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宗师在现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古玩宗师在现代-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虽然知道他们都是好心,但雁游还是不免有种无力感:“我真没被骗,你们看我像傻瓜吗?”
  这时,许久没说话的常茂云突然接道:“我相信你。”
  屋内因这话瞬间静了一静。他并不理会父母小弟讶然的目光,径自深深看着雁游:“小雁打小聪明,别人做不到的事,他做得到。他说的话,我信。”
  闻言,雁游向常茂云解脱般地笑笑。却未注意到,对方凝视自己的眼神颇有几分苦涩。

  ☆、第24章 小人妒恨

  又经过一番讨论,最终,常叔同意出面到炼铁厂领导那儿说项,用常茂云把雁游顶换下来。
  不过,伤筋动骨一百天,常茂云没法儿马上上岗。得先由还在等另个工厂分配指标、暂时处于无业游民状态的常洪盛顶班,一直做到他老哥痊愈为止。
  而在房子盖好之前,雁游还是得暂住在工厂宿舍里。常叔拍着胸脯保证说,以他和厂长当年上山下乡的交情,这点小事不在话下。
  结果自是皆大欢喜,其中最高兴的人莫过于雁游。虽然常茂云受伤一事让他非常惋惜,但从某种角度上讲,他也算是给常家带来了最好的处理办法。
  起初他刚进炼铁厂时,因为那几面铜镜,以为废铁堆里多得是宝藏。但实际做下来才知道,是他太想当然了。
  工厂不会自己去收废铁,都是从专处统一拉来。换而言之,废铁已被过了至少两三道手,筛过了好几遍。收废品的都是人精,什么东西卖到哪儿最赚钱,心里门儿清。他们发现了形似古代器皿的金石器件,哪怕是论个卖给古玩贩子,也比称斤处理给厂里强。
  被人精们篦过的废品,哪怕还能捡漏,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之前的铜镜全因锈得太厉害,被误当成了铁疙瘩,才侥幸落到他手里。
  从那以后,在厂里工作了半个来月,雁游愣是再没发现过半件有价值的东西。如果不是已经开辟了别的财路,单指着废铁,他还不知要哪年才能翻身。
  不过,虽然概率极低,到底也有一定的可能。加上常茂云受伤,相当于丧失了一半的劳动力。临走之前,雁游忍不住提点道:“常大哥,我听说废铁堆里也有好东西。你得空不妨到图书馆借几本金石图鉴来看看,回头工作了,如果遇上相似的东西,就留心把它买下来,说不定就是个宝贝。”
  常茂云没有看他,却听得格外仔细:“我该看什么书?”
  雁游不假思索地说道:“金石器件方面的野史记载数不胜数,但若论训诂,当推宋徽宗的《宣和博古图》、吕大临的《考古图》、赵明诚的《金石录》。这三本书皆为宋朝所著,看似年代久了些,很多人会担心它没有收录宋代之后的金石考证。但实际上,青铜器盛兴于夏商周,秦汉亦有流觞。从唐代开始,青铜器逐渐转为仿古而制,纵有创新,也只是小件。所以,大体上只要吃透了这三本书,就能掌握青铜器的主要制式。常大哥,你不是专做研究,只要记得大概样子,不要让好东西从手里漏了就行。”
  少年侃侃而谈的样子专注自信,有一种别样的魅力。原本刻意移开视线的常茂云终是忍不住,再度凝视少年的清秀面庞。
  有那么一瞬间,他竟有种触手可及的错觉。
  但旋即,讲完要点的雁游注意到夜幕不知何时落下,立即歉然道:“大概就是这些。打扰了这么久,我该走了,否则奶奶要着急了。”
  “啊,雁子,我送你。”常洪盛见哥哥的前程有了着落,开心得不知如何是好,待雁游也比平时更加热情。
  一阵短暂的喧哗之后,常茂云注视着空荡荡的床沿,心内怅然若失。
  第二天,常叔提着自家老头酿的两瓶高梁酒,带着雁游与常洪盛,一起到老朋友那儿说明了打算。
  因情况特殊,他那老朋友又是个不怕人传闲话的强硬性子,当场就拍板作主,答应先将常茂云的档案调过来,伤愈后再来上班。不过,厂长却没有马上同意雁游的辞职,而是极力挽留,说厂里难得有位文化人,本想让他在基层岗位上打磨一两年,再逐层提拨成干部。
  雁游上辈子就是个夹包单干,自由自在惯了的主。一个干部身份,对他的诱惑力还真不如古玩来得大。遂托辞说自己还想念书,等大学毕业之后再考虑工作问题。
  话说到这份上,厂长也只好让步。当下叫来人事部的员工,除了办理常茂云的入职手续之外,再把雁游的档案调回街道。
  这么一折腾,全厂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又有雁家宿舍的邻居绘声绘色地说,自己亲眼看见雁游交了位有钱又讲义气的朋友,不但上门拜访带了好多礼物,还答应借钱给他修房子。
  “他命怎就那么好。”听罢邻居的话,一名平日游手好闲的青年不服气地嘀咕道:“论身板我比他壮,论口才我比他好,怎么没人找我去帮忙练摊?”
