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枭- 第3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人清正,有何不好?”孙玉龙拧着眉头,两眼瞪着杨荣,犹自狡辩道:“我一心为代州百姓做事,不想却会落得如此下场,真是可悲可叹!”

“呵呵!”杨荣笑了笑,竖起一根手指,在孙玉龙眼前晃了晃说道:“非也,非也,你若是真心为代州百姓做事,如何会与死在倚红楼的少年相互勾结?”

“那少年只是一个被杀者,我只是调查案子的差役,试问我如何与一具死尸勾结?”杨荣的话刚落音,孙玉龙就冷哼了一声对他说道:“你若说我与他勾结,可有证据?”

“那少年临死前,去了青儿姑娘的房内,我亲耳听他说的!”杨荣耸了耸肩膀,撇了撇嘴,像是很随意的说了一句。

“胡说!”哪知听了杨荣的话后,孙玉龙竟像是异常气愤的铁青着脸说道:“他本是个哑巴,如何能与你说……”

话说到这里,孙玉龙猛的醒觉过来,他是说错了话,可已经说出口的话,又不能给咽回去。

他两眼圆睁,愕然的瞪着杨荣,过了好一会才冲着杨荣骂道:“娘的,你居然诓我!”

“不诓你,如何能让你招供?”杨荣脸上挂着坏坏的笑,对孙玉龙说道:“我只是不太明白,那小哑巴能听到声音,舌头也是完好的,可他为何偏偏不能说话?”

孙玉龙冷哼了一声,把头侧向一旁,语气里带着讥诮的说道:“若是想知道缘故,你只好去黄泉路上问他了!”

“还是你帮他去问吧!”一直站在旁边,半晌没有说过话的张齐贤这时淡淡的冒出了一句,对孙玉龙说道:“若是寻常日子里抓了你,或许还会让你多活些时日,可眼下正是战云密布之时,着实留你不得!”

说完话,张齐贤对押着孙玉龙的宋军兵士说道:“将他带到刑房,好生问问,还有没有同伙,若是嘴硬不招,弄死之后找处地方埋了!”

几个宋军兵士应了一声,押着孙玉龙离开了府衙庭院。

在被押出去的时候,孙玉龙还拧着脖子,回头朝杨荣恶狠狠的瞪着。

杨荣并没有在意孙玉龙的眼神,在孙玉龙被押出去之后,他转过身朝张齐贤拱了拱手说道:“大人,草民该离开代州了,若是耽搁的时日久了,恐我那些还在雁门关外的兄弟们支撑不住!至于青儿姑娘,则烦劳大人代为安葬!”

张齐贤双手抱拳,给杨荣回了一礼,对他说道:“杨壮士身有要事,下官不便相留,只望壮士莫要忘记与下官之间的誓约!至于青儿姑娘的后事,下官自会办妥!”

“大人保重!”杨荣又向张齐贤拱了拱手,在张齐贤也向他道过保重之后,带着黄七,转身向府衙大门走去。

第二卷血火河山第93章潘家三郎

两骑快马在茫茫的草地上奔驰,马背上的骑士不断的抖动着缰绳,双腿紧夹马腹,催促着骏马加快步幅。

远处的天际,浮现出巍巍长城的身影。

巍峨雄壮的长城横亘在地平线的尽头,在阳光的照射下,犹如通往天国的城垣!

杨荣抬头朝远处的长城看了一眼,回过头对跟在后面策马疾奔的黄七喊道:“黄七哥,我们快到了!”

