速公路上干了一个暑假的活。1920年他进入了化学系三年级。教学的成功增加了他的自信;现在他的年龄和同学们相差无几,对联谊会的活动也适应了,可以以高年级的身份来享受大学生活了。他轻易地在所有课程里获得了最高的分数,甚至体育课也得到了渴望已久的A。他给学校力学系教授当助教,计算材料的强度并上一些课,这样挣了一些钱。他受邀申请罗兹奖学金,参加工程和军事荣誉社团,并被选为化学系荣誉社团主席。
  他被视作校园里最聪明的小伙子,这种声誉与日俱增。他的冶金课教授记得鲍林在上课时向他提出一大堆“关于物质最终结构的难以回答的问题”。一次,鲍林被要求详细描述金属成像的方法。他对此一点儿兴趣也没有,就给教授写了张条子:“由于金属成像的技巧与别的成像技巧十分类似,我觉得毫无必要详加描述。不过,为了避免被别人说成偷懒,我将花几分钟宝贵的时间来简要地说明一下……”如果他喜欢某个教授,他会打趣说:“我试图尽量运用单音节的宇,以避免造成紧张。”这就是他在给另一位教师的字条上写的话。
  “他有些自负,”保罗·埃米特回忆说。埃米特是鲍林在化学系时的同学与好朋友,最终成了鲍林的妹夫(他后来娶了鲍林的妹妹波琳。)“我记得有一次我们班新来的物理化学老师在解决了一个问题之后说,‘好,既然莱纳斯·鲍林和我的结论相同,既然两个权威的看法一致,那么肯定是正确的了。’莱纳斯盯着他的眼睛,不动声色地说,‘另一个权威是谁?’”
  鲍林对物理化学课深感失望;上课的教授是个新手,缺乏自信,教材很差,运用的方法缺乏理论依据。鲍林对把数字代人别人的公式感到十分无聊,特别厌烦那些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的公式。他对二年级上的有机化学课也抱着同样的态度,在他离开俄勒冈农学院时对这两门课程都非常反感。
  不过他对演讲的兴趣倒是越来越浓厚了。三年级时,他作为班级的代表参加了全校的一次演讲比赛。尽管在大庭广众发表演讲已经十分拿手,他还是希望能够赢得比赛。有一位前部长在农学院教授英语,鲍林请他指导演讲的措辞和仪态。鲍林参赛的题目是“黎明的孩子”,这是他写的一篇科学理性主义的赞美诗:
  我的肉体昏睡。我的思想翱翔。在只有思想才可企及的无穷远处,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之中,我看到了太阳系——太阳,一个无数侏儒般大小的恒星中的小诛儒,一个黯淡的、发射出微弱光芒的小点——我们的地球正围绕着太阳旋转,在其他行星的包围中难以辨认。此时此刻,一个念头出现在我的脑海中:“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不过是这一伟大设计中不足挂齿的一小部分。”
  我凝视着,沉思着,忽然地球周围的水汽凝聚了起来,海洋孕育而生。
  又不知过了多少岁月,出现了植物和动物,最初十分简单,然后越来越复杂……达尔文的天才照亮了世界,现在我们都相信人类是进化的结果,我们的血缘可以追溯到生命的最低级形式。但是尽管我们知道人类比最初的生物要高级数万倍,我们还没有意识到将要到来的神奇变化,将要进行的辉煌改造。
  人类身体的变化是其生存环境变化的结果。自然的目标是提高效率。
  随着地球自然条件的变化,生命形式也发生着变化,人这一动物之灵,将会达到体质的完美。
  同样,人类精神的变化是其心理环境变化的结果……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比欧几里得更了解几何,比牛顿更了解微积分……在过去几千年中思想上发生的巨大进步,今天不仍在继续吗?……
  我们还不是盛开的文明之花。我们不过是一个尚未成熟的文明的蓓蕾。
  我们是黎明的孩子,期待着白昼的到来。我们沐浴在冉冉上升的朝日晨曦中,尽管毫无经验,但知道辉煌即将来临;因为伟大源自我们自己,太阳将永不下沉。
  文中洋溢的乐观精神是鲍林特有的。但是他的达尔文革新论也许令评委觉得太过分了,最后他与一位二年级同学并列第二名。(另一位讲述的是移民的危险,题目是“关紧我们的国门”。)第一名是一位四年级学生,题目是“各自为政的家庭”。(在全州的比赛中,那人获得了第二名,题目是“我们摇摇欲坠的文明”。)