  邻居笑骂道:“你怎么不说你比他大了快十岁,却只是小学学历?你怎么不说单是本职工作你都干不好,回回捅篓子。你爸半辈子在厂里攒下的名声,都要被你败光了。”
  一席话让青年大感颜面无光,赶紧胡乱找了个借口避出去,猫在角落里闷闷不乐地抽烟。正心烦着,忽然有支香烟递了过来。
  定睛一看,那居然是支带滤嘴的云烟,比他平时自己卷的没嘴烟卷不知要强多少倍。青年马上转怒为喜,不假思索接了过来。但一抬头,才发现敬烟的人不是厂里的,而是个长相油滑的陌生秃顶老头。
  对上青年疑惑的目光,老头连忙堆起笑容:“这位小同志,我是退休工人,成天闲着没事就爱到处走。刚才我在宿舍区外头,听见你们这儿说说笑笑非常热闹,一时好奇就进来看看。实不相瞒,我这人平生最爱听新鲜故事,你能不能给我说说,你们厂发生什么好事啦?”
  闻言,青年立即疑心尽去:“哦,也没什么,就是个傻小子最近交了好运。”
  他把雁游近来的遭遇大概说了一遍,末了愤愤不平地说道:“他就是仗着运气好些罢了,哪儿有什么真能耐。有朝一日时来运转,我肯定混得比他还好。老同志,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哈哈,没错没错。有些人爬得越快,摔得也就越疼。”
  老头虽是面带笑意,眼神却是闪烁不定,隐隐透出几分凶意。青年一无所觉,只觉这话撞到了自己的心坎上。接下来老头再细问雁游的情况,他都一五一十把知道的都说了出来。
  半晌,老头走出工厂宿舍区,回头又看了一眼三楼某个房间,狠狠往地上唾了一口:“姓雁的,你的好日子就快到头了!”

  ☆、第25章 修复燕耳尊

  搞定了工厂的事,当天下午,雁游就按着小纸条上的地址,去拜访那处废墟的主人。
  时下几乎没什么人会买房子,而且那处屋子地段不是很好,自从挂牌之后,询问的人都是出于好奇,基本没一个诚心想买的。之后又因没定期修缮,连房子都倒了,更是无人问津。那家人早不抱希望,连出售的木牌坏了也懒得更换。只象征性地给邻居们留了地址,内心深处,却并不指望真会有买家上门。
  当雁游找到这家男主人工作的地方时,他甚至愣了足有十几秒,才反应过来雁游说的是什么:“小同志,你真想买我家的祖宅?”
  “嗯,我家就在附近,前阵子屋子也倒了。本想在原地上重修,但那地基太小,刚好看你那儿有块地,就想问一问。若是合适的话,可以考虑买下。”
  雁游婉转地提醒对方,自己并不是非要这块地不可,如果价格太高,那就算了。精于生意的他绝不会让自己表现得像个无所谓价钱的土鳖,任对方狮子大开口地狠宰。
  男主人见雁游年纪虽轻,说话却很有章法,似乎不像是来寻开心的,疑心不由稍减了一些。想了想,他说道:“我估计邻居也跟你说过我的开价了,不过那是房子还没倒塌前的价格,现在么……这样吧,你若诚心要买,我开个底价,一千块。少了这个数,我宁可荒着也不卖了。”
  这个数正好是雁游目前所有现金的总和,比他之前预计的价格还要低些。虽说看似面临买了地却没钱起房的窘境,但雁游之前已打听过,只盖两间屋子的话,精打细算着,连料带人工四百元就足够了。他相信以自己的本事,在陈博彝那儿做上一段时间就能赚到这笔钱。实在不行,想法儿把宝石变卖了也能凑上数。
  愿意归愿意,他还是装得十分为难的样子,同男主人又磨了一阵嘴皮。直到确定对方坚决不肯让步,才“不情不愿”地点了头。
  这桩交易,雁游非常满意。男主人却比他更加开心,当场就请了假,回家拿了房产材料什么的,签定了买卖协议,又拉着雁游去登记过户。
  没几天的功夫,这块地就过户到了雁游的名下。早在签妥协议的当天,雁游就把地基尺寸报给了梁子,请他帮忙向工厂订制材料。也亏得订单负责人卖朱道的面子,答应交货时再付钱,否则雁游非得老着脸皮找人借钱不可。
  等忙完这一切,转眼就是朱道摆酒的日子。虽然他早说过了不要礼物,但雁游怎可能当真甩着手去参加婚礼。酒宴前一日,他来到潘家园,一则找陈博彝接活儿,二则看看有没有什么好东西,淘一件做贺礼。
  自从和雁游说定之后,陈博彝就和那一屋子残件一起眼巴巴地盼着他来。却没想到,这一等就是五六天的功夫。有好几次他都差点儿冲到炼铁厂直接去请人,但又怕惹得雁游不快,只得捺住性子继续等。