听到杨荣的喊声,黄七抬头朝长城的浮影看了看,没有说话,只是加快了抖动缰绳的动作。

翻越长城,进入关内已经三天,三天里,他们遇见了许多事情,可心内最想做的,却还是早些返回兄弟们的身边,与兄弟们一同来到大宋。

长城越来越近,策马疾奔的杨荣突然勒住了缰绳,骏马长嘶一声,人立而起,两只前蹄重重的踏在地面上,扬起了一片烟尘。

在他们前方,浮现出一片人影。

这片人影迎着阳光,雪亮的光芒照射在他们的身上,给他们的身影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泽。

虽然距离很远,可杨荣和黄七还是看出那是一群身披铠甲的战士。

那是一群只有几个人骑马,更多的人则是持着长矛笔直挺立的甲士。

可能是也发现了杨荣和黄七,对面的队列中奔出了两名骑着快马的骑士。

从队列中出来的两个人径直向着杨荣和黄七奔来,在他们到了距离二人只有二三十步远近的时候,杨荣才看清其中一人竟是早先离开代州返回宋军军营的潘惟吉。

与潘惟吉并骑奔驰的,是一个大约二十来岁,面皮白净,生着一双丹凤眼,颇有几分英气的将军。

认出了潘惟吉,杨荣一抖缰绳,带着黄七向前迎了过去。

“恩公!”四马相对,潘惟吉先朝杨荣拱了拱手,随后又向杨荣身旁的黄七也拱了拱手。

杨荣双手抱拳,给潘惟吉回了一礼,笑着说道:“前番在代州,在下就想告诉潘将军,日后莫要再叫我恩公!只管叫我杨荣便是!”

说完话,他扭过脸看着潘惟吉身旁的青年将军问道:“敢问这位将军……?”

“呵呵,恩公不问,末将险些忘了!”潘惟吉笑了笑,扭头看着一旁的将军,对杨荣说道:“这位便是家兄潘惟清,听闻恩公近日要从此处经过,奉家父之命,特来迎接!”

“原来也是潘将军!”听了潘惟吉的介绍,杨荣连忙朝潘惟清行了一礼说道:“在下不知将军身份,有所唐突,万望莫怪!”

“潘家三郎,奉家父之命在此恭候杨义士!”潘惟清同样一脸笑容的对杨荣拱了拱手说道:“前番五弟私自前往大辽,妄图刺杀耶律休哥,若不是义士相救,此时恐已折了我潘家名望,义士对潘家之恩,自家父始无人敢忘!”

听潘惟清说他就是潘家老三,杨荣脸上带着笑,心内却是一片欣然。

这潘惟清虽然年岁不是很大,看起来只有二十岁出头的模样,可生的却是英伟非常,很是有股子英雄气概,完全看不出他与演义中那欺良霸善的潘豹有什么交集。

演义扯淡,看来是真的了。

杨荣是彻底的对那本演义绝望了,来到这个时代,他最初还想要借着那本演义来指导部分人生轨迹,可现在看来,假若真的是相信了那玩意,恐怕会惹出不知多少麻烦来。

“杨荣只是微末小子,能得两位将军亲自迎迓,已是惶恐!”杨荣双手抱着拳,微微躬着身子,对潘惟清和潘惟吉说道:“承蒙太师如此抬爱,杨荣实是感激涕零!”

“杨义士!我兄弟二人在此荒野,略备了些水酒,还请义士莫要嫌弃粗鄙!”潘惟清笑了笑,对杨荣做了个请的手势说道:“二位义士请!”

盛情难却,再加上还要有求于人,杨荣自然不会拒绝潘惟清兄弟的邀请,与二人并骑向远处列着整齐队列的宋军队伍走了过去。

这队宋军人数并不是很多,只有百余人,可他们却是个个衣甲鲜亮、人高马大,仅仅只是排成队列往那一站,无形中就给人一种英气逼人的感觉。

“好威武!”四人到了宋军队列前,队列迅速分成两队,在从两队宋军中走过的时候,杨荣不由的赞了一声说道:“有如此威武之师,何愁幽云十六州不归附大宋,又何愁我汉人江山不能光复!”

“这里的每位官兵,都张得开八十石强弓!”在杨荣赞叹过后,潘惟吉不无得意的说道:“在禁军之中,他们也算得上是佼佼者。由他们来接应杨义士的兄弟们,不知义士以为如何?”

