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投机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投机者- 第6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艮本是军备课课长,父亲是北海道渔民,并非武士家庭出身,这在日军军官阶层中比较受排斥,不过这家伙也算不错,快五十了,总算爬到军备课课长的高位,或许知道自己有生之年不可能登上将级军官,这家伙便开始捞钱,暗中与北平的日本商人合伙作生意。西村对这些情况比较了解,可这人做事比较狡诈,没有留下什么把柄让别人抓住。

“呵呵,”西村笑道,笑声中些许不屑:“那太可惜了,居然让北海道渔夫占先了,实在太可惜了。立高君,你可是个美食家,你不是常去六国饭店品尝美味吗,怎么也错过了。”

“这段时间不是没空吗。”立高之助目不转睛的盯着前方:“美食家,我算什么美食家,只是军营里的饭菜太难以下咽,到六国饭店也不过改善下伙食。”

说到这里他又叹口气:“艮本那家伙,整天与大阪来的商人泡在一起,知道那有好东西,自然比我们都快,不过要打赢这场战争,靠这样的家伙是不行的。”

这话让西村很赞同:“说得对,艮本这样的家伙应该转入预备役,要不是会拍东条的马屁,怎么会当上军备课课长。”

“拍马屁是打不赢战争的,要打赢这场战争,只有靠西村君这样的帝国军人。”立高之助重重的拍了下西村的马屁。

西村微微有些涩然。他摇头说:“我看还是要靠立高君这样的战略专家,我只能做些情报工作,登不得大雅之堂。”

“这话我不赞成,支那兵书圣祖孙武所写孙子十三篇中,专门为用间列了一章,说明什么,说明支那人很早就懂得情报工作的重要性,况且土肥原将军,板垣将军,都曾做过情报工作,西村君。若你们不能发挥作用,我们就可能输掉这场战争。”立高之助正色的说。

西村顿时默然,他现在让立高之助搞迷惑了,难道他真的不是间谍,那天的事真的就是偶然?可他要是间谍,为何要提出对苏战略,为何要提现在这番话?

立高之助斜眼瞟了他一眼,心中冷笑,西村,就算你怀疑我,我也要在你的眼皮下将情报送出,还要在你眼皮下接受指令,小子,你能把我怎样。

到了六国饭店,立高之助进入餐厅,站在门口的侍者见来的是两名日本军官,连忙鞠身施礼,用日语说道:“欢迎光临。”

说完推开门,立高之助领头迈入,路过衣帽间时,立高之助将军帽摘下来交给侍者,西村也随之将军帽交给侍者,然后俩人进入餐厅。

待他们走后,衣帽间的侍者很快将立高之助的军帽摘下来,换了另一顶一模一样的军帽,而立高之助交给的军帽随即被装在一个纸袋里。很快有人过来,拿起纸袋就到经理间去了。

看来法国红酒的味道不错,立高之助和西村都喝得满脸通红,俩人又互相扶持着从六国饭店出来,轿车歪歪斜斜的向司令部而去。

当天晚上,立高之助的情报就飞到重庆,飞到庄继华手中。

立高之助会去后,就将军帽放在炉子上烤,里层慢慢显示出字迹,他立刻默记,字迹不久即消失不见。而他的军帽,却是夹层。撕开外层,里面就是一幅写满情报的布条。而六国饭店衣帽间就是交换情报的地方。

重庆来的命令,让立高之助有些迷惑了,重庆命令他停止推动苏日战争,提醒他注意日本南下派的动作,不要暴露自己。

推动苏日战争怎么会暴露自己呢?立高之助感到不解,细细思索片刻,他忽然明白了,目前他的位置非常重要,如果军部采纳了他的战略,他很可能被调到关东军或总参谋部,如此就失去了对中国抗战的支持,那样的话将得不偿失,还不如保持现状。

当天夜里,立高之助睡得很香,西村辗转难眠,立高之助在他脑海中的面貌越来越模糊,就像隔着一层纱难以看清。青城小山跟踪了几天,始终没见他送情报,他的每次外出,每个交往的人,看上去都是正常的,也就是说情报没有送出去。

“怦怦”,迷糊间,西村被敲门声惊醒,他有些不解的打开门,天色已经微微发白,电讯股股长矢野有些激动又有些沮丧的站在门外。

“阁下,我们发现两个新的电台呼号。”矢野说,西村精神顿时一振,可矢野又说:“可是无线电侦测车没有追踪到,对方是两台电台轮流发报,每次间隔五分钟,根本无法追踪。”

西村没有责怪矢野,自从对立高之助产生怀疑后,他对已经侦破的电台进行逐一排查,没有发现与立高之助有关,可对军统被捕人员的重新审问,却让他坚信,司令部内有支那间谍,军统北平站站长供称,戴笠曾经在高层干部会上宣称,华北日军的军事行动,他了如指掌,当初他认为,这不过是戴笠振奋军心的吹嘘之举,否则难以说明,徐州武汉作战的胜利,可现在看来,戴笠不是在吹牛。