  好不容易把雁游盼来了,陈博彝自是热情到十二分去。又是亲自泡茶,又是嘘寒问暖,末了又递个红封给雁游:“小雁师傅,行当里讲究开张封红,大吉大利。这里头的钱是那天卖斗鸡架子得的,若不是你有眼力,那件宝贝就要被埋没了。今儿我就厚着脸皮,一份钱卖两回情,你若给我老陈的面子,就请一定收下。”
  今天雁游过来,原本还想和陈博彝商量一下,这几天的工钱能不能日结。买了地后,他身上只剩下几块钱,当真是除去吃喝就什么也做不了。却没成想,陈博彝主动给了他红包。
  如果在手头宽裕时,雁游未必肯收。但这确实是行当里的规矩,又正是需要钱的时候。雁游从不是矫情之人,略一迟疑,便坦然接了过来:“那就多谢陈老了。”
  “哈哈,小雁师傅太客气了,是我要多多仰仗你才是。哎呀,你是不知道,前两天我一位老朋友介绍了位客人过来,看来看去,偏偏相中了一件有残缺的器物,为难了老半天:买呢,是个残的,未免有憾;不买呢,又舍不得。我就告诉他,新结识了位修复师傅,不巧最近办事儿去了。等师傅回来,看看能不能修复,让他回家等信儿。”
  说着,陈博彝急不可耐地把雁游拉进了里屋,指着大桌上一只单独摆放的燕耳尊说道:“喏,就是它。小雁师傅,它残得有点儿棘手,麻烦你看看,还能不能修复好了。”
  一看到那物件,雁游心里顿时打了个格登:这似乎是个大有来历的好宝贝啊,直颈卷唇,鼓腹平底,通身以叶纹、缠枝纹、莲瓣纹等装饰,尊身还饰有白釉海燕双耳。看这制式,分明就是清乾隆景德镇窑烧制的蓝釉描金燕耳尊,难道陈老爷子这回真捡到宝了?
  但再仔细一看,雁游不禁摇头失笑:刚才他只顾着打量形制,竟一时灯下黑,没注意到颜色。
  顾名思义,蓝釉描金燕耳尊乃是通身祭蓝釉,象征河清,再配合海燕,意寓为“海晏河清”。但目下这具燕耳尊,乍眼一看是蓝色,但在蓝底之中,却隐隐有绿芒闪烁。而且那蓝也并非祭蓝,颜色要浅淡不少。
  而且,官窑烧出的东西都是精品,有了次品都是当场砸碎,绝不可能流传后世。
  想到此处,雁游伸手轻轻在尊腹内一刮,感受到指腹间并非上等瓷器的温润细腻,而是颇有几分粗砺不平,心里顿时有了底。
  “陈老,这是一尊民间仿景德镇官窑私制的燕耳尊。工匠原是想烧成蓝色的,但却没调配好矿质颜色,在起窑后变成了蓝绿相间。”雁游问道,“不知中意它的那位客人,是否知道这点?”
  陈博彝“啊”了一声,面露失望之色:“原来竟是仿的?我刚收回来时觉得有点眼熟,就回家翻书,最后在《华夏历史博物馆藏品图册》看到了和它形制完全一样的蓝釉描金燕耳尊,还以为是景德镇窑当年烧了两个同款不同色的,就找了朋友来鉴定。朋友看了也说是清顺中叶的东西,那位客人才过来相看。小雁师傅,你认为,它不是官窑出的?”
  雁游将官窑不出次品的话解释了一遍,又说道:“陈老你再仔细想想,它的蓝是不是与画册上的真品并不一致?民间私仿官窑之风早已有之,但因为种种忌讳,很少有人敢仿得完全一致。大多是花纹改一改、制式变一变。海晏河清意指太平盛世,非寻常人家所能承受。所以这只燕耳尊在烧制时,故意将祭蓝改成了品蓝,但却失了手,最终变成了蓝绿相间。”
  陈博彝一边听一边不住点头,最后心悦诚服地说道:“原来还有这么多讲究,古玩这行真是博大精深,再过十年我也未必能琢磨透了。唉,本以为这次总算捡到个大漏,没想到又是空欢喜一场,让你见笑啦。”
  见陈博彝难掩失落,雁游安慰道:“虽然是赝品,却也有三四百年的时代,加上这颜色亦是难得,所以可算是件珍品。纵然价值比不上真正的蓝釉描金燕耳尊,也非常难得了。如果那位客人不要的话,陈老的镇店之宝当可又多一件。”
  “也对也对,瓷器中颜色罕见的物件,往往格外珍贵,这说法我也曾听过。只是刚才一时魔障了,居然没想到这点。”陈博彝轻轻拍了下自己头发稀疏的脑袋,顿时转嗔为喜:“小雁师傅,你看这残缺,有戏吗?”
  雁游轻轻将它翻了个面,这才发现,这只燕耳尊竟是在颈肩处多了个小洞,裂纹呈蛛网状沿着裂口放射开去,几乎布满了半只尊身。估摸当年是在什么尖锐物体上狠磕了一下,却侥幸没有完全破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