“好!”从队伍中穿过,杨荣还回头看了一眼,不由自主的又赞了一声:“有这样的队伍接应,兄弟们有望活着回到大宋了!”

“杨义士,有一事末将不是很明白!”骑着马走到一个小土坡前,潘惟吉翻身跳下了马背,一边引着杨荣和黄七往不远处摆放在地上的酒菜旁走,一边向杨荣问道:“在大同府,义士乃是耶律齐云妹夫,在辽国可谓是颇有前途,为何要搭救末将,又为何要返回大宋?”

“我是汉人!”杨荣一边走,一边叹了一声说道:“妻兄对我不薄,内人耶律休菱更是待我恩重如山、情意绵长,可终究改变不了我体内流淌着的汉人之血!”

“来到大宋,杨义士将来可能会与耶律齐云对敌,届时义士将会如何?”接下来这句话,是一旁的潘惟清问的,在问这句话的时候,潘惟清的双眼眨也不眨的盯着杨荣的脸,好似想要看清他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杨荣苦笑了一下,对潘氏兄弟说道:“不瞒二位将军,妻兄与内人虽为契丹人,对我却是真心相待。只不过终究不是同族,虽可共厅堂,却不可共江山!”

说着话,他停下了脚步,伸出一只手,在胸前划拉了一下,对潘惟吉和潘惟清说道:“二位将军请看!这西北风光、无限江山,每一抔土、每一棵树、每一条河、每一片山,都是我华夏族生生繁衍的地方。异族铁蹄践踏我们的土地,屠刀举向我们的同胞,生为汉人,我如何能够做到甘心被他们驱使?若不是如此,当日我便不会冒险营救潘将军!”

“好!杨义士说的好!”杨荣的话音刚落,一旁的潘惟清就抚掌笑着说道:“自从太祖立国以来,大宋从未间断与胡人通商。正如杨义士所说,与胡人,可为友,可为亲,但这大好河山,却是我等汉人的,万万不能任由他们在这里恣意妄为!”

一番话,把几个人的关系又给拉近了一些,四人坐下后,潘惟吉伸手从一旁拿过酒坛,拍开封泥后向潘惟清说道:“三哥初时不信杨义士是真心为我大宋,如今可信了?”

他这么一说,摆明了是揭潘惟清的短,想必是在来这里之前,潘惟清还在怀疑杨荣这个契丹女婿是不是真心投靠大宋。

潘惟清尴尬的笑了笑,对潘惟吉说道:“五弟莫要揭哥哥的短,早先是未见过杨义士,不知竟是如此英雄的人物。方才义士一番话,已是让惟清羞愧万分,五弟再如此一说,岂不是往哥哥脸上抽巴掌?”

挨着潘惟吉身边坐下的杨荣听潘惟清这么一说,连忙笑着说道:“莫说惟清将军,就是先前在代州,知州张大人也是怀疑过在下,在下兄弟二人的性命还险些丧在了他的手中。”

“来时路上五弟已告知末将!”潘惟清摇了摇头,叹了一声说道:“张大人虽是文官,可脾性急躁,做事比寻常武将还来的雷厉风行些,想来两位义士是吃了不少苦头!”

“三哥!”潘惟吉先是给杨荣和黄七斟了酒,随后一边给潘惟清斟酒,一边对他说道:“过两日我等接了杨义士的队伍,返回大营后,三哥可得好生说说四哥,想来此时他还在为父帅命我兄弟二人前来接应杨义士愤懑!”

“老四这人!”潘惟清摇了摇头,叹了一声,看着杨荣说道:“杨义士,我家四弟为人虽是耿直,却有些认死理!他与五弟年岁相仿,可脾性却不如五弟这般沉稳。犹如五弟,还能做出跑大同城刺杀耶律休哥那样的蠢事,年岁太小终究考虑事情不太周全,若是将来四弟有得罪义士之处,还望义士万万海涵!”