今天从医院回来太晚,赶到现在才赶出来,还请原谅。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六章 相持 第八节 转折(八)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六章 相持 第八节 转折(八)

天边隐隐发白,大地一遍沉寂。轻柔的风吹佛着布格河两岸,成熟的麦子在风中轻柔的摇曳,空气中充斥着阵阵麦香。朦胧的轻雾在河面上漂浮,东岸茂密的树林中,早起的飞鸟已经在林间欢腾,与之对应的是西岸却寂静无声。这奇怪的现象让哨兵很是警惕,他们担忧的望着西岸。

天边升起一遍闪烁的繁星,这遍繁星发出红色光芒,迅速向东边移动,天空传来发动机隐隐的轰鸣声,哨兵惊恐的看着大片闪烁着的星光迅速飞临头顶,这那是什么星光,是大群飞机。哨兵起身就操哨所跑,可没等他们跑出几步,几声枪声划破凌晨的寂静。

待到天明时,全是世界都知道了,德国向苏俄宣战,这是一场令人恐惧的袭击,这是四百万武装力量对五百万武装力量的突然袭击。

从冰冷的波罗的海到温暖的黑海,长达一千多英里的战线上,穿着灰色军装的条顿青年。在钢铁纵队的掩护下,在波兰平原明媚的阳光下,向苏俄纵深前进。

被击毁的坦克,冒烟的村庄,倒毙的尸体,被这长长的纵队抛在身后,苏军在地平线的尽头继续抵抗,爆炸声隐隐传来,钢铁纵队凶悍的扑向苏军防线。

重庆得到消息时,袭击已经进行了五个小时,蒋介石没有立刻召集幕僚商议,而是首先召见苏俄大使潘友新和军事顾问团团长崔可夫。

潘友新和崔可夫还没有得到国内的具体消息,但作为军事将领,崔可夫很清楚这场袭击的危害,红军的战备还没做好,大批部队正在换装,大清洗造成有经验的军官缺乏,部队里充斥着突击提拔起来的将领,而对手德军却是这个世界上最训练有素的军队。

“我们坚决支持贵国对德国侵略军的抗击,如果贵国召回军事顾问团,我们深表理解。”蒋介石接到驻苏大使的紧急电报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斯大林要召回军事顾问团,其次就是苏俄的军事援助将急剧下降。

但他心里又有些高兴,要抵抗德国的进攻,斯大林势必要集中全部力量,那么对新疆的控制势必削弱,他看到解决新疆问题的曙光。

潘友新和崔可夫恰当的表示感谢。不过崔可夫提出暂停迪兰铁路,虽然没有收到莫斯科的命令,但现在这种情况,崔可夫估计莫斯科的命令很快就会到。对这个要求,蒋介石没有拒绝。

“大使先生,崔将军,迪兰铁路我们还要继续修建,这是一条战略铁路,若我们击败日本,还可以用这条铁路支持贵国,我们是不会忘记贵国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对我们的支持。嗯,我们将派出一个专家组,请将所有图纸和设计方案,移交给我们的专家组,我们继续修建这条铁路。”

这个决定让庄继华非常赞赏,迪兰铁路不仅仅是为苏俄向中国提供援助,而是为加强对西北控制修建的。但以目前国家的财政状况,修建这条铁路可行吗?宋子文就坚决反对。

庄继华和宋子文当着蒋介石的面争论起来,一个要求继续修,即便慢点也要修;另一个则要求停工,待战后再开始修。

“目前我们的财政根本无力支持如此庞大的工程。在美国发行债券募集的五亿美元已经用去两亿,剩下三亿,其中两亿用于军费,一亿准备在西北进行社会改革,此外还有修建川陕公路,扩建兵工厂,等等,资金本来就不足,完全拿不出修建迪兰铁路的款项。”宋子文非常冒火,冲着庄继华嚷嚷。

“可是迪兰铁路已经修过了乌鞘岭,最难的一段已经完成,只需再加把劲就能到兰州,为何要停下来?而且一旦停下来,数万筑路工人如何安置?财政困难不假,我建议发行铁路债券。”

尽管庄继华力争,但蒋介石还是没有同意继续修建迪兰铁路,只同意将迪兰铁路修到永登,这也就是说只需要再修二三十公里就行,而永登距兰州还有一百多公里。

与迪兰铁路相比,蒋介石更关心的是苏德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老实说他心里有种幸灾乐祸的感觉,三年前,苏俄食言,没有提供直接武力援助,这件事他一直记在心中。但苏德战争会对中国战场产生那些影响呢?除了集结在东北的七八十万关东军外,还有什么呢?