  二年级结束后的那个暑假,鲍林一边仍旧干他的铺路材料测试,一边申请罗兹奖学金。像做其他事情一样,他全力以赴。在申请信中,他说,自打一年前得知罗兹奖学金之后,“我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上牛津大学作准备。”有趣的是,鲍林询问了用这笔奖学金跟一位英国冶金学教授学习的可能性。他从俄勒冈农学院老师那里获得了七封推荐信,信中都写明了他留给老师们的印象。化学系工程专业的导师弗洛伊德·罗兰德特别提到了鲍林的口才,并说这个20岁的年轻人“具有我所见过的同龄人中最出众的头脑,在许多方面甚至超过了他的老师”。鲍林的演讲课教授也对他印象深刻。“他总是不愿意接受现成的结论,他具有一种科学的态度,在得到结果之前,他喜欢深入挖掘事实。”
  鲍林的德语教授路易·巴赫对他的性格作了最仔细的概括。“就我看来,他是一个对任何事都感兴趣的有趣的学生,头脑清醒,思维敏捷,不唯命是从而又顾全大局……他可以成为一个出色的教师,上他的课没人会打瞌睡。他的记忆力超群,具有很强的判断力和扎实的分析综合能力:聪颖过人。他喜欢讨论问题,在讨论中显示出罕见的创意。”巴赫这样写道。接下去他提出了一个真诚的善意批评:“他现在倾向于过早下结论。然而这完全是由于缺乏经验所致,在像他这样的年轻人中这不可避免。”有人会说,急于下结论是这个年轻人常犯的毛病,鲍林带着这个毛病度过了一生。
  一切赞誉都无济于事。尽管鲍林成为俄勒冈农学院罗兹奖学金的候选人之一(另一个名额给了埃米特),他落选了。得知这个坏消息是在鲍林四年级第二个学期的时候,但这一消息对他自尊心的打击并不大,因为那时他已陷入爱河。
  在去波特兰度圣诞节时,鲍林在科瓦利斯火车站碰到了弗雷德·艾伦,他那年的物理化学课教授。艾伦不堪课程重负,急切地希望有人来替他教授下学期家政专业一年级新生的化学课。他在上物理化学课时对鲍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彻头彻尾的化学家后来回忆说,“鲍林和班上其他同学的差距就如同钻石和金刚砂在硬度上的差异一样”——而且他清楚鲍林的教学经历。他请鲍林上家政专业的化学课程。鲍林以前上过这门课,而且他需要钱,因此他也乐于效劳了。
  1922年1月6日,冬天学期的第一天,鲍林走进了俄勒冈农学院的课堂,面对的是一教室25名女孩。她们看着这位年轻得让人吃惊的教授,审视着他的长相(现在足有六英尺高,身材瘦削,衣着整齐)和举止(很有架式,稍嫌生硬,也许努力装出比实际年龄大的样子来)。鲍林在女孩身边总显得不够自然。不过以前他教过家政系化学课;他知道避免窃窃私语“少年教授”的最好办法是直奔正题。这是三学期课程的第二学期,他决定首先测试一下学生们的基础知识。“请告诉我你对氢氧化镇的了解,……”他顺着手指在学生名册上找到一个不会读错的名字。“米勒小姐?”他抬起头来,正好对上爱娃·海伦·米勒的视线。她身材娇小,五官精致,黑发披肩,看上去异常漂亮。她还不到18岁,风姿绰约,鲍林发现,她对氢氧化接是相当熟悉的。
  爱娃·海伦在兄弟姐妹12人中排行第十。她在俄勒冈州小镇比弗克里克一个160英亩的农场上长大。父亲是德国移民,一个体态精瘦、带着一副贵族派头的中学教师。爱娃的母亲是他班上的一个学生。政治是这个家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爱娃的母亲是妇女参政论者,父亲是自由派民主党人,倾向于社会主义。在她12岁的时候父母离异,爱娃的母亲一手抚养起爱娃以及她的兄弟姐妹们;在餐桌旁对社会主义的讨论以及母亲自强榜样的熏陶下,爱娃形成了一生对社会正义的追求。她坚信妇女只要下决心,就能够做到任何事情。在13岁时,她来到俄勒冈首府塞勒姆,与在俄勒冈最高法院工作的姐姐住在一起。在那里,她在三年中轻松地学完了所有的中学课程。她的母亲坚信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为了让尽可能多的子女上大学,她花费了几乎所有的积蓄。
