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性做了和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索性做了和尚-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乞购大块之墨一方带下。
  附写四联句:
  今日方知心是佛
  前身安见我非僧
  事业文章俱草草
  神仙富贵雨茫茫
  凡事须求恰好处
  此心常懔自欺时
  事能知足心常惬
  人到无求品自高(1931年)
  弘一法师书赠刘质平之联句
  弘一法师书赠刘质平之对联
  致刘质平(商定船室)
  质平居士丈室:
  前寄至上海一函,想已收到。余决定于十九日(星期三)下午三时到宁波车站(风雨无阻,但若小船因风大或其他特别事故,不能开行,则须改至再下星期三,即廿六日),乞仁者预早与林君商定船室,最好仍住买办房中(即上次所住者),因行李甚多,此房极大,可以存置也。行李本拟不多带,今因仍搭永川轮船,故改为多带数件,计如下所记:
  △ 仁者第一次由伏龙寺带去之网篮两只。
  △ 一月前由陈伦孝居士托余姚站带上行李三件(计书箱二只,铺盖一件)。
  以上共五件,乞仁者预早搬入船内。俟余到甬后,即可径上船也。此外尚有仁者第二次带甬之书籍等(一网篮、一麻袋),则乞仍存仁者之处,无须移动也。种种费神,感谢无尽。
  十月十四日演音启
  (1931年)
  致寄慈、刘质平(减少通信)
  寄慈、质平居士惠鉴:
  在甬诸承爱护,感谢无已。嘱写之件,俟稍暇为之,因不欲潦草塞责也。朽人近年以来,各地书札甚多,苦于无暇答复。今居乡间,付邮尤为不便。故自今以后,拟减少通信之处。唯有仁等及其他数处,仍继续通信。此外皆暂不通讯及晤面。印西师处亦不再通信及晤面。以后仁等如与印西师晤面时或通信时,谈及朽人者,乞告彼云:“朽人决定遁世埋名,居住无定所,不愿告人,以后请彼勿再通信及晤面云云”。谨达,不具。
  陶居士,乞为致候。
  音上
  致刘质平(遗嘱)
  遗嘱
  刘质平居士披阅:
  余命终后,凡追悼会、建塔及其他纪念之事,皆不可做。因此种事与余无益,反失福也。
  倘欲做一事业与余为纪念者,乞将《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印二千册。
  以一千册交佛学书局(闸北新民路国庆路口〔即居士林旁〕)流通,每册经手流通费五分,此资即赠与书局。请书局于《半月刊》中登广告。
  以五百册赠与上海北四川路底内山书店存贮,以后赠与日本诸居士。
  以五百册分赠同人。
  此书印资,请质平居士募集,并作跋语附印书后,仍由中华书局石印(乞与印刷主任徐曜居士接洽,一切照前式,惟装订改良)。
  此书原稿,存在穆藉初居士处。乞托徐曜往借。
  此书系为余出家以后最大之著作,故宜流通以为纪念也。
  弘一书
  (1936年)
  弘一法师给刘质平的遗嘱
  致刘质平(青岛)
  质平居士文席:
  雨奉惠书,具悉一一。承施资财,至感!此次到青岛后,如入欧美乡村,其建筑风景,为国内所未见也。前有友人劝余编辑儿童唱歌一卷,约初小程度,略含佛教浅理而无宗教色彩,以备佛教信者及他教信徒用之。未知仁者有暇任此事否?《清凉歌集》出版现象如何?仁者于下半年仍居宁波否?便乞示及!谨复,不宣。
  演音启
  致刘质平(遗嘱)
  质平居士文席:
  朽人已于九月初四日谢世。
  曾赋二偈,附录于后: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尔亡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前所记月日,系依农历也。谨达,不宣。
  音启
  (1942年9月)原第159页图放于181页至刘质平遗嘱文章后弘一法师给刘质平的遗书
  致李圣章(行旅之费)
  '1' 李圣章(1885—1975): 名麟玉。他是李叔同的侄子,幼时两人是玩伴。其留学法国时,与蔡元培等发起成立“华法教育会”,并任秘书。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中法大学任教。建国后,曾任重工业部顾问、北京工业学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委员等。
  圣章居士慧览:
  居衢以来,忽忽半载。温州诸人士屡来函,敦促朽人返彼继续掩室,情谊殷挚,未可固辞。不久即拟启程,行旅之费,已向莲花寺住持借用三十圆。尊处如便,希为代偿,由邮局汇兑此数,以汇券装入函内,双挂号寄交衢州莲花村莲花寺德渊大和尚手收,为祷。温州通讯之处为大南门外庆福寺,是旧游之地也。此次赴温,由衢经松阳、青田,较绕道杭沪稍近,约七日可达。率达,不具。
  昙昉疏四月十七日
  (1924年)原第180页图放于184页前李叔同早年治印(一)
  李叔同早年治印(二)
  致李圣章(剃发出家)
  圣章居士慧览:
  二十年来,音问疏绝。昨获长简,环诵数四,欢慰何如。任杭教职六年,兼任南京高师顾问者二年,及门数千,遍及江浙。英才蔚出,足以承绍家业者,指不胜屈,私心大慰。弘扬文艺之事,至此已可作一结束。戊午二月,发愿入山剃染,修习佛法,普利含识。以四阅月力料理公私诸事: 凡油画、美术书籍,寄赠北京美术学校(尔欲阅者可往探询之),音乐书赠刘质平,一切杂书零物赠丰子恺(二子皆在上海专科师范,是校为吾门人辈创立)。布置既毕,乃于五月下旬入大慈山(学校夏季考试,提前为之),七月十三日剃发出家,九月在灵隐受戒,始终安顺,未值障缘,诚佛菩萨之慈力加被也。出家既竟,学行未充,不能利物;因发愿掩关办道,暂谢俗缘(由戊午十二月至庚申六月,住玉泉清涟寺时较多)。庚申七月,至新城贝山(距富阳六十里)居月余,值障缘,乃决意他适。于是流浪于衢、严二州者半载。辛酉正月,返杭居清涟。三月如温州,忽忽年余,诸事安适;倘无意外之阻障,将不它往。当来道业有成,或来北地与家人相聚也。音拙于辩才,说法之事,非其所长,行将以著述之业终其身耳。比年以来,此土佛法昌盛,有一日千里之势。各省相较,当以浙江为第一。附写初学阅览之佛书数种,可向卧佛寺佛经流通处请来,以备阅览。拉杂写复,不尽欲言。
  释演音疏答四月初六日
  尔父处亦有复函,归家时可索阅之。
  (1922年)
  李叔同于20世纪初所设计的题花
  致李圆净(自之著作)
  圆净居士再览:
  仁者致常师书,诵悉一一。承询之事,其一册,为《行事钞》中一部分之科表,唯录旧科而已;其一册,为《行事钞持犯方轨表解》之初稿。若欲出版,尚须精校重为编订。朽人近来对于自己之著作,不愿轻易出版者,(一) 因以凡夫情见僭为编述者,恐未能契理契机。必须先生西方,回入娑婆,乃可负荷弘法之重任;(二) 因律学专门之撰述,出版之后,无人能读,难于流通。昔蔚如居士刻《南山律书》近百余卷,除赠送之外,罕闻有人出资请购者。即赠送与人,读者亦希,仅藏置高阁耳。且如朽人近编之《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因普被在家人故,将来出版之后,慕名而请购者,或尚有一二百人。若真能披读而研习了解其义者,或亦仅有仁者及古农、幼希数居士耳。近来目疾增剧,抄录《备览》仅及一半,约五十余页。尚有一半,未抄录。谨复,不具。
  音启五月十二日
  附一纸,乞于便中交夏居士为感!此次书写《备览》稿,颇为用心。每写一页,须一小时以上乃至两小时。附呈废稿《十善法》一纸。
  (1939年)弘一法师常用之印章
  致蔡元培、经亨颐、马叙伦等
  致蔡元培、经亨颐、马叙伦等(整顿僧众)
  旧师孑民、旧友子渊、彝初、少卿、钟华诸居士同鉴:
  昨有友人来,谓仁等已至杭州建设一切,至为欢慰。又闻孑师等在青年会演说,对于出家僧众,有未能满意之处。鄙意以为现代出家僧众,诚属良莠不齐。但仁等于出家人中之情形,恐有隔膜。将来整顿之时,或未能一一允当。鄙意拟请仁等另请僧众二人为委员,专任整顿僧众之事。凡一切规划,皆与仁等商酌而行,似较妥善。此委员二人,据鄙意,愿推荐太虚法师及弘伞法师任之。此二人,皆英年有为,胆识过人。前年曾往日本考察一切,富于新思想,久有改革僧制之弘愿。故任彼二人为委员,最为适当也。至将来如何办法,统乞仁等与彼协商。对于服务社会之一派,应如何尽力提倡(此是新派);对于山林办道之一派,应如何尽力保护(此是旧派,但此派必不可废);对于既不能服务社会,又不能办道山林之一流僧众,应如何处置,对于应赴一派(即专作经忏者),应如何严加取缔;对于子孙之寺院(即出家剃发之处),应如何处置;对于受戒之时,应如何严加限制……如是等种种问题,皆乞仁者仔细斟酌,妥为办理。俾佛门兴盛,佛法昌明,则幸甚矣。此事先由浙江一省办起,然后遍及全国。弘伞法师现住里西湖新新旅馆隔壁招贤寺内。太虚法师现住上海(其住址问弘伞法师便知)。谨陈拙见,诸乞垂察,不具。
  弘一三月十七日
  昨闻友人述及仁者五人现任委员。此外尚有数人,或系旧友,亦未可知。并乞代为致候。
  (1927年3月17日)
  原第227页图放190页后弘一法师书赠老友杨白民《法常首座辞世词》
  致林奉若(食物之事)
  奉若居士澄览:
  关于食物之事,略陈拙见如下,乞为转陈执务者,为感!