从潘惟清的话里,杨荣听出了那位潘家四郎好像对他很没好感的意思。

其实他自己想想也很是讽刺,一个愿意做契丹人女婿,娶了个契丹女子的汉人,口中竟叫嚣着要光复汉人河山,无论在谁听来,都会觉得有些好笑。

可世间好笑的事情偏偏就是这么多!

娶了耶律休菱,可杨荣却对辽国没有半点归属感,他最终还是背弃了辽国,离开了他的新婚妻子,跑到了大宋。

原因竟只是在大宋生活着的,是与他一脉相承的汉人同胞!而在辽国掌权的,是北方的契丹胡人。

四人坐下后,一边饮着酒,一边闲谈着些宋辽两国之间的闲事,就在他们谈的正高兴时,一个军官心急火燎的跑了过来,双手抱拳对潘惟清和潘惟吉兄弟说道:“启禀二位将军,雁门关外不知何故燃起了大火!”

第二卷血火河山第94章两道陷阱

正在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四个人,在听到兵士的禀报后,连忙站了起来,朝着长城以北看了过去。

中间有着长城阻隔,他们看不到对面到底发生了什么,只能看到在北面不远的地方,天空都被大火给映的一片通红。

一股浓烟犹如一条蜿蜒而上的巨龙,盘旋着躯体,朝天际冲去。

看到那股浓烟,杨荣顿时瞪圆了双眼,叫了一声:“不好,那里是阎真他们驻扎的地方!”

听他这么一叫,黄七也慌了神,赶忙转过脸看着杨荣。

“二位将军,这场大火可能和我那些兄弟们有关,在下先告辞了!”朝潘惟清、潘惟吉兄弟拱了拱手,杨荣转身跑到他的坐骑旁,翻身跳上了马背,一扬马鞭,也不等黄七,策马朝着长城冲了过去。

见他先走了,黄七也向兄弟俩拱了拱手,转身翻上马背,跟着冲了出去。

突生的变故让潘惟吉兄弟二人一时之间也没回过神来,二人双手抱着拳,保持着行礼的手势,目送着正朝长城冲过去的杨荣和黄七。

“他们真的能回来吗?”望着渐渐远去的杨荣,潘惟清拧着眉头,下意识的呢喃了一句。

“三哥,你可能还不知道!”潘惟吉先是扭头看了一眼潘惟清,随后又看向了远去的杨荣背影,语气里带着一种难以形容的信任说道:“他可是从耶律休哥眼皮底下逃出来了!当今大宋,除了李继隆将军数次在于越休哥面前全身而退,还有谁没吃过他的亏?”

“打仗和逃跑毕竟是两回事!”潘惟清拧着眉头,缓缓的摇了摇头,叹了一声说道:“我倒真觉得他是条汉子,可惜我二人能做的,也不过是在这里等着他再回来了!”

潘惟吉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的望着渐渐消失在视线里的杨荣和远处望不到边际的长城。

告别了潘惟吉兄弟,杨荣和黄七一阵策马狂奔,冲上了长城。

上了长城,杨荣勒住缰绳,向燃烧着大火的方向看去。

他料想的没错,燃起大火的地方,正是先前阎真他们驻扎的山坡,漫天的火焰像是快要把天空都点燃了一般,本应碧蓝的天空,也在烈火的映照下成了一片橘红。

“怎么办?”看着远处的大火,黄七走到杨荣身旁,不无担忧的说道:“这样的火势,恐怕兄弟们是无法从中杀出来了!”

“我担心的倒不是火!”杨荣拧着眉头,对黄七说道:“他们只要用我早先用过的那个办法,火是烧不到他们的,只是等火熄了下去,恐怕辽军就要发起进攻了!”

“得要让他们知晓向这边突围!”黄七皱着眉头,想了一下,对杨荣说道:“杨兄弟,你且在这里等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