  爱娃进入了俄勒冈农学院。她性情开朗,充满活力,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她也喜欢和男孩子们交往。因为她的家庭“对教师这一行有着崇高的敬意”,她后来说,她特别留意那些“看上去知识渊博,说起来滔滔不绝的人”。年轻的教授给她和同学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回忆道,“我们觉得他中分的黑色卷发十分有趣。我们想这位新老师会给我们班带来许多乐趣……我们不知道他是否结了婚。我们很想知道这一点。”
  她很快从一个联谊会朋友那儿把鲍林的情况打听得清清楚楚,这进一步引起了她的兴趣。她开始在化学实验室里花很长的时间,仔细记录化学反应的生成物和这位化学教授的反应。鲍林呢,他认为爱娃极其聪明——“是我遇见过的最聪明的女孩,”他后来说。爱娃喜欢戏弄他。家政系的实验室在底楼,有窗子可以自由出入。在一次实验课上,鲍林看着爱娃接待了好几位越窗而入的男性朋友。课后,鲍林忍不住问她:“今天你到底做了些什么?”爱娃回答说:“当然,你没瞧见有这么多人来帮我吗?”
  尽管爱娃风情万种——或者正是由于这一点,鲍林尽量显得不为所动。她觉得他在回避她的目光;在巡视教室时故意绕开她的桌子。不久,爱娃在鲍林批改的家庭作业中发现了一张简短的条子。条子是她年轻的教授写的,告诉她几年前农学院的一位教师因为对一个学生特别偏爱而受到了严厉的批评。鲍林写道,这绝不会在他的身上发生。课后,爱娃怒气冲冲地找到了鲍林。“我说,你是我的化学教师,所以当然我指望你教授我一些化学知识,但除此之外,我并不希望你来教训我什么。”说完又怒气冲冲地走了。
  鲍林的防线被彻底摧毁了。几个星期后,爱娃又发现了一张纸条,这次是邀请她到校园里散步。
  首次散步,鲍林有些战战兢兢。在扶爱娃跨过一条小溪时,鲍林的胳膊不小心碰到了爱娃的鼻子。鲍林惶恐不安,而爱娃觉得很好玩,最初的尴尬就此烟消云散。她很快就开始带好吃的东西给鲍林(她后来说,“我的丈夫说我用海泡糖引诱了他”),并在长时间的散步过程中认真地听鲍林谈论化学——和他自己。“他是第一个在我面前谈论自己的人,”她回忆道。“男孩们总是对我说,我有漂亮的眼睛,我的舞跳得好,而莱纳斯对这些并不十分在意。他满脑子都是梦想。他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听起来都令人激动。”
  在考虑了几个星期之后,鲍林认定,他俩应该是四年级老生和新生的关系,而非教授和学生的关系。学期结束的春末,就在给她评定最后分数的时候,鲍林向爱娃求婚。爱娃答应了。然后他把她的成绩降低了一分,免得给别人造成偏心的印象。
  鲍林对爱娃说了不少令人激动的事,其中有许多是关于他想更多地获得在俄勒冈农学院得不到的教育。一方面出于自己的直觉和抱负,一方面由于罗兰德的竭力劝说,鲍林决定上研究生院。他向几所开设高级化学课程的顶尖学校提出了申请,包括哈佛大学、依利诺伊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同时他再次写信给最近更名为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斯洛普理工专科学校。
  加州伯克利分校特别有吸引力。原子间分享电子对的发现者路易斯正是该校化学系主任,而且该校被认为是全国学习物理化学最好的地方。哈佛大学化学系主任是美国第一位(那时也是唯一一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理查兹①,课程扎实,广受尊敬;罗兰德的母校,依利诺伊大学注重有机化学,但物理化学课程也相当出色。鲍林仍然钟情加州理工学院,但带有一丝赌博的味道:这是最年轻、最小的一所学校,刚刚开始建立其国内声誉,使其在短期内有可能成为美国最著名的科研中心。
  ①理查兹(Theodore William Riochards,1868&1928),美国化学家,因精确测定60种元素的原子量并证明同位素的存在获1914年诺贝尔化学奖。
  时机帮助鲍林作出了决定。哈佛大学很快寄来了录取通知书,但加州理工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