  依律,食物亦名曰药,以其能调和四大,令获康健,俾能精进办道。但贪嗜甘美之物,律所深呵。常食昂价之品,尤为失福。故以价廉而适于卫生之物最为合宜也。
  豆类,含有蛋白质,为最重要之滋养品。但亦不能多食,多食则不消化(与常人食补药者同,须以少量而每日食之,但不可一次多量,若过量者,反致增疾)。
  蔬菜之类,且就本寺现有者言之。
  菠菜,为菜中之王,含有铁质及四种维他命,为滋补最良之品。
  白萝卜(俗称菜头)亦甚能滋补。红萝卜亦然。
  白菜,亦甚佳(或白色或绿色皆佳)。
  若芥菜、雪里红,则性稍燥,不可常食。
  花生,含有油质,食之有益(但不可多食)。
  且以拙见言之,菜食一盂之中,约以蔬菜占五分之四,豆类及花生等占五分之一,乃为适宜也。
  近来本寺送与朽人之菜食,其中豆类太多,蔬菜太少,未能调和,故陈拙见,以备采择。
  再者,前朽人云,不愿食菜心及冬笋者,因其价昂而不食,非因齿力不足也。菜心与白菜相似,而价昂数倍。冬笋价极昂,西医谓其未含有何种之滋养质也。
  又香菇亦不宜为常食品,明莲池大师曾力诫之。
  煮豆类、花生及蔬菜之汤,亦不可弃,其中含有多份之滋养料。倘弃其汤,而唯食其质,犹如服中国药者,弃其药汤而唯食其药渣也。
  朽人齿力尚健,以刀切蔬菜时,不妨切大块,咀嚼甚易也。
  以上种种拙见,乞为执务者讲解其义,令彼了知,至用感谢!谨陈,不宣。
  十二月廿七日善梦启
  (1939年)
  致印心、宝善和尚(遥忆法座)
  印心、宝善大和尚座下:
  拜别慈颜,忽忽三月。音等来此习静念佛,谢绝人事,四大亦粗调适。今岁寒暑不时,比忽暴热。遥意法座,辄致书问讯,起居安隐。不具。
  后学演音、演义稽首六月初八日
  清月大和尚,乞为问安!
  灵峰、圆湛大和尚,便中乞为问安!
  (1921年)
  致瑞今法师(小学学僧)
  弘一提倡办小学之意,决非为养成法师之人材,例如天资聪颖,辩才无碍,文理精通,书法工秀等,如是等决非弘一所希望于小学学僧者(或谓小学办法,第一须求文理通顺,并注重读诵等。此仍是养成法师之意,与弘一之意不同)。
  弘一提倡之本意,在令学者深信佛菩萨之灵感,深信善恶报应因果之理,深知如何出家及出家以后应做何事,以造成品行端方、知见纯正之学僧。至于文理等在其次也。儒家云:“士先器识而后文艺”,亦此意也。谨书拙见,以备采择。
  七月十四日晨弘一
  (1934年)
  致仁开法师(退而修德)
  仁开法师道鉴:
  前承过谈,惠施多品,感谢无尽!荷施十金,拟以请购日本古版佛书,而为永久纪念也。承示诸事,朽人已详细思审,至为惭惶。朽人初出家时,常读灵峰诸书,于“不可轻举妄动,贻羞法门”、“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此语出《孟子》,《宗论》引用)等语,服膺不忘。岂料此次到南闽后,遂尔失足,妄踞师位,自命知律,轻评时弊,专说人非。大言大惭,罔知自省。去冬大病,实为良药。但病后精力乍盛,又复妄想冒充善知识。卒以障缘重重,遂即中止。至古浪后,境缘愈困,烦恼愈增。因以种种方便,努力对治。幸承三宝慈力加被,终获安稳。但经此风霜磨炼,遂得天良发现,生大惭愧。追念往非,噬脐无及。决定先将“老法师”、“法师”、“大师”、“律师”等诸尊号,一概取销。以后誓不敢作冒牌交易。且退而修德,闭门思过。并拟将《南山三大部》重标点一次,誓以努力随分研习。倘天假之年,成就此愿。数载之后,或以一得之愚,卑陬下座,与仁等共相商榷也。前承仁等所示诸事,今非其时,愿俟异日。诸希谅察为幸!谨陈,不宣。
  演音
  此书本拟请传贯师赍奉。适今日有便人,其带奉。朽人当来居处,无有定所。犹如落叶,一任业风飘泊可耳。
  (1936年)
  弘一法师绝笔
  致律华法师(时赐教诲)
  (一)
  律华法师澄览:
  朽人与仁者多生有缘,故能长久同住,彼此均获利益。朽人对仁者之善根道念,十分钦佩。朽人抚心自问,实万分不及其一。故朽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