“日本会不会对苏宣战呢?”蒋介石抛出了他的第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让参加会议的所有人都不敢轻易下结论,日本与德国签有三国同盟条约,与苏俄签有中立条约,从国际法来说。苏日中立条约解除了日本对德国的义务,但三国轴心对日本来说至关重要,英美对中立战争干涉力度越来越大,日本需要三国轴心来威慑英美,所以答应德国要求的可能性也很大。

郭泰祺心中泛苦,他是外交部长,这个问题理所当然由他来回答,可没等他开口,蒋介石却点名:“文革,你先说说。”

庄继华心说,要按照前世的发展,日本遵守了苏日中立条约,反倒是苏俄在战争后期,撕毁了苏日中立条约,向日本发动进攻,可现在不是有自己这个因素吗?立高之助正在按照自己的部署推动对苏宣战,要是他成功了…。。。

“这个还真看不明白,日本有北上和南下两条途径,不过我不认为,关东军会大批南调,用来进攻我们,原因有二,首先关东军是日军的战略预备队。他不会轻易动用;其次即便日本不向苏俄宣战,但日本也绝不会坐视苏德战争发展,如果德军能攻克莫斯科,那日本向苏俄宣战的可能性将大增,一旦向苏俄宣战,关东军将承担主要攻击任务。如果日本决定南下,那么关东军会被抽调到南洋,因为关内兵力已经无法抽调。”庄继华显得很谨慎。

“那我们应该怎么作呢?”蒋介石又问这话时,没有注意郭泰祺和陈诚何应钦的态度,这三人的脸色有些不好看,他们几乎同时意识到。庄继华在蒋介石心目中的地位更高了。

“学生以为我们应该抓住时机解决新疆问题,另外近期不对日军采取大规模进攻,专心整顿军队,在西北和湖南河南江苏推行社会改革,此外,学生建议,在恰当时机,校长去美国走一趟,与罗斯福总统谈谈,请他扩大对华援助。”庄继华认真建议道,丘吉尔在战时数次与罗斯福见面,结果英国得到最多的租借物资。

蒋介石没想到,庄继华居然会建议他去美国访问,还要争取与罗斯福见面,当然扩大对华援助是他所希望的,但在这个时候出访美国,合适吗?

“委员长在这个时候不宜出访,”陈诚首先表示反对:“不过应该派出重要人物去美国,我建议由夫人前去,让夫人代表委员长,我相信罗斯福总统一定会理解的,对了,文革,可以陪同夫人前去。”

何应钦心里暗笑,庄继华这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被陈诚借力打力,逼到角落了,果然庄继华一听到陈诚建议他去,他顿时有些呆了。

“我看文革还不宜离开,”林蔚这时出面帮了庄继华一把:“贵州开发正在紧要处,他现在也同样走不开。”

蒋介石微微点头,出访可以暂时放放,不过贵州开发确实到了紧要关头,从苏俄来的坦克工厂和火箭炮工厂大体完工,庄继华报告大概七月中旬第一辆T34坦克就能出厂,八月底第一辆火箭炮就能出厂,之所以火箭炮要晚这么一个多月。还是卡在运输上,坦克厂的设备优先级别在火箭炮厂之前。

这两个厂还不在贵州开发范围之内,庄继华在贵州主持建造的工厂的已经达到七十多家,虽然每一个的规模都不大,总量加起来却不小,每年产量足以装备二十万人,而且基础已经打上了,将来扩建就水到渠成。

此外由于采取外包加工,一举解决了粮秣军装军鞋等物资的紧缺,大后方每户家庭都在为前线将士制作军装,这股风潮已经扩展到重庆的高级官员家庭,宋美龄领头示范,刘殷淑等西南开发队官员家属紧跟其后,拿起针线,为前线将士缝衣成为重庆的流行时尚,社会风气也因之好转不少。

不过贵州开发的全部战略目的还是没达到,按照当初的估计,三年之后,要满足五十万人的需要,现在只完成了五分之二,还需要咬紧牙关再加把劲。

庄继华自己就更不想去了,他在贵州滇西云南编练了三个军,总兵力十三万人,现在这三个军已经完全成军,安恩溥、黄伯韬、余程万分任三个军的军长,部队装备也全部更换为重庆造,只是安恩溥的新编第九军和余程万的边界警察大队人数稍微少点,只有四万人,不如黄伯韬的112军足足有五万多人。

不过现在庄继华希望这几个军不用在缅甸上,日本人最好北上,进攻苏俄。如此他就在西南保留了一个战略预备队。

如果说苏德战争在重庆泛起一丝涟漪,在东京引起的就是轩然大*,德国大使正式要求日本履行三国轴心,配合德国从东方进攻苏俄。

历史在这里发生扭曲。

。。。。。。。。。。

。。。。。。。。。。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六章 相持 第八节 转折(九)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六章 相持 第八节 转折(九)

苏德战争的炮声让关东军上下如同打了鸡血般集体兴奋起来。要求北上对苏开战的请求雪片般飞向东京,关东军司令梅津美